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民族主義論爭中的幾個熱點問題

關於民族主義論爭中的幾個熱點問題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發布日期:2012-12-13]

熊坤新

  民族主義作為一股重要的社會思潮,在國際社會政治生活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因而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的高度重視。對此,許多有識之士一致認為,我們決不能充耳不聞,置之不理,而應該採取認真對待和深入研究的態度。

  現將有關人士近期來就民族主義論爭中的幾個熱點問題整理介紹如下,或許將有助於這一問題的進一步展開和探討。    一、民族主義是一個「中性」概念

  有學者認為,民族主義是一個「中性」概念,它是指人們對民族和民族問題的系統看法,其階級屬性完全是人為的,與民族主義概念本身並無必然的聯繫。世界上只要有民族存在,就會產生民族主義,就會有民族主義問題的不同表現形式,而且民族愈發展,民族主義就會表現得愈強烈,除非到未來社會民族消亡之後,民族主義才不復存在。根據權威的工具書《中國大百科全書·民族卷》和《民族詞典》對民族主義的解釋,均把它看成是資本主義上升時期的產物,是資產階級民族意識覺醒的表現。有學者認為這是一種欠妥的表述。他們認為,當民族作為一種人們共同體剛剛出現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時,民族主義就已有了它的早期萌芽。例如,在古希臘、古羅馬帝國的某些民族集團中,民族主義的某些早期特徵就已初顯端倪;在中國古代,早就有了「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說法,這也不能不看成是早期民族主義思想的一種表現。只不過到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民族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表現得更加突出和強烈罷了。在現代社會生活中,民族主義的影響力日益廣泛,且多為不同的人類集團所利用,但這也不能歸咎於民族主義概念本身。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民族主義本身都只是一個「中性」概念,它的產生和發展只能與民族有關,而不能把它看成是階級的派生物,更不能完全把它看成是資產階級上升時期的派生物。    二、民族主義具有多重複合性表現形式的特點

  有學者認為,就民族主義的表現形式而言,它具有多重複合性表現形式的特點。如在當今社會,既有作為國家的民族主義,也有作為政治的民族主義,還有作為民族的民族主義;既有古代的民族主義,也有近代的民族主義,還有現代的民族主義。在多民族國家中,既有大國範圍內的主體民族的民族主義,也有大國範圍內非主體民族的民族主義;既有民族自治區域內地方性主體民族的民族主義,也有民族自治區域內地方性非主體民族的民族主義。從社會制度和社會形態上區分,既有原始公有制社會中民族的民族主義的萌芽,也有奴隸制社會中的民族的民族主義的早期表現,以及封建制社會中民族的民族主義的一定程度的發展;既有資本主義社會中民族的民族主義的充分顯露,也有社會主義社會中民族的民族主義的表現特點。從階級屬性上區分,既有統治民族中的剝削階級的民族主義,也有被統治民族中的被剝削階級的民族主義;既有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也有被壓迫民族的民族主義。從性質上區分,既有具有革命、民主、進步的民族主義,也有具有反動、落後、腐朽的民族主義;既有正義的民族主義,也有非正義的民族主義。從生產力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上區分,既有先進民族(包括現代民族即社會主義民族和資本主義民族)的民族主義,也有後進民族(包括古代民族即封建社會民族和奴隸社會民族及未開化民族即原始民族)的民族主義。從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上區分,既有居住條件優越的民族(包括居住在城市、平原地帶的民族和交通便利、豐富資源已被開發利用、氣候宜人、物產富饒等條件下的民族)之民族主義,也有居住條件較差甚至居住條件惡劣的民族(包括居住在邊遠荒僻地帶、海拔、氣候高寒、物少人稀、交通不便、自然資源未被開發利用等地區和條件下的民族)之民族主義。從人口多寡上區分,即有人口眾多的大民族(包括百萬、千萬、十億以上的各民族)的民族主義,也有人口較少的民族(包括幾萬人、幾千人或幾百人,甚至只有幾十人的民族)的民族主義。從教育程度和民族素質上區分,既有科技文化素質和思想覺悟程度較高的民族(包括有悠久歷史文化傳統、科技發明居於前列、民族覺醒較早的民族)之民族主義,也有科技文化素質和思想覺悟程度較低甚至落後的民族(包括教育、科技落後、文化素質低,民族覺醒較晚或尚未覺醒的民族)之民族主義。總之,無論從哪個方面看,民族主義都具有多重複合性表現形式的特點。也說明民族主義是一個具有多種結構、多種類型、多種表現形式的極其複雜的聚合體,很值得人們從不同方位、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進行剖析和研究。    三、民族主義是民族意識的一種極端表現

