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書:「信息干預」給思維帶上枷鎖。

一天一書:「信息干預」給思維帶上枷鎖。

來自專欄一天一書

《負責·信息時代的連接、機會與布局》一書中說:

人的觀點形成需要通過「信息的接收與收集」、「信息的分解與組合」、「信息的確認與反饋」三部分組成。個體在信息的接收與收集中,獲取對價值觀的基本認知。再由不同信息之間的碰撞,分解出不同觀點的「正確」或者「錯誤」的部分,並摘取「正確」的部分,組成自己的觀點。最後通過與外界環境的反饋,不斷修正自己認知的方向,得出一個符合大多數規律的價值觀點。所以當觀點形成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部分信息組成部分缺失時,個體的認知將會出現明顯的停滯與下滑,並影響到實際能力的增長與提升。

我們將這種信息缺失,稱之為:信息干預。

一個成型的觀點,簡單的說,需要需要經過三個部分的遞進:信息接收後的收集與發現信息碰撞後的分解與組合信息反饋後的修正與調整。任何一個部分的缺失,都會導致觀點具有明顯的缺陷性

互聯網時代的經過了二十多年的發展,以今日頭條為首的閱讀平台和以騰訊為首的社交平台的結合,完成了大數據的「思考檢察」的基礎收集,找到了影響人觀點組成的三個部分的處理技術,

這種技術被稱為:干預篩選。

大數據通過對人瀏覽習慣的解析,來篩選出推薦給每個人的信息方向,以影響人對外界環境的看法。通過推薦給人最喜歡的信息為方式,篩選掉可能出現的碰撞信息,讓人無法通過信息碰撞來獲取分解組合的信息元素,使得個體所能形成的觀點具有明顯的偏向性。

而社交習慣的解析,將會將個體引入同一認知層次的社群之中,所有個體對於看法的觀點一致,方向一致,角度一致,進一步的降低信息碰撞的可能性,最終切斷信息反饋的修正和調整步驟,讓每個人的認知具有明顯的階層性。

好了,說了這麼多,終於說到了今天的重點。

我們的生活中,少不了遇到與自己意見相左的人,爭端與討論貫穿了我們所有人的成長曆程,也正是因為這種爭端與討論,每個人都得以接觸高於自己或低於自己的看法與觀點,並篩選出「中肯」的部分,加入到自己的認知體系之中。最終通過「學以致用」的實際操作,讓這些信息轉化為行為組成,最終完成認知與能力的提高。

而如今,伴隨著大數據時代的技術發展,網路技術對於個人的分析愈加精確,通過瀏覽、評論、點贊、轉發四個基礎要素的排列組合,可以構造出一個具體的用戶形象,並將這個用戶形象放置到固定階層的信息圈層之中。

這個圈層沒有爭論,因為你們喜歡看的信息是一樣的,發布的評論是一樣的,轉發的內容的是一樣的,偏好的價值觀也是一樣的。如像現在的追星族,他們都喜歡一個明星,都發布和這個明星相關的話題,對這個明星都是一樣的評價與討論,都喜歡這個明星代表的價值觀。這種最大重疊的相似,讓他們成為一個個重疊的人

所以雖然現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無數的信息通過互聯網匯聚到每個人的眼前,我們只需要通過滑鼠去點擊就可以獲得前人不敢想像的信息數額。但同樣的,在信息干預技術下,雖然信息的數量獲得了極大的增長,但信息的質量卻呈現下滑趨勢。數漲質退,最終的表現反而是一種認知能力的倒退。

所以坐在電腦前的你,如果你還能看到很多與你意見相左的信息,你應該高興。這意味著信息干預技術還未成熟,我們依舊可以獲得多樣化的信息來拆分重組,不斷的修正我們的觀點,提高我們的認知水平,向不如我們和高於我們的人學習,意味著我們還有上升的可能。

若有一天,你開始發現,你接觸的信息都開始成為了你喜歡的信息,你在網路上能看到的不一樣的想法越來越少有價值的信息越來越低

你就要想想,

究竟是互聯網干預技術得到了突破?

還是說你已經被劃分到了「低層次水平」的人群之中了呢?

這裡是一天一書,每天胡言亂語一千字,歡迎您的光臨


張曉東同學,特地回復你一下。

如果學不會發現問題,提出質疑,表述自有觀點的方式,

你看到的所有胡言亂語都不會給你帶來任何價值。

否則10年後,你再來看我的胡言亂語,還是只能說:這人又瞎BB。

學而思,思而不殆,祝你學業順利。

以下是正式回復:

之所以胡編亂造也要裝逼或者說不懂裝懂,

是因為我窮,期望能騙點讚賞,晚上加根火腿,

或者哪位土豪能給我寄幾本書,滿足下我的精神解餓。

O(∩_∩)O~

推薦閱讀:

體制不是天堂,也不該是墳墓
深度解析|戳進來,告訴你,別人家的孩子是怎麼煉成的?
教育技術網站大全
【歌吟天下】擇校狗血劇,減負老湯戲?2018會是教育改革奇蹟年嗎?
美國大學工程學專業

TAG:經濟 | 教育 | 互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