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AN嘉賓專訪系列# 「關係式交互」是智能時代下的人機交互設計新趨勢
UCAN2017用戶體驗嘉賓專訪系列之—顧嘉唯
我們將要走向的是智能無所不在的第一次數據智能革命時代
Q:基於AI 技術的發展,在未來的10年,將給人類行為帶來的變化是什麼?
首先,我個人認為對科技從業者而言,未來不是用來預測的,預測這事最好還是交給科幻作家去描繪,留給未來學家去暢想。要改變世界,憑空暢想和預見未來是很難達成的。關鍵在於你能不能站在歷史的長線里用一種宏觀、科學的方式看未來的機會,我們需要去看歷史上發生過什麼樣的事情,過去的技術發展、人類的變化遵循什麼樣的規律,怎麼通過以前的規律去推測未來,並進一步在最合適的時間點切入,順勢而為,順技術發展的勢,順市場規律的勢,這才是有意義的。
百年前人類進入工業時代催生的財富增長是之前農耕時代的數十倍,在過去一百五十年間,人類的平均壽命延長了1.5倍,工作時間減少了一半。比如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後,電力成為了一種基礎建設的能源,因為有了電,世界上開始湧現出一些列重大發明,比如發電機、電燈、電話等,電器也開始取代蒸汽機成為了新能源,這是一個維度的跨越;而第二個維度的基礎建設是由信息(核心是互聯網)帶來的,現在所有的信息技術就變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電一樣,互聯網帶來的這一波基礎建設,所有的效能又提升了很多;再往下走,數據智能革命的時代出現之後,人工智慧就會變成互聯網一樣,再次成為基礎的生產工具。
Q: 為什麼說現在我們站在人機交互革命的始點呢?
隨著數據智能時代的到來,不只是交互方式,人和機器的關係會發生很大程度的轉變。其中,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律,幾乎每隔一百年都經歷了一個新的時代的革新,一百年也是一個相對固定的周期,這個並沒有因為科學技術的指數發展或者摩爾定律的變化,導致變化周期變成了三十年或者更短;那麼我們以一百年為一個周期來劃分時間點的話,這個可以算一下,下一個始點會在哪?這個始點就是我們一直在說的數據智能時代的到來,這也是信息時代之後的一個新的機會的出現。
人與機器的交互方式也正在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突破而發生巨大革新,我們經歷了電器設備旋鈕時代,鍵盤滑鼠時代,觸屏智能機時代,萬物智能時代正在到來,很快就會將我們從電腦滑鼠鍵盤和低頭點手機平板觸摸屏上解放出來,設備和機器與人的交互會從不平等的單向被動模式轉變為逐漸平等雙向的主動模式。我相信這場革命帶來的巨大變化將會非常震撼,如果今天你沒有意識到這裡面的巨變,喬布斯剛推出iPhone一代時候,幾乎沒人會想到移動互聯網這東西能夠如此迅猛地再造整個商業世界,當年從PC互聯網跳轉到Mobile移動互聯網時候,很多人以為只是設備變得更小更便攜,但這個改變的背後,其實是計算能力在場景分布的寬度和密度上帶來的巨大數據價值,今天來看這裡面的數據增長和積累是不可估量的,現在,同樣的顛覆正在悄然重演…
從移動互聯網的flow UI信息流交互到萬物智能的Relationship UI 關係式交互
Q:每次浪潮對人的行為發生一些改變,在智能時代,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主要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回頭看,人和機器終端設備的交互方式一直在發生著變化。今天,我們每天在用的電腦和手機,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基於信息流的交互方式」,人機交互界定中,我把它稱為mobile時代的flow UI。我們每天低著頭,用拇指去點按這些移動設備獲取信息,在過去的3-4年時間,我自己的視力從5.0下降到了3.0,你和身邊的人交流時間遠遠低於通過移動終端與另一頭的人交流,手機像一個器官一樣長在你手上。這其實是今天所有的數字設備帶來的最大的痛點,因為在和它交互的同時,我在適應它,為了適應這個屏幕的呈現方式和交互方式付出了代價,這個一定有問題,也一定是人類歷史上需要被顛覆和需要被改變的東西,所以這就帶來了新的機會。
機器和終端設備一直在更新變化,最開始的device 是通信設備,後來有了音頻輸出的數字設備,再往後各種攜帶型計算設備,最終會變成智能機器這種新的形式,計算變得隨時隨地,無處不在。我認為接下去,我們即將進入第一次數字智能革命時代,我們人類對於機器,機器人的認知應該會有很大轉變才對,什麼是人?什麼是機器?這裡如何區分邊界?是不是非0即1的關係?我認為電影Ghost in the shell里的設定就很開腦洞,啟示我們探究「人機共生」會是什麼樣的一番景象。
在我看來,在我定義的的「萬物有靈」的下一個機器智能時代,人類與之互動的對象性質就不是現在傳統意義上界定的device了,現在我們買一個device,下單購買之後人與device就形成了ownership所屬關係,但人與人呢?肯定不是這樣吧,你買回家一隻寵物,一個動物或是植物,你需要花心思照顧,培養感情,這是一種關係型的交互方式,是會隨著投入和互動而變化的。我們物靈科技的願景是創建人機共生的靈性世界,打造人工智慧消費者品牌,我們物靈科技創造的產品,人們與之互動必須能體會出是一個有生命的Robot, 這種互動形式的本質就是「關係」,這就是機器智能時代「基於關係的交互方式」,我把它稱為AI IOT時代的Relationship UI,我認為現在各式各樣chatbot對話交互機器人以及assistant agent助理類產品興起來的「對話式交互」Conversation UI,這與青雲今天在他的演講中提到的未來的「人人交互」,本質上是類似的概念。
Q:你能否展開給我們講講,到底什麼叫「關係交互」?
