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午評:開啟史無前例慢牛時代 華泰:券商現黃金買點2015年11月16日

時間:2015年11月16日 11:30:36中財網
[第01頁][第02頁][第03頁][第04頁][第05頁]

  華泰:券商現黃金買點 買!  券商跌近3%領跌大盤;華泰:大金融還能走牛,這個時候是選擇一些優秀的券商低位買入的黃金時機,尤其是錯過上一輪暴漲的投資者。  華泰金融兩融新規重要電話會議:兩融新規利空嗎?引導藍籌切換正當時  【羅毅】大家好!我是羅毅,華泰證券(601688,)研究所所長助理,首席金融分析師,又和大家見面了,每一周可以感覺到各種政策都在頻出,所以我們經常會以電話會議的形式和大家保持溝通,我們覺得這種效率比較高。  1.巴黎事件對世界金融體系的影響如何?  我們先說一下巴黎事件的影響,最近兩天大家對巴黎事件,對於全球股市的影響有很多的解讀,作為金融系統的研究一員,首先覺得巴黎事件這個事情本身是很悲慘的,我們肯定是強烈譴責IS,但也不用像很多投資者認為的巴黎事件相當於美國9·11,我覺得兩者有著本質不同,不同在哪裡?  規模不一樣:美國9·11死亡人數近3000人,而法國這次還沒有到這個數量級。  兩者所面對的國家是不一樣的:9·11挑戰的是全球最強大的國家--美國,這次是法國,人口數量級也不一樣,美國三億多,法國六千多萬  國際的環境不同:9·11是當時世界的無疑的領導者美國被恐怖主義者襲擊,而今天,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IS挑戰的是很多主流國家而非一個國家。  從全球政治金融領域的影響來說,對巴黎事件不應該恐慌,全球更要團結和攜手並進,一起去打擊IS。這次事件使得各個主流國家更加團結,更加緊密結合,更有利於人民幣國際化。  2.對美聯儲加息如何看?  投資者目前比較擔憂美聯儲加息。這個事兒我之前也有判斷,在8月市場最恐慌時,我說美聯儲不會在9月加息,會推遲一個季度,因為我了解中美博弈的節奏。在《說一說我的心裡話,為什麼我現在推薦金融股》中有重點寫到,2013年6月20日,伯南克還是美聯儲,第一次說要退出QE,引發市場一片恐慌,這是中國錢荒的外因,這麼刻骨銘心的歷史,大家應該不會忘記。  但是7月初又是伯南克說退出QE沒有時間表,大家鬆口氣,也是股市從1847點開始走出向上趨勢的起點。而到了13年10月份,美國才正式開始宣布準備退出QE,2014年是美國正式退出QE的一年,但中國從2000點漲到3000點附近。我們有因為美國正式退出QE而崩盤嗎?結論很確定是沒有的。  就算美國在2015年12月加息,由於投資者已經充分消化,就跟13年10月正式宣布退出QE一樣,不會對市場產生太大影響,利空釋放,靴子落地還說不定是利好呢。別忘了我們用這一季度的推遲,做了很多的改革,而這些改革已經讓投資者的預期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看一下外匯儲備,外匯占款都在企穩回升了,而國內投資者情緒已經明顯樂觀。  3.關於這次融資融券保證金比例從50%調整到100%的看法?  首先要了解下,為什麼兩融保證金要從50%提到100%?第一:這是一個政策正常化的過程,因為以前一直是100%,而在股災期間才逆周期調整降到50%,現在股災已經過去回到正常而已。第二,我們可以看到過去這兩周,市場從底部起來以後,什麼股票漲得最好?還是很多炒作型的股票,客觀來說這很危險,為什麼?這些炒作型股票是連續拉漲停,不停的刺激沒有風險識別能力的個人投資者,而這些個人投資者又喜歡把兩融槓桿比例用到極致,這就進一步導致市場的炒風蔓延。我們做草根調研了解到:個人投資者現在情緒正在亢奮。