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毒舌」讓徐志摩都招架不住,可百年來的中國卻真得感謝他
這一期,我要跟大家介紹的,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極為了不起的殿堂級人物。因為今天,正是他144周年誕辰紀念日。
這位大牛經歷了晚清與民國,當過舉人,做過帝師,搞過改良,遭過追殺,還成功轉型為學界大師。雖然只活了56歲,卻生育有9個子女,且一門三院士,個個皆才俊。
我們的歷史課本上當然有他的名字。不過,教科書上的他是冷冰冰的符號,現實中的他卻是熱乎乎有血有肉的性情之人。
這位了不起的大人物,就是梁啟超。
梁啟超以論戰成名,他的一生,也是論戰的一生:痛斥舊帝王、激辯頑固派、舌戰革命黨……反正只要看不慣,提起毛筆就開干,簡直堪稱近代第一「毒舌」。
然而筆仗打了無數,卻極少是起於私人恩怨。
胡適曾評價:「使無梁氏之筆,雖有百十孫(中山)、黃(興),豈能成功如此之速耶!(指辛亥革命)」
是啊,梁啟超寫文章,為的都是家國天下。沒了他,中國何時走向共和都未可知呢!
那麼,這一代「毒舌王」究竟是怎樣一個人,他的「毒舌」又是如何影響了偌大中國?
一個被監生「洗腦」的舉人
144年前的2月23日,廣東新會茶坑村耕讀傳家的梁氏家族,誕生了一雙魚座男嬰,取名梁啟超。
清朝自乾隆、嘉慶兩朝後,知識分子的出路越來越窄,通過科舉,由學入仕,幾乎被認為是唯一的「正途」,梁啟超當然也不例外。
他四歲就跟著祖父讀書識字,而且天分不錯,「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光緒十五年(1889年),16歲的梁啟超到廣州參加鄉試,結果一下就中了舉人。
想想范進,你就知道還沒成年便中舉該有多厲害。不光我們覺得這小夥子猛,當時的主考官李端棻也非常欣賞梁啟超的才華,而且他表達欣賞的方式非常特別——一激動竟然以堂妹相許,讓她嫁給梁啟超。
應了一回試,中了一個舉,還娶了一門親。這幸福,是不是有點來得太突然?
然而,梁啟超可能怎麼也不會想到,自己老婆孩子熱炕頭、封官入仕的小日子,會因為一個老男人的出現而徹底改變。
光緒十六年(1890年),梁啟超又赴京會試。回鄉時,在同學陳千秋引薦下,他結識了一個比自己大15歲,「文憑」卻比他低的人。
這個人,就是他的廣東同鄉康有為。
當時,梁啟超是少年得志的舉人,而康有為還只是一名監生,兩人地位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奇就奇在,我們這位小鮮肉舉人,居然被老臘肉監生給成功「洗腦」了!
倆人見了面具體是怎麼交談,聊了哪些話題,書單君已考證不出。只知道梁啟超事後是這麼回憶的:
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獅子吼。取其所挾持之數百年無用舊學更端駁詰,悉舉而摧陷廓清之。自辰入見,及戌始退,冷水澆背,當頭一棒,一旦盡失其故壘,惘惘然不知所從事,且驚且喜,且怨且艾,且疑且懼,與通甫(陳千秋的字)聯床竟夕不能寐。(《三十自述》)
「作獅子吼」,這可是形容佛祖講經說法的詞,可見康有為的學識、見解完全顛覆了梁啟超的認知,他聽完後如「冷水澆背,當頭一棒」,簡直覺得自己過去都白學了。
而且初次見面,兩人就從早晨7點聊到了19點。梁啟超學的那麼多的經史子集,都被康有為駁得體無完膚。
第二天,梁舉人再次上門討教學問,康有為給他講了「陸王心學而並及史學、西學之梗概」。
西學,也就是外國的學術知識,當時正是新奇之物。於是,梁啟超正式拜康有為為師,成為其首席大弟子。
這對奇葩師徒,從此登上了歷史舞台。
雄文橫掃大清國
成為康門弟子後,梁啟超第一次投身政治運動,便是1895年參與的「公車上書」。
這個事,大家都在中學歷史書上都學過。中國甲午戰敗,康有為聯合全國3000餘名舉人上書光緒皇帝請求變法(政治體制改革),震動朝廷內外。
當時的清政府,就像一個病入膏肓的老者,已無一絲生氣。那麼,變法應該很容易了?
NO!
祖宗之法,變還是不變,朝堂上吵得一塌糊塗。頑固派說,變不得;維新派卻說,必須改。
正是僵持不下時,公車上書的第二年,黃遵憲等人在上海籌辦了《時務報》。梁啟超被邀去任主筆。
這下子,他彷彿找到了最趁手的武器和最熟悉的陣地,接連寫出《變法通議》、《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等雄文,以新穎犀利的議論和通俗流暢的文字,與朝廷保守派激烈罵戰。
比如,為迎擊頑固派對維新變法的攻訐,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這麼陳述變法的「合理性」:
要而論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大地既通,萬國蒸蒸,日趨於上,大勢相迫,非可閼制。變亦變,不變亦變……
簡而言之,就是正面硬懟頑固派:再不變啊,這國家可就要玩完了!
