他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也是民國畫水果最好的畫家!

他是西泠印社創始人,也是民國畫水果最好的畫家!

民國畫壇曾流傳過一則趣聞:某日,尚未出名的張大千和朋友鄭曼青特地跑去杭州找丁輔之品評畫作,丁輔之看過兩人的畫作後,並未說什麼。等他倆走後,丁輔之對朋友說「鄭曼青不得了,張大千一塌糊塗。」

這個丁輔之,究竟是何許人也?竟敢對山水畫大師張大千的作品妄加評論,據說還是半路出家的畫家,46歲才開始學畫畫。可就是這位畫壇的「後起之秀」,25歲時創辦了大名鼎鼎的「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

提起今日的西泠印社,人們往往會想到第一任社長吳昌碩,而對創始人之一的丁輔之卻很陌生。但事實上,他是民國時期印壇、書壇、畫壇叱吒風雲的人物,也是印、書、畫、詩四絕的大家。今天,讓我們走進這位大家,領略他的藝術風采。

丁輔之(1879 年— 1949年),原名仁友,後改名仁,字 輔之,號鶴廬,又號守寒巢主,後以字行。浙江杭州人,近代篆刻家、書畫家。

丁輔之出生書香世家,晚清著名藏書家「八千卷樓主人」 丁松生之孫,其家以藏書之豐聞名于海內。自幼受家庭熏陶,博學多能。嗜甲骨文,嘗以甲骨文撰書楹聯編成冊,又喜篆刻 ,名印金石,代有收羅,尤以西泠八家印作為多。並擅畫花卉瓜果,極其璀璨芳菲。

輯有《西泠八家印選》、《硯林印存》、合輯《丁丑劫餘印存》等數十種印譜刊行,皆彌足珍貴。作品集有《鶴廬印存》、《鶴廬詩詞稿》、《商卜文集聯》等多種。

出資出力,創辦百年名社

1904年夏天,丁輔之、葉為銘、王福庵等幾位朋友相聚於西湖孤山人倚樓消暑,討論印學,大家想把自己收藏的古今印章集合成冊,以便學習借鑒。

丁輔之首先提出創立印社,大家拍手叫好,葉為銘集眾人意見修書一封寄往上海。吳隱聽聞,當即來到杭州,積極支持並慫恿成立印社。

前排左邊第一位坐者即「荔庵」俞人萃,旁邊坐者平湖葛昌楹。葛氏後排左起者為丁輔之、王福庵、高野侯、高絡園

於是眾人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學」為印社宗旨,又因地鄰西泠橋,「人以印集、社以地名」,所以取名「西泠印社」。

丁輔之與葉為銘、王福庵、吳隱作為「西泠印社」的創始人,他們完全有這個資格、有這個實力坐社長的位子,但他們卻推舉了吳昌碩,當時印社影響巨大,李叔同、黃賓虹、馬一浮、豐子愷、吳湖帆等都是首批社員,楊宗敬、盛宣懷、康有為為贊助社員。

吳昌碩

其實在印社成立的前九年,四位創社先賢都互相謙讓,皆不肯出任社長。直到印社創立第十年,1913年的首次社員大會上,才公推時年69歲的海上金石書畫大師吳昌碩為首任社長。

從左至右分別為:吳昌碩、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朴初、啟功、饒宗頤

而吳昌碩先生之後的繼任者,為馬衡、張宗祥、沙孟海、趙朴初、啟功與饒宗頤。這其間,在共計110多年的時間裡,社長空缺的年限,累計長達60年!

西泠印社早期社員活動照片

因為那時候的文人,眼裡只有文化理想!也正是前有先賢的榜樣,而今百年西泠,不僅廣納海內外社員,現當代金石書畫大家近千人,而且以國之文物守護、傳承為己任,歷盡艱辛,成就一番非凡功績。

1921年,西泠印社中人募資11270銀元贖回稀世碑石——漢三老諱字忌日碑,並在孤山築室保藏的義舉,成就了保存金石、護佑鄉邦文物的顯赫功業。

有「浙東第一石」之稱的《漢三老諱字忌日碑》

國家一級文物,1921年印社同仁募贖

如今,西泠印社共收藏了可移動文物近2萬餘件,包括印章、印譜、印屏、繪畫、書法、碑帖、書籍、雜件等多個大類,其中近150件文物為一級文物,這些國寶是西泠印社作為「天下第一名社」的重要根基。

「嗜印成癖」,早年靠篆刻謀生

雖然豪氣捐贈祖上房產作為西泠印社社址,但丁輔之家裡並不富裕,有學者考證,丁輔之早年靠篆刻謀生。

丁輔之刻青田石龍鈕周浩自用對章

(印文:1. 瀚如 2. 臣浩之印

邊款:1. 瀚如屬仿明人印法,輔之制。

2.宣統庚戌歲春,為瀚如先生制此,輔之記。)

