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的心理應對
癌症病人的心理應對
謝文緯 北京普祥中醫腫瘤醫院
當病人確診為癌後
在得知病人確診為癌後,是先瞞住病人?還是立即告訴本人?筆者傾向於前者,尤其對於性格懦弱、膽子較小的病人。在臨床上,筆者對有些病人是一瞞到底的,甚至當病人的癌症治好了,仍然不知病情。但筆者並不主張對所有的病人都一瞞到底,因為如果一直瞞下去,有的病人會不配合治療。此時,可略微透漏一些病情,只是要打些折扣,例如將胃癌說成是胃潰瘍,惡性腫瘤說成是良性腫瘤,晚期癌症說成是早期癌症,這樣逐步把病情告訴患者,使病人在心理上接受實情有個過程。當然同時要配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例如要向病人反覆講解「癌症不等於死亡」,例舉一些成功的案例,使病人對治療有信心,對生存抱有希望,病人也就會配合治療。
然而也有些病人是自己獨自來就診的,或雖有家人陪伴,因為冷不卒防被病人知道了病情。這時筆者們只能面對現實。作為醫生,應當體諒病人所受到的精神衝擊。無論多麼堅強的人,哪怕患者本人是醫生,對癌症的診斷都不會無動於衷,而悲觀、心重的人會出現嚴重的精神沮喪。遇到這種情況,開始先不勸阻,讓病人盡情發泄心中的悲痛。因為病人傾訴,願意把積壓心頭的負性情感宣洩出來,有利於後續的心理治療。當病人哭聲漸停,情緒稍穩,再對病人進行面對面的心理疏導,告訴他們隨著工業和經濟的發展,癌症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癌症已不是罕見的疑難病,而已是常見的慢性病,並向他們介紹筆者的無毒抗癌治療,即中藥+食療+熱療+免疫治療+拔毒+氣功+心理治療。這種治療不會給病人帶來傷害,生活質量不受影響,即使腫瘤不能完全消掉,也能長期帶瘤生存。筆者抗癌的理念是:癌症是一種慢性病,所以要與癌「磨」,不要與癌「搏」。
當然癌症病人中也有心理素質好,能夠坦然面對者,這些病人即使患晚期癌症,心理治療都會獲得顯著效果。筆者常常會向他們講述名人抗癌成功的例子,鼓勵他們一面服中藥與癌「磨」,接受無毒無傷害的抗癌治療,一面量力而行地做自己最願意最喜歡做的事情,將注意力從癌帶來的恐懼和痛苦中轉移開來。
客觀面對 改變觀念
癌症是不長眼睛的,它可以發生在任何人種、性別、年齡的人身上,無論地域、貧富、階層,筆者的病人便是各式各樣的。對於事業成功、經濟條件較好的病人,他們還常常戀著自己的事業或產業,以為金錢可以換取生命,以為花錢越多治療的效果越好,孰不知癌症的治療結果常常不是這樣的。面對這類病人,筆者常常勸導他們要儘快從工作的一線退下來,至少要從一線退到二線。同時與他們一起討論和研究病情,制定最適合他們的治療方案。
當然筆者的病人中也不乏貧困者,他們最擔心的是經濟負擔,有很多人選擇放棄治療。對於這類病人,筆者一方面會向他們解釋雖然現代醫學治療癌症的費用是高昂的,但如果採用無毒的自然抗癌法費用會大大降低,比如食療、氣功、中藥和拔毒。筆者在開中藥方時,在不影響療效的情況下,盡量開相對經濟的中藥。當然這樣的自然療法也是有最低成本的,病人還是應該盡其所能與癌進行持之以恆的抗衡。由於不採用西醫的打擊療法,自然療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果能向病人指明這一點,會給病人帶來生存的希望,看到絕處有可能逢生,這常常是病人的精神支柱,是他們戰勝疾病的巨大精神力量。
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既然癌症找上門來了,就要客觀面對。人一旦患了癌症,應先想一想自己多年養成的生活方式與生癌有沒有關係,比如抽煙、喝酒,喜食熏烤、油膩、紅肉等垃圾食品,作息顛倒無規律,脾氣急躁或抑鬱,喜歡與人「較真」,生活上過於追求「完美」等等。那麼首先將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方式進行一個徹底的改變,忌煙忌酒,以素食為主,作息盡量安排得規律有序,心態則要盡量調節得平和些、超脫些,或許「與世無爭」應該成為當前生活的「座右銘」。
癌症在當今多數人眼中看來依然是絕症,但它畢竟是一種慢性病,與某些致死的急性疾病如心臟猝死、腦卒中相比,往往有時間和治療的空間,從這一點來說,他們又是幸運的。要引導患者明白,死並不會馬上到來,還有治療的機會。現在最迫切的就是希望找到一種不會給身體帶來痛苦而又有效的治療,以便能享受這最後的生命時間,甚至能得到更多的生存空間。
尋找快樂 心想事成
癌症不等於死亡,但癌症畢竟是兇險、可致死的疾病,特別是當接受了現代醫學昂貴的手術、放療、化療和高營養治療後,依然要面對失敗,面對「人財兩空」的結局,無論對本人還是家屬來說,在心理上所承受的打擊和折磨都是極其巨大的。所以面對可怕的癌症,面對這樣痛苦的治療,曾有四成癌症患者有過自殺的念頭,並且有些人付諸實施。
對這些患者,應引導他們暫且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不要與上比,也不要橫向比,而是要與下比。在字典上,快樂的定義是「覺得滿足與幸福」。人的需求一旦獲得滿足,就會產生快樂的感覺。當患者一旦把自己放在了社會的最低處,就很容易接受「知足者常樂」的人生哲理。醫生、護士、家人正是要設法幫助病人獲得這樣的快樂。樂觀可幫助癌症病人戰勝頑疾、恢復健康,它雖然不是萬靈藥,但首先是可以保護患者不受抑鬱的侵擾,使病人保持一個愉悅的精神狀態,這會提升病人的免疫能力,激發免疫系統中更多的T淋巴細胞和NK細胞參與人體抗擊癌細胞的包圍中。
當一個人身患絕症的時候,當一個人事業失敗成為落魄者的時候,當一個人生活處於最低谷的時候,筆者願意向大家介紹朗達·拜恩的生活哲理。這位1952年出生的澳大利亞電影製片人和作家,被人熟知是因為她所寫的《秘密》一書,這本書在美國銷售超800萬本,全球銷量超1500萬本,是至今最暢銷的心靈勵志書。書中,朗達·拜恩發現「心想事成」不只是一句祝福的話。而對於癌症病人來說,朗達·拜恩的發現或許正是幫助他們戰勝絕症、恢復健康的福音。
思維具有無窮的創造力。筆者將朗達·拜恩的研究結果引入到癌症病人的心理治療中,簡單說,就是要給癌症病人帶來好信息,讓他們心中反覆默念:「自己的癌症一定能治癒!」同時,把自己的情緒調節到快樂和喜悅的狀態,如果處在氣功狀態更好。因為無論在做靜功還是做動功時,都可能激發人體的下意識,甚至啟迪蘊藏無限能量的潛意識,那麼人體抗癌的自愈力就有可能被意想不到地大大激發出來。
推薦閱讀:
※市場上為什麼沒有pd-1單抗的仿製葯?
※年紀輕輕隻身在外得了癌症度過剩餘生命的最佳方案是什麼?
※有人問肺癌有多可怕,這個問題我其實不願意回答,更願意說說這些
※這個中國人用生命換來了世界上第一個癌症疫苗,拯救了全世界數千萬男女的生命
※拋開劑量談毒性是耍流氓,這句話有可反駁的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