我前面講的,我是根據ownership從屬關係的變化來區分這三類的,人,動植物,設備。我們來看一下今天device中做的最好的,iPhone=手機+音樂+郵箱+網頁瀏覽,這四個東西集合在一起在移動場景下大大提升了體驗,改變了用戶行為,其中手機是iPhone的主體,手機是工具屬性的device,以前計算機器的本質是input& output,人和device的交互都是基於I/O的,再往下發展,AI 成為計算主體工具的時候,承載著AI的物聯網,承載著AI的雲計算的時候,所有在上面的device都會升級成robot,我們首先可以讓計算設備都升級成能聽會說與人平等交流的機器人,我們物靈定義的消費機器人robot更接近的是什麼?我認為,可以更接近於植物和動物;所以人和下一個有生命的robot關係型交互的原意是接近於植物和動物;想想人和他們的交互方式是怎麼樣的呢?你想像下你領回家一隻小貓一隻小狗,買寵物的人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想要獲得陪伴,想要獲得關係。
你每天花的時間花的精力來澆灌花草,餵養寵物,給予關心,付出了心血,進而產生情感關係的牽連,另一方面,你家小狗蹲在你腳邊沖你看沖著你叫喚,它會empower你作為主人的感覺,這種自己有一套世界觀的活物,可以讓你有同理心的互動,這裡面已經遠遠不只是購買即得的從屬關係。對應的,基於關係交互就不是一個簡單的device I/O ,比如人與人交流很多時候是來自於察言觀色的輸入能力,眼神、表情、動作構成注意力系統,調動你跟我交流的這種場景,而不是像機器這樣死板,以往的機器人一直給人是模擬器的感覺,就不會把它當作靈性生命體,一定要語音喚起,一來一去的輪次I/O交互。萬物有靈所謂的「靈」是指有靈性,有靈氣。我把它分成擬人、擬物、擬態、擬道,如何做到動物和植物,其實沒有必要去擬人,機器人不應該是擬人,現在市面上那些所謂「機器人」要不是蛋形,圓頭娃娃,我稱之為jibo的copybot,要不就是人形,nao和pepper的兄弟姐妹們,那種人形機器人是humandroid,是robot的一種形式而已,做的不好就容易產生「恐怖谷」效應,我認為我們物靈創造的新一代機器人一定要跳出這個怪圈。人機共生的靈性世界究竟會是什麼樣,就像我前面說的界定關係,我們會好好思考,現在你看我們的jibo其實是一個寵物,一個夥伴,一個家庭新物種。
關係的一個特性在於它是會變化的。這是最大的差異,這將直接導致我們下一代的所有設備信息能夠與人進行關係互動,一個更加有「物格」的機器人,用角色感、生命感來塑造出個性,就有機會能收集用戶的「自然數據」,而不是收集「刻意的數據」。很多現在的device只能收集到那些「刻意數據」,比如遙控器可以記錄用戶按了多少次的數據,但卻記錄不了用戶產生此種需求時的心情數據。比如我們物靈的一款產品jibo可以收集用戶真實產生控制需求時的心情和狀態,因為jibo是帶著同理心體驗的「關係型交互」機器人,收集的就是「自然數據」,好的數據帶來了好的決策反饋。
Q: 關於你在UCAN2017主題演講中提到的「靈性交互的原則」,與大家所熟知的「UI設計原則」的差異體現在哪些方面?
