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陵寢制度
07-05
據考證,我國早期的墓葬既無封土和墳丘,也無樹木或標誌。大約從周代起,在墓上開始出現封土墳頭,到戰國時代,就普遍流行墳丘式的墓葬。在封建社會裡都以墳墓大小、高低來顯示墓主的等級,國王是一國之主,其墓必定是最高大的。其高大之狀猶如山陵,而陵又有崇高的意思,所以在戰國中期以後,君王的墳墓開始稱為「陵」。 根據禮書的記載,在帝王陵園中,除陵以外,還築有「寢」, 「寢」乃是為死者的靈魂飲食起居而設,當時人們迷信死者靈魂就在墓室之中。作為祭祀祖先舉行典禮之用的「廟」,當時則在陵園之外的附近地方,而不在園中。 根據考古資料來看,這種陵側起 「寢」、「寢」旁立「廟」的陵寢制度至少在戰國中期以後已經實行。到了東漢,明帝對禮製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革,確立了以朝拜和祭祀為主要內容的陵寢制度,對帝王陵園中的「寢」進行不斷的擴大和改造,而成為現今的寢殿,以適應由帝王率領公卿百官郡吏舉行隆重的「上陵禮」和「飲酣禮」之需,所以這時「寢」的性質已異於戰國時期「寢」的性質,寢的功能由原來的供墓主靈魂日常生活之處而變為朝供和祭祀之用。以後陵園附近的廟地逐漸為「太廟」所替代。 帝王陵墓在其發展過程中出現三種主要形式: 第一種叫「方上」。這是早期的一種陵墓封上形式,具體方法是挖坑築石為墓,用黃土層層夯築呈覆斗形而為墳,這時的陵墓之所以呈方形,乃與秦漢時以方形為貴有關。認為帝王是大地的主宰,按天圓地方之說,所以取方形。陝西臨潼的秦始皇陵和西安西郊的西漢陵都屬於「方上」,據說秦始皇陵是始皇親自參加設計的,含有永遠獨霸四方之意。河南鞏縣的宋陵,其陵台亦為方形覆斗狀的土台。 第二種是以山為陵。它是利用地形,以山峰作為陵墓的墳頭。像秦始皇陵那樣大型封土不僅費工,而且不安全,以山為陵則可以少花人力並可利用山嶽雄偉的形勢來體現帝王的至高無上的權威和宏大的氣魄,而且還可以防止盜挖。唐代帝陵一開始就採用了這一形式,安葬李世民的昭陵就是以位於陝西禮泉縣的九峻山為墳,在山腰開鑿石洞為玄宮,從挺道至墓室深230米,前後安置五道石門,非常堅固。 第三種是寶城寶頂。帝王陵墓在秦、漢時期盛行「方上」封土,唐時「以山為陵」,北宋又恢復了秦漢舊制。元是不建陵寢。明清時對陵寢制度又做了一次重大的改革。首先陵墓的形制由秦漢兩宋時期的方形改為圓形;其次取消了秦漢兩宋陵園中供奉帝王靈魂日常起居生活的下宮建築,保留和擴建了供謁拜和祭祀的上宮建築,從而更加突出了一年三舉的上陵之禮;再次陵園的圍牆由唐宋時期的方形改為長方形,陵園由南向北分為三個院落:第一個院落由碑亭、神廚、神庫等組成;第二個院落是祭殿和配殿;第三個院落是埋葬先皇的地方,設有牌坊、五供座、方城明樓和寶城寶頂。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各朝代帝王——十國(一)
※中國富豪扎堆澳洲!這些移民方式及條件,哪一款適合你?
※什麼?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盜墓賊竟然是……
※中國閱兵車輛輪胎上為何有一道白圈 原來用途這麼多?
※中國書法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