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為什麼看不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因為性格還是私心?
來自專欄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關於諸葛亮北伐,有個非常著名的故事。說魏延建議從子午谷偷襲關中,而諸葛亮否掉這個奇謀,最終導致多次北伐卻無功而返。很多後人將其歸咎為諸葛亮一生唯謹慎。那麼,諸葛亮看不上魏延的奇謀,真的是因為性格原因嗎?
魏延的奇謀,在歷史上是存在的。延曰:「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
下面,我們就圍繞魏延這個計劃,一點一點分析子午谷計劃:首先,魏延的前提是,曹魏在關中無兵。有人根據《三國志·諸葛亮傳》,說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拿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據此以為曹魏的關中兵力空虛,以至於要魏明帝曹睿親自統兵來加強關中的防務。但這其實是想當然了。
事實上,曹魏對關中的防務一直十分重視。早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便派鍾繇率軍3000進入關中。之後,涼州頭號軍閥馬騰投降曹操。所以鍾繇的兵力得到了繼續擴充,官渡之戰爆發後,鍾繇的實力不僅自守有餘,還能率軍北上河東平陽,參與對袁氏余部的圍攻。
▲鍾繇
到了後來,曹操殺掉馬騰,平馬超後,取得了對關中的完全控制權,進而逐步將勢力擴大到隴右。為了加強對這一帶的軍事懾控,曹魏先後派大將曹仁、夏侯淵、夏侯懋等都督關右軍事。據《資治通鑒》卷80胡三省註:「魏初置都督諸軍,東南以備吳,西以備蜀,北以備胡,隨其資望輕重而加以征、鎮、安、平、之號。」可見其已經制度化。
總之,曹魏自鍾繇入關,至諸葛亮北伐,對關中已經經營將近30年。關中兵力雖然很難考證,但至少不是魏延所說的「惟有御史、太守」。可以想見,蜀軍如果懸軍深入,必將與關中的魏軍迎頭撞上,並在曠日持久的戰鬥中逐漸消耗完所帶糧草。
其次,說說魏延的後勤補給方案。魏延的計劃是率五千戰兵,五千後勤兵隨軍攜糧。據北宋沈括《夢溪筆談·官政一》計算,行軍中一人保障一名士卒的糧食供給,「人負米六斗,卒自攜五日乾糧,人餉一卒,一去可十八日。」也就是說蜀軍的自我保障極限是18天,如果要考慮的周全一些,保證進攻失敗後撤退時的糧食,那麼這個時間就要打五折,只剩9天。
沈括的估計雖然以宋朝為背景,但與三國時代沒有質的區別。實際上,曹魏精於軍事者,對蜀軍的估計正是這樣。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圍攻陳倉城時,魏明帝調張郃率中軍救援隴右,他恐怕張郃未到而諸葛亮已破陳倉。而張郃判定蜀軍「懸軍無谷」,對明帝說:「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三國志·張郃傳》)
那麼魏延給自己的時間是多少?他對諸葛亮說,穿越子午谷打到關中,最快10天時間可到。顯然,他壓根就沒考慮萬一失利後退兵的事,他把寶壓在了就地取糧上。
第三,魏延能擊敗當面的魏軍嗎?
《三國志·魏延傳》與裴注所引《魏略》記載稍有不同,《魏傳》云:「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意思是魏延先東趨佔領潼著,封住關中大門,諸葛亮再率大軍攻長安。
《魏略》則云:「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意思是魏延獨領一軍攻佔長安。《魏略》的說法可信度非常高,裴松之在這條史料下沒有提出什麼反對意見,司馬光編纂《資治通鑒》時也沒有提出異議。
可想法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這兩個方案都避不開一個事實:攻打堅城。長安歷經兩漢,其城守之完備,非一般小城所能比。而蜀軍的攻堅能力,卻令人無法恭維。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結束後,魏大將軍曹真預估諸葛亮還會再來,並且極大可能會出陳倉道,於是令郝昭加固陳倉的城守設施。果然,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正如曹真所料,一頭撲到陳倉。當時郝昭僅有兵千餘,擁眾數萬的諸葛亮選擇了硬剛。諸葛亮先後用上了雲梯衝車、百尺井闌(類似於腳手架)、土丸填塹(運土填護城河)、地突(挖地道)等方法攻城,無奈全部被郝昭破掉。蜀軍硬攻20多天,聞聽魏將張郃的救兵將至,遂退。
當然我們並不是籍此非議諸葛丞相的指揮能力,進攻堅城,歷來不是上策。胡三省注《通鑒》評論說:「則全城卻敵者,其才非優於攻者也,客主之勢異耳。故曰用兵之術,攻城最下。」後來司馬懿野戰不能擊退蜀軍,緩過神來終於選擇烏龜戰術,其實是非常合理的。
既然蜀軍主力對攻堅都一籌莫展,魏延的先鋒軍有何底氣面對長安和潼關這樣的超級堡壘?而且,魏延帶的5000兵都是輕裝而進,不可能攜帶攻城器械,談何拿潼關破長安。
第四,拿下潼關能擋住魏軍救援關中嗎?
在魏延的設想中,東取潼關,西下長安,與諸葛亮頭並舉,可謂理想。只是這個設想最大問題就是,即使蜀軍得到兩漢二十多位先帝的保佑,拿下了潼關,你確定魏軍就進不來了?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破馬超時,馬超屯兵塞住潼關,企圖將曹操拒之於關東。這個計劃看起來和魏延的打算一樣理想,憑險而守潼關,魏軍縱有天大能耐,也無法破關而入。
然而關中緣邊數百里,潼關只是諸座險關之一。進攻關中既可以繞道商洛山直取關中南面的武關,也可以北出河東,從蒲津渡過黃河進入關中。當時,曹操在潼著盛集主力,牢牢吸引馬超主力於此,同時暗中遣徐晃、朱靈率偏師渡蒲津,馬超北線被破,登時亂了陣腳,在潼關一線不斷退卻,不得不縮小防線、背靠長安,試圖同時抵禦曹軍和主力和偏師。
曹操這種打法,是兵多欺負兵少的欺負人戰法。到了諸葛亮北伐時,這種打法依然成立。蜀軍能夠投送到關中前線的兵力不過數萬左右,而曹魏單是南北軍主力就有5萬左右,再加上散在關、隴諸州的郡兵,數量優勢極大。魏延即使僥倖拿下潼關,又怎能避免當年馬超兩面受敵的失敗命運?
總之,魏延所謂偷襲關中的計劃,充滿了想當然和一廂情願,但缺乏實際可操作性,自然不會被久經戰陣的諸葛亮所採納。
其實,說到底,古代打仗不是做選擇題。A選項不對,不等於B選項就是正確的。 諸葛亮多次北伐都未成功,並不等於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靠譜!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票非人,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推薦閱讀:
※趙雲的真實能力如何?我說他只是一個保安。
※魏延為何被劉備重用
※魏延為何不能躋身進入蜀漢第一武將行列之內
※三國中的最大冤假錯案:魏延真的腦後有反骨?
※魏延怎沒成五虎上將?他和黃忠誰更有資格成五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