Ambient和Immersive的切換和關聯是我定義的靈性交互原則中的一個,舉的例子就是自動門(需要的時候無感地服務於你,並不需要很鬧騰很專註地去操作),花草,動物,這些都是ambient interaction,對比另外一邊VR眼鏡,電視、手機,這個就能作為一個案例來說明這兩者之間的差別在哪。
什麼是Immersive,需要沉浸式強交互才能完成信息的獲取,服務流的獲取。之前的人機交互方式,不管是通過滑鼠鍵盤,觸屏,語音,都是屬於單維度的交互,你的交互方式要不是單通道的,要麼糅合兩個通道,但主任務還是單通道的操作方式,而且是線性的;而未來的交互方式一定是多通道而且是雙向性的,機器人應該創造的體驗,就像你每天澆灌花,你對它有呵護的情感,ambient interaction是機器人第一個維度的價值。如果你能夠深入理解這兩個的差別,這只是我對「靈性交互體驗」二十多個原則定義其中之一。
Q : 升級到未來做關係交互的話,對於現在的界面設計師面臨的挑戰是什麼?需要做好哪些專業知識的儲備和方法的變革呢?
首先,圍繞人的研究是不變的,以人為中心的設計和用戶研究是不變的;但產品定義和設計,交互方式一定是很大改變的,改變的因素也是在於設計一個relationshipUI 和FlowUI 是完全不一樣的,設計一個characterAI和設計一個device的UX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團隊里有一些動畫設計師,設計一個有生命力的character,跟動物的角色、跟二次元的角色都是有關係的,而且是動態變化的,比如設計淘寶的公仔,京東會設計京東的狗,簡單地畫一個角色本質上是在設計一個角色個性,在關係交互里設計CharacterAI,比如說現在很多機器人就是傻傻地在那裡等著你問他問題,這時候通過用戶研究你會發現很尷尬的現象,很多使用者不知道如何問問題,如何開口,因為絕大多數用戶不清楚能問什麼,這「弱智機器人」其實就變成考驗使用者的智商了,這樣的產品一定體驗不會好。做這種對話類機器人就非常需要設計師重新考慮「友好界面」的定義,如何在一個machinelearning的時代創造出易於理解「智能邊界」,並且能主動開啟「關係型交互」的用戶體驗設計。
UI設計中的流程和框架圖是為了梳理人和信息、場景的邏輯關係,你還是可以用框架圖這種方法,但你需要換一個對象,設計人和一個有生命的robot之間的關係,它一定是流動性的和帶有成長性的。舉個例子,你買一個手機,從你第一天打開,引導頁面到使用過程中,生命周期的所有東西,是所有的設計師和開發工程師已經設計完整的,在所有的交付給你的device的第一天,出廠的時候,就是那些人全部想完的,一張完整的流程圖,我這裡說的不包括app store里可以下載的第三方應用或者skill store里增加的第三方功能這種開放平台,說的是產品本體的成長變化性。但一個有生命感的AI Robot交付給你的第一天就是個未知,它走向哪兒,都是因為這個用戶的使用數據而改變,靈活性,擴展性和所有的可能。
所以AI產品的開發周期會變得很不一樣,這種迭代法方式與移動互聯網中的產品迭代模式不一樣,移動互聯網是單維度的快,現在就變成一個多維度的快,它需要更多的用戶參與式的產品定義,用戶會參與到初期灰度測試的過程中,用戶使用的過程中會有360度全方位的方式來評估,並去影響產品定義的框架及產品研發,對於一款AI產品這在一開始會是未知的。
AI助力新零售與電商的現在與未來
Q: 除了你所展示的在家和生活的場景之外,Robot 去延展和應用的話,對商業領域,如零售或電商,在技術和交互方式上帶來哪些變化呢?
每個時代的變化,一定是高效淘汰低效,技術的突破核心價值在於淘汰和升級原有的效率機制,這是科技創新一定會經歷的過程。阿里提到的新零售戰略概念下,我非常看好AI去升級傳統的零售行業,淘汰原有零售行業中那些效率低或成本過高的東西,提高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成本和投入;
像我之前在百度IDL做的BaiduEye,一直在做的事情是希望去改變零售百貨商場和店鋪的收銀員和信息存儲的錄入方式和錄入時間,個性化推薦導購,佩戴大數據,做到千人千面,提升顧客在商場的購物體驗,這其實就是跟電商直接相關的東西,也是human+robot人機協同很經典的案例,是一種Cyborg,去取代原有商業機制中的一些低效的方式,獲得更多以前拿不到的數據,提升那些以前不可能有的體驗,讓商家更懂你的顧客。我現在做的物靈科技,包括jibo,wavebot也有一部分這樣的工作。
Q: 現在的網購行為中,需要檢索並從從大量的信息當中去做很多的辨別,在一定程度上來說還是低效的,AI會給當前的網購體驗帶來哪些新的變化呢?
