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期:從容面對亞健康的生存狀態
中年期是指在人的一生中四十歲至五十歲這個年齡階段,「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一般人都視中年人為強者,認為中年人事業有成、家庭穩固、責任重大,是成熟的階段,理應能處理所有工作與生活中的問題。而其實,從人的心理發展角度看,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心理困擾和障礙。當人步入中年期後,仍有許多危機與挑戰必須面對,平靜穩定的生活與工作背後常常隱藏著暗流,中年人同樣需要社會關注、理解與支持。
中年以前的人生是個不斷增長的過程,升學、知識積累、就業、事業有成、成家、娶妻生子……但是,中年以後,人生卻好像進入了不斷失去的過程:健康退化、子女離家、事業發展緩慢、婚姻危機等。若遇上外界的變遷,如下崗失業,經濟危機,就更會加重中年人的失落與挫敗感。由於在中年期的人的中樞神經系統開始緩慢衰退,工作中反應速度減慢,記憶力不如過去。使中年期的人倍感生存的困惑。另外,知識的老化、體力的下降、家庭的牽累……都會讓中年人感到危機四伏。
生理的變化是人到中年最明顯的特徵是生理變化。中年人往往呈現出一種身心的亞健康狀態——早衰綜合征。這是由於工作、生活壓力、個性特徵等原因,使他們過早地出現生理上衰老、體質上衰退和心理上衰弱的現象。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路,衝勁、精力、體能都不如以前,容易感到疲勞。同時,體重增加,開始「發福」,頭髮灰白,出現「謝頂」。過去很少出現的健康方面的小毛病頻頻光顧,因為這時期的中年人就像一台運轉已久的機器,需要一次大修。而心血管、心臟、腎臟、糖尿病、高血壓、前列腺等疾病是中年男人的健康大敵。而且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在中年後期荷爾蒙分泌都會有轉變,出現種種生理改變,引起情緒起伏。這些變化使中年人不得不用較多的精力去關注自己的健康,而且引起一系列心理變化。
人到中年之前,生活取向為適應和順應外部世界,為生計而奔波,不知道自己所走的路是否真喜歡;中年之後,人的生活取向為適應和順從內在世界。而且中年階段事業有成,但無法再突破,內心開始對人生價值質疑與失落。還有些中年人因經濟不景氣而失業,以致意志消沉,儘管想東山再起,卻難以克服心理挫敗的障礙。此時也會由於年輕一代人才輩出,新的挑戰隨之而來,常有調適困難、不順意的感覺,對工作逐漸失去熱情而感到枯燥乏味,懷疑自己的發展是否達到瓶頸,考慮是否應該轉業或投注在其他有興趣的工作上,易造成患得患失的心理,自我價值開始動搖,更會加重自我懷疑的失落感,陷入迷惘之中。這時,有不少人會不自覺尋求新的突破,以肯定自己的價值,尋求新的人生意義。如中年人跳槽、轉行等。
中年階段更是婚姻最容易亮起紅燈的時刻。倦怠是中年婚姻最大的問題。婚姻中的愛情關係,年輕的時候,是一種激烈的愛情,雙方會強調溝通良好、性生活的滿意、對方是不是表達他的情意。到了中年以後,則很強調對家庭的責任,對小孩的責任。不少中年夫婦在以往的日子裡為了建立事業、照顧子女,每天忙於應付生活,對夫妻關係及感情關注不足,栽培不夠,溝通不良,待子女逐漸獨立,夫妻間反而有種陌生的感覺。少數夫婦彼此不滿,但為了子女勉強接受,等子女長大,維繫婚姻關係的紐帶不再起作用,只能以離異告終。也有一些家庭,中年夫婦由於面臨性生理與性心理的改變,未能及時調適,性生活不協調,婚姻不滿足感增加從而選擇了婚外情,但中年期畢竟是理性之期,他們只會在外尋求放鬆,卻不會放棄家庭。
中年時期需要面對這一人生階段特有的問題、變化和挑戰。而這些挑戰是人到中年必然的階段與考驗,人人都不例外。如果能順利度過,人生就會進入新的里程;如果不能順利度過,則人生就會受阻,產生混亂感、無能感、空虛感、失落感,妨礙人的發展,影響人的健康。關鍵在於怎樣選擇中年的生存狀態,如何去調適、應對,從而走出危機,開創生機。
這期間要注意心理的調適,從容面對亞健康的生存狀態,學會處理工作的壓力,勞逸結合,可以緩解壓力。珍惜夫妻間的體諒與溝通,滿足彼此的需要,分擔彼此的重擔。子女長大了,少了牽掛,多了時間去培養新的興趣,發展自己,享受人生樂趣,增進婚姻滿足感。
既然人到中年不可避免,除了努力使自己保持豁達、寬容外,還要將內心的失衡加以調整。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多一些時間反省自己,調整生活,學會拿得起,放得下,大膽去進行新的嘗試。通過積極的生活促進心理平衡,學會危機干預和處理,從容應對各種事情,或者是通過外出旅遊等方式來緩解內心衝突,讓心態永遠保持年青。
推薦閱讀:
※有一本書叫, 做人圓融 處世從容
※成熟和滄桑,平淡和洒脫,持重和從容。
※示從容論六十九
※事從容則有餘味,人從容則有餘年
※從容應對傷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