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安全技術入門(一):汽車安全技術的分類
來自專欄 Black Jack
前言:
各位小夥伴們。最近發現在知乎還沒有對汽車安全技術進行系統性講解的文章。於是就有了今天這個汽車安全系列入門的第一講。歡迎小夥伴們持續關注!
正文:
提起汽車安全技術,多數人想到的是E-NCAP、IIHS這兩大權威汽車碰撞測試機構。
但是實際上,這樣的認知是相對狹隘的。因為在汽車安全技術的研究領域,汽車碰撞研究只是冰山一角。
從汽車安全性的角度入手,我們常把汽車安全技術分為主動安全性和被動安全性。
同樣汽車安全技術也分為主動安全技術和被動安全技術。
主動安全技術的是在事故發生前預防事故的發生。
被動安全技術的是在事故發生後將損失降到最低。
對於主被動安全性的細分我們通過下面這張圖來了解。
汽車的主動安全性主要主要分為:行駛安全性、環境安全性、感覺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這四類。
行駛安全性主要從車輛性能角度出發,簡而言之,通過提高車輛本身的操控性能以提高安全性。那麼,麋鹿測試的成績也是衡量一輛車主動安全性的一部分。
環境安全性是從駕駛員的駕駛環境入手,從降低駕駛員的心理壓力入手提高主動安全性。
主要是從車輛的NVH性能考量,盡量降低振動和噪音。
感覺安全性則是從主要從人機工學入手,圍繞著眼橢圓的布置,通過提高駕駛員對車輛運行工況和道路狀況的認知能力來提高汽車安全性。
操縱安全性同樣是從人機工學入手,主要針對手伸及界面的布置,提高駕駛員的工作條件以提高汽車安全性。
手伸及界面的定義是:當駕駛員坐姿國定,在保證一隻手握住方向盤的情況,另一隻手所能觸及的區域的界面。
汽車被動安全性主要分為汽車外部安全性和內部安全性。
汽車外部安全性主要針對的是行人等汽車外部人員的保護。
近幾年來,各大碰撞機構對於行人保護的標準也日益嚴苛。
這也促成了一些行人保護技術的發展。
從基礎的保險杠和發動機艙蓋的設計到AEB這些電子技術。
C-NCAP在2018年的標準也引入了行人保護標準。
汽車內部安全性則是汽車對於車內人員的保護性。
最最基本的就是車身結構,這牽扯到碰撞後的乘客生存空間等重要安全參數的考量。
小結
這一期主要從汽車安全技術的分類宏觀介紹了汽車安全的內容。之後我們將從汽車安全技術的各部分來探究汽車安全的話題。
推薦閱讀:
※市場不振、利潤下滑,主流中國品牌車企如何自處?
※賓士定速巡航失控不是事故,而是故事?CR-V停售,爆炸的3月!
※聽說改裝很火?看民間高手如何玩轉汽車改裝
※這些政策將對準備在2018年買車的你產生一定影響
※新能源汽車前景那麼好,已經買了傳統能源汽車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