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贏了法國大選,整個歐洲躲過致命一擊,美國笑了,俄羅斯哭了....
法國大選第二輪投票5月7日舉行,正如民調所預測和民眾能夠所預期的那樣,獨立中間派候選人馬克龍以65.8%的絕對優勢擊敗極右翼候選人瑪麗娜·勒龐。39歲的馬克龍成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第8位總統,也是年紀最輕的一位共和國總統。
文 |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 沈孝泉
本文為瞭望智庫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在文前註明來源瞭望智庫(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則將嚴格追究法律責任。
法國人最終選擇了馬克龍,認為這是既明智又理性的選擇。因為馬克龍傳達的是對法國未來的自信和希望,叫人彷彿在黑夜中看到了曙光;而勒龐則是引導人們去憤恨法國的一切、發泄對現實的不滿,叫人看不到黑暗隧道的盡頭。
在對決前夕進行的一場電視辯論中,雖然年輕卻穩重的馬克龍,儼然是位當選的共和國總統,闡述治國理政的大政方針;而勒龐卻以抗議者的姿態把自己擺在了「反對黨」位置上,充滿攻擊性地指責對方,而自己又提不出可信的替代方案,給人的印象也只能是「只破不立」,這哪裡是共和國總統的形象。勒龐滿懷憤恨地指責過去,馬克龍充滿期待地面對未來。誰輸誰贏,其實在這場辯論中已經有了定論。
1
有改革理念又理性務實
馬克龍在本次大選中能夠把眾多從政經歷豐富的候選人淘汰出局,最終奪取總統桂冠,這和他的治國理念和非凡才能是分不開的。馬克龍向民眾表明,自己有能力帶領法國走出目前的困境。
馬克龍是近幾年才嶄露頭角的政壇新秀。馬克龍1977年12月出生在法國北方城市亞眠。他曾是一名職業銀行家,2006年至2009年參加過左翼社會黨,2012年被奧朗德總統看中,聘為總統府副秘書長,專司金融事務。2014年馬克龍被任命為政府經濟部長,年僅37歲,是最年輕的內閣部長。2016年4月,馬克龍創建「前進黨」,隨後辭去經濟部長職務,11月他宣布參加總統競選。今年4月23日舉行的大選第一輪投票中,他以24%的得票率位列第一、與得票率第二(21.5%)的勒龐進入決賽。
馬克龍和妻子
馬克龍擔任經濟部長只有兩年零兩個月的時間,卻充分展示了治理經濟的才能和魄力。他上任後不久頒布了「促進增長和經濟活動法案」,目的是釋放市場活力;鼓勵更多新超市開業,加入到市場競爭中來;放寬鐵路、高速公路建設和運營的定價許可權以及運輸條件;出售50億至100億歐元的國有資產等。法國長期以來由於企業缺乏競爭力而造成經濟一蹶不振,馬克龍提出的法案就是針對這一狀況而採取大刀闊斧的改革。
馬克龍還對2013年提出的旨在振興製造業的「新工業法國」計劃做出重大修改。這個計劃帶有「法國優先」的保守色彩,對於德國已經掀起的智能製造等新領域重視不足。馬克龍所做的修改是,把旨在發展數字化生產以及推動企業實現相關商業模式轉型的「未來工業」確定為振興本國製造業的重中之重,制定了以新資源開發、可持續發展城市、環保汽車、網路技術、新型醫藥等9個新型領域為支柱的布局規劃,明確提出「未來工業」要和德國「工業4.0」相對接。
輿論普遍認為,馬克龍提出的競選綱領既富有改革理念,又理性務實。其主要內容是:
將企業稅從33.3%降低到25%,將財富稅改成房地產財富稅,取消資本稅。這些措施有利於企業和投資。另一方面,他提出對80%的家庭免除住房稅,通過改革事業保險制度及加強繼續教育,實現5年內減少90萬失業人口,將失業率從目前的10%以上降低到7%。這些措施則有助於民生。
因此,這個綱領將同時得到企業和民眾的擁護。
此外,他提出的500億歐元的共同投資計劃也受到市場的歡迎。他還提出通過立法來治理政客們道德操守問題,在國家管理公共事務中,禁止部長和醫院僱傭其家人親屬、禁止議員從事私人企業顧問活動等。在經濟醜聞不斷的法國,這些有針對性的措施也深得人心。
2
「既不左也不右」
馬克龍能夠贏得大選,也和他的政治取向密不可分。他明確提出,走「既不左也不右」的中間道路,為解決法國面臨的問題尋找「新的構想」。
