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張桂枝國畫山水的「北勢南韻」

作者/蘇清傑

  讀張桂枝的國畫山水,常常有種氣象蕭疏、煙雲清曠、毫鋒畢現之感。那種清氣婉約的雅美之韻,那種超凡脫俗的審美之趣,特別是那少有的畫外有畫、聲外有聲、韻外有韻的藝術之境,都彷彿令人沉浸在裊裊的梵音之中,給人以少有的淡泊,少有的寧靜,少有的清新。可以說,他的國畫山水無論是近視還是遠看,都充滿著筆墨的神奇,意韻的靈動,都散發著傳統國畫山水少有的雅緻,少有的精緻,少有的別緻,少有的美感。那是國畫山水中真正意義上的 「風、雅、頌」。

  有評論家說,張桂枝的國畫山水,之所以奇妙無比,之所以美輪美奐,那是張桂枝用北方的線條,南方的墨韻,來描繪他心中的山,他心中的水。正因如此,他筆下的國畫山水,既有北國大山的巍峨蒼茫、雄渾博大,又有南國山水的空濛奇幻,清秀飄逸。正所謂「素雅蒼茫的水天一色,漁舟唱晚的自娛天趣」,妙就妙在張桂枝的國畫山水真正意義上的北勢和南韻。

  自唐朝始,中國山水畫就有南派、北派之分。甚至有「北孔南老」之說。有學者認為,北派畫風受儒家思想影響頗多,而南派畫風則更多地受到老莊思想的影響。北派的創始人是以唐代畫家李思訓為代表,他發明的大斧劈皴法,畫中重用色彩,濃墨點苔上也用鮮亮的石青敷色,非常適合變現北方陽光燦爛、峭壁高聳的山峰。宋代的畫家張擇端、李唐、馬遠、夏圭等繼承了他的風格,形成一種派別。而南派則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著名詩人王維為濫觴,運用披麻皴和宋代畫家米芾發明的雨點皴,多用墨色少用顏色表現濛濛細雨中的江南丘陵,後來發展到只用墨而不用色的水墨山水,王蒙、倪瓚等畫家發展形成了南派風格。

  但在張桂枝看來,傳統國畫致所以有南北派之分,那多半與畫家當年生活的半徑有關,儘管歷代學者都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在交通工具極不發達的過去,一個畫家要「行萬里路」幾乎是不大可能的事。正因畫家這種特殊的地域局限,畫家筆下的那山那水,若是不分南北,無疑是方向上的迷失。而在當今高度發達的社會,「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早已算不上新聞,倘是再去一味格守南派北派,那是中國畫的倒退。

  但中國畫如何把「北勢南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並不件容易的事。用張桂枝的話說:「其實,北勢南韻的融合,恰恰是儒、釋、道思想的完美糅合」。中國傳統山水畫,無論在藝術實踐上,還是繪畫理論上,都到了臻於完美的高度,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充滿東方哲學思想的藝術魅力,中國山水畫從誕生之日起就以自然萬象為背景,充滿思辨的力量和意會的精髓,是建立在天人合一上的社會審美情趨,是一個包括大千世界為特徵的人類文明的豐富世界。

  作為傳統文化精髓的道家學說和禪宗思想,著實給張桂枝提供了心靈上的歸依,精神上的寄託,藝術上的靈感。張桂枝把他對傳統文化的理解與感悟,都一一注入他的國畫山水,成為他國畫山水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精神家園,同時他又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彰顯和解讀著傳統文化的厚重和內涵。

  表面來看,張桂枝對北派山水情有獨鍾。他筆下的國畫山水,多半是層巒疊嶂、逶迤起伏、層林盡染的境象。然而,張桂枝在對北派山水價值認同與堅持的同時,又使得他對南派國畫「水墨為上」的求實態度十分執迷,表現在畫面上也就少不了煙嵐霧靄,高山密林,趣遠幽深。特別是張桂枝的近作,在「北勢南韻」的兼融中,更是躍上少有的高度。其間古今互融、標新變幻、探索發展的態勢尤為引人矚目。他的國畫山水層次深厚,疏密統一,行筆嚴謹,更有縱橫奇峭之趣。那之中,獨特的「張氏畫法」,更是對傳統筆墨質感和表現力的詮釋和解讀。這種對筆墨的詮釋和解讀,通過他個性化的繪畫語言,被有效地用於千岩萬壑的營造和氣象崢嶸的表達。可以說,張桂技以「丘壑立骨」的蒼筆,在「乾裂秋風」中「飽含雨露」,而以「筆法立骨」的金韻,在水墨氳氤中盡情展現「張氏山水」的獨特之處。在他的國畫山水中不僅最大限度地彰顯岀北派山水以「丘壑立骨」的壯美奇觀,也最大限度地彰顯岀南派山水以「筆法立骨」的秀色風韻。正如業內評論家作結:張桂枝國畫山水「既有北派山水的骨體堅實,又有南派山水的墨法精微,既有北派山水的高歌猛進,又有南派山水的吳儂細語。無論是張桂枝的工筆山水,還是半工半寫,都處處流露岀少有的高古,少有的蒼勁,少有的靈動,從中不難見出范寬的雄峻,王蒙的繁密,山樵的秀潤,米氏的煙雲,石濤的清新,龔賢的厚重......然而,這一切的一切,又都若有若無地被張桂枝的大手筆襄括其中。

