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煮飯:東芝旗艦真空壓力電飯煲 RC-CS10M 體驗
來自專欄首席生活家
電飯煲這種東西可以說是居家必備了,可是花幾千塊買電飯煲可謂需要很大的勇氣以及面對周遭不理解的目光。但是我覺得既然五六千的iPhone可以用兩年就換,那兩三千的電飯煲我可以用十年啊,再說,父母老了,買個好電飯煲陪他們吃吃飯也是很幸福的事。
在前年,花了1000元買了號稱「可以媲美日本3000元電飯煲」的米家壓力IH電飯煲,用了兩年,飯煮的不錯,但是也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問題,比如純白全塑料的外殼已經傷痕纍纍;冷凝沒做好,打開蓋子有超多水珠;內部的塗層已經有了一些脫落,哎,一分錢一分貨,還是繼續升級好了。
大家都知道,在日本本土或者海淘買電飯煲要比在國內購買同款電飯煲,便宜個千百塊,但是有兩個問題,第一是要額外購買110V變壓器,一個2000w的變壓器擺在廚房既占空間又增加了危險,另外就是假如電飯煲發生了問題,國內的保修要比海淘方便很多。
對於電飯煲來說,日系的都很不錯,比如象印,虎牌,東芝以及松下;不過真的要說到各種黑科技的話,還是東芝比較多,可是東芝屬於技術性宅男,作為世界第一台電飯煲的生產廠家,更熱衷於關上門來搞研究,對於國外的市場宣傳不多,那麼今天就讓我來帶大家了解一下東芝的新旗艦真空壓力電飯煲RC-CS10M。
開箱
我買的這款電飯煲,有兩個型號,分別是RC-CS10M以及RC-CS18M。這個10代表1L的意思,在日本指的是可以煮1升的米,一般也用5.5合表示,在中國大約相當於3L飯,大概能夠供6個人食用。
除了電飯煲本身,還提供了量杯、蒸架、飯勺以及飯勺架。
飯勺架有點儀式感,可以兩種方式擺放飯勺。
量杯也提供了兩個,分別是180ml和90ml,方便大家更精確的盛米。
日系家電的說明書都屬於很詳細的水平,包括用電飯煲玩出什麼新花樣也有教程。
東芝黑科技介紹
真空浸泡
當開始煮飯時,利用鍋內的真空泵,抽出其鍋里的空氣,包括米內部的空氣,這樣米就能夠更好地吸收水分使水能夠沁透到米的內部,大約只需要十幾分鐘的時間就能夠使米達到最理想的含水率。
常壓與真空中大米浸泡後的比較,真空中的水分浸透至米粒內部。
另外在真空下,米粒吸水時反覆進行減壓,米粒中的甜味成分融入水中;接著呢,融入水中的甜味成分包裹在每一粒米的表面,讓煮出來的米飯更美味。
真空保溫
還是利用真空泵技術,將鍋內殘留的空氣吸出,保持密封狀態,防止米飯酸化導致的泛黃以及異味產生的的同時,還能抑制水分蒸發;這個剩飯用過冰箱的同學深有體會,放了一夜,基本米飯都會出現發酸的情況;東芝這款最長能提供40小時的保鮮。
高溫烹飪、壓力可變
主要就是利用在煮飯時不斷改變壓力而使米飯在鍋里上下翻動,從而使米飯的受熱更加均勻,另外配合高溫105°C,讓大米糊化更充分。
內鍋材質
鍋體的材質分為很多種,比如東芝是合金「其中又有金、銀、銅」,三菱是純炭釜,象印是南部鐵器,三洋是純銅,虎牌是土等等。
個人我覺得合金內膽要相對安全一些,主要是對於電飯煲這種東西,表面塗層或者鍍層不會脫落才是最重要。
東芝的合金主要是由幾種不同金屬材質組成,不同材質的區別主要是熱傳導率不同,帶來的變化就是加熱效率以及維持高溫的能力。