真正去買藍籌的個人投資者,依然很少,尤其是有融資資格的個人投資者,他們反而更願意去跟隨炒作型股票,而這種投資者他們去買入炒作型股票用的槓桿往往會放到極致,而現在沒有了HOMS系統,沒有了傘形信託等場外配資體系,很多個人投資者就在利用兩融的槓桿把槓桿放大到極致,尤其是在風險控制比較弱的券商那裡,甚至可以對炒作型股票把槓桿放到上限。  另外草根調研了解到,個人投資者實際買金融股不多,因為中國的個人投資者風險偏好是極高的,大家往往希望買了以後第二天能有漲停板,很少能熬個一年的。  所以說個人投資者在大金融上的槓桿比較低,而在炒作型股票上的槓桿卻比較高。所以如果這次保證金調整的目的是要讓槓桿回到正常水平,那麼肯定意味著炒作型股票的風險會大的多。  而且這次新政後,也是有可能部分激發投資者購買真正藍籌股的意願,我們說說為什麼?  炒作股票的折算率只有30%到40%,而藍籌股往往是60%、70%,如果我買了一百元的股票,如果折算成30塊錢,我放兩倍槓桿,我才能貸出來60塊錢。但是我如果一百塊錢買的是金融股,如果按70%的折算率來貸款的話,就算只放一倍槓桿也可以貸70塊錢。新政後,因此炒作股只能貸出來30元,而藍籌股還是可以貸出70元,如果投資者希望貸款投資的話,買藍籌的動機將大大增強。因為槓桿的降低,將大大影響炒作股票的預期收益,反過來提升藍籌的吸引力。  所以一定要明白監管層的意圖,就是要去把炒風壓一壓,實現真正的慢牛。周五很多炒作型的小股票出現集體跌停的情況,我覺得已經在反映這個預期。再往後,隨著註冊制進一步臨近,隨著金融反腐的進一步推進,隨著很多監管政策的改革、變化,我們相信在最後這兩個月到明年一季度,市場的風格很有可能發生變化。一定要明白監管層是希望股市長牛,所以壓一壓,並不是要把市場搞砸了。  4.為什麼相信大金融還能走牛?  有幾個因素讓我有信心。之前也說過,我們未來五年要有30萬億的資金要進入權益市場里,這是大的判斷,而最近習大大親自把股票市場列作非常重要的戰略方向去發展,可能在這個時候冒然把市場搞砸嗎?不可能的。這個資金還是要源源不斷進來的,只不過資金要進的更持續,而且要想辦法進入真正的好企業。現在大批資金正在找出路,房地產,高利貸,信託,互聯網金融,債券領域過度沉澱的資金,他們沒有別的地方去,很大可能來股市,監管層近期應該是看到這些資金在蜂擁入市,所以才要控制下節奏。監管層的數據應該掌握得更加清楚,就算是我們自己跟蹤的數據,最近兩融業務上升速度也是非常迅猛,而且裡面有不少的融資資金是到了炒作型股票里。  但是券商股不用過度擔心,因為目前估值和盈利增長都不錯,而且因為本土大資金最喜歡的就是券商股,如果這個方向不變的話,假設明天有一個特別大幅的低開,或許這個時候反而是選擇一些優秀的券商低位買入的黃金時機,尤其是錯過上一輪暴漲的投資者。  券商股里買什麼呢?我也說過很多次,估值太貴的,尤其50倍動態市盈率以上的公司要小心一些,這次可能會讓風格朝著價值的方向轉一下。中等估值水平的券商或許受到青睞,例如長江,新大招等。  這個時點也可以加些保險銀行,例如我們主推的新國太組合,銀行裡面多買一些城商行或是有改革預期的股份制銀行,比如寧波、光大、北京,華夏我覺得就挺不錯的。  5.人民幣國際化就買大金融  這個周末又出台一個重磅的消息,拉加德親自說支持中國加入SDR,這個基本相當於管理層已經提了一個方案到董事會,同時董事會的主要董事都分別公開表態了,美國、英國、法國、德國都已經公開表態,那麼應該加入SDR是大概率事件了。  回到我們之前強調的人民幣國際化就買大金融,這個不會變,和2005年7月一樣,我們回顧人民幣匯率改革的進程,2005年7月就是人民幣匯率改革的起點,這是中國A股市場從1000點崛起的重大外部背景,而股權分置改革是內因。我們這一輪股市改革的外因是人民幣國際化,而內因則是大改革。  