  在筆者寬大的辦公室迎面牆壁上,掛有張桂枝丈二長的國畫《秋山煙雲圖》,畫面主體簇擁著群峰列岫,山谷中瀰漫著裊裊的嵐氣、蒙蒙的霧靄。山巒在薄薄的雲霧中若隱若現,彷彿披著一襲輕紗,給人一種似夢似幻的縹緲感。說不岀什麼名字的雜樹,或紅或黃,或直或曲,或俯或仰,叢生於山石的罅隙間。遠處山腰間,一條瀑布飛流而下,淙淙流淌,在山腳下匯成一汪深潭。林蔭深處,幾間紅色房舍隱約可見,儼然有人居住。近景中,雜樹以率意多變的筆墨勾枝點葉,左右雜樹還施以赭色,以調劑、活躍畫面氣氛,豐富畫面色彩。中遠景小樹剛以米點皴出深淺,皴出遠近層次。張桂枝以稚雅蒼勁的筆法描繪山石、樹木,以水墨、赭石、花青幾種深淺不同的色調,以淺絳設色的方法,將山水景緻、晴朗的天氣、山中的雲霧這幾種物象加以意象的有機整合,將「秋山明凈搖」的季節感表現得恬靜優雅、恰到好處,觀之令人神往。從構圖的氣勢,用筆的利爽,給人以肅穆、莊重、清神的美感。特別是曲折的溪水,明澈澄鮮,不激不怒,且清且淺,絕無半點蕭瑟和悲涼。這種對深秋景色富於的神韻,是一般畫家很難察覺和表現得出的。尤為可貴的是,張桂枝沒有機械地將地面、樹、雲、水、山截然分為三疊兩段,而以畫面左右兩邊的雜樹為近景,將雲、水、山、樹有機地聯繫在一起。在視覺空間的處理上,將近景的「平遠」與遠山的「高遠」巧妙地相結合。特別在雲霧、嵐靄的處理上極具功力,輕渲淡染,將山中雲靄表現得淋漓盡致。並以筆墨渲染山腰、樹頂,擠出留白的雲、水,產生「連氛累靄:炎日韜霞」的藝術效果,使人有「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及「白雲深處有人家」的詩意想像。這也印證了宋代著名書畫評論家郭若虛的:好的山水畫「有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張桂枝的這幅《秋山煙雲圖》恰恰營造的是這種「可游、可居」的境象氛圍,令觀賞者不禁產生踏秋訪隱之念。

  也許是應了「畫為心聲」那句老話,不管你是否意識到,但表現在每個畫家筆下的不僅是一種文化的積澱,更是一種人格和生命的修為。一向為人謙和張桂枝,做事更是岀奇地低調,在他身上既有儒家的平和中庸,亦有道家的含蓄寧靜。他筆下的國畫山水,正是他人格的折射,他不時借「南韻」的筆墨,「南韻」的典雅,「南韻」的「諾亞方舟」,尋覓他「北勢」山水的理想彼岸,並以他「南韻」的蘊藉,「南韻」的含蓄,創出他「北勢」的粗狂、「北勢」的明快,「北勢」的厚重,從而盡情展現北派山水的風骨雄魂等國畫山水特徵。這就難怪有評論家說張桂枝的國畫山水「既得儒家中和之意,又得道家自然之旨,還得佛家禪宗之悟」,從而形成蒼莽、鬱勃、靈秀、真實,現代感極強的「張氏畫風」。那無疑是將安閑與雅逸,溫和與蕭散的人文境界與繪畫藝術融合在一起的藝術,這少有的清靜、優雅、從容,也正是張桂枝澄明淡泊生活情調的真實寫照。

