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網路劇的價值導向規範研究

一、引 言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用戶和移動端用戶數量的激增,眾多傳統影視製作公司和大量資本紛紛湧入網劇市場,各大視頻網站也進一步加大了網路劇的投拍力度,使網路劇一時間被推向了資本的風口浪尖。據《2016年中國網路劇市場發展現狀及行業發展趨勢》顯示:「2015 年網路劇全年播放量達274.5億,較2014年的123億增長了1.1倍,總部數達379 部,同比增加85%,總集數達5008 集,同比增加了72%。」[1]數量的快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網路劇創作質量的提升,使其逐漸進入到了一個專業化製作、平台化發展的時期。與此同時,網路自製劇作為一個新興事物,在其正麵價值構建的過程中,仍存在大量的負面隱患。許多網劇品質低下,製片方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憑藉低俗、暴力、惡搞、色情等內容博收視率。2012年,一部《東北往事之黑道風雲20年》因為尺度過大而被禁播;2016年開年,又有《太子妃升職記》《心理罪》《無心法師》《盜墓筆記》《暗黑者》《探靈檔案》等6部網路劇因涉及血腥暴力、色情粗俗、封建迷信等原因被舉報,隨後被廣電總局下令緊急停播,並做事後審查。

二、網路劇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網路劇看似「井噴」的繁榮盛況之下也掩蓋了其存在的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背離了傳播倫理和社會的價值導向,甚至觸犯了國家法律法規,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藝術創新意識匱乏,套用、改編及同質化創作傾向嚴重

在中國當下的電視行業里,如《爸爸去哪兒》《中國好聲音》《奔跑吧兄弟》等廣為人知的節目都是買的國外的版權,而這種「套用」和「改編」的思維也極大的影響了國內的網路劇創作。早期的網路劇,多為網友或小型工作室製作,內容上較為單一,製作水平上也參差不齊。如果說這一時期的作品沉迷於將經典進行惡搞和「翻拍」還情有可原的話,那麼近幾年各大視頻網站斥巨資打造的網劇卻仍未擺脫缺乏原創的問題。如搜狐自製熱播劇《屌絲男士》的借鑒原型是德國喜劇小品《屌絲女士》,樂視網出品的《開心麻花劇場》則是參照了美國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的製作方式,日劇《世界奇妙物語》則被愛奇藝翻拍成了《不可思議的夏天》。雖然借鑒其它成型的模式,可以收穫穩定的受眾,降低投資風險,但也恰恰體現了國內視頻網站在創新上的乏力。此外,當下網路劇創作題材相對局限,許多內容都著眼於現代都市背景下有關職場、愛情和友情的故事,或是集中在由網路小說改編的盜墓、奇幻、穿越等題材上。從長遠上看,這種同質化的創作傾向很難引起受眾的持續追捧,久而久之,容易給受眾帶來審美疲勞。

(二)商業上過分依賴廣告盈利收入,致使植入廣告泛濫

受觀眾收視及消費習慣的影響,目前國內的視頻網站還未真正形成大規模的靠自製劇收費觀看來盈利的模式,因此廣告植入式營銷便被各大網站視為當下最可靠的盈利手段。這種方式本無可厚非,可一些網路劇在追求利益的同時,極大地犧牲了作品的藝術質量。許多網劇一味展示產品特寫並冷不丁的在主人公台詞里加入直白的廣告語,致使觀眾瞬間齣戲。這種強制性的植入手段雖然能夠引起觀眾對商品的注意,但也會讓觀眾從心裡產生反感與抵觸心理,嚴重打破了作品藝術性和商業性的平衡。

(三)為了吸引受眾關注,不惜觸及道德底線

「網路自製劇作為網路媒介視頻信號最前沿的發展,它傳達了網路文化精神,對文化生態的維護也是責無旁貸。網路自製劇的創作不僅是藝術生產和商業運行的過程,也具有傳播文化的思想建設作用」[2]。近年來,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最大利益,某些網路劇開始有意打色情、暴力的擦邊球,從而迎合受眾的低級趣味,並不斷挑戰大眾的傳統價值觀。像網路劇《黑道風雲》中肝腸橫流的畫面隨處可見,充斥著暴力血腥;《太子妃升職記》則被認為是在以隱晦的方式講述同性之間的情感故事,並且全劇多處存在的大尺度的裸露鏡頭,被觀眾認為有傷風化。還有部分網站對刑偵、靈異、暴力等題材的把關力度明顯不足,很多內容不僅缺乏文化內涵及觀賞價值,甚至髒話連篇,觸及了倫理道德底線。

(四)網路劇市場環境過分膨脹,泛娛樂化傾向嚴重

為了迎合「網路亞文化」對青年一代的影響,網路劇自出現以來,大都呈現出強烈的娛樂化傾向,表現在題材上尤為熱衷於惡搞和「翻拍」,甚至為了充分體現了創作者自我消費的娛樂精神,劇里的角色常常由網友自行扮演,並溶入現代互聯網思維和對白的元素,對經典進行消解,以期達到一切皆為搞笑的目的。就當下來看,傳統上嚴肅、有序、邏輯、理性的話語形式不斷被網路劇所拋棄,取而代之的是戲仿、拼貼、無厘頭等年輕人所推崇的對抗經典的表達方式。然而任何事物都應存有一定的「度」,當下一些網劇為了吸引受眾眼球,尋求利益空間的最大化,處處呈現戲耍、刺激、媚俗之態,在迎合商品化消費趣味特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這恰恰體現了當下社會慾望張揚與價值迷失的現狀,畢竟對娛樂環境的片面營造,會致使文化產品本身應具備的核心功能大大減弱。

