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一氣湯治療心衰、肺心病、哮喘、心慌手抖的臨床資料
全真一氣湯治肺心病 吳德林,鄉村醫生。吉林省輝南縣 郵編:135123 特色醫術:全真一氣湯治肺心病。處方:人蔘40克,熟地30克,山萸肉12克,麥冬15克 ,五味子3克,懷牛膝10克,白芥子6克,生薑5片。水煎服,每日1劑,一般3劑可愈。此方 熟地、人蔘治本補氣是治肺良藥,懷牛膝補腎,起到了扶正作用;加上五味子斂氣,姜治肺 寒喘,白芥子治肺痰喘,麥冬清肺熱,山萸肉降氣,諸葯配伍合用,也就效在其中了.全真一氣湯 【來源】清馮楚瞻《馮氏錦囊秘錄》(滋養陰液、溫煦陽氣法)熟地八錢,如大便不實,焙乾用;如陰虛甚者,加倍用。麥門冬三錢,去心。米炒雞腿白朮三錢,炒深黃色。脾不甚虛者,人乳拌透、晒乾、炒黃;脾虛甚者,用至四、五、六錢五分。制附子由一錢加至二錢余。人蔘由二、三錢加至四、五錢,虛極者一、二兩,另煎、沖水煎,沖參湯服。【主治】治斑疹陰分焦躁,熱極煩躁,上喘下瀉,上實下虛,上熱下虛之症。並治濕熱症劫傷太甚,陰損及陽而昏沉不語者。【方論選萃】清馮楚瞻:凡有生之物,莫不假諸陽氣以為生髮之根,及其經也,必陽氣去而生氣始絕。明乎此,則救生者,當知其所重矣……謹立前方,加減出入,活人甚眾,見功甚速,取用甚多,去病甚穩。蓋發熱之由,未有不因陰虛者,未有火不浮越而頭疼口渴者,未有火浮越而不爍害肺家者,未有中氣不虛者,未有不因內傷外勞而致者,未有不上假熱而下真虛者,未有外邪而不虛人本氣者。此方陰陽俱備,燥潤合宜,驅邪扶正,達絡通經。葯雖七味,五臟均滋,保護森嚴,外邪難入。功專不泛,補速易臻,滋陰而不滯,補脾而不燥,清肺而不寒,壯火而不熱,火降而心寧,榮養而肝潤。但以意成方,惟堪意解。或疑其地黃多而泥膈,殊不知重可墮下,濁可補陰,正取其重濁濡潤下趨;況白朮共劑,則燥者不能為燥,滯者不能為滯矣!或嫌其雜,奈小病暴病,或在一經,大病久病,必兼五臟,五臟既已為虛,若不合眾臟所欲為調之,難免反增偏勝偏寒之禍。況土、金、水一氣化源,獨不觀古方中五臟兼調者乎?或嫌其白朮多用而滯,殊不知猶參力多則宣通,少則壅滯,豈不開塞因塞用而有白朮膏者乎?或嫌其熱而燥,殊不知附子隨引異功,可陰可陽,可散可補。同補氣葯可追失散之元陽,同養血葯可扶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葯則逐在表之風邪,引溫暖葯則祛在里之寒濕……此則更為脾腎陰陽兩虛,上焦火多,下焦火少,脾陰不足,腎陰虛損。蓋少陰臟中,重在真陽,真陽不回,則邪不去;厥陰臟中,臟司藏血,血不養則脈不起,故用此以使火降,水土健運如常,精氣一復,百邪外御。俾火生土,土生金,一氣化源,全此一點真陰真陽,鎮納丹田,以為保生之計而已,即各之曰全真一氣湯。近代何廉臣:此為馮楚瞻《錦囊》中得意之方。功在於一派滋養陰液之中,得參、附氣化,俾上能散津於肺,下能輸精於腎,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為食氣之壯火,而為生氣之少火,大有雲騰致雨之妙,故救陰最速。【按語】諸凡熱病,屢經發散、下奪,陰津不無耗傷,津不化氣,氣不化水,則氣陰兩竭矣。津傷液涸,臟真日漓,陰傷之極,陽亦衰微,則陰陽並損矣。