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宗教調查(CRS) 報告 2015
當代中國宗教場所多為重建 90%批准於1982年後
從宗教活動場所的變遷看,當代中國宗教的發展並非歷史的自然延續,毋寧說是重建。今天的宗教活動場所,90%都是 1982年以後批准的。就各種社會元素而言,文革結束後,如果說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工作是在舊的基礎上撥亂反正,那麼對於宗教而言,則基本上可以說是在一片空白上重新開始。今天,無論當我們讚美中國宗教的快速健康發展,還是議論中國宗教的缺陷與不足,都要對近乎零起點這一歷史背景有充分的考量。
統戰部門訪問宗教場所頻率:每年1.8次
就國家與宗教的關係而言,當代中國最重要的命題就是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本次調查所揭示的事實是,經過30多年的努力,中國宗教已經基本實現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的適應。從國家的引導方面說,各級宗教局、統戰部等國家機關都以主動的態勢訪問宗教場所,推動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憲法權利實現,並幫助宗教場所解決實際困難。調查顯示,宗教局訪問宗教場所的頻率是每年3.8次,統戰部是1.8次,宗教場所回訪的次數則分別是3.5次和1.3次。從宗教的適應方面講,90%的場所建立了以民主管理委員會為核心的現代管理制度;30%以上的宗教場所有教職人員在人大、政協、青聯等國家機構參政議政,以宗教人士的身份實踐著公民的政治權利;60%的宗教場所負責人認為宗教政策鬆緊適度,40%以上的宗教場所積极參与到社會公益慈善活動。以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五大教為代表的中國宗教,已經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的積極力量。
中國政教關係:對「政教分離」態度審慎
在宗教與國家的關係上,中國宗教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調查發現,中國宗教願意接受國家的指導,保持與政府、國家之間的和諧關係。對於傳統的「政教分離」原則,宗教場所負責人保持了審慎的態度。在有關政教關係的多個判斷中,只有「政教分離」原則被半數以上的負責人反對;而對於用司法途徑管理宗教、國家出錢修建宗教場所、國家給教職人員發生活補助、國家出錢辦宗教慈善、宗教納入國民教育、增加宗教人士的大政協比例等問題,宗教場所負責人總體上持支持態度。中國宗教與國家之間更多地呈現出同甘共苦、同舟共濟的關係。
中國宗教信眾:改變「老人多」局面,平均文化程度依然較低
中國宗教信仰者的結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傳統的」老人多「已經不是事實,半數以上宗教信仰者年齡已經在60歲以下。不過,文化程度低依然是宗教信仰者的一個特徵,43%的宗教信仰者學歷是小學文化及以下,只有不到5%是大學及以上。
宗教教職人員:11%有大學以上文化程度
宗教教職人員在年齡與教育程度等方面,則有嶄新的呈現。大多數教職人員的年齡在30至60歲之間,11%擁有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在接受調查的4382名宗教場所負責人中,平均年齡為55歲,女性為21%,大學以上文化程度為15%。可以說,1980年代以來中國宗教教職人員青黃不接的局面已經得到根本性改變,中國的宗教教職人員已經實現了代際轉換,這為中國宗教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教職人員收入:遠低當地民眾平均水平,無保險比例高
與許多人想像的「和尚都很有錢」大相徑庭的是,當代宗教教職人員是一個艱苦奮鬥的團體,其經濟收入遠低於當地民眾的平均水平。五大教教職人員的月平均收入為506元,大眾印象中很有錢的佛教,其教職人員的月收入則為397元,屬於苦行僧的類型。另外,還有41%的宗教場所完全沒有為教職人員購買養老保險,26%的場所完全沒有購買醫療保險。
門票問題:僅有6%中國寺院收取門票,道教有7%
通常為大眾和媒體詬病的門票問題,調查發現輿論與事實有巨大的差距。全國五大教只有2.5%的宗教活動場所收取門票。輿論反響強烈的佛教,只有6%的場所收取門票,略低於道教的7%。其他的宗教則基本不收取門票。
宗教場所:日趨現代化,緊跟時代發展
中國宗教場所體現出一定的現代性。56%的場所具有組織機構代碼證,47%的場所有自己的銀行賬戶。有10% 的場所使用網路傳教,10%的場所活動時使用多媒體投影。
基督教:社會環境適應最好,發展最迅速