比如我買的這款內部用的就是鑽石塗層,熱傳導性遠遠高於金銀銅等,可以快速充分得傳遞熱量給大米。
除此之外,內膽的細節也做了很多提升,比如鍋底設計了波紋,能夠增大與水的接觸面,持續加熱水使其沸騰,讓米的中心也能充分加熱。還有鍋的表面加工成蜂窩形狀,也是為了提高熱傳導效率,文章後面有詳細的對比。
IH加熱技術
這個技術現在可以說是全世界普及了,日本電飯煲起的頭,現在國產的電飯煲也基本普及了。簡單說就是通過磁場的變化直接加熱,另外採用了多線圈能夠實現對內膽的環繞加熱,使加熱更均勻。現在的電飯煲裡面有內置了智能晶元,可以存儲多種不同的方案,對應不同的米種,以及口感,可謂十分方便。
還有一些其他的科技,在體驗的時候,再一一跟大家介紹吧。
外觀
這款機型有兩種顏色,一種是白金,而我買的是大紅色,更符合爸媽的喜好。
頂部是電飯煲的操作區,實體按鈕,功能鍵不多,操作起來很簡單,中間的顯示屏用來選擇米飯的種類、煮飯的方法等,林外這個屏是24小時常亮的,因為設計了內置電池,用來顯示時間,記憶用戶操作的模式。
發現了一個小細節,機器的主要按鈕都是盲文標註。
頂部的蒸汽孔,用手扳一下,就拆掉了。
這個破泡器是米糊集聚的地方,相比傳統的電飯煲,清理要更方便一些。
機器的背面是電源插頭,另外在上面標準了注意事項和警告;電飯煲的電池應該就在背面的螺絲後面,這兒就不拆給大家看了。
內部,可拆卸,防凝霜的內蓋。
不鏽鋼材質的內蓋,一體成型的支撐環。
鑽石鍍層的內膽,上面有幾種不同米對應的水刻度。
做了抗油污塗層的介面,彈簧也是全金屬的,增加電器壽命。
和米家IH電飯煲對比
下面和米家電飯煲對比一下,先從外觀說,米家的是性冷淡風,更符合年輕人的喜好,當時買這個電飯煲也是忠於顏值,也沒有提供把手。
因為米家這款電飯煲,基本上就是按照日本IH電飯煲設計而來的,所以內置的結構也基本相同,但是像內蓋啊,材質有一些區別,而且由於設計原因,米家的內蓋經過會出現蓋不緊的情況。
內膽方面,東芝採用的是銅,而米家採用的是鐵。按照導熱率來說,銅是遠遠高過鐵的,加熱的效果更好;當時買米家電飯煲的時候還是有些小白的,覺得鐵這麼厚實,夠重,那肯定牛逼啊,典型的貪便宜心裡,哎,罪過。
細節方面,東芝的採用了蜂窩設計,而小米則是光禿禿的一面;蜂窩設計的好處就是可以加速受熱,聚集大火力猛火快煮。
內膽的夾角是60度,也是經過多次實驗的,這樣的角度能產生強烈的熱對流。
米家的設計更像是一個碗狀,介紹說是為了更好的米飯翻滾。
東芝內膽是鑽石塗層,底座有水波浪紋路,主要是為了提供米的沸騰力,讓米粒可以跳動起來。
而米家的設計則是拋光圓底,另外我的米家電飯煲內膽已經發生了脫落現象。
不同的刻度風格,這個看個人喜好了,下面就來真正的煮飯測試。
使用
先說東芝,第一步選擇米的種類,一共有四種選擇。
第二步選擇煮飯的方式,可以選擇常規、偏軟、偏硬、煲仔飯等等;機身上面也有個「美味模式」的單獨按鈕,可以一鍵選擇。
除了煮飯,還可以做蛋糕或者燉湯。
米家的在外殼上操作的比較少,有「精煮」、「快煮」等模式。
作為米家的產品,肯定要會上網,所以更複雜的操作可以通過APP進行,比如選擇偏軟或者偏硬的口感以及各種美食教程;個人覺得美食教程還是非常有趣的。
正式測試,兩個電飯煲都放入一量杯的米,用的是5元南方大米進行測試,並且都按照電飯煲規定水位加入農夫山泉礦泉水。
東芝的選擇了「美味模式」、小米的選擇了「絲苗米的精煮模式」。