馬克龍認為,現在法國沒有左右之爭,只有進步與保守的差別。他強調,「我來自左翼政府,但是我也願意同所有傾向右翼的人一起工作。」他的政治理念得到左翼社會黨內「改革派」如前總理瓦爾斯等人的支持,也得到保守黨共和黨內像前總理朱佩這樣重要級人物的認可。
「既不左也不右」的馬克龍主要借重的是中間派力量,這股力量在政壇上的影響力不小,長期以來,無論保守黨還是社會黨都要依靠與中間力量結盟才能執政。但中間派始終未能取得執政地位,中間派「民主運動」主席弗朗索瓦·貝魯曾三次參加總統競選,2007年大選的得票率高達18.57%,名列第三,但也就此止步。貝魯在本次大選中放棄參選,與馬克龍結盟,給馬克龍的助力不小。馬克龍在第一輪投票中把共和黨和社會黨這兩個主流大黨全部淘汰出局,這表明中間派力量經過馬克龍的整合走到了舞台中央,今年6月份的國民議會選舉將會看到傳統左右翼力量如何重新組合,以及馬克龍能否在議會獲得多數派支持。
3
歐洲躲過致命一擊
馬克龍的勝選給歐洲其他國家吃了一顆定心丸。馬克龍的競選對手、極右翼候選人勒龐曾揚言,一旦當選總統將就法國放棄歐元、脫離歐盟舉行全民公投。法國作為歐盟核心大國,如果脫離歐盟,那將是對歐盟的致命打擊,歐洲一體化也將告終,其後果要比英國脫歐更加嚴重。因此,勒龐能否取勝,成了歐洲未來的政治風向標。馬克龍擊敗勒龐,讓歐洲各國長舒了一口氣,歐洲終於躲過了致命一擊。
馬克龍被普遍認為是「歐洲主義者」,支持歐洲一體化建設。馬克龍曾自稱信奉「德洛爾(法國社會黨人,曾擔任歐洲共同體委員會主席)學說」。2015年6月,他以經濟部長的名義與德國經濟部長共同發表文章,主張深化歐洲一體化,呼籲歐洲進行結構性改革、完善經濟治理方面的機構改革、推進歐盟各國稅收和社會制度的統一。與勒龐提出「法國優先」不同,馬克龍表示,法國應當在歐盟承擔更多的責任和負擔,去幫助經濟相對落後的邊緣國家。他還認為,應當給予這些相對落後國家更多的時間去進行結構性經濟改革。
《金融時報》頭條,「預測說,馬克龍以橫掃之勢取得勝利」
馬克龍在競選綱領中具體提出,他當選總統後將在6個月到10個月時間,確定歐盟建設的優先任務表,其中包括建立一支5000人的歐盟邊境和海岸機動警察部隊,設立歐洲防務基金,建立歐盟成員國公用的情報資料庫,以及歐盟防務總指揮部。
馬克龍3月16日訪問柏林受到德國政府隆重禮遇,同默克爾總理進行會晤,雙方討論了繼續推動歐洲一體化問題,馬克龍表示支持2015年德國政府大量接納難民的做法。馬克龍在第一輪勝出後,默克爾發表談話,對他公開表示支持。德國副總理兼外長加布里爾也表示支持馬克龍,並強調說,「歐洲需要一個強大的法國,需要一個明確以歐洲為導向的法國總統」。
4
親美遠俄,對華友好
馬克龍是「大西洋主義者」,主張同美國加強夥伴關係。他認為,同美國就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談判(TTIP)達成協議的時機未到,但達成協議是很有必要的。
媒體認為,馬克龍對俄羅斯沒有好感,因為他的競選對手勒龐在3月底曾在莫斯科受到普京總統接待,普京說,勒龐「代表了歐洲發展相當迅速的一個政治派別」。馬克龍曾表示堅決支持歐盟因烏克蘭危機而對俄羅斯採取的嚴厲制裁措施。馬克龍競選團隊對俄羅斯進行過抨擊,指責俄羅斯對馬克龍競選活動進行黑客攻擊,要求政府對俄羅斯插手法國內政進行干預。俄羅斯國有「衛星」新聞通訊社和「今日俄羅斯」電視台還被禁止對馬克龍團隊進行採訪,莫斯科認為馬克龍團隊侵犯了新聞自由。
BBC頭條,「法國選擇了馬克龍作新總統」
馬克龍在競選期間曾闡述對中國的基本看法。他表示,「法中之間的力量源泉,正是來自於法國率先承認中國,我覺得這可以載入史冊。中國現在是一個經貿、外交和軍事強國,最近又在氣候變化方面做出了承諾」,「我希望保持與中國的政治和外交戰略關係,因為在國際反恐、防止氣候變暖、促進地區與全球的和平方面,中國是法國和歐洲非常重要的盟友」。可以預期,馬克龍將能夠從戰略高度出發,同中方一道,把兩國之間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推向新的高潮。
推薦閱讀:
※平民王小石:【簡評美國大選川普獲勝】
※處心積慮提前大選,梅姨卻「搞砸」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大選之日看台灣:民主的燈塔照不亮台灣的未來
※極左候選人異軍突起,法國大選將上演「驚天大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