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一本書》實操圖解:四個閱讀層次、三種筆記方法
如果你看完《如何閱讀一本書》,寫過清晰直觀的思維導圖,寫過認真整齊的手寫筆記之後,仍然不能使用(書中推薦的) 「結構筆記」、「概念筆記」、「辯證筆記」去閱讀其他書,始終在第一、二、三層閱讀中徘徊流浪,【第四層閱讀:主題閱讀】永遠to be continue,那麼,這篇分圖列步介紹「四個閱讀層次」,提供「三種筆記法」的實操指導文,看官們可要收藏好慢慢試驗了。-------------------------------------------------------四個閱讀層次------------------------------------------------------
P19:四個閱讀層次 |
閱讀之所以分四個層次,是因為閱讀材料、提問、思考有廣度和深度之分。從閱讀材料上看,20本書的知識量比2本書的廣,而有些書蘊含著高深的理論因而比其他書有深度;從提問上看,閱讀前提出了10個問題就比完全不提問就看書的陋習,接觸的知識面廣且深;從思考上看,擅於聯繫拓寬廣度,樂於深掘助力深度。▲1、基礎閱讀:認字、正確地理解基本語意。「這個句子在說什麼?」有些讀者可能會問:「每個句子都要理解太費勁了。」熟能生巧,理解能力會隨著閱讀數量增加而產生質變,升級後的理解能力能 「即時翻譯轉化作者觀點」,對於一般長句、段落能夠即時以一句話、關鍵詞概括材料大意。理解能力最可觀的一個表現形式是:看完整本書能夠以一句話、一個詞語概括中心意思。▲2、檢視閱讀:在最短時間內回答出閱讀材料的大意。譬如要求你1小時內快速瀏覽一本15萬字的工具類書籍,就需要動用高度理解和分析能力、輔以強大的抗干擾能力,從書的目錄提綱入手,迅速找到這本書的框架主旨。
時間管理主題閱讀 |
譬如我曾經5天看完22本時間管理類工具書(用時11.98小時),圖表前9本書平均每本0.49小時,圖表第10本-第22本平均每本0.54小時。(含手寫筆記)用的方法是——電腦打開PDF電子書,一屏雙面掃視關鍵詞,在感興趣和能夠產生思考的地方停留細看,寫筆記並激發靈感。當你看書的目的是獲得知識,而不是為了增加年閱讀量上的數額或者分享到社群網站求贊,就不會拘泥地硬性要求自己看完書本每一個文字,從序言翻到書末版權頁(然後說看一本書需要半個月)。我們常說:「看書、思考。」而不是「看書、求贊喔!」時間管理工具書的手寫筆記頁:https://www.douban.com/note/539348509/▲3、分析閱讀:不限時間地進行完整及優質的閱讀。在這個閱讀層次,耗用時間會因為讀者的理解能力產生差異。這一閱讀層次的目標是將「作者的書」變成「自己的書」,也就是說要用「自己的話」去替代「作者的話」,追求替代品比原品思想成果更濃縮。可以這樣理解:高質量閱讀,就是減少表達字數的同時抬升思想層次——濃縮即是精華。
《如何閱讀一本書》1 |
《如何閱讀一本書》2 |
欣欣現在手寫的所有筆記流都屬於【分析閱讀】Mix【概念筆記】。如果這兩個名詞不能引起你的共鳴,也許【我的評語集】能讓你更好地了解什麼是分析閱讀、概念筆記。目前最常見的筆記格式是「作者原文+讀者感想」,而「讀者感想」這部分分為兩個層次——低層次的感想是,讀者為了理解作者觀點而進行詳細解釋,好像解釋得很詳細了自己就懂了一樣;高層次的感想是,讀者不僅理解作者在說什麼,而且有獨立的思想意識去判斷對方的觀點是否正確、邏輯是否完整,應該如何聯繫自己的實際生活去驗證猜想。前者重解釋,後者重測評。思想獨立到一定層次,會減少解釋型理解,增加在實踐中反覆領會書本知識的行為,務求創造多種新的使用方法。通常當你想創新的時候,會感到手頭上的知識不夠多,因此你需要進行——主題閱讀。▲4、主題閱讀,也叫做「比較閱讀」。主題閱讀不僅要求同一個主題的知識輸入量廣(書單超過20本),更要求鑽研的知識學域深——你要找到同一個主題、不同書籍之間知識重合和各有特色的地方,通過放慢思維活動的過程,架構出沒有一本書提及過的知識盲點,填補主題知識學域的空缺。
