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為首都發展大局服務
近年來,我市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為維護首都政治穩定、促進全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發揮了基礎和保障作用,特別是在抗擊非典、籌辦2008年北京奧運會等重大事件面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圍繞大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為中心工作的開展營造了濃厚的法治氛圍。明年「五五」普法將要結束,「六五」普法即將開始, 面臨依法治國總體要求越來越高,社會各界的期望值越來越強,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拓展空間和舞台越來越寬廣的新形勢下,法宣工作要實現「普及法律知識、弘揚法治精神、構建和諧社會、服務人文北京」的目標,必須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不斷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五五」期間北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創新點
「五五」普法以來,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開展「人文奧運法治同行」主題宣傳為重點,開拓創新,服務發展,以人為本,服務群眾,法制宣傳目標從單純普及法律知識向提高市民法律素質轉變,法制宣傳方式從上大街、掛橫幅的簡單化向媒體化、網路化、科技化宣傳手段轉變,法制宣傳主體從法宣主管部門唱「獨角戲」向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群龍會」轉變,基本實現了市民法律素質不斷提高,法制宣傳形式載體不斷創新,法制宣傳隊伍不斷壯大,法制宣傳覆蓋面不斷擴寬的新局面,為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建設和諧社會首善之區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法治基礎。
(一)陣地建設穩步推進
1、媒體陣地輻射面不斷增強。「五五」普法以來,我市積極發揮強勢媒體的作用,在市級報刊、雜誌上開設專欄、專版、專刊,在北京電視台多次舉辦法律知識大賽、法制文藝演出等節目,尤其是在籌備奧運期間製作的《福娃說法》FLASH動漫宣傳片播出後,受到央視等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同時,我市還利用互聯網傳播優勢,舉辦網上青少年法律知識大賽、網上專家說法、網上在線諮詢等活動,特別是網上舉辦「北京普法20年圖片成果展」,引起網民的普遍關注。目前,全市已有11個區縣利用本地區刊物開闢法制專欄或專刊,14個區縣在有線電視台開辦法制專題欄目,8個區縣在有線廣播電台開辦法制專題欄目,11個區縣和40多個委辦局在互聯網上開闢法制宣傳網頁,進一步擴大了法制宣傳教育的覆蓋面,拓寬了宣傳渠道。
2、法治文化陣地蓬勃發展。「五五」普法以來,我市倡導將法律傳播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積極推進法治文化陣地建設,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法制宣傳教育基地:法制雕塑公園、法律圖書館、「普法茶亭」、「普法超市」、「普法驛站」、社區普法家園、山區普法公園、農村千米普法牆、公共安全館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等法律文化景觀。目前全市共建立區縣、街鄉、村(居)三級法制宣傳櫥窗15360塊,各類普法廣場160個,普法公園31個。每年12、4法制宣傳日活動期間,這些宣傳陣地都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法制宣傳活動,並成為北京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流動載體成為普法新陣地。為擴大法制宣傳覆蓋面,「五五」普法以來,我們嘗試利用公交車流動載體開展法制宣傳,先後與北廣移動電視開播了《與法同行》法制節目,在全市13000輛公交車、6000輛計程車、2400輛社會車輛以及城鐵移動電視播出,覆蓋人群達到750萬人次。同時在200輛公交車身和車廂,開展了歷時6個月的「迎奧運公交車廂流動普法大課堂」和《北京市法律援助條例》集中宣傳。流動陣地的開闢,使法制宣傳的覆蓋面,延伸到商業區、開發區、商務區、社區、農村等各個角落,形成了龐大的宣傳網線。
4、戶外廣告陣地展示魅力。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戶外廣告已成為一種新興宣傳媒介,其宣傳到達率高、受眾面廣、衝擊力強的特點,越來越成為對社會公眾開展法制宣傳的重要載體,為此,籌辦奧運期間,我市先後協調多個部門,利用長安街沿線、北京站、兩廣大街、央視工地、地壇書市等36條主要道路的建築工地圍檔開展奧運法制宣傳,在700多個公交車站候車亭、200多個地鐵通道燈箱和數十個電子顯示屏,發布法制宣傳公益廣告,使「迎奧運、學法律、十要十不要」在全市形成了強大的宣傳聲勢。
(二)普法志願者隊伍蓬勃壯大