周末很多人看到了金融反腐又進一步,這說明下來改革也會加速。金融反腐與金融改革是並進的。  6.GDP增速和大金融股的走勢到底是什麼關係?  我問很多人,2014年初GDP是將近8%,到現在6.9%,但是股市從2014年初到現在是漲了70%,怎麼解釋?解釋不了。我還是那句話,市場股價最相關的是貨幣因素,最近有一個很好的現象,M1的同比增速在10月最新數據是14%,明顯回暖,和股市依然十分相關。《M1定買賣》還是很實用的,現在這個指標依然有效,所以盯貨幣更有意義。  7.金融股的基本面到底如何?  第一個是證券的基本面到底怎麼樣?很多人說現在券商估值高了,今年券商盈利,像主流券商盈利都在一百億以上,明年會不會大幅的下滑,交易量跟不上就完蛋了?我給大家做一個測算,兩融業務按照最新預測,明年底可能重回2萬億,因為這個市場的融資需求始終存在,而場外配資已經沒有了,我們如果判斷市場繼續是穩步向上,明年回到4500點以上,兩融金額也是穩步上升,很有可能回到前期高點。回看今年融資融券的數字:1季度1.26萬億,2季度1.98萬億,3季度1.1萬億。而如果明年底能到兩萬億,那麼代表兩融日均餘額應該在1.6萬億左右,比今年增長30%。  明年6月底以前要推戰略新興板,註冊制可能會同步,新三板分層機制馬上退出,股權融資將有大幅提高,投行這塊收入應該會有大幅提高。  有人說交易量沒這麼大,我同意,而且一些券商的傭金率還要下降,但是經紀業務可以靠兩融來支撐,同時投行業務,資管,自營做市都在高速發展,整個利潤30%增長是可以預期的。主流券商的估值是多少?目前15倍的PE,2倍的PB,不算貴,因為券商是金融子行業中資產質量最優秀,增長最確定的行業。  對於銀行來說:很多人看到不良貸款率會提高。我們做了一個圖,你會發現不良率和股價是一個方向變動的,不良率往下的時候銀行股股價往下,不良率往上銀行股往上,說明股價比銀行基本面要提前,沒有人看到你的數據再買股票。記得2013年很多人說銀行不良貸款率會三年到10%,現在三年過去了,不良率才到1.5%,其實啊,辦法總比困難多,別自己嚇自己。  對於保險來說:明年的開門紅很可能超預期,要重點關注,保險的行情也可能會提前,保險的費率改革包括投資領域進一步市場化,都使保險股的股價有很大空間。  8.到底金融股有沒有超額收益?為什麼總在最後季度發飆?  很多人說金融股沒有超額收益,其實2012、2013、2014、2015金融股都有超額收益,尤其是在最後一個季度,只不過是不同的子版塊就是,為什麼最後一季度發飆?理由很複雜,從資金博弈角度出發,我的判斷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本土公募機構往往排名是在最後兩個月,最後一個季度是最關鍵的,調倉的動機是最弱的,因為本土公募的倉位是公開的,你買什麼股票所有的機構都能看到。而又不願意最後調倉,或許其他的大資金如果要發動行情,恰恰喜歡找本土公募持倉量最少的時機進行買入。  近期看看龍虎榜數據,公募基金很多是在賣出金融股,這點基本上應該是比較確定的。那現在金融股持倉應該更低了,所以要小心哦,說不定又有行情了。  第二,每年最後兩個月改革都會加速,因為黨的全會往往在10月或11月,因此在開完會後,會有更強的共識推動改革。同時一年的改革任務往往要在最後時點完成攻關。而金融股的走勢最相關的內因就是大改革,改革對股價形成明顯正面刺激,自然最後時點也往往是金融股表現好的原因。  再次強調,大家一定要相信大金融有大機會的判斷,尤其是今年最後這兩個月和明年第一季度,我覺得風格會切回到大金融領域,不要認為金融股沒有機會。如果大金融真的開始崛起,那麼由於強大的吸金效應,小妖票沒有流動性的現象可能又會重現。而我感覺,現在本土大資金剛剛進場,因此對市場整體不要太悲觀,但是個股分化,風格切換不要忽視。