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習俗----七夕乞巧
07-05
[ 來源: 吳江日報│ 作者:吳江日報 │ 時間:2016/7/8 16:47:32]
推薦閱讀:
七夕齋星瓜果堆,
輕紅染上玉尖才。
一宵離別訴難盡,
猶盼天孫送巧來。
七夕節,又稱乞巧節、女兒節。農曆七月初七,俗稱「七夕」,舊時風俗,少女們於七夕之夜,在庭院中擺設瓜果以及針線女紅,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之「乞巧」。南朝《荊楚歲時記》載:「七月七日為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鍮石為針,陳瓜果於庭中以乞巧。」
七夕乞巧最早源於對自然的崇拜。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就有了關於牛郎星和織女星的傳說。傳說中的織女「巧於織造」,故而成為少女們崇拜的偶像。
漢代,女子們在七夕夜把一種小蜘蛛放在盒子里,「以其織網的疏密為巧拙之徵」;唐代時,則將蜘蛛放在瓜上;到了宋元時期,則「視水中針影占拙巧,細長則巧,散則拙」。至近代,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少女們穿針引線比試技巧,有的用麵粉製成各種形狀,用油煎炸,名為「巧果」。此夕,少女們還摘取紅色鳳仙花瓣,搗成汁染指甲。
「天孫」即織女,《漢書·天文志》載:「織女,天帝孫也。」唐朝唐彥謙的《七夕》詩曰:「而予願乞天孫巧,五色紉針補袞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