1、品牌化運作。根據市民對法制宣傳與法律服務的需求,重點培育了「一線」(《法治進行時》免費法律諮詢熱線)「一網」(徐滔法律服務網)、朝陽社區法制宣傳志願者工作站、丰台區「普法茶亭」、延慶縣張軍法律宣傳志願者服務站等一批公益普法平台,並加大宣傳力度,形成品牌效應,引領熱心公益事業的社會志願者加入到法制宣傳隊伍中來。近年來各類新聞媒體對北京普法志願者工作平台給予了多次報道,並樹立了堅持10年義務普法的孟祥賢大媽、自願投資用於普法的劉凝律師、發揮餘熱服務社區的退休法官楊庭椿等10餘名普法志願者先進典型。
2、社會化運作。法制宣傳的社會性特點,決定了工作模式的社會性。經過努力,目前,每個區縣至少建立了一個公益性法制宣傳與法律服務平台,如崇文區「龍潭公園律師義務法律諮詢點」、順義區龍灣屯鎮紅領巾(共青團)普法廣播站,房山區陽光老人義務普法志願團、平谷區法制文藝演出團等,為普法志願者開拓了廣闊的工作空間。
3、依託法律服務室的運作。近三年,市政府共建立社區(村)法律服務室4000多個,市司法局抓住機遇,為法律服務室配備了電視機、DVD及法制宣傳品自由索取架等宣傳設備,配發了十幾種法制宣傳品,組織1000多名律師依託法律服務室開展普法宣傳,使法律服務室成為社區、農村法制宣傳的重要陣地。
(三)工作模式趨於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
1、構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體系。在梳理總結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成功經驗及做法的基礎上,我們提出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體系的內涵、工作目標、支撐點及運轉機制等,對法制宣傳教育的基本規律和有效途徑做了積極探索,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體系初步形成。
2、建立法制宣傳教育評估指標體系。為全面客觀評價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不斷促進市民法律素質和城市法治化管理水平的提高,早在2005年「四五」普法驗收時,我市就探索和研究法制宣傳教育評估指標體系,邀請法學、教育學、社會學等各方專家進行課題論證,完成了《北京市法制宣傳教育評估指標體系》並用於「四五」總結驗收。「五五」普法以來,我市又進一步確立了「年度檢查評估與五年總結驗收相結合」的思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調整,分別制定並順利完成了近三年法制宣傳教育評估工作。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評估指標體系的應用,調動了各地區開展法宣工作的積極性,解決了工作中的難點問題,促進了「五五」規劃重點任務的落實,並為法宣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制度支持。
3、引入社會調查機制。為全面、客觀、真實地反映法宣工作效果,了解分析各類法制宣傳教育重點對象的需求,不斷明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重點、傳播的方式和方法,我市連續三次開展了首都市民法律素質狀況調查,通過零點調查公司入戶訪問等方式,對市民在法律認知、法律遵守、法律運用、法律需求及法治環境評價等方面進行了隨機抽樣調查,為各個階段的工作重點、工作部署及工作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二、樹立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創新與發展的新思維
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要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弘揚法治精神的提出,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也賦予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更加崇高的責任和使命。弘揚法治精神這一深刻內涵,要求我們改變原有的傳統工作模式,從宣傳法律法規條文向傳播普及社會主義法治精神轉變;從單純宣傳法律知識向告之維權途徑、提供法律服務轉變;從單向灌輸向雙向式、互動式宣傳轉變,由上街宣傳、集中上課等一些臨時性、簡單化的宣傳方式,向傳播法治精神、滲透法治觀念、建設法治文化的宣傳模式轉變。
(一)進一步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宣傳者本位意識過渡到受眾者本位意識,全心全意為受教育者服務。法制宣傳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受教育者是主體,一切應以受教育者的需求出發。要改變主管部門說了算,我宣傳什麼,你聽什麼;我採用什麼方式,你就按什麼方式接受的傳統宣傳理念。要樹立以受教育者為根本的思想,從受眾者的角度出發,不僅要宣傳全國部署的、新頒布的、讓社會知曉的法律法規,還要考慮人民群眾需求,宣傳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要真正站在受眾的角度,研究他們的心理,選擇最適合的語言和形式,做到不僅在內容上要貼近群眾的需求,在形式上也要生動活潑,易於公眾理解和參與。