並不是叫大家都只買金融股,而是說,最少要到標配30%,這樣才能保證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目前我們的排序依然是證券、保險、銀行。但是風格會有所切換,從市值偏小,估值過高的股票,向中等市值,反而具有轉型和改革動力的股票去切換,這是我的判斷。  最後還是再強調下,大資金剛剛進場,記住這個大數,5年30萬億的資金要進入股市,如果周一有低開,或許也是不錯加倉的時機。  【沈娟】兩融新規解讀:11月13日滬深交易所宣布降低兩融槓桿比例,將投資者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50%提高至100%,自11月23日起實施。同時,證監會宣布調整後的《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實施前已存續的融資融券合約仍按照調整前的相關規定執行。投資者不需要因此次調整追加保證金或平倉,已存續的融資融券合約可以按照相關規定以及合同約定辦理展期。  兩融保證金比例從50%提高至100%,意味著投資者的理論融資槓桿從最高上限的2倍降至1倍,相同保證金前提下,可融資買入的金額減少。對於未來一段時間內兩融規模增速的速率和市場資金量的活躍度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實際上,深入解讀此處政策的深層次邏輯看,此舉是監管層在引導市場向理性、穩健的投資風格轉換,抑制小盤股的瘋狂炒作,引導大盤藍籌股的長期投資價值。中長期來看,對於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以及藍籌股的價值發現是重要利好。  (1)對於存續合約按之前規則進行,且合約可以展期(7月2日規定展期次數由投資者和券商協調,假設至少展期一次,則對存續融資規模的影響不大)。對於新增規模增速有影響,預計未來兩融規模趨於穩步提升。  (2)從兩融當前實際運行看:因股災影響兩融擔保市值從6月份的5.7萬億下降到9月份的2.86萬億,市場平均擔保比例從今年6月的277%下降到9月的246%。10月市場逐步企穩,信用賬戶數和新增信用賬戶止降提升,實際使用融資融券投資者持續回升,兩融擔保市值從9月的2.86萬億提升到11月12日的3.89萬億元,市場擔保比例280%,兩融業務開展以來的2012年5月之後的最高水平,當前槓桿水平不高,風險可控,管理層調整保證金比例旨在防止投資者過度使用槓桿對小盤股的瘋狂炒作,更多引導市場向理性、穩健的投資風格轉換,引導大盤藍籌股的長期投資價值。目前11月12日兩融規模1.17萬億元,占流通市值2.82%;融資融券交易佔A股交易比12.5%,預期後期業務將穩定發展。  (3)從草根調研看:當前券商兩融實際槓桿水平在1.2-1.3倍左右,理論槓桿下調1倍對實際兩融影響並沒1倍影響之大。從目前券商兩融實際運行看,券商兩融的槓桿都設置在政策規定的2倍理論槓桿之下,尤其是7-8月股災下,券商都加強對兩融保證金比例調整,券商給投資者提供的股票融資槓桿水平約1.7倍左右,股災影響和市場震蕩下目前券商的實際槓桿使用水平在1.2-1.3倍。  (4)新規的槓桿效應有分化。投資者使用兩融工具的槓桿效應來自於實際融資規模=保證金/融資標的保證金比例=(擔保品市值*對應折算率)/融資標的保證金比例。此處調整後分母的可調整空間較小,但對於需融資的投資者可從分子—持有擔保品的折算率高的標的提高實際融資金額,達到最大話槓桿效應,由於大盤藍籌的折算率均較高,具有更大的保證金基數效應;而小盤股的折算率相對較低,基數效應較小。此處規定之後對於大盤藍籌股的槓桿效應更強,利於引導投資者提高藍籌股配置,發揮槓桿機制。  (5)新股的市值配售利於投資者增加兩融資金對「低風險+高槓桿」標的配置需求。