主題閱讀 |
【一、準備階段】1.1 定主題→提問題1.2 列書單、找齊閱讀資料(編號),新建EXCEL文件(補字數)【二、知識輸入】2.1 開始閱讀,記錄時間開支2.2 如何寫第二類筆記:我的評語集【三、分析總結】3.1 閱讀所有書籍/資料後,整理筆記,開始分析和歸納共點——形成第三類筆記3.2 根據第三類筆記資料,回答主題設問3.3 提出新的試驗方案【四、試驗階段】4.1 根據新方案列計划進行試驗,記錄過程(不論成功或失敗)4.2 定期追蹤效果,不斷改善方案《如何進行主題閱讀》:https://www.douban.com/note/540390473/-------------------------------------------------------三種筆記方法------------------------------------------------------《如何閱讀一本書》第48頁介紹了三種筆記——1、結構筆記;2、概念筆記;3、辯證筆記。▲1、結構筆記:重點是全書的架構,而不是內容。(線索圖)
《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重排後的提綱 |
作者在第31頁提出,看書要先研究目錄頁,然而並沒有說明具體的方法,在此欣欣向大家推薦一種方法——【重排提綱】。A.打散章節,將章節名(去掉第N章)無序寫在紙上;B.根據散亂的章節重新分類(3~5類);C.根據重排後的章節按類閱讀;D.閱讀過程中適當調整修改這份自定義的提綱。【以《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為例】
《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目錄 |
對於「談判」這個話題,我設想——首先要情緒穩定,才能理性思考,恰到好處地表達,最後達到和睦溝通的目的。根據這一流程,「第6章 保持平常心,不要輕易動搖」應該屬於【情緒穩定】板塊。「第2章 掌握邏輯思維力」、「第4章 談判力的源泉」、「第5章 分析判斷對手的需求」、「第6章 保持平常心,不要輕易動搖」、「第8章 談判中的目標、讓步、投資」應該屬於【理性思考】板塊。(第6章同時歸屬情緒和理性板塊,因為知識有交叉呀)「第3章 清晰表達的三個變數」歸屬【表達】板塊。「第1章 什麼是談判」歸屬【溝通】板塊。「第7、9、10章」歸屬【案例】板塊。目錄分類標準全憑讀者喜好,分錯不要擔憂,閱讀過程中還可以調整修改。接下來從第一章看起。
《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溝通 |
然後看【理性思考】板塊的第2 、 4 、 5 、 6 、 8 章。
《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理性思考 |
看完第6章後,發現這章書大部分歸屬【理性思考】板塊,小部分歸屬【情緒板塊】,因此只在第1頁筆記【情緒穩定】藍色框上進行標註就可以。進入【表達】板塊。
《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表達 |
最後是【案例】。
《麥肯錫教我的談判武器》案例 |
▲2、概念筆記:對於作者的觀點(概念)提出自己的觀點(我的評語集)
《上腦與下腦》1 |
《上腦與下腦》2 |
▲3、辯證筆記: 是「針對一場討論情境的筆記」,聯繫其他書的觀點進行理解與比較。「從好多本書中摘要出來,而不只是一本,因而通常需要用單獨一張紙來記載……就一個單一主題,把所有相關的陳述和疑問順序而列」。
【主題閱讀】27本書知識歸納在一張紙上 |
這段原文摘抄的後半段說的正是「主題閱讀」(列出主題書單,閱讀前寫好問題,閱讀時回答,知識輸入階段結束後分析總結),而「辯證筆記」的特點——針對一張討論情境的筆記,更加容易實施。如果說【主題閱讀】需要20本書以上的知識輸入量,那麼寫【辯證筆記】就是「以一本書牽出數本書」進行思想碰撞的小規模主題閱讀。
