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藏的民國時期珠山八友王琦瓷板人物畫條屏
07-05
瓷板畫是在平素瓷板上使用特殊的化工顏料手工繪畫、上釉,再經高溫燒制而成的一種平面陶瓷工藝品。瓷板畫可裝裱、或嵌入屏風中作觀賞用。最早的瓷板畫可追溯到秦漢時期,而真正意義上的「瓷板畫」則出現在明代中期。 瓷板畫的發展走向興盛於清代中期。此時的瓷板畫品種多樣:有青花、青花釉里紅、五彩、素三彩、鬥彩、粉彩、墨彩、淺絳彩等,圖案內容涉及人物、山水、花卉、蟲鳥、魚藻及吉祥圖案等,外形則有長方、圓形、橢圓、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種形制。江西景德鎮則以陶瓷藝術為發展之根源,發展到民國時期的「珠山八友」時代,陶瓷工藝與繪畫藝術的結合已進入水乳交融之新時代。「珠山八友」時期共有十人,分別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畢伯濤、何許人、程意亭、劉雨岑、徐仲南和田鶴仙,前八人被稱為「珠山八友」。「珠山八友」把繪畫藝術和陶瓷藝術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對傳統繪畫與傳統瓷藝採取兼容並蓄的現實態度,將陶瓷的商品化與藝術化融為一體。 王琦為「珠山八友」之首。王琦(1884—1937),男,號碧珍,別號陶述迷道人,室名陶陶齋,祖籍安徽,生於江西新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民國時期景德鎮瓷繪名家。其初以捏麵人為生,後向鄧碧珊學畫瓷板肖像。先以錢慧安仕女畫為藍本,後改學「揚州八怪」之一的黃慎的筆墨技法,並逐漸脫離前人窠臼,形成自己的風格。王琦晚年的作品開始擺脫錢慧安和黃慎的影子,在繼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徵,尤以寫意人物畫見長。因此,王琦的繪畫風格給景德鎮陶瓷藝術帶來了一股清新的空氣,也是他率先在陶瓷繪畫上使用西洋畫技法,從而留下他狂放崎嶇,典雅飄逸的畫風。 筆者收藏有王琦的瓷板人物畫兩副條屏,每幅瓷板畫大小為:長37cm,寬24.5cm,由一長73cm,寬28.5cm木製外框包圍,瓷板畫的上下分別由長23.5cm,寬13.5cm的八仙人物與花卉兩幅浮雕襯托;瓷板畫內容為中國古代傳統典故《龍山落帽》、《高士賞梅》。王琦瓷畫作品眾多,思想內容豐富,頗具特點,此二幅畫表現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體現了文人墨客,清雅風流的社會形態。 細觀《龍山落帽》粉彩瓷板畫:山石之上一老者拄杖攜童,忽然一陣山風,長衫飄起,線條流暢,老者與身旁童子皆回首一望,老者頭頂上的帽子已經被風吹到空中。其《高士賞梅》粉彩瓷板畫上,描繪一高士攜童賞梅,梅樹鐵干虯枝;一翁一童,老者雙手交叉,側身依附於樹榦,若有所思;童子持杖在旁,梅枝虯勁,極富韻味;高士凝神觀看,浮想聯翩,情意悠悠。 從這二幅王琦的人物畫中的特點可以看出這些畫具有濃厚的西洋畫味,從畫面背景及人物臉部的明暗,清晰的層次關係,光影的微妙變化,人物面部刻畫的細膩,處處體現了西洋繪畫的暈染技法之妙用,且立體感很強。從畫中的人物服飾,又可以得見他老辣的用筆,筆鋒頓挫有力,衣紋虯結生姿,剛中有柔,整而不亂,其介乎於中國傳統減筆描與枯柴描之間。衣衫的表現有恣縱的筆意和線條簡略流暢,準確凝練,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這些作品以設色細膩,渲染層次豐富;注重色彩的冷暖搭配,顯得非常合諧;還配以筆者匠心用干筆皴描人物的衣袍,輕敷淡染,層次豐富,並用點虱之法補充層次,將繪畫藝術造詣提高到極致。 以上作品款識為:壬申三月西昌散人王琦寫於珠山客次。畫印為:匋齋。 這些作品題款為壬申年,按時間推算應是1932年,此時當是王琦時光的後期,也是他繪畫技藝登峰造極,爐火純青的時候。因此,這些作品稱之為精品,並不為過。 每副畫屏上下配以「八仙傳說」人物像和牡丹花的精美浮雕,人物面部栩栩如生,神態惟妙惟肖,更增添了古香古色之意境,極具收藏價值。 此畫2016年7月28日在成都市東大街時代八號2805寫字間經鑒定專家黃秀純老師、及其助理余會菊老師鑒定過,為真品! 1932年是公曆閏年,也是農曆猴年,今年也是閏年,也是農曆猴年。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巧合!
推薦閱讀:
※故鄉,故土,故人,思鄉詩句,拿去收藏!
※2017——收藏界的「青銅器」年,青銅器成交Top 20!
※精選12道菜,大家都說好吃,撐足場面又倍有面子,值得收藏!
※【獨家秘笈】海都醫療學霸跑遍各大醫院,搜羅獨家秘方,便宜好用,快來收藏!
※大自然總能化腐朽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