多項指標表明,在五大宗教中,基督教是與當代中國社會環境適應得最好的宗教,這可能是基督教近30年來取得長足發展的根本原因。從宗教場所的建築時間看,一半以上的基督教堂是1977年以後修建的,這在五大教中是唯一的,最鮮明地體現了基督教的快速發展。就建築風格而言,82%的基督教堂都是中式建築,遠高於天主教的51%和伊斯蘭教的40%。基督教堂還是過去5年內建立新活動點最多的宗教(12%),是擁有信徒小組比例最高的宗教(52%),也是使用投影儀最多的宗教(40%)。令人吃驚的是,1977年之後,居然還有8%的基督教堂曾經被關閉過,這一數據遠超過五大教平均值3.8次。這似乎印證了宗教社會學一個原理:適度的外部壓力對於宗教的成長起積極作用。
佛教:公益慈善貢獻最多,善於利用互聯網傳教
佛教依然是最具影響力的中國傳統宗教。佛教是五大教中在公益慈善方面貢獻最多的宗教,平均每間佛寺每年的慈善支持為4.1萬元,遠高於平均數1.8萬元。佛教也是使用互聯網傳教的比例最高的宗教(14%)。佛寺門票等經濟問題經常成為輿論熱點,但真實情況與此有很大差距,今天的中國佛教總體上依然保持了出家人宗教的清修傳統。
道教:國際交流最多,登記社會服務機構比率最高
道教是中國最為本土的宗教,實際上卻是具有很強國際性的宗教。有11%的道觀開展了國際交流,在五大教中獨佔鰲頭。這似乎表明今天的道教頗有幾分牆內開花牆外香的意味。隨著現代化與全球化的發展,世界人民越來越重視道教的價值,並很喜歡到中國一探究竟。另外,9%的道觀在民政部門登記了社會服務機構,在五大教中比例最高。
天主教:教職人員文化程度最高
閃爍著利瑪竇科技傳教的流風餘韻,天主教教職人員的文化程度在五大教中最高。43%的教務負責人是大學以上文化程度,遠遠超過五大教的平均數18%。
伊斯蘭教:制度建設最完備
伊斯蘭教則是五大教中制度建設最為完備的宗教,95%的清真寺建立了各種規章制度。
宗教界:最希望增加宗教場所和教職人員數量
——從中國宗教的發展看,五大教已經基本實現了與社會主義社會的適應,成為中國現代化的積極建設性力量。中國宗教未來的一個重點,是在社會服務方面,在大眾的道德、心理與人文教育上,對中國現代化做出獨特的貢獻。
——從中國宗教的現狀出發,宗教界最希望的,是增加宗教場所和教職人員的數量,以滿足日益增長的民眾宗教需求。在有關宗教政策調整的內容中,排在前三項的是:新建場所的審批(50%)、宗教場所登記(32%)和教職人員的認定(23%)。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全球化與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倡導人本與理性精神的中國宗教,必將大放光彩。公元前的千年,中國人建構了儒、道、法、墨等諸子百家和鳴的精神世界。公元後的第一個千年,中國文化全面吸收了源於印度的佛教文化,形成了以儒釋道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第二個千年,伊斯蘭、天主教、基督教又依次在中國紮根。中國是世界上唯一既保持了固有宗教文化傳統,又學習、汲取了世界三大宗教並使其成功本土化的國家。以五大教為代表的當代中國宗教鮮明地呈現了中國文化自信開放、兼容並包、博採眾長、為我所用的境界,正從民眾的靈性、道德、心理以及社會的政治經濟等各個方面,對中國社會的現代化、全球化作出獨特的不可替代的貢獻,而中國的宗教也必將在這一過程中贏得長足進步,成為世界宗教版圖中溫和、健康的建設性力量。
中國宗教調查(China Religion Survey,CRS)是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與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調查與數據中心(NSRC)聯合設計、組織、實施的,以宗教為主題的大型連續性社會調查項目。中國宗教調查(CRS)是我國首個嚴格按照社會調查的國際標準和概率抽樣原則執行,具有全國代表性,從個人、組織、區域多個層次全面反映我國宗教狀況與發展趨勢的連續性學術性社會調查項目。中國宗教調查(CRS)旨在記錄並解釋中國宗教的現狀與變遷,全面收集中國宗教不同層次的基礎數據,綜合反映中國社會轉型時期的宗教發展狀況,為相關學術研究及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多層次基礎數據支持。
中國宗教調查(CRS)受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的持續支持,從2012年開始啟動,把對宗教活動場所的調查作為第一期調查的主題。從2013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歷時兩年,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範圍內的243個縣、市、區的4382家宗教活動場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各縣、市、區的宗教主管部門的負責人和各宗教活動場所的負責人。