  縱觀張桂枝的國畫山水,無論是他的《秋山煙雲圖》、《春意盎然圖》,無論是他的《源遠流水》、《溪山清居圖》,還是《江山如畫》、《江山如此多嬌》,從中都不難看出,張桂枝對「北勢南韻」的兼收並蓄,從而也彰顯出他獨特的筆墨風格。畢競是生活在北方的漢子,那之中永遠有「北派」山水的風骨雄魂,縱橫跌宕,鬼斧神工,但他絕不是一味強調「北勢」的雄強壯偉,更強調「南韻」的氣韻高華,力求在崇山峻岭的雄健氣勢塑造中透出「南派」山水溫潤柔美的流韻。他孜孜以求的「山川渾厚,草木華滋」的境界,最終是以筆與墨會、墨與水為體現,妙得墨氣豐厚、氣韻充溢之效果。正如網友清風飄香所贊:「秋峰蕭瑟躍雲端,山路幽移百道彎,霧鎖萬川遮玉柱,雲飄千壑掛白帆;懸崖峭壁知風月,蒼松紅楓嘯九天。何懼征途前路遠,滄桑歷盡志更堅」。

  儘管張桂枝是花鳥、人物、山水皆優的國畫大家,但細看張桂技的國畫山水不難發現,他筆下的山水儘管層巒疊嶂、雲湧泉流,從來都是「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但總讓你感到畫中有「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境象。那杳無人跡的遠山近水,總讓你感到鬱勃昂揚,寧靜致遠的人文精神,又有濃郁的時代氣息。他在宏觀把握傳統筆墨,全面理解傳統國畫真諦的基礎上,廣蓄了自然的英華,飽納了山川靈氣之後,以特有的「張氏筆墨」,淘冶出自己獨有的全新繪畫語言,著力於氣韻與境界的打造,給人以一種清新之美、蓊鬱之美、逸宕之美。並不期而然地溶解了西方繪畫對他有用的東西,如光與影構成、色與彩變幻等。因此,他的「北勢南韻」,不是「雨後空林」「不識人間煙火色」的「雅玩」之作,也不是「雪景寒林」「無邊落木蕭蕭下」的「荒涼」之象,而是「千岩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的錦繡景觀,是雄偉博大,真率爛漫的瑰麗山河。畫中境象雖然不是哪座大山的再現,也不是哪條江河的臨摹,卻有著太行的雄放、華山的險峻、黃山的多姿、峨眉的靈秀、武夷的神韻。那老辣蒼翠的雲壑山澗,那韶秀幽深的樹木鳴泉,那墨色流溢的田園風光,那旖旎典雅的山野景象,無不傳遞著張桂枝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愛戀,無不傳遞著張桂枝對對自然大美的褒揚。

  這也正是張桂枝國畫山水的成功所在。

  張桂枝簡介:張桂枝1947年10月生於河北鹽山,當代著名工筆國畫大家,一級美術師。他自幼酷愛繪畫藝術,曾拜金鴻鈞、漙佐為師,並有幸得到啟功、歐陽中石等書法大師的親授和精心指導,繪畫和書法有著深厚的底蘊。張桂枝是當今少有的全能畫家:動物、花鳥、人物、山水,書法以瘦金體見長,多次參加全國性書畫大賽並獲大獎。現任中國工筆畫學會理事,中國畫院院士、中國畫院副院長,中國老子書畫院名譽院長,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國務院中國中西部地區顧問等。並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河北省優秀知識分子、河北省第七、八、九屆人大代表,被聯合國人才組織授予「世界知名人士」榮譽稱號,榮獲「世界和平勳章」等。他的工筆畫細膩生動、富貴傳神,享譽國內外。其作品「春韻」、「戲貓圖」、「華夏雄風」、「一覽眾山小」同時收入《中華書畫鑒賞辭典》;長卷巨作《百虎圖》、《百貓圖》、《百馬圖》等在人民大會堂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及名家高度讚譽,被聯合國人才組織和國家博物館收藏。並應邀到北京、上海、廣州、杭州等舉辦個展或聯展,岀版有《張桂枝畫集》、《張桂枝工筆畫集》、《中國工筆名家——張桂枝畫集》。

  (作者 蘇清傑:資深學者、著名書畫評論家、北京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推薦閱讀:

國畫家禽百圖欣賞(72)《雞72》
談談中國畫的「結構」和「意境」
李可染國畫作品選
國畫百年花鳥篇《三》
國畫技法:徐湛老師教你畫向日葵

TAG:國畫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