(二)進一步確立「注重實效」的理念。法制宣傳教育工作也要講究投入和產出,要實現法制宣傳教育社會效益的最大化。多年來,法制宣傳工作存在著宣傳形式和手段陳舊,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標誌性宣傳陣地,實效性差等問題,與科普宣傳、文化宣傳乃至計劃生育宣傳相比,法制宣傳教育的影響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是有差距的。要創新機制,形成以政府資源為基礎,以部門資源為主導,以社會資源為補充的資源投入和推進機制。要創新手段,向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方向發展,構建多層次、立體化、全方位的宣傳網路。要創新形式,加強市場化運作,開闢法宣的新途徑,吸引公民自願、廣泛參與,逐步形成互動式、雙向式的宣傳教育模式,爭取以較小的投入,實現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最大的社會效益。
(三)進一步確立「培育法治環境」的理念,為構建和諧社會,推進依法治國營造濃厚的法治氛圍。普法的內涵應著重樹立法律至上的權威,培育對法治的崇尚意識。法治環境的形成,僅靠普及法律條文,宣傳法律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從更高的層面,通過各種形式和手段,構建有利於培養公民信仰法律,有利於維護法律權威的社會環境,並把這項工作納入法制宣傳教育主管部門的工作視野之中,要強化普法對法治精神、法治理念的宣傳,強化普法對樹立法律至上的權威,培育崇尚法治意識的潛移默化作用。
(四)進一步確立「借勢造勢」的理念,增強「三借」能力,整體推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法制宣傳幹部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當一個社會活動家,善於宣傳造勢,借台唱戲,借兵打仗,借箭發令,探索政府主導與社會化運作相結合的工作機制,主要是藉助依法治理的組織和力量,推動工作開展。要善於「借威」,即依靠依法治理領導小組的權威和職能,用足權力,從整體上推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善於「借勢」,用足依法治理領導小組辦公室這塊牌子,在職權範圍內充分發揮組織領導優勢,協調上下左右關係,使普法依法治理的各項工作在地區範圍內得到落實。要善於「借力」,用足地區、系統和部門普法依法治理這支隊伍,使社會方方面面的力量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添磚加瓦。
三、法制宣傳教育要注重機制創新
(一)推進普法工作的深入發展,創新機制是關鍵。明確法制宣傳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能定位,既要明確角色定位,也要適時完成角色轉換。要重視法制宣傳與法律服務、法律援助的交叉、融合作用,克服形式主義,發揮社會監督、檢驗功能,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效果落到實處。機制創新首先要明確法制宣傳教育主管部門的職能定位和工作的側重點。市、區縣法宣處(科)的職能定位是制定全民普法教育規劃,並組織實施。法宣處(科)的工作重點應當是宏觀規劃、指導協調,以點帶面、推進工作的開展。在實際工作中要充分發揮組織協調、綜合指導、督促檢查和考核評價等作用,既要當好「演員」,更要當好「導演」,要善於策劃、協調各個部門及社會力量,推動法制宣傳的各項任務得到全面落實。
(二)加強隊伍建設。實踐證明,法制宣傳教育「是一項政府主導的、適應經濟、政治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社會系統工程,是全社會共同參與,旨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質的公益性社會事業」。普法是直接面向人民群眾的社會公益性事業,是需要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系統工程,因此,在黨的十七大提出「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的時代背景下,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普法是我們長期倡導的方向。一是調動政府各部門的積極性,在著重抓好部門法宣傳的基礎上,積极參与市裡統一部署的法制宣傳工作。二是調動大專院校、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的積極性,發揮其特長,共同抓好社會面的宣傳。三是調動司法行政系統內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律師、公證、司法助理員等「一對一」的宣傳作用。四是調動法制宣傳志願者的積極性,發揮他們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的優勢,共同推動全社會法制宣傳工作的開展。
(三)引入社會評估。滿足市民的法律需求是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因此,建立以社會公眾滿意度作為評價標準之一的社會評價模式,既是法制宣傳以人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法制宣傳評估改革的發展方向。