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應輝|書法四項審美標準:高、大、深、新

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兼隸書專業委員會主任

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

四川省文聯副主席

四川省書法家協會主席

曾任四川省詩書畫院常務副院長現任四川省詩書畫院名譽院長

問耕幾十年,何應輝仍抱著樸素的學習觀。「過去的20多年,因所任職務的緣故,耗去時間不少,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我想,還是做一個自由藝術家更合於我的本性。所幸從去年開始我終得步步解脫,所以甚為快意!翰墨不覺老已至,試回首,唯身心健康、藝術質量、人間真情三者可堪珍貴,余皆浮雲!藝無止境真非虛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自信我的藝術,還有進境。」

1985年,何應輝重回西昌時寫下一首七律:來覓屐痕歸路長,此中風骨幾多霜。畫沙頹指驕陽熾,撫卷驚心殘月涼。且抱江河潤肝膽,但憑風雨鑄詞章。一揮千楮十年去,還識西昌是故鄉。

何應輝漸以質為本、質而文為旨歸,也即質與文、朴與華的統一。「我既以碑書雄強蒼渾的力量氣勢為本,同時也激賞帖書自然、瀟洒、俊暢的意韻之美。」

上世紀80年代,他一方面把精力集中在《石門頌》為代表的摩崖,同時在帖學方面著力於孫過庭、米芾等二王一系的行草書。之後,又曾重點關注過北魏碑刻,尤其是摩崖與墓誌。將秦漢魏碑刻與二王一系帖學兩頭並進,力求在創作中綜合融匯,並對於右任、謝無量兩位前賢尤為推重。

回顧自己在繼承與創造上走過的道路,何應輝說:「這麼多年來,從古代到現代,從經典到民間,摩挲浸染過的前人書跡應該說已不算少,但從對傳統學習研究的方法來看,我還是重在概括、抽取書法本體的內在規律,並在自己的創作中加以運用、變化、發展。我不主張『偏食』,也不重在技法形式和風格樣態上直接跟定哪一家哪一派。孫過庭言『偏工易就,盡善難求』。學愈通脫,愈不必分碑分帖,關鍵是在博涉多方、碑帖兼取、質文並重的基礎上,錘鍊出自己的藝術語言,寫出自己的性靈和精神來。」

何應輝在創作和欣賞中推崇四項審美標準:高、大、深、新。

他解釋說:前三字來自清代劉熙載《詩概》中的詩論。高,指格調、境界、品位高,相對於低俗、平庸而言。劉熙載雲「吐棄到人所不能吐棄之謂高」;「大」,指氣象雄渾,宏大和藝術涵量博富,相對於猥瑣、怯弱、雕琢、偏狹、小器而言。劉熙載雲「含茹到人所不能含茹之謂大」;「深」,指意韻深厚,相對於貧乏、簡單、淺露而言,劉熙載雲「曲折到人所不能曲折之謂深」;「新」,是我加的,指風格、技法的獨創性、開拓性,是指鮮明而成功的個性,是在前人基礎上的發展超越。我想,四者兼備才是最優秀的作品,而前三者則是「新」的前提。

何應輝認為,當下書法創作尚存在一些問題,比如:跟風摹仿,面目雷同;刻意造作為新而新,或變形有違書理,或範式選擇有違本真,甚至藉助電腦手段集古人字做放大處理拼湊成篇;重於形式技巧表現而缺乏內在精神境界與人格力量的表達;欠缺文字學、文學素養,錯別字難以消除,書寫內容抄錄太多自創太少;學風浮而不實,或欠於對傳統的深入認識,曲解前賢妄下斷語,或壺半鳴雷,盲目自大,浮誇海吹;非藝術因素的介入,導致藝術本體的質量與名利訴求的關係倒掛,等等。「書法家的書內功雖亦包括在文化素養之中,但僅靠書內功而忽視相關的文化素養必然行之不遠。」

對於當下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走進書法課堂,何應輝認為這是好事,但他也提醒:「中小學書法教育要忌諱完全從實用性角度看問題,把字寫死。孩子學書法,最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增進他們對漢字字形的理解、對漢字字形美與內在藝術意蘊的感受與認知,從而達到提高審美素質的目的。」

何應輝先生是當代立足四川本土,影響廣及全國的著名書法家。在榮寶齋出版的《中國當代書法家新作·何應輝》一書中,周永健先生這樣評析:在當代,何應輝的藝術創作已產生了廣泛影響,並成為頗具典型意義的藝術現象。

尋繹、概括何應輝的藝術風格,「宏博清超」總攬其要,即氣局宏大、內涵博富、氣息清曠、格致超拔。而其力主的「高、大、深、新」,則使「宏博清超」的人生理想、藝術追求有更清晰的目標和實踐的內容。

數十年中,他暢遊於優秀傳統遺迹,所涉所臨碑帖眾多,取法乎上,兼容化取,可貴在於以自身氣質、審美理想為取法的依據,分別在碑帖兩繫上攻其樞紐,求其津要,勢如破竹地深入傳統書藝的精神內質與形式內核。

他在碑派書法中選擇了氣局宏大、形意寬博、奇逸古拙的三個支點,鑄成他以碑為質、為骨的創作特點。

大字行書為何應輝書法風骨最彰者。充分發揮長鋒羊毫蓄墨多、柔韌富變的工具性能,在用筆上疾以取勢,澀以蓄意,兼以融通書畫的多種筆法形式,不獨盡筆之性,盡墨之用,形成「潤含春雨,燥裂秋風」的特殊風韻,並在直中求曲、曲中取態的點畫意趣上;在寓平正與險絕,寓險絕於整肅的字法陳置上,化古出新,取得筆沉氣厚、真力內守,大開大合、氣勢外溢的藝術效果。

他在小字行草創作上,與大字行書的倚碑求質、雄強其骨相異,在這類創作中他慣用軟硬適中的短鋒兼毫,以風韻文雅、用筆質渾為基礎,表現出以帖為趨、點畫爽利、跳擲自在、巧拙互用、體貌蒼秀、文質兼會的藝術特點。他多取手札形式,字法、筆法多變而又統一於總體風格,並善於化取二王一系帖學灑落自在的風神,風檣陣馬的筆勢,其間謝無量翩翩自得、了無掛礙而天機流瀉的書風亦對他產生了重要影響。

何應輝與漢碑用力甚深,始重於《石門頌》,後基於對秦漢刻石深入系統的研究,廣泛涉獵漢隸的多種類型併兼及篆書,故能取精用宏,發為己創。

他的隸書創作有承傳漢隸正脈的可貴特徵,主要體現在雄肆古穆、正大中直而又質樸自由上。其作節律豐富、氣機綿密、朴茂中天真固在,綿密中蕭散自出。

他準確攝取漢碑雄厚質樸、豐茂古逸的整體精神,交匯時代審美,化融個人旨趣,其間不乏寓巧於拙、寓秀於雄的機敏和鮮活,這對矯正當代隸書創作中黑粗寡韻、巧拙少質的時弊,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何應輝最新作品欣賞


推薦閱讀:

莫言作品的審美特色
詠物審美
從倫理學審美化到倫理化美學
王陽明的良知體驗審美論
「暑期檔」見證審美流變(本月話題·我看「暑期檔」)

TAG:審美 | 書法 | 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