熱病熱勢高壯,反覆纏綿者,每每見此危候。馮氏此方,重用熟地為君,伍以麥冬,上潤肺金,下濟腎水,使金水相涵,則泉源不絕;人蔘大補元氣,使氣能化水,以救津液之消亡,亦白虎加人蔘湯之例也;白朮斡旋中州,則清自升而濁自降矣。妙在合入附子一味,寓參附、術附之意,於養陰益氣葯中,稍逗微陽,使水能化氣,氣能化水,大有雲騰雨致之妙。允稱滋養陰液,溫煦陽氣之良方。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全真一氣湯為馮氏原用治兒科麻疹虛實夾雜症。全真益氣湯。具有:扶正滋陰,攝納元氣之功。適用於:五臟陽虛,元真之氣消亡。 《時方歌括》:滋陰降火之神方。即生脈散加熟地五七錢或一兩。白朮三錢。牛膝附子各二錢。水煎服。 陳修園曰。此馮氏錦囊得意之方。無症不用。俱雲神效。其實大言欺人。修園不信也。方以熟地滋腎水之干。麥冬五味潤肺金之燥。人蔘白朮補中宮土氣。俾上能散津於肺。下能輸精於腎。附子性溫以補火。牛膝引火氣下行。不為食氣之壯火而為生氣之少火。從桂附地黃丸套來。與景岳鎮陰煎同意。然駁雜淺陋。不可以治大病。惟痘科之逆症相宜。以諸葯皆多液之品。添漿最速也。 全真益氣湯歷代應用擴展:兒科麻疹虛實夾雜逆症→內科雜病的危重急難虛證→濕溫重症→心衰,肺心病,休克,水電解質失衡,低血鉀證等等。 全真一氣湯治療癌性發熱體會 發表時間:2009-11-03發表者:葉霈智 (訪問人次:411) 癌性發熱通常是指惡性腫瘤患者出現的與癌症相關的非感染性發熱,多見於癌症進展期,產生的機理較為複雜,可能與腫瘤細胞增殖、浸潤、壞死有關。一方面中晚期腫瘤患者因為腫瘤組織生長較快,自身血供不足發生壞死,或腫瘤細胞的代謝產物刺激體溫中樞引起發熱;另一方面,由於腫瘤病人免疫功能低下,或放、化療後粒細胞明顯減少,易於伴發感染而致發熱。這兩方面可能並存,也可能單獨存在。西醫治療癌性發熱,採用對症抗感染、解熱鎮痛等方法雖然有一定療效,能夠暫時退熱,但是具有副反應大、導致繼發感染等缺陷。中醫治療癌性發熱,歸屬「內傷發熱」範疇,一般分為「氣血虧虛」、「陰虛發熱」、「毒熱熾盛」、「濕熱內蘊」、「氣滯血瘀」、「氣虛發熱」等症型辯證治療。醫科院腫瘤醫院中醫科葉霈智 筆者臨床治療癌性發熱患者,多採用益氣、滋陰、清熱、解毒、化瘀等方法,然而部分患者轉用多法仍不見效,仔細揣摩其中緣故,諸多癥狀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然脾腎陰陽俱虛為根本病機,遂試用全真一氣湯加減而獲效。茲將應用體會總結如下。 1 組方分析 全真一氣湯出自清代醫學家馮兆張所著《馮氏錦囊秘錄》,由熟地黃、炒白朮、人蔘、炒麥冬、五味子、附子、牛膝組成[1]。馮氏此方專為脾腎陰陽俱虛而設,方中白朮、熟地分補脾腎,一燥一潤,以麥冬和之,俾土生金,補益肺脾之陰;「再入牛膝、五味,則更得納氣藏源,澄清降濁」;藉附子溫腎助陽,「使真陽交於下,真陰自佈於上」,復以人蔘駕驅藥力,助真元、復精氣。諸葯合用,溫陽而無升浮之弊,育陰兼有化氣之功,「全此一點真陰真陽,鎮納丹田,以為保生之計而已,即名之曰全真一氣湯」。全方葯雖七味,但配伍嚴謹,「功專不泛,補速易臻,滋陰而不滯,補脾而不燥,清肺而不寒,壯火而不熱,火降而心寧」。