IPO申購採取市值配售機制,兩融融資股票市值也納入可申請市值配售額度,大盤藍籌股的實際槓桿效應更強,新規下投資者買入大盤藍籌的融資效應強於小票融資效應。  (6)大金融高股息亮眼+高槓桿效應實現穩定回報。金融股相比小盤股具有更高更穩定股息率,約在5%左右,收益率可能比不上部分小盤股,但是長期來看,金融股增加槓桿後的綜合回報率卻不容小覷。從風險角度考慮,金融股更大的安全邊際、穩定的高股息分紅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都更具吸引力。尤其是經歷一輪行情洗禮後,大金融已在崛起,金融改革步伐加緊不斷催化板塊新機會,市場走強下券商的正循環效應持續,看好大金融的大機會。  非銀行金融行業投資策略:  證券行業:證券行業正在趕上最好的時代,前期股災下市場風險和部分公司的問題都充分釋放,未來證券行業,尤其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新起點。過往有很多的改革推進確實是比較慢,未來改革會加速,尤其是註冊制改革將是資本市場活力的再次回歸,證券公司的市場定價和風險控制能力將真正實現,未來證券公司在投行業務上不僅僅只是傳統的中介通道,更多會發揮市場定價和風險控制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證券公司相關的業務機會將越來越豐富,同時也會受益整個市場擴容和市場紅利,傳統經紀業務不再是券商最強勢的業務,傭金綠是處於下滑狀態,交易量很難持續維持高位,但新業務的發展是有目共睹的,2015年是兩融業務爆發,預計明年投行業務發展將會超出市場預期,兩融業務將進入比較穩定發展狀態,同時資產證券化和新三板業務將在未來兩至三年進入爆發的周期。整體證券行業迎來新的發展周期。資本市場正處於崛起的大市場環境下,證券公司實際上是最受益資本市場發展的板塊,隨著市場發展,券商業務和業績和空間將進一步打開,行業整體方向是向好的,整體是屬於向上發展軌道,繼續維持推薦評級。  券商板塊處於彈性較高周期,中長期板塊向上空間廣闊。同時,板塊還有人民幣國際化、資本賬戶開戶的催化,大資金優選流動性強、業績好、彈性高的板塊,改革和政策紅利給予券商成長性,市場化給予券商活力,高成長+高彈性催化券商新機會。  投資邏輯:邏輯一:投行項目充裕和競爭力強的大中型券商:新大招組合(新龍頭、光大、招商)、廣發證券(000776,)(000776,)。  邏輯二:特色化差異化長江、西南、國元和興業證券(601377,)(601377,)。  邏輯三:次新股,流通市值小,彈性大的國投安信(600061,)(600061,)、東興證券。  邏輯四:市場高β彈性的東方、國信證券(002736,)(002736,)。  邏輯五:創投股,直接受益IPO重啟後的股權投資公司,魯信創投(600783,)(600783,)以及園區類投資公司。  邏輯六:券商影子股,參股優秀券商的股東標的,廣發三寶。  保險行業:受益市場回暖,保險板塊低估值+業績穩定+彈性佳的特性,是當前市場優選板塊。行業資產端和投資端良性發展,資產端受益市場紅利下的保險需求持續,系列改革為保險打開業務空間。投資端受益市場回暖和投資品种放開,在承保和投資雙驅動的條件下,保險板塊有比較好的配置時機。估值上看,現在保險P/EV估值在1.3-1.4倍左右,處於估值低位、行業基本面增長強,新業務價值發展良好,估值有修復機會。  投資邏輯:推薦投資能力優秀、產品設計能力強、彈性好的新華保險(601336,)(601336,)。其次是協同效應顯著,投資能力優秀的綜合金融集團中國平安。推薦投資業績回升,盈利不錯的中國太保(601601,)(601601,)。  多元金融:租賃行業迎來發展好時機,政策紅利大力支持,行業空間打開。