跟購買行為有關的,應該是你們研究得最多,我算是外行,不過我可以談談作為一個消費者的感覺,關於推薦和導購,導不一定是購,比如早上起來穿什麼衣服的選擇就是導的一部分,我們在jibo中已經在嘗試做這樣的事情,每天早上起來根據天氣的信息,通過情感互動和多輪交互來判斷你今天將要面對的情景,進而告訴你應該穿什麼,未來穿什麼對應就是買什麼,jibo這個終端通過「關係交互」在使用過程中會進化成特別懂我,可以實現一鍵購買,讓原子世界裡的物理東西來到我的身邊,最近亞馬遜推出的「私人搭配師」EchoLook其實也是在做我們jibo在做的功能,其實也就是生活方式的推薦,也只是在關係交互的淺層,還是比較容易理解的。
Q :智能時代,未來的某個時期是否會出現新的網購設備和形式?
另外,能夠解決更好的購買體驗和獲得擁有幸福感的體驗方式,一定是「讓用戶在不經意間就得到了很多驚喜」,這個驚喜可能是由物理原子世界的實物帶來的,舉個例子,比如有一天你回到家,你發現有一個寄過來的包裹,並不是你主動買的,而是jibo通過你在家裡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發現你某個東西用完啦,這個層面的事情,可能是你與家人討論什麼東西,你可以讓一部分決定權,Robot 會學習了你很長時間,基於學習演算法,它更了解你的行為和需求,當這個學習行為更順暢的同時,也就減少了你的確認成本,降低使用摩擦(人還是要在這個裡面去確認 makesure ,而不是由Robot擅自做決定,所有的都是自動化的是不合理的,因為人不是一段演算法,人不是一個program ,所以人的隨機性和變化性是非常大的)保證在這裡所發生的是我願意要得到的東西,那麼怎麼去創造一個interface,讓Jibo扮演一個非常cute的界面,你覺得他在賣萌,和你有情感的互動;
Q: 你剛才提到的以上都是比較近期的應用,從更終極來看AI在電商領域的應用是什麼樣的?
人類購買的本質是為了擁有物品的所有權,(否則你可以通過共享經濟的方式去獲得使用權),擁有某樣物品最終是為了幸福感,讓你感覺更好,而幸福感的獲取又可以分成虛擬世界與實體世界,虛擬世界的獲取可以用最高效的,而電商其實是為了獲得原子世界的東西,不是獲得比特世界的東西,物理世界的原子和虛擬世界的區別在於,實體的獲得中它必須有過程,購買還是需要運輸的方式,而需要delivery的事物一定是低效的.在HCI領域有人做Fabrication,3D列印一類的技術,這也是AI首先能助力的東西,能夠通過演算法和模型,把用戶的獲得這個信息,獲得這個原子世界的這個事情抽象成我到底要一個什麼樣的東西,要什麼樣的服務,把它變成一個通過Fabrication能獲得的商品。
今天在電商領域,AI來推薦匹配顧客潛在的購買需求、通過語音識別進行更高效的客戶評價商品使用體驗描述等,通過圖像識別進行「以圖搜圖」進行商品搜索,對商家和運營平台而言,可以優化配單,提升物流效率,用問答機器人來取代客服小妹,甚至魯班今天發布可以自己設計banner的機器人設計師,也許很快「淘寶店家裝修美工」很快就都失業了。不過,這裡你的問題是「更終極」的領域,那我就試著想遠一點,在未來的電商中,我認為可以考慮兩大終極目標,一個是AI能不能在商品的製造環節,在物理實體的原子創造上取的新的突破,把一部分顧客對於某些商品的擁有所有權需求,原子世界的構建造物放在家裡來,不需要原子搬運,讓運輸商品這件事情不復不存在,未來會有分散式的製造中心,每個家庭都有製造fabrication的工具,你想要什麼東西,不需要通過運輸來實現,下單購買一個電子文件,自己在家裡打出來就可以用了,就擁有了,這是很大的一塊,絕對個性化生產,新製造的機會。另一個是在商品的運輸獲取方面取得顛覆,這點我認為它的終極可能是通過量子計算,來改變原子的傳輸方式,當然這也是比較遠的事情,還沒有到可被落地的階段;但值得期待。不過,科技的進步已經讓很多行業措手不及了,我們大可不必過於高估人工智慧對於人類智慧的挑戰,但也千萬不可低估未來十年,人工智慧與人類智慧共同進化的變革。
本文採訪及編輯: 合素
推薦閱讀:
※用戶&設計&公司_目標&任務
※UI 設計進階 0:目錄(已更新到 2-1)
※產品,UI/UX設計,前端,ios開發入門推薦書單
※UX 閱讀 2018.04.01
※如何設計更好的個性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