每味藥物劑量又隨病症不同而靈活變通,「燥涸則熟地倍之,肺熱則麥冬多用,脾虛則白朮重投,陽虛則附子多加,元氣大虛,則人蔘大進,氣浮氣散則牛膝五味略多」。在書中馮氏詳細記錄多條驗案。近代中醫學家章次公先生善用附子,對全真一氣湯應用尤有心得,以此方為主治療濕溫重證,正不勝邪,見高熱囈語等症,獲救者頗多[2],足資參考。 2 典型病例 趙某,男,65歲,2008年9月11日初診。右肺癌術後9個月,骨轉移化療後,肝轉移化療及靶向治療後,發熱近一個月,每日午後體溫漸高,晚間可達39℃,面色淡,乏力明顯,汗出較多,雙下肢畏寒,口乾,納差,便難,舌質淡稍暗,苔薄,脈沉。證屬脾腎不足,陰陽俱虛,虛陽外浮而發熱,治以溫補脾腎,納氣潛陽。處方:生黃芪60g、熟地25g、太子參30g、麥冬15g、五味子6g、炮附子(先煎1小時)10g、牛膝12g、炒白朮20g、生龍骨(先煎)30g、補骨脂10g、肉桂粉(沖服)2g、黃連2g、山萸肉15g、砂仁8g。兩付,水煎服,日一劑。 複診,2008年9月13日,熱度降低,汗出減少,畏寒減輕,脈沉細。方葯對症,繼以前方進退:生黃芪60g、炒白朮20g、熟地25g、太子參20g、當歸15g、麥冬15g、五味子6g、炮附子(先煎1小時)10g、牛膝15g、補骨脂10g、生龍骨(先煎)30g、桂枝6g、山萸肉20g、砂仁8g、防風6g。三付。 三診,發熱明顯緩解,訴納食不佳、夜眠欠安,前方加化痰和胃及安神藥物,病情趨平穩。 3 體會 脾腎陰陽俱虛多見於大病久病後期,是多種疾病發展到一定程度的重要病機變化。就腫瘤性疾病而言,中醫認為癌毒具有猛烈、深伏、耗散正氣等特點,腫瘤是全身臟腑功能失調在局部的表現,不同病種、不同個體的病機可能有虛實、寒熱、氣血、痰瘀之不同,但總體來說,這類疾病乃因虛而患病,由虛致實,正虛邪實,久不能愈,五臟虛損,窮必及本。脾腎為先、後天之本,中氣虛損、腎精不足、元陽衰微,虛陽外浮而發熱,其熱度一般為中等程度,少數也可表現為持續高熱。脾腎陰陽兩虛的癌性發熱常見於多程化療後患者,放療者少見,這是因為化療藥物易於耗損氣血,損傷陽氣,而放療易傷陰耗氣,氣陰兩傷、虛熱內盛為放療患者的主要病機。 脾腎陰陽俱虛的癌性發熱患者,臨床癥狀常表現為午後至夜間發熱、畏寒或惡風、汗出、乏力、口乾欲飲、納差,大便難或便溏,舌淡或紅而干,脈沉細數。縱觀諸症寒熱互見,虛實交雜,處方遣葯似難以下手,但把握住脾腎陰陽俱虛的核心病機,便可知其熱為假熱、寒為真寒,需兼顧脾腎、陰陽,又當以腎陽為主。全真一氣湯的功用正與此病機相合。筆者臨床常在原方基礎上加用生黃芪、山萸肉、生龍骨、生牡蠣等以益氣、補腎、潛陽。陰虛明顯改人蔘為西洋參或太子參,陽虛重證炮附子可用至15g~20g,氣虛甚者生黃芪可用至80g~100g,腎精大虧者重用熟地至50g。需要注意的是,原方劑量以熟地最重,附子量輕,在治療癌性發熱時需適當增加附子劑量,以免陽不足以溫而熱難退,或假熱退真寒生而滑泄。 |
推薦閱讀:
※【病案擷英】ACEI治療心肌梗死合併嚴重心衰一例
※神醫圖書館318—心臟雜談—心功能不全心衰=心力衰竭 1
※健康:久坐不運動 心衰竭風險更高
※張健:最近心衰界發生了些啥?
※會猝死的心衰 | 自測:7個徵兆,心衰找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