三、網路劇存在問題的價值導向規範

(一)提升創新能力,樹立精品意識

任何一種文化產品,其自身內容的優劣都會影響其長遠發展。網路自製劇作為視頻網站競爭的核心產品,更應重視內容的創新,樹立精品意識。當下網路劇看似繁榮的市場背後是大部分作品由於內容的粗糙而被觀眾摒棄,一些套用和改編成型案例的作品雖然暫時能讓人眼前一亮,獲得較高的點擊率,但從長遠上看,這種狀況如果不能得到根本的改善,將會極大的影響網路劇自身的發展。況且到目前為止,絕大部分視頻網站還處於源源不斷的燒錢階段,何時盈利尚不可知。若要改變這一狀況,視頻網站在節目創作上必然要提升創新能力,不斷加強自身作品的藝術性和自律性。在內容選擇上想辦法提升觀眾的參與性與互動性,廣泛徵集題材和故事,走差異化道路,避免類型扎堆。此外,視頻網站在商業層面上應開創更多的盈利渠道,避免對植入廣告的過多依賴。具體措施上可以借鑒網路小說及網路遊戲的成功經驗,培養年輕一代付費觀看網路劇的習慣,同時更利於打造優質內容,形成良性循環。此外視頻網站還可以和傳統電視媒介聯合起來,將優質節目反向輸出給電視媒體,擴寬網路劇的播出渠道,實現多平台播放。

(二)加強日常監管與主動引導相結合的措施

國家廣電總局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於2012年7月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網路劇、微電影等網路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廣發〔2012〕53號),「要求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切實履行開辦主體職責,承擔大眾傳媒的社會責任,對播出的網路劇、微電影等網路視聽節目負責」[3]。然而,在實際實施過程中,相當一部分內容低俗、格調低下、渲染暴力色情的網路劇卻依舊我行我素,引發了受眾的不滿。面對這樣的狀況,廣電總局在2014年1月又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完善網路劇、微電影等網路視聽節目管理的補充通知》(新廣電發〔2014〕2號),將製作方和播出方的權力進一步壓縮,並實施「線上線下標準一致」的網路劇審查措施。儘管如此,對於網路自製劇這樣一種伴隨著互聯網發展起來的新生事物,監管部門仍應兼顧規範和引導相結合的治理原則,確保網路劇相對自由的創作空間,同時發揮相關行業組織與扶持的職能,在打擊和處罰違規作品的同時,也應對創意獨特、播出效果良好的作品及出品方進行正面宣傳和獎勵,引導視頻網站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引進專業人才,提高創作者的專業素養

在激烈的互聯網市場競爭中,視頻網站若想生存下來並取得長足的發展,自然離不開專業的製作團體,於是人才的培養、引進和儲備便顯得極為迫切。自2011年開始,優酷、土豆和騰訊視頻等網站就已經開始力推各自版本的「青年導演扶植計劃」,邀請了眾多知名影視劇導演為其進行全面的創作指導,並舉辦了一系列的短片大賽,其目的都在於發掘和培養新人。在專業人才的引進上,則應不局限於專業、行業、單位、學歷、年齡等,即便是一些營銷人才、推廣人才等都可以在視頻網站這個更靈活更自由的平台展現自己的才華。與此同時,創作者自身也應不斷提升專業素養,強化職業道德意識,堅守人文藝術情懷,不能逐利忘義,將媒體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拋於腦後,畢竟「觀眾是電視市場的主導者,但這並不意味著觀眾都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和審美判斷力。引導或曰導向意識是媒體人始終要堅守的。」[4]

(四)重視媒介素養教育,提高受眾的文化鑒賞能力

當下的網路自製劇受眾多為年輕人,甚至不乏眾多的青少年,他們追逐流行而排斥經典,具有較強的叛逆性。這種不成熟的心理特徵會使他們很容易被一些低俗化的網路視聽內容所吸引,影響其正確價值觀的構建。就整個社會層面來看,當下大眾的影視欣賞層次仍處於較低水平,全民影視鑒賞與批判能力也相對低下,這也使得一些低俗化網劇存在著不小的生存空間,這個問題不是僅靠監管部門的「堵」能解決的。因此,國家相關部門不妨可以結合時代特點,將影視媒介素養教育納入到全民教育體系中,使年輕一代提高欣賞層次,具備鑒別影片雅俗的能力,並自發抵制劣質作品,這樣才可以變被動為主動,最終促使網路劇長遠健康地發展。

來源:今傳媒


推薦閱讀:

法典編纂視野下的請求權體系研究
唐代崔氏詩研究.pdf
文昌文化在西方社會的傳播和研究
腸胃不好會自閉?新研究探究真相!
星巴克藍海戰略成功因素研究

TAG:價值 | 國產 | 規範 | 研究 | 網路 | 網路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