推薦:租賃龍頭、外延擴張持續、多元金融加速的渤海租賃(000415,)(000415,);關注旗下租賃業務有大發展的晨鳴紙業(000488,)(000488,)、東莞控股(000828,)(000828,)。  多元金控:國企改革加速,央企和地方國企金控公司將受益,未來金融控股集團將承載重要作用,推薦標的:國改預期強烈、股權投資創新的魯信創投。多元金控完善、創投模式持續、軍工主題的中航資本(600705,)(600705,)。  【兩融保證金比例上調—利空么?莫急話秋涼-兩融新規點評】  事件:  11月13日滬深交易所宣布降低兩融槓桿比例,將投資者的融資保證金最低比例由50%提高至100%,自11月23日起實施。同時,證監會宣布調整後的《融資融券交易實施細則》實施前已存續的融資融券合約仍按照調整前的相關規定執行。投資者不需要因此次調整追加保證金或平倉,已存續的融資融券合約可以按照相關規定以及合同約定辦理展期。  點評:  此次兩融保證金比例從50%提高至100%,意味著投資者的理論融資槓桿從最高上限的2倍降至1倍,相同保證金前提下,可融資買入的金額減少。對於未來一段時間內兩融規模增速的速率和市場資金量的活躍度會帶來一定影響。但實際上,深入解讀此處政策的深層次邏輯看,此舉是監管層在引導市場向理性、穩健的投資風格轉換,抑制小盤股的瘋狂炒作,引導大盤藍籌股的長期投資價值。中長期來看,對於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以及藍籌股的價值發現是重要利好。  對於存續合約按之前規則進行,且合約可以展期。對於新增規模增速有影響,預計未來兩融規模趨於穩步提升。細則表示此次調整僅針對新開融資合約,存續合約按照調整前規定執行並且可以展期。由此看來,存量資金短期內不會受到新規的約束,展期也為存量資金預留較長的時間窗口。7月2日修訂版《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管理辦法》規定在維持現有融資融券合約期限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基礎上,允許證券公司根據客戶信用狀況等因素與客戶自主商定展期次數。所以考慮展期因素,存量資金對於兩融市場穩定發展仍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存量效應至少持續半年。增量資金在新規限制下,規模擴張會有所放緩,整體來看兩融規模增速將維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目前兩融餘額占流通市值比重約3%,兩融交易量佔市場總交易量約15%,與成熟市場3%和20%的警戒線已十分接近,適當的調整有利於加強市場風險控制,抑制短期投機,長期引導市場走向平穩、理性和價值投資。  當前券商兩融實際槓桿水平在1.2-1.3倍左右,理論槓桿下調1倍對實際兩融影響並沒1倍影響之大。從目前券商兩融實際運行看,券商兩融的槓桿都設置在政策規定的2倍理論槓桿之下,尤其是7-8月股災下,券商都加強對兩融保證金比例調整,大部分券商擔保比例在65%-80%,券商給投資者提供的股票融資槓桿水平約1.3-1.6倍左右,股災影響和市場震蕩下目前券商的實際槓桿使用水平在1.2-1.3倍。  新規的槓桿效應有分化。投資者使用兩融工具的槓桿效應來自於實際融資規模=保證金/融資標的保證金比例=(擔保品市值*對應折算率)/融資標的保證金比例。此處調整後分母的可調整空間較小,但對於需融資的投資者可從分子—持有擔保品的折算率高的標的提高實際融資金額,達到最大話槓桿效應,由於大盤藍籌的折算率均較高,具有更大的保證金基數效應;而小盤股的折算率相對較低,基數效應較小。