又如,在《論中國積弱由於防弊》中,他巧妙譬喻,直指頑固派的死穴:
先王之為天下也公,故務治事;後世之為天下也私,故各防弊。務治事者,雖不免 小弊,而利之所存,恆足以相掩;務防弊者,一弊未弭,百弊已起,如葺漏屋,愈葺愈漏,如補破衲,愈補愈破。
大白話說就是,你們這些頑固派啊,光想著做些修修補補的事,破房子漏雨,你補了一處還有百處,衣服有破洞了你打個補丁,可是越打衣服越顯得破。
以上還算是客氣的。梁啟超還根據西方的民權學說和議會制度,竭力宣揚民權論。這位《時務報》的首席評論員,甚至直斥歷代帝王為「民賊」。
要知道,以前「亂臣賊子」、「逆賊」這樣的詞,可都是站在帝王角度說的,現在從梁啟超開始,這事反過來了。其「毒舌」功夫由此可見一斑。
大翻譯家嚴複評價他:
任公(梁啟超號「任公」)妙才,下筆不能自休,其自甲午以後,於報章文字,成績為多,一紙風行海內,觀聽為之一聳。
梁啟超則說自己的文章:
平易暢達,時雜以俚語、韻語及外國語法,縱筆所至不檢束,學者競效之,號新文體;老輩則痛恨,詆為野狐。然其文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對於讀者,別有一種魔力焉。
一邊暢快地罵「老輩」,一邊想像著讀者為自己的文章著魔,當時年僅二十二三歲的梁啟超,想來也是自信得可愛。
然而,筆仗打得漂亮,可維新派要動權勢階層的既得利益,就註定避免不了犧牲和流血。
隨著「戊戌六君子」血染菜市口,「百日維新」失敗。
梁啟超和康有為只好避走日本。
著述洗遍國人腦
初到日本之時,梁啟超一度與主張革命的孫中山等人走得很近。
然而,他的老師康有為,是個十足的保守人士。他不認同推翻帝制,主張改良,所以跟革命派走不到一起,也拒絕梁啟超跟革命派混。師命難違,對革命也心存疑慮,梁啟超還是堅持了改良立場。
異國生活清苦,梁啟超心中也很苦悶。他繼續當起思想播種機,在日本創辦了《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等七八種報紙,借文章澆心中塊壘。
比如他痛罵清廷:
我國萬事不進步,而獨防民之術乃突過於先進國,此真可為痛哭也。
當時,日本及他國稱中國為「老大帝國」(古老積弱的中國),梁啟超又憤而寫出了牛掰轟轟的《少年中國說》。其中有一段話,你一定在不少書中、電視劇中見過: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其中勃發的意氣,今天讀來都覺得雞血滿滿,在當時,更是激勵了大批國內的青年。
▲電影《建黨偉業》中,張家輝飾演的梁啟超
這篇洋洋洒洒的宏論,也被湖南韶山一個名叫毛澤東的男孩讀到了,等成為新中國的主席後,毛澤東是這麼評價梁啟超這位啟蒙者的:
他最輝煌的時期是辦《時務報》和《清議報》的幾年。那時他同康有為力主維新變法。他寫的《變法通議》在《時務報》上連載,立論鋒利,條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駢體、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傳誦一時。他是當時最有號召力的政論家。
梁啟超的言論與文章對國人的深遠影響,從漢語辭彙中也可窺見。
1901年,他發表《中國史敘論》,首次提出「中國民族」概念。在這基礎上,後來他又正式提出了「中華民族」一詞。
此外,你可能不知道,我們今天日常使用的「憲法」、「政治」、「經濟」、「組織」、「幹部」等辭彙,也全始於梁啟超。
為給國人「洗腦」,滌盪舊思想,1902年至1906年,他又用「中國之新民」的筆名,在《新民叢報》上發表數十篇政論,期望喚起中國人民的自覺,要從帝國時代皇帝的臣民,轉化為現代國家的國民。
牛掰嗎?當然牛掰。「輿論之驕子,天縱之文豪」,那時實在是沒有什麼新概念作文大賽,更無「年度新銳評論」之類的評比,要不然,梁老師肯定是年度總冠軍。
字字千鈞的「毒舌」證婚詞
如果一百年前就有微信朋友圈,民國第一文藝青年、「情聖」徐志摩,1926年可能會這樣曬幸福——
儘管一生筆仗不斷,梁啟超在生活中卻是個十足誠懇、熱情的人。他公開罵舊帝王,卻從不罵親友。但唯一一次例外,估計就是他對愛徒徐志摩的責備了。上邊這張圖,雖然是書單君的戲說惡搞,但身為老師的梁啟超,對徐志摩和陸小曼的結合,的確非常不滿。
徐志摩留學英倫期間結識了林徽因,一見鍾情,便向髮妻張幼儀遞交了離婚通知書。而林徽因的父親林長民,正是梁啟超的摯友。梁啟超聞訊後,寫信對徐志摩的草率行為進行了嚴厲批評。
但徐志摩離意篤定,一句「我將於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便將恩師的規勸置之腦後。後來,因林長民父女估計對徐志摩的人品「表示疑慮」,林徽因便嫁給了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很快,徐志摩又轉而追求京城有名的交際花、北京大學教授王庚的妻子陸小曼。陸為了徐,很快同王庚離了婚。
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北京北海公園舉行婚禮。誰想到,作為證婚人的梁啟超卻霍然站起,宣講了有史以來「最坦誠」、「最直率」、「最另類」的一份證婚詞:
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
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後你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
見老師越說越激動,徐志摩趕緊打斷:「恩師,請您為學生和高堂留點面子!」梁啟超這才意識到,在場的還有雙方的父母,只好收住火氣,平復下心情,接著說:
總之,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我說完了!