他最喜歡「浙派篆刻」開山鼻祖、「西泠八家」之首的丁敬,雖然都姓丁,但並無宗族關係。

西泠印社丁敬像

丁家祖上藏72方丁敬印章,到丁輔之時已收藏100餘方印章,「西泠八家」之印達500餘方,還收藏了許多其他印人的書畫作品,他的印章收藏在當時名震海內外,還出版了二十多種印譜,特別是《西泠八家印譜》極具參考價值。

丁輔之輯 西泠八家印選(泓字型大小)

(2016年嘉德82.8萬元成交,2011年西冷印社59.8萬元成交)

1911年,丁輔之和其弟丁三開始琢磨印詩集的事,卻始終覺得當時通行的方形宋體字,莊重有餘、靈秀不足,印行詩集不應該用這麼刻板重拙的字體,當時書本印刷字體千篇一律。

從小飽讀經典、精於書法篆刻的兩兄弟心生創意,決意自己動手,鑄造一套合乎自己心意的字模。

1919年,丁輔之利用活版印刷技術成功開發聚珍仿宋版字體,並成為中國第一個獲得國家認可的,有自己版權的字體發明者和使用者。

聚珍仿宋印書局商標(《聚珍仿宋版式各種樣張》,聚珍仿宋印書局,1923)

「聚珍仿宋版字體」中「聚珍」字面上的意思——聚攏字模,印就珍本之意,它見證了丁家兄弟的情誼,因為丁三在於1917年去世,丁輔之繼續兄弟合作未竟之事業,名為「聚珍」,自有珍視情誼之意的含蓄表達。

聚珍仿宋字體樣本

1921年,聚珍仿宋版字體歸於中華書局,丁輔之享有專利權,用以排印《四部備要》(丁輔之任監造),字體精整古雅,可與宋元刊媲美。

中華書局排印本《四部備要》內頁,所用鉛字即是聚珍仿宋版

46歲開畫,僅三年便賣畫為生

丁輔之學畫很晚,約46歲開始學畫,無師自通,悟性極高,自學成才,儘管從學畫到70歲去世只有26年的時間,但繪畫成就很高,讓人刮目相看。尤其是學畫3年後即頒布潤例,可見丁輔之對自己畫作的自信。

謝之光 《丁輔之像》

他擅長松樹、梅花、果品,旁及花卉、人物。他的松樹、梅花相當精湛,作品筆意工緻,韻味清雅,有書卷氣息,吳昌碩、張大千等都曾在丁輔之畫上題跋讚譽過。

丁輔之 佔盡春光 立軸

他的果品題材繪畫,古往今來罕有人與之匹敵,其作品有四大特點:一是題材廣泛,種類之多,令人驚奇;

二是注重寫生,丁輔之的果品創作來源於生活,平時十分注意觀察四季果品的結構、形狀、色彩,有的果品甚至畫得很透明,因而他筆下的蔬果能夠如此生動鮮活;

三是技法嫻熟,創作多重技法並用,常以沒骨法繪就,以渲染為主,輔以點、勾、寫。丁輔之筆下的夏季時令鮮果,既無煙火氣,亦無脂粉氣,從中可窺見藝術家高潔之品性;

四是用色優美,作品畫面色彩濃麗、明亮,視覺效果相當好。所以,丁輔之的果類作品顯示出匠心獨具和超凡功力,並往往讓海內外藏家難以抗拒,圈內行家則謂「極璀燦芳菲之妙」。

丁輔之的作品早就在市場上流通,定價不高,從不缺買家。丁輔之有八個子女,全家幾乎就靠丁輔之手上的一隻筆養活了一大家人,由此可見丁輔之畫的銷路之好。

在海內外藝術市場上,丁輔之的作品很受人們的喜愛,儘管他的作品尺幅很小,價位也沒有張大千、傅抱石、徐悲鴻、齊白石等名家那麼耀眼,但是,海內外各大拍賣行都樂意推出丁輔之的畫作、印章、書法及信札,每每推出後都會受到海內外藏家甚至大藏家的青睞。

丁輔之 三桃 立軸 尺幅27×39cm

(2013年嘉德57.8萬元成交,為徐邦達三十歲生日而作)

丁輔之《夏果圖》1928年 146×37cm

匡時香港2016年秋拍 成交價:149.5萬元

丁輔之《果品圖冊 冊頁(十二開)》 1944年 21.5×26.5cm×12

北京保利2009年秋拍

成交價:123.2萬元 尤倫斯夫婦舊藏

丁輔之《歲朝作供》1944年 25×33.5cm

北京匡時2014年秋拍

成交價:34.5萬元 尤倫斯夫婦舊藏

更多作品欣賞:


推薦閱讀:

王韜閏——世界郵票上的中國畫雞名家
別小看畫畫,它對孩子的影響太大了!
有一個地方,在方寸間一覽千年|藝諾打卡蘇寧藝術館
藝術欣賞拇指盆栽,小得不可思議!
《當代中國·巴黎藝術展》參展徵集

TAG:畫家 | 藝術 | 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