閱讀質量分層 |
【辯證筆記】的準備工具有:讀者需要具備強大的聯繫事物、找到知識共點的能力、讀者掌握筆記流(概念筆記/我的評語集)的方法、積累了至少10本書濃縮的筆記頁。【辯證筆記】的操作流程:①根據你當前閱讀的書籍,進行高度概括和濃縮語意,用一句話/數個關鍵詞對於全書【提純】。②拿出你的所有讀書筆記,一張一張筆記頁在手中流過,與當前閱讀書籍知識點有相聯的便留下來。③對比分析(以《上腦與下腦》為例)——
思維拓展 |
筆記頁流 |
由於人極容易遺忘自己不熟悉的知識,【辯證筆記】有助於通過不同書籍觀點的碰撞,為那些被冷落的知識找到新用途,極大地提高了知識的流動率,有利於激發思維拓展,其優點在於:不用絞盡腦汁去想一個主題出來研究,直接以每一本正在閱讀的書為小主題——「這本書說了些什麼?」「如何將這本書與之前看過的書聯繫起來?」「多本書知識點的碰撞能產生什麼新的東西?」
《上腦與下腦》筆記細節圖 |
1、《上腦與下腦》Mix《溝通的藝術》(用溝通的交流觀分成前腦與後腦)
《上腦與下腦》 |
書上說,由於額葉上半部分「控制行為」、額葉下半部分「記憶情感」(與顳葉功能聯繫),所以分為上腦與下腦。
溝通的交流觀 |
溝通的交流觀是「傳送——接收——回饋」,動態發展且循環,是一個非常優質的思維模型。平時會代入「人際關係」、「人與自然」、「人與物」等雙方接觸狀態思考。
《上腦與下腦》 |
看了《上腦與下腦》後,覺得可以將溝通的交流觀代入大腦系統功能。譬如,枕葉(視覺輸入)、顳葉(記錄形狀/理解語言)、頂葉(記錄位置/身體感受)這三個大腦系統負責「信息輸入」,額葉根據信息「擬定和實施計劃」,正好雙方中間隔著「中央溝」和「西爾維厄斯裂」(接觸面)。由此,大腦應該也可以分成「前腦與後腦」(作者在第3章複試大腦中稍微提及了一下可能性)那麼,如果利用溝通的交流觀去理解「大腦如何產生思想」,前腦(顳葉、枕葉、頂葉)描述現象,後腦分析並作出反應,那麼之前寫的一篇文章中的圖解便找到了依據——
低質量的溝通模式 |
低質量的溝通模式,信息在額葉中存留時間太短以致來不及「控制情感表達和引導行為」
高質量的溝通模式 |
高質量的溝通模式,原來我們不僅要學會在人際交往中,將自己的觀點清晰準確地表達給對方,更要學會在大腦開發中,訓練前腦將外界的信息清晰準確的信息傳送到後腦去。(如何訓練?放慢思維過程找盲點)2、《上腦與下腦》Mix《你是如何毀了你》(解釋了為何憤怒難以壓制繼而引導不理智行為)額葉位於大腦前側,緊挨這額頭,是大腦中最大的腦葉,功能是——短期內記住信息、排序、吸收注意、留意期望和現實的差異、產生言語、控制情感表達、引導行為。「產生言語」和「控制情感表達」居然同屬一個大腦系統,所以自我內言會具有情感傾向性。在我們不留意的時候,我們腦海中的話語很容易就「歪了方向」然後引導出(偏激的)行為。額葉同時負責「產生言語」、「控制情感表達」、「引導行為」這三個至關重要的方面,這一系列思想變化太快了,除非我們刻意放慢思維過程,否則很難察覺到三者之間的關係變化。
三方意識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明辨是非,不僅是辨別「別人做得對或錯」,更高級的是明辨「自己有沒有想歪」。有天我把快遞寄去了男友單位,讓他幫忙簽收。但他一直不聽電話。當時我腦海就炸了,一場暗涌在沸騰爆發,我想發朋友圈泄憤:「男友的小腿應該裝個定時炸彈,超過3次漏聽女友電話,自動爆炸。(微笑)」但我知,是我將問題想得太嚴重了。一個小小的不聽電話,他應該是在忙,不能因此就開場世紀大戰你哭我鬧爭吵不休。明辨是非,要有高度的洞察力去辨別自己想法的傾向,不僅要學會辨別「這樣做對不對」,更要學會辨別「這樣想對不對」。哪怕只有一聲微弱的「不太對」,你都應該及時清醒過來,避免被情緒操縱著去毀滅人際關係。是的,需要練,而且過程會夾帶壓抑和痛苦,熬過來你會更強大更聰慧。畢竟,物以稀為貴,高處不勝寒。3、《上腦與下腦》Mix《認同感》(同類融洽,但突破舒適區變得更強才有追隨者)
《上腦與下腦》測試 |
