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起的中文名都好洋氣!這中文水平可以說是很高級了

老外起的中文名都好洋氣!這中文水平可以說是很高級了

來自專欄滬江英語

話說~

就在前天,川普的大女兒伊萬卡發了條推特,大意就是讓那些吐槽的議員和網民不要再diss她爸了。

推文原文長這樣:

有一句中國諺語說:「那些沒能力把事做成的人,就不要妨礙那些做事的了。」

嗯,好多中國網友都知道伊萬卡全家都在學習中國文化,所以她引用一兩句中國諺語也不奇怪。

但是,這一句真的是中國諺語???

廣大中國網友想破了腦袋也想不出這是哪句,倒是想出來一堆「現代話」,比如:你行你上啊。

於是中國網友的畫風瞬間就變成了吐槽大會:

找來找去,終於有網友發現:蕭伯納曾經講過類似的話。

原文應該就是英文,所以應該是伊萬卡記錯了。

然鵝,

對於蕭伯納這個名字,

有網友評論:

其實蕭伯納是愛爾蘭的大作家啦。

他是愛爾蘭人,以前曾經被宋慶齡邀請來和魯迅等人見面會談,他的名字用英語寫是 George Bernard Shaw,也就是喬治·伯納·蕭。

蕭伯納是中國人對他的稱呼,可能是因為這麼叫慣了才有好多人以為他是中國人吧。

說起來,很多研習漢學的老外都給自己起了中文名,一些名人的英文名也翻譯成了很像中文的樣子,第一次聽的時候根本想不到是歪果仁。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這樣的人吧~

#1 費正清 John King Fairbank

費正清是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是一位著名歷史學家。

他可以說是美國最負盛名的中國問題觀察家,美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領域的泰斗,被人稱為「頭號中國通」。

是他創立了哈佛東亞研究中心。

Among his most widely read books are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which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48 and went through revisions in 1958, 1979, and 1983, and his co-edited serie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他的作品中最廣為傳閱的是《美國與中國》,這本書在1948年出版,之後又分別在1958年、1979年、1983年修訂過。此外,他合著的《劍橋中國史》也很有名。

#2 林西莉 Cecilia Lindqvist

林西莉是瑞典人,生於1932年,是一名漢語教授,也是一名作家兼攝影家,現專心研究中國文化。

林西莉結合她幾十年學琴的經歷和對中國文化的體悟,寫成了《古琴》一書。2006年書甫一出版,即獲得當年瑞典最高文學獎——奧古斯特文學獎,在瑞典又掀起一股中國熱、古琴熱。

She was interested in China because it had such a long history. She first visited the country when she was 28 with 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including one from the King of Sweden.

她對中國感興趣是因為中國擁有綿長的歷史。她在28歲的時候第一次來到中國,當時手上拿著瑞典國王的介紹信。

#3 史景遷 Jonathan D. Spence

史景遷是一名歷史學者,著名中國史研究專家。

他以研究明清史見長。曾任2004一2005年度美國歷史學會會長,在西方漢學界中享有很高的聲譽。

Spences major interest is modern China, especially the Qing Dynasty, and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Spence frequently uses biographies to examine cultural and political history. Another common theme is the efforts of both Westerners and Chinese "to change China," and how such efforts were frustrated.

史景遷最感興趣的是現代中國,尤其是清朝,以及中國和西方的關係。他常常用人物傳記來研究文化史和政治史。他的另一個研究主題是西方人和中國人如何試圖「改變中國」,以及這些嘗試是如何受挫的。

#4 費雯麗 Vivien Leigh

費雯麗是一名英國電影和舞台劇演員,出生於英國在印度的殖民地——大吉嶺。她的父親是不列顛印度軍隊的一個官員。

1935年,費雯·麗出演了自己的第一部影片《欣欣向榮》。

1953年成為第一位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被稱為英國「奧斯卡」)的英籍女演員,1963年獲得戲劇獎托尼獎最佳女主角獎。

Leigh was considered to be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actresses of her day, and her directors emphasised this in most of her films. When asked if she believed her beauty had been an impediment to being taken seriously as an actress, she said, "People think that if you look fairly reasonable, you cant possibly act, and as I only care about acting, I think beauty can be a great handicap, if you really want to look like the part youre playing, which isnt necessarily like you."