此處規定之後對於大盤藍籌股的槓桿效應更強,利於引導投資者提高藍籌股配置,發揮槓桿機制。大盤藍籌股折算率較高,吸引更多保證金流入。對於大金融藍籌股來說,折算率一般為65%-70%,在股票擔保物中達到最高,相比折算率30%左右的小盤股來說,其保證金市值增加了一倍,槓桿也相應增加一倍。在保證金基數值上調後,高折算率股票具有更大槓桿效應。  大盤藍籌股的槓桿優勢更加凸顯。一方面,證券公司在設定保證金比例時一般會參照折算率進行,例如大型券商會根據一定的標準對不同融資標的要求保證金比例:如xx證券的保證金比例=120%-折算率,折算率越高,槓桿也越高。另一方面,雖然之前的理論槓桿比例下限是2,但實際融資交易中使用的槓桿並未達到2倍,部分券商實際槓桿已經接近1.2-1.3倍,所以整體上槓桿資金對於本次下限調整的敏感度會非常有限。此時,在資金量縮小+高槓桿優勢前提下,反而進一步凸顯大盤藍籌股的高性價比。證券公司的保證金比例自股災之後有所調整,大部分券商的保證金比例調至65%-80%左右,即券商對投資者提供槓桿在1.4-1.6倍區間,但相對於小盤股來說仍然具有絕對槓桿優勢。新規則下融資買入金融藍籌股的槓桿效應將明顯優於之前對小盤股的追捧。  以100萬資本金為例,在保證金比例50%理論要求下,若融資買入標的擔保比例為70%,在擔保品為小盤下則最終可融資50萬買入融資標的,最終持有150萬市值;而新規後,假設該融資標的擔保比例調為110%,若擔保品是大盤股作為融資標的,則可市值可融資59萬買入融資標的,最終持有159萬。可以預見,未來兩融市場資金將更青睞於大盤藍籌股,有利於小盤股高燒減退,引導市場風格從偽成長、偽價值向真成長、真價值切換。  新股的市值配售利於投資者增加兩融資金對「低風險+高槓桿」標的配置需求。IPO申購採取市值配售機制,兩融融資股票市值也納入可申請市值配售額度,大盤藍籌股的實際槓桿效應更強,新規下投資者買入大盤藍籌的融資效應強於小票融資效應。根據新股申購的最新規則,上交所規定1萬市值可申購一個單位(1000股),深交所規定5000元市值申購一個單位(500股),申購比率為10%。市值越大、波動性越小,申購股數就越多,打新中籤的比率也會越大。大金融股穩健性好,是具有較高安全邊際的高股息藍籌股,作為兩融股票擔保物折算率也最高,槓桿效應相對較大。作為打新的非限售股持有,一方面可以享受藍籌股的穩定分紅,另一方面提高市值配售的申購比例,獲得更多的新股溢價。  大金融高股息亮眼+高槓桿效應實現穩定回報。金融股相比小盤股具有更高更穩定股息率,約在5%左右,收益率可能比不上部分小盤股,但是長期來看,金融股增加槓桿後的綜合回報率卻不容小覷。例如,新規後金融藍籌股的實際槓桿為1.59,在股息率6%,年收益率8%的情況下,綜合回報率達22%;若小盤股實際槓桿為1.32,年收益率取20%,綜合回報率為26%。從風險角度考慮,金融股更大的安全邊際、穩定的高股息分紅對於機構投資者來說都更具吸引力。尤其是經歷一輪行情洗禮後,大金融已在崛起,金融改革步伐加緊不斷催化板塊新機會,市場走強下券商的正循環效應持續,看好大金融的大機會  兩融法規不斷演變,逆周期調節是主線。今年以來,配合不斷波動的市場行情,兩融法規先後3次修訂,重點圍繞參與資質、展期、擔保物和標的種類等交易細則不斷演變,提高兩融市場的風險管理水平、穩定證券市場健康運行秩序。(.和.訊)

[第01頁][第02頁][第03頁][第04頁][第05頁]

  中財網
推薦閱讀:

2015年6月4級真題答案及評分標準
毒品犯罪若干問題答疑(2015年)
2015年最新心情說說大全
2015年最新吉尼斯世界記錄
祝你全家2015年聖誕節快樂!

TAG:黃金 | 時代 | 2015年 | 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