《上腦與下腦》第13章中有份測試題,供讀者測試屬於哪一種認知模型。欣欣的上腦得分是39,下腦得分是45,也就是表格第四行「行動者模式,有時是感知者模式」(准)。
《上腦與下腦》筆記細節圖 |
物以類聚,同一類的人當然相處融洽,對角對立。但是,根據《認同感》的共鳴線索圖,一個優質的產品應該能夠引導消費者生活得更好,不僅是從外層功能上滿足,更是用企業內層獨特的價值理念去吸引忠實的粉絲。產品的目標是提高消費者的精神滿足感,這種高低的差異決定了企業必須擁有消費者缺乏而想得到的能量,才能得到追隨。
共鳴「杠鈴圖」 |
因此,欣欣認為,同類人相處融洽,但突破舒適區才能產生追隨者。當我們進行人際交往時,可以嘗試分析對方屬於哪一種認知模式,根據情景需要切換成適合的應對模式(如果捉住「感知者」問接下來有什麼具體行動,對方會尷尬癌發作喔/如果指責「刺激者」做事沒有計劃,表達得不夠巧妙的話也會被討厭)。如果目的僅僅是保持緩和的關係,那麼切換成同類會更受歡迎。4、《上腦與下腦》Mix《如何高效學習》(了解大腦分區功能增強記憶力)顳葉負責視覺的長期記憶/形狀記憶/傾聽/分類信息/理解語言,頂葉負責空間位置/大小/運算/身體感受,結合《如何高效學習》中推薦的記憶方法——
《如何高效學習》 |
知道顳葉和頂葉的分區功能後,我們可以「對症下藥」,為了增強記憶,應該盡量將需要記憶的事物——在腦海里構建視覺(即內在化)、大聲複述(聽覺輸入)、分類聯想記憶、語言簡化(取第一個漢字/字母)、運算(圖表)、增強身體感受(手勢)。譬如我經常混淆「無可非議」和「無可厚非」兩個成語,只要記住了「厚」是「過分」的意思,兩者都有「不能指責」之意,後者是「不能過分指責」,也就是說「無可厚非」是指做錯了但不能罵過了頭,而前者是指沒有做錯。(《上腦與下腦》閱讀有效時間3小時,篩選出相關聯筆記頁20分鐘,在紙上進行知識搭構30分鐘,分析、歸納、總結、書評用時5小時,共用8.8小時)【辯證筆記】的重點在於討論,在於聯繫知識點與分析,短期內可能沒有實質成果(畢竟涉及的書籍量少),然而,這種練習有助於提高讀者的思維力,練習的次數越多,思維力增幅會越明顯。--------------------------------------------------《如何閱讀一本書》筆記精選-------------------------------------------------1、主動地閱讀,提問越具體,看書受益越多。(P8)請大家mark下一句話:「提問是一種能力,不知道問什麼問題,就是能力不足的表現。別躲,要練。」2、指導型學習:原文說/原句是……(重解釋原理、描述現象,為理解而學習)(P13)自我發現型學習:不過分 依賴/聽信 已有的學術專著,敢於單槍匹馬去鑽研知識。(重實踐得新知,重創造新的使用方法,為吸收創新而學習)3、放慢思維活動過程,將理解的成功率壓在自己的思考力上,而不是第一反應向別人求助諮詢。(先自我剖析、自我解救,再考慮求助)(P17)4、透視一本書:用一句話/幾個詞語概括全書。【提純】(P70)5、找到作者寫作的意圖/作者本人提出了什麼問題與解決建議(P117)(作者本人有哪些他自己未發現到的問題,由讀者來提出解決建議)《你是如何毀了你》希望你能愛上書與書之間的思維碰撞。
-------------------------------------------------微信公眾號【陳慧欣欣】-------------------------------------------------分享讀書、思維模型、時間管理的獨特見解,讓你愛上思考,提高心理調控能力,掌握快速學習的秘訣。(雖然更文速度慢,但我保證質量呀)沒時間解釋了,愛我就關注我嗷!
推薦閱讀:
※楊式太極拳八十五式圖解(3)
※中醫推拿常用手法圖解
※先天性腸旋轉不全整復術操作步驟,圖片圖譜圖解,手術治療方法,診斷小腸、結腸手術
※陳氏太極拳基本功之金雞獨立圖解
※葛氏捏筋拍打:72個脈位詳細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