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老中醫經驗集-蔡友敬

名老中醫經驗集-蔡友敬時間:2010-07-30 17:58點擊:351 次

名老中醫經驗集卷三 蔡友敬 發揚古義融會新知的蔡友敬 蔡光斗林禾禧整理 編者按:蔡友敬,男,福建泉州人,1916年生。早年畢業於名醫丁甘仁創辦的上海中醫學院。解放後曾先後擔任泉州市聯合中醫院院長,泉州大學醫學院、泉州市衛生學校、福建中醫學院教授,泉州市中醫院院長、名譽院長。現任中國中醫藥學會理事,福建省中醫藥學會副會長,福建省泉州市人大常委副主任,民革泉州市主委。 蔡氏早年崇尚「丁氏學派」,中年以後治病用藥力倡顧護脾胃之氣,注意調節腎陰腎陽,疑難病症,沉痾痼疾,亦經蔡氏從脾腎入手每獲良效。他畢生著作豐碩,有《中醫學基礎》、《中醫內科學》、《蔡友敬醫案選》等。並有學術論文數十篇分別在國內外雜誌發表,影響甚廣。 由於蔡氏在醫療、教學中的傑出貢獻,1992年受國務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本文著重介紹蔡氏早年崇尚「丁氏學派」,中年以後力倡顧護脾胃、注意調節腎之陰陽的學術思想。臨證特色則重點反映蔡氏臨床思路以辨證辨病相結合的特點,以及益氣法的臨床運用,四味消毒飲治療感染性疾病,蟬衣防風湯治療過敏性疾病和水腫病的治療經驗等。醫論醫話所言及的「論火」、「瘀血證」、「釋勞風」等均是理論聯繫實踐的力作,所選醫案及經驗方又為蔡氏經驗之結晶。總之縱觀全文,蔡氏崇尚「丁氏學派」,強調脾胃之治的思路與方法,對後學之人皆為很好的借鑒。 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護惜身命……如此可為蒼生大醫。 ———孫思邈《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蔡友敬,字錫桂,別名適季,男,福建省泉州市人,生於1916年9月,幼習經史,中學畢業後,赴滬就學於近代名醫丁甘仁創辦的私立上海中醫學院(前身即上海中醫專門學校),盡得「丁氏學派」之傳。畢業後,返回桑梓,行醫執教50多年。現任中國中醫藥學會理事,福建中醫學會副會長,泉州市中醫院名譽院長、主任醫師、教授。 第三卷429 1958年9月他被調泉州大學醫學院中醫系任教,1959年併入晉江地區衛生學校。當時福建省衛生廳在中等衛生學校開設中醫專業,學校指定他主持制訂該專業的教學計劃、教學大綱,並由他編寫《中醫學基礎》和《中醫內科學》等講義,作為供全省中醫士專業使用的教材。從此,開始了他的中醫教學生涯。1960年4月他參加衛生部在成都召開中等中醫學校教材編審會議,1979年又在西安參加編寫全國中等中醫教材《方劑學》一書,其中有5章出自他手。在70年代全國掀起西醫學習中醫高潮中,福建醫科大學及廈門、福州、南平、漳州、莆田、泉州等地部隊醫院紛紛舉辦高級班和普及班,均請他去授課,受到了好評。他的嚴肅認真,循循善誘,因材施教的教學作風和方法,為師生們交口讚譽,受到了表彰。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他酷愛讀書,以「勤」、「苦」兩字作為學習方法,應診、教學之暇,總是手不釋卷,數十年如一日。他雖然診務、教務繁忙,但仍注意總結自己幾十年醫療和教學經驗,已完成的專著有《蔡友敬臨床經驗集》、《蔡友敬醫學講稿》等。最近已完成《內經病候類詮》一書的定稿工作。 他早年受「丁氏學派」的影響極深,臨證多以《孟河丁氏醫案》和《丁甘仁用藥法》為準繩。 中年以後,加深經典著作及各家學說和現代醫學的學習,古今醫學,兼收並蓄,學術思想大為開闊。他強調要「發皇古義,融會新知」。在辨證施治的基礎上,發展為辨證和辨病相結合。他致力於醫學研究,博取眾長,不拘成見,既從中醫中藥中探索,又從現代醫學中求新。經方、時方、單方、驗方,莫不廣為採用。臨床時悉心體驗,如陳士鐸之「散偏湯」治療偏頭痛,從實踐體會到川芎非30克以上不為功,白芍宜15克以制川芎之辛燥,確是配合得當,歷驗不爽。治內耳性眩暈,取《金匱》澤瀉湯(重用澤瀉30~60克)合半夏白朮天麻湯,療效頗佳。對泌尿系感染的治療,按中醫辨證屬於下焦濕熱者,大都採取清熱利濕之八正散。但效果往往不理想,若加以四味消毒散(銀花、連翹、蒲公英、地丁)則效果大為顯著,它既辨證清熱利濕,又能辨病抗菌消炎,從而使療效提高。中年後期,臨床所見以慢性病為多,以脾腎論治者大都有所收穫,因而他鑽研了脾腎學說。他認為「水為萬物之源,土為萬物之母,二臟安和,則一身皆治,二臟不和,則百病叢生」。所以治病用藥,力倡顧護脾胃之氣,注重調節腎之陰陽。