這番令「新人及滿堂宴客無一不失色」的「毒舌」證婚詞,真稱得上是字字千鈞。思想領風氣之先如梁啟超,在婚戀問題上,態度也依然是傳統的。這份堅持,非但不顯得頑固,反倒更透出他的性情。
知我罪我,後世評說
晚年,在政界、思想界疲憊久矣的梁啟超,轉型搞起了學術,成為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四大導師」之一。
▲陳丹青油畫作品《國學研究院》。從左到右分別為趙元任、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吳宓
在力薦被譽為「300年才出一位的大師」陳寅恪時,梁啟超跟當時清華大學校長曹雲祥還有過一番奇葩對話:
曹問:「他是哪一國博士?」
梁答:「他不是學士,也不是碩士。」
曹問:「他有沒有著作?」
梁答:「也沒有著作。」
曹說:「既不是博士,又沒有著作,這就難了。」
梁說:「我梁某也沒有博士學位,著作算是等身了,但加起來還不如陳先生寥寥數百字有價值。如果你不請,就讓他在國外給人家效力吧!」
梁啟超一生罵戰不止,但其實為人謙和,從這裡更能看出超人的謙遜。
但他自稱的「著作等身」確乎不假。
他晚年踏入學界後,主要研究重點為先秦諸子、清代學術、史學和佛學。陸續著有《清代學術概論》、《墨子學案》、《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國文化史》、《變法通議》等。最後,集畢生心血而成的《飲冰室合集》計148卷,1400餘萬字。煌煌浩作堪稱等身,近乎一個百科全書式人物。
在政界大開罵戰推陳出新,在私德卻略顯保守嚴謹的梁啟超,一生育了9個兒女,且均為中國近現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長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啟禮均為院士;
三子梁思忠為炮兵上校;
四子梁思達為經濟學家;
長女梁思順為詩詞研究專家;
次女梁思庄為著名圖書館學家;
三女梁思懿為社會活動家;
四女梁思寧為新四軍早期革命軍人。
民國十八年(1929年)一月十九日,梁啟超在北京協和醫院溘然長逝,終年56歲。
他的墓碑由長子梁思成、長媳林徽因共同設計。墓碑上,沒有任何錶明墓主生平事迹的文字。
梁啟超曾說,「知我罪我,讓天下後世評說,我梁啟超就是這樣一個人而已。」
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這位中國近代偉大的思想啟蒙家,曾被說成是阻礙歷史前進的反動人物。然而當我們真正了解了中國近代史,就會知道在那個風雲際會的年代,梁啟超實在是影響了歷史進程的核心人物。他的師友、子女、論敵,串聯起了中國近現代史的諸多重大事件。
他是撬動古老中國向現代轉型的槓桿。
關於這位偉大的改革家,「書米」們如有興趣,可讀讀謝璽璋的《梁啟超傳》。
而在所有評價梁啟超的語句中,書單君覺得胡適的這句最為平實:
文字收功神州革命,生平自許中國新民。
曲藝評論家沈彭年的輓聯也是極妙:
三十年來新事業,新知識,新思想,是誰喚起?
百千載後論學術,論文章,論人品,自有公評。
先驅者們都是把民族扛在肩上只管向前走的人,不會在意後世的評價與論說。
但歷史會記住該被記住的一切,也給不朽的名字以榮光。
推薦閱讀:
※林徽因為何被貶為綠茶?竟與凌叔華因為徐志摩的遺物開撕!
※三個女人唱戲 徐志摩八寶箱在哪裡
※有關徐志摩的小故事?
※徐志摩經典語句之徐志摩的讓人心疼的經典語錄
※[散文]徐志摩:畢生行徑都是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