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的五種表現
07-05
孩子厭學的五種表現
厭學往往是由於作業增多、課堂上的理解不足以及與教師的不良關係所致。剛開上學的時候,孩子們剛剛告別假期就會出現學習困難,導致情緒疲倦,而對學業倦怠的負面影響非常大,所以家長們都必須觀察孩子的情緒,必要時給予積極的引導。
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好,但是對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心理卻不以為然,這是一個誤區。在教育過程中,對孩子要做適當的評價,以表揚鼓勵為主,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確立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信念,防止孩子把失敗歸因到自己笨、能力低。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健康要比學習成績更重要。孩子厭學大多是父母的問題,父母再忙也不能忘了自己的責任,孩子還是要自己用心來教育的,否則苦果也是要自己來吞。
推薦閱讀:
那麼,你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厭倦了學習?下面這五種表現可以用來區分。
表現一:精神勝利法具有厭學情緒的孩子,在受到挫折時,不是分析原因,而是迴避現實,想辦法改變周圍人對自己的看法。往往容易沉湎於以往成功的回憶中。這些孩子的行為方式、心理特徵、思維活動都與這些孩子的年齡不相稱,這種自慰心理表明這些孩子對學習的厭惡情緒。表現二:自我保護學生在學習上受挫以後,舉出眾多的受挫夥伴,表明自己與他人一樣,並不是最差的,以推脫因受挫而產生的心理壓力,實際上這是一種錯誤的社會化比較方式,是為了推脫責任,解脫心理壓力。
表現三:失敗合理化孩子往往把自己學習上的失敗變為合理化。當這些孩子達不到所規定的標準時,就否定或指責這個標準不合理,盡量找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使目前的失敗趨於合理化,這樣的自慰可以使孩子減少自我形象與受挫感的反差,避免激烈的內心衝突。表現四:自我貶低一些厭學孩子在學習成績上遇到挫折後,自覺低人一等,極端自卑,感到自己在各個方面都不如別人。不是反思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努力程度,而自我懷疑、自我否定,認為自己的智力發育落後,不是學習的材料。目前的失敗是由於自己的能力不如別人,失敗也是自然的事情,這種情況是不能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更改的。表現五:推脫責任
這類孩子常常把簡單的失敗的原因推向外部,而不能客觀地分析學習成績不良的主觀和客觀原因,檢查自我,吸取教訓。他們常常把考試成績不好歸於老師講課沒有講清,卷子印的不清楚,老師閱卷不公平等原因。其實他們的心裡對失敗的原因很清楚,只是不敢正視自己的不足,用這種方式來掩蓋自己的責任。厭學不一定是孩子的問題,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教育方式和教育態度有偏差,打和罵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最重要的是建立親子關係。在建立親子依戀關係最重要的幼年階段,沒有盡到做父母的責任,工作忙或外出務工只是借口,孩子是自己的,不能推給爺爺奶奶就一點也不管了。
有的父母連自己的孩子都沒有發現他有一點點的優點,這是不正常的,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喜歡接受讚賞和表揚。孩子在父母面前沒有安全感,也沒有成就感,當然也不會有自信。目前厭學孩子的成績大多不理想,解決孩子厭學問題,最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切身感受到父母真心的關愛,而不是緊盯著學習。如果過分的關注孩子的學習,可能會更增加孩子的對立情緒,也可能會更惡化與孩子的關係。親子關係通暢了,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扉,願意和父母交流,接受父母的信息,明確自己的責任。推薦閱讀:
※9歲男孩經常思考沉重哲學問題正常嗎?
※怎麼看待老師和學生一起打機、鼓勵學生談戀愛的師生關係?
※如何看待父親發文怒斥網遊:它害了一個年代的孩子?
※【乾貨】想要申請香港教育專業,你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讓孩子難以接受的10種教育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