對宣傳效果進行內部的評估必然會由於利益牽制、政績導向等影響,存在形式主義等問題,而在「四五」普法檢查中,引入社會評價機制,通過委託零點公司向社會發放調查問卷,將市民滿意度作為績效評估的重要標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今後一方面要努力嘗試在政府評估之外,培育並推動社會中介進行評價,另一方面,要努力為社會中介進行評估創造條件,通過社會評估推動工作開展,提高工作效率,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四、法制宣傳教育要注重宣傳陣地及形式載體創新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不斷提高,接受新鮮事物渠道不斷擴大,傳統的法制宣傳教育手段和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要結合新的形勢,充分考慮人們生活空間、生活方式、思想水平、價值觀念更新變化的實際,實現宣傳陣地及載體的創新,在陣地建設上力爭實現「四個突破」:一是突破陣地建設「以固定為主」的限制,要充分利用流動載體,QQ網路視頻等形式,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加大宣傳的輻射面;二是突破陣地建設「以硬體為主」的限制,注重文化內涵,發揮文化的導向、凝聚、激勵功能,更多採用電視劇、電影、連環畫、FLASH等文藝形式,將法治理念深入人心;三是突破陣地建設「以我為主」的限制,要將宣傳重點滲透到電影院、文化館、圖書室、電子顯示屏等公共文化設施,做到「不求我有,但求我用」;四是突破陣地建設「以宣傳為主」的限制,注重宣傳與服務並重,以服務拓寬法宣的工作思路。
(一)加強網路法制宣傳。在科技發展迅速,信息交流便捷,生活節奏加快的現代社會,傳播手段和載體發生了巨大變化。網路由於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具有交互性等優勢,已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後的重要媒介,主動把握和利用這一媒體,必將為新時期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利用網上宣傳題材廣泛的特點,可以使法制宣傳的題材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利用網路實效性強的特點,可以將最新的法制信息及時傳達給網路受眾;利用網路輻射面廣和交互性的特點,可以及時得到網路受眾的信息反饋,實現使法制宣傳效果和影響的最大化。
(二)注重法制宣傳與文化建設相結合。「五五」普法以來,我市更加註重法制宣傳與文化建設的有機結合,將法制宣傳滲透到文學、戲劇、繪畫、雕塑、電視劇等藝術作品中,特別是選取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故事,通過以案說法的形式,製作普法情景劇及電影加片,把規範性、嚴肅性的法律表達成通俗易懂的法制文藝作品,使群眾在輕鬆的娛樂中學習法律知識,取得了很好的宣傳效果。今後要繼續探索法制宣傳與文化建設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擴展法制宣傳的廣度和深度,堅持宣傳工作常態化,為群眾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法制宣傳和法律文化服務。
(三)利用好現代科技傳播載體。傳播法律是實現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目標,提高全體市民法律素養的重要手段。法律傳播的廣度與深度直接關係著法制宣傳教育能否收到實際效果。在以知識經濟和信息產業為特徵的今天,法制宣傳要滿足人民的需求,必須要向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方向發展。一是根據「數字化北京」的發展趨勢,在商業區、交通樞紐等人群集中地,利用固定電子滾動屏開展宣傳;社區、農村可利用中心電子顯示屏與觸摸屏開展宣傳,為市民提供最為方便和快捷的法制宣傳服務。二是利用手機進行普法宣傳,手機傳遞快並具有互動性的優勢,開展集法制新聞、普法宣傳與法律服務於一體的法制手機報,實現現代化媒體與法制宣傳教育的完美結合。三是通過戶外視頻開展宣傳。戶外視頻傳媒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傳播媒介,可運用動畫、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手段開展普法宣傳。
(四)重大事件中要及時聽到法宣的聲音
當前,經濟發展進入轉型期,社會矛盾處於凸現期,突發事件步入高發期,如何有效地處置突發事件,引導社會輿論,使突發事件向著良性預期方向發展,是政府面臨的重要課題。充分發揮法治在突發事件處置中的主動性作用,是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具體實踐,也是法制宣傳工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重要體現。今年,配合億霖木業案件審判、防範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甲型HINI流感防控,應對國際金融危機,7、5新疆事件及國慶60年大慶等維穩工作,都及時發出了法制宣傳的聲音,並利用現有宣傳平台,開展了一系列專題宣傳活動。這些實踐為今後正確應對突發處公共事件提供了成功經驗和宣傳模式。今後,應對突發事件法制宣傳應當注重整合資源,優勢互補,加強法制宣傳與法律服務的結合,真正做到哪裡有突發事件,法制宣傳就覆蓋到哪裡,法律服務就跟進到哪裡,切實起到保障權益、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作用。
綜上,我市的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應當繼續走在全國的前列,為首都的繁榮和穩定,為構建「人文北京」做出新的貢獻。
推薦閱讀:
※作為「龍的傳人」,我們有必要知道的中國龍的各種類型
※將布施修福作為修法的助道勝緣
※[簡訊] 一些語句,作為聊資讓她感覺你很了解她!
※五行論命作為八字基礎,該如何應用?
※原創 | 作為父母,怎樣避免這種措不及防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