中國宗教調查(CRS)第一期對宗教活動場所調查所產出的數據,在國內外研究領域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為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和我國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最堅實可靠的經驗數據支持。首先,中國宗教調查(CRS)的抽樣設計按照多階分層設計,嚴格遵循概率隨機的原則實施,是我國第一個具有全國代表性的宗教活動場所調查數據。調查以縣級單位(縣、市、區)作為初級抽樣單元(PSU),調查點覆蓋全國2872個縣級單位中的243個,抽樣比達8.5%。如此高的抽樣比,在保證了對全國的高度代表性的基礎上,又確保了數據能充分反映不同地區間的差異性。
第二,中國宗教調查(CRS)的抽樣設計充分考慮到我國的宗教與民族密不可分,各宗教的區域性差異明顯,宗教的發展與經濟發展、城鎮化、國際化密切相關等三大特徵,在抽樣設計時將漢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各大宗教高度發展地區作為獨立的子抽樣框(層),分別進行抽樣和問卷調查;同時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這5個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穩居我國前列的大都市作為中國大都市地區的代表,對它們區域範圍內的宗教活動場所進行普查。因此,除了全國性的代表性以外,中國宗教調查(CRS)的抽樣設計還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獨立代表性:1、對於漢族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分別具有獨立的代表性,2、對於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具有獨立的代表性,3、對於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藏傳佛教宗教活動場所高度集中的縣級單位具有獨立的代表性,4、對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這5大都市具有完備的獨立代表性。
第三,中國宗教調查(CRS)第一期對宗教活動場所的調查從中國實際出發,聚焦宗教場所的四大特性——組織性、宗教性、社會性與政治性,確保研究兼顧本土化和國際可比性。在考察宗教活動場所現狀的同時,也考察了其歷史軌跡和發展途徑, 實現了本土特色、橫向(國際)比較、縱向(發展)比較三方面的有效統一。調查問卷的內容由宗教活動場所的歷史,場所的基本情況,場所的組織、管理與運行,場所的宗教活動, 場所的社會參與和政治參與, 場所負責人的基本情況及其政治態度等幾個方面構成。
中國宗教調查(CRS)第一期對宗教活動場所的調查由中國人民大學領銜,聯合全國各省市30所大學與社科院的研究人員共同實施,是我國在宗教實證研究領域最大規模的一次協作研究。參加者包括:安徽工業大學、安徽師範大學、福州大學、廣西大學、貴州大學、貴陽學院、河北省黨校、黑龍江社科院、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吉林大學、江西社科院、蘭州大學、南開大學、內蒙古大學、三亞學院、山東大學、上海社科院、深圳大學、瀋陽師範大學、四川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天津社科院、西南大學、雲南大學、浙江大學、鄭州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
中國宗教調查(CRS)將在第一期對宗教活動場所調查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宏觀與微觀兩個方向延伸,高質量的採集社會與個人兩個層面的基礎數據,建成系統化、層次化的中國宗教研究數據集,並將以5年為一期,對包括宗教活動場所在內的各個層次的調查持續不間斷地進行,為中國宗教的科學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動態、穩定、且可靠的數據支持。
中國宗教調查(CRS)2015報告發布-中國國家調查資料庫CNSDA中國人民大學發布《中國宗教調查報告(2015)》
推薦閱讀:
※汕尾碣石江夏黃氏敬拜玄天上帝佛祖大巡遊 ·戊戌年四月初八日釋迦牟尼佛誕辰黃氏宗親玄武山祝壽盛會
※中國世遺增速跑贏全球 加入公約31年入選項目50個
※比起你們愛看的明星綜藝,中國非遺文化更走紅國際!
※中國是如何用熊貓統戰世界的?
※重賞那個會鼓掌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