費雯麗被認為是當時最美的女演員,她的導演也在很多電影中強調了這一點。當她被問到「人們會不會因為你太漂亮就認為你只是個花瓶」,她說:「人們覺得如果你看起來很有頭腦,那你就演不來戲;從演戲的角度來講,我覺得如果你想演一個並不像你自己的角色,那美麗確實是一種障礙。」

#5 葛浩文 Howard Goldblatt

他是美國著名的漢學家,是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作品的英文譯者。

目前他是英文世界地位最高的中國文學翻譯家,已經翻譯了30多個中文作家的60多部作品。

Goldblatt encountered Chinese for the first time as a young man, during his tour of duty with the US Navy, sent to military base in Taiwan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1960s. He attained his Ph.D. degree from Indiana University in 1974.

出生於1939年的他,在1960年代早期服役於美國海軍期間,曾在美國設在台灣的一個軍事基地里學習漢語。1974年的時候,他獲得了印第安納大學中國文學博士學位。

#6 戴乃迭 Gladys Margaret Tayler

戴乃迭女士是中國文學出版社英籍老專家、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聲譽的翻譯家和中外文化交流活動家。

她的父母為英國來中國的傳教士,1919年在北京生下了她。

She returned to England as a child and became Oxford Universitys first graduate in Chinese language in 1940. She met Yang Xianyi at Oxford. After their marriage, the Beijing-based couple became prominent translators of Chinese literature.

她在兒時回到了英國,後來在1940年成為了牛津大學的第一批漢語言專業畢業生。在牛津的時候,她認識了楊憲益(後來中國著名的翻譯家)。他們結婚後,這對居住在北京的夫妻成為了著名的漢語言文學翻譯家。

#7 洪博培 Jon Huntsman

洪博培是美國現在駐俄羅斯的大使。

他之前也做過駐華大使和駐新加坡大使,是一名中國通,能講很流利的中文。

Jon Huntsman Jr. is an American businessman, diplomat, politician. Huntsman has served in every presidential administration since the presidency of Ronald Reagan.

洪博培是一名美國商人、外交官兼政治家。在里根任期之後,洪博培在每一屆美國政府里都做過官。

#8 賽珍珠 Pearl S. Buck

賽珍珠是著名的美國作家、人權和女權活動家。

她出生4個月後即被身為傳教士的雙親帶到中國,在鎮江度過了童年、少年,進入到青年時代,前後長達18年之久。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近40年,她把中文稱為「第一語言」,把鎮江稱為「中國故鄉」。

After return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in 1935, she continued writing prolifically, became a prominent advocate of the rights of women and minority groups, and wrote widely on Chinese and Asian cultures, becoming particularly well known for her efforts on behalf of Asian and mixed-race adoption.

1935年回到美國之後,她開始了高產的寫作生涯,並成為了一名積極的女權及少數族裔權益人士。她還寫了大量的關於中國和亞洲文化的文字。她積極倡導收養亞裔和其他族裔的孩子,並因此獲得了不小的名聲。

#9 宇文所安 Stephen Owen

宇文所安是美國著名的漢學家。

他從小就對詩歌感興趣,在巴爾的摩市立圖書館,宇文所安第一次接觸到中國詩歌,並迅速與其相戀,至今猶然。

Owen graduated from Yale University in 1968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hen continued on at Yale as a graduate student, receiving a Ph.D. in 1972. Owen has written or edited dozens of books, articles, and anthologies in the field of Chinese literature, especially Chinese poetry.

宇文所安1968年畢業於耶魯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專業,之後又以研究生的身份在耶魯繼續就讀,並在1972年獲得了博士學位。他寫了很多,也編撰了很多關於中國文學的書、文章、選集,尤其著重於中文詩歌。

除了這些人之外,

還有英國前首相張伯倫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香港末代總督彭定康物理學家兼「虐貓狂人」薛定諤德國傳教士湯若望清朝帝師庄士敦,都常常被以為是中國人。

誒?

說起來,伊萬卡這個名字好像也挺中國的嘛,而且一聽就挺有錢的,一萬張卡啊!

不錯不錯,體現了勤勞勇敢的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質樸嚮往。

推薦閱讀:

「段子手」王爾德的八句名言
雙語英語:超級細菌
學好英語的這五個方法絕對好用!
圖解:45個常見成語俗語的英語說法
「練、核、填、讀」四字訣 奪取英語完形大滿貫

TAG:英語 | 英語學習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