時間方面,兩者都需要1個小時左右;米家的整個過程較為平緩,而東芝的從一開始就閃爍著「真空」的標誌,對大米進行真空浸泡,然後再開始進行煮飯的步驟。
另外東芝的運行聲響較大,能聽出「咔嗒」、「吱」的聲音,查了一下說明書,是對大米進行調節壓力以及感應加熱。
經過了一個小時的煮飯過程,兩者都進入了保溫階段。
開蓋時間,小米這個如同小瀑布的冷凝水,讓我有點措手不及。樓主真不是米黑,發現有不少網友和我有相同情況。
東芝電飯煲,其實是需要按兩次的,動圖上面只有一次。因為第一次按下,會解除電飯煲的真空模式,第二次才會真正的打開;冷凝水情況要比小米好不少,當然兩者的價格差距也很大,就是小米不要再亂吹牛了。
對比一下兩個品牌剛出爐的米飯,
色澤:兩種米飯的品相都很好,很透亮;
飽滿度:兩者的差距不大,但是東芝的更勝一籌;
黏度:這世界最可怕的就是參照物,小米相比東芝要更黏一些,不像東芝的顆粒感強;
口感:米家煮出來的米飯只能說略微的甜味,東芝的甜味更足而不膩;另外就是東芝的米飯更有彈性,嚼起來更有勁道,而米家的糯了很多。
香味:這個兩者我比較不出差別,都屬於散發出淡淡米香的水平。
總體來說,覺得小米的確是複製了日本電飯煲的技術,但是在工藝和實際體驗方面,其實和日本傳統電飯煲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再來測試一下,兩者的保溫功能,主要是測試東芝的真空保溫的技術。
我是晚上6點多煮的飯,然後兩台機器都處於保溫模式,第二天早上8點左右再次開啟電飯煲,歷時14小時左右。
不得不說,東芝的真空保鮮技術還是有一定的效果。口感方面,東芝依然保持著甜味、有嚼勁;而米家的雖然外觀差距不大,但是米飯甜味已經消失,有點莫名的酸味,當然米家的米飯還是比放在冰箱強,和東芝相比就小巫見大巫了。
清洗
清洗方面,兩者都沒有任何差距;表面如圖所示,只有略微的米漿,可以直接接水沖洗,然後抹布擦一擦就完畢了。
總結
先說說東芝的RC-CS10M,無論是外觀、材質、工藝、黑科技方面,還是煮出來的米飯來說,都處於業界頂尖水平,特別是米飯,顆粒飽滿,口感絕佳;對於我來說,除了不能直接煮鍋巴飯就沒有什麼缺點了。
而小米,雖然外觀好看一些,但是缺點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一爆發出來,比如外殼已經飽受摧殘、內膽塗層脫落,水凝過多等等。雖然還能煮的一手差不多的好飯,但相比日本高端電飯煲,無論是質量還是煮飯的水平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當然它的APP食譜功能也還值得讚賞。
整體來說,一分價錢一分貨,如果你的確想天天吃好飯的話,東芝的要更靠譜一些,畢竟有大品牌保障以及技術沉澱,在自己的經濟承受範圍之內,更值得投資。
謝謝大家看完我的文章,有問題歡迎留言。
推薦閱讀:
※電飯煲哪個牌子好,都有哪些發展歷史?
※老公把紅薯直接扔進電飯煲, 水也不加, 出鍋後比外面賣的還香
※零失敗的電飯煲蛋糕的做法,手動打蛋版
※你要試試么? 不用加一滴水, 用電飯煲就能做出香噴噴的烤紅薯!
※今天早餐就吃這用電飯煲做出香噴噴的蛋糕,和店裡買的味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