一些疑難雜症,沉痾痼疾,每從脾腎入手而奏效。晚年則側重於命門學說的研究,他認為調節命門的水火,對恢復機體陰陽協調更有裨益。他寫了《命門學說的探討》一文,對命門的含義、位置、功能及對全身臟腑的關係加以探討,並從實踐中悟出哮喘一病,由於氣逆,但與命門關係頗大。蓋肺為氣之主,脾為氣之源,腎為氣之根,而命門之水火,即十二經之化源,肺得命門而主治節,脾得命門而司運化,腎得命門而作強。故自製「咳喘丸」一方,以紫河車、紫石英、蛤蚧、補骨脂、巴戟、肉蓯蓉溫命門之陽,胡桃、五味子、枸杞滋命門之陰,人蔘補益脾肺,白朮、陳皮健脾和中。用於治療哮喘緩解期,療效甚佳,痼疾可除。對一些疑難雜症,如老年性痴呆,病毒性腦炎後遺症,他都以命門學說進行辨證、立法、擬方,療效皆有提高。 第三卷430他歷來主張做一個醫務工作者,最重要是樹立高尚的醫德。他始終以唐代名醫孫思邈為榜樣,虛懷若谷,平易近人,從不以「大醫」自居。《千金要方·大醫精誠》曰:「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護惜身命。如此,可為蒼生大醫。」這段古訓,成為他行醫處世的座右銘,而躬身力行。長期以來,他除上班外,其餘時間不論白天夜晚,嚴寒酷暑,隨時隨地都有患者跟蹤求診,他總是來者不拒,一視同仁,滿腔熱情地為病人服務。至於下鄉期間,頂風冒雨,長途跋涉為病人出診的事例,更是不勝枚舉。多年來,他自付郵資,默默地干著一份額外的「函診」工作,每年來自各地的求診信達100~200封,他都有求必應,一一回復。由於他每日清晨、中午、晚上休息時間都不避免為人們看病,因而人們給他一個雅號———「五班制醫生」。1982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他為福建省勞動模範。1984年又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稱號。1985年榮獲福建省工會發給他「五一勞動獎章」。1992年又被衛生部授予全國衛生系統模範工作者的獎狀、獎品。1992年受國務院表彰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他的事迹被列入《中國當代醫學家薈萃》及《當代福建科技名人》,他的經驗被採收《中華名醫特技集成》一書。 學術精華 一、繼承「丁氏學派」的學術思想丁氏學派的創始人是孟河丁甘仁氏。他學有淵源,從師馬培之先生,平生勤學深研,無問寒暑。1916年聯合滬上夏應堂、謝利恆諸同道,創辦上海中醫專門學校,門牆桃李,遍及華夏,師傳愈廣,丁氏學派得以逐步形成。著作《孟河丁氏醫案》及《丁氏用藥法》等,其主要傳人丁濟萬、程門雪、黃文東、管理平等是丁氏學派的主要力量。他們編寫了《傷寒講義》、《金匱講義》、《雜病講義》以及《脈學輯要》、《舌苔學》、《古今醫案講解》等作為授課教材,是丁氏學派臨床辨證用藥的依據。蔡氏讀之,倍感親切,至今仍珍藏其書以為借鑒。丁氏對外感熱病及內傷雜病,均有獨特診治方法,這也是蔡氏早期臨診的主要依據。概要介紹如下:(一)外感熱病注意察舌辨證丁氏學派對外感熱病的研究,是宗《傷寒論》而不拘於傷寒方,宗溫病學而不拘於四時溫病。指出讀了《內經·熱論》以後,必須熟悉《傷寒論》和《溫熱經緯》、《溫病條辨》等方書,這才能全面學習外感病的基本理論和治療方法。《丁氏醫案》和《雜病講義》對外感熱病即貫穿這個觀點。所以蔡氏在學校就讀四年中,認真對上述書籍進行閱讀。當時,上海正在流行濕溫病(即腸傷寒),在丁濟萬院長親自帶領實習期間,濕溫病例特多,在他的臨床記錄中,集案例共九本,其中三分之一是濕溫病,蔡氏感受特深,故其畢業論文《溫病之史的發展及其理論體系》即由此而總結的。

------分隔線----------------------------

  • 上一篇:名老中醫經驗集-祝諶予
  • 下一篇:名老中醫經驗集-丁啟後
  • 收藏
  • 挑錯
  • 推薦
  • 列印
  • 章意的個人圖書館 地址:http://www.360doc.com/userhome/5620517
    推薦閱讀:

    朱良春臨床經驗及方劑
    裝修技巧及經驗徵集
    魏執真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病經驗
    非常實用---裝修後才知道的79件事,無數網友真金白銀砸出來的經驗
    狗狗發燒後不要慌!傳授一個經驗給大家!

    TAG:經驗 | 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