  也有的學者認為,無論哪種形式的民族主義,其立足點和核心問題都是民族利己主義。在民族交往和民族關係中,民族主義總是表現為民族自私和民族至上,從來沒有一種民族主義能夠在實際操作中真正以利他族、利外族為準則,而總是以利己族、利我族為其原則。民族中心主義(或我族中心主義)和民族利己主義(或民族自私主義)是民族意識中的一種普遍現象。在不斷增長的民族意識中,往往潛藏著一種民族獨立和民族分離的傾向,只不過具體到各民族那裡表現強弱不同罷了。當然,由於各種條件和因素的制約與限制,這種內隱的民族獨立和民族分離的傾向並不是都可以實現得了的,但一俟條件成熟或時機到來,民族主義者是決不會放棄這種努力的。前蘇聯解體後各民族加盟共和國迅速分離並走向獨立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由於民族主義總是具有民族性、鼓動性、排他性和落後性的特點,在政治上總是表現為試圖按民族組建國家,在經濟上奉行民族保護主義,在文化上奉行民族文化中心主義,因此,在任何一種情況下,它都是一種落後、反動的社會意識,都是民族自私即民族利己主義的一種表現,都是民族意識進一步膨脹並走向極端化的反映。誠如列寧所說,任何形式的民族主義,「即使它是最『公正的』、『純潔的』、精緻的和文明的民族主義」(1), 都是帶有狹隘性和局限的,都不能作為全世界各民族普遍認同的思想準則。有的學者經過歷史考察後指出,民族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自它面世以來(2),就受到了各種各樣的讚揚與批評。而且對民族主義的界說,也大相歧異。如有的學者認為:「簡單地說,民族主義可以界定為愛國主義和民族意識的一種融合。」(3)有的學者則強調:「民族主義是一民族的絕大多數普遍地表現出來並要求普及到它的所有成員中去的一種精神狀態;它承認民族國家是政治組織的理想形式,承認族體是一切文化創造力的源泉。」(4)有的學者認為民族主義具有多種含義:「或指民族特點和民族特性;或指民族的熟語、成語及特徵;或指忠於某一民族並維護其利益的一種感情;或指熱望本民族獨立和統一的一種態度;或指使這樣的熱望體現於組織形式中的一種政治綱領;或指以工業國有化為基礎的一種社會主義形式;或指一種鼓吹某些民族為上帝的選民的學說;或指歷史上民族形成的整個過程等等。也有的學者贊同「民族主義就是要求使一個族體享有從自治到獨立的程度不等的權利的政治學說和運動。」(5)有的學者甚至認為民族主義是「一種情感的共同契約, 它的適當表現是願意形成一個自己的國家,因此它一般有助於這樣的國家的誕生。」(6)在比較權威的《不列顛百科全書》中, 也認定「民族主義是一種認為個人應對自己的民族國家絕對忠誠的心理狀態。」(7)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關於民族主義的報告中則強調民族主義是「個人或集團表現出來的民族一體性意識,或希望促進一民族自由、強盛和繁榮的意識,不管是自身所屬的民族還是別的民族。」(8)從這些對民族主義的不同詮釋中仍可發現民族主義的本質內涵,即民族主義作為一種意識形態,它的基本主張是一個族體應享有從自治直到獨立的程度不等的權利,而一個現代民族則應享有建立民族國家的權利。應該看到,民族主義的主張反映了自歐洲中世紀晚期以來在世界範圍內逐漸興起的民族運動的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合理性。但是在民族國家建立以後,當民族主義主張民族國家向外擴張,侵略、佔領、統治和掠奪別的民族和國家的時候,它就變成了民族擴張主義或民族沙文主義;當民族主義主張民族國家對內滅絕、歧視、強制同化少數民族,壓制他們要求民族平等和享有基本的民族權利的願望的時候,它就變成了大民族主義;當民族主義主張民族國家內已經享有或者有可能爭取到民族基本權利的少數民族以及勢均力敵的若干主體民族單獨建立國家的時候,它就變成了民族分裂主義;當民族主義主張超越民族國家的界限,在宗教共同體、傳統文化共同體、語言或語族共同體、種族共同體、地理單元的基礎上,形成聯盟、邦聯、聯邦甚至統一的國家的時候,它就變成了泛民族主義,如泛斯拉夫主義、泛日耳曼主義、泛突厥主義、泛阿拉伯主義、泛黑人主義、泛非主義、泛美主義、泛歐洲主義等等。由此可見,民族主義無論如何都是民族意識的一種自私、利己而又極端化的表現,它絕對不能在正確協調和處理民族與民族問題中發揮很好的功能和作用。儘管有不少政治家們對民族主義進行了有效地整合,使民族主義能夠統屬於國家主義即愛國主義的旗幟下,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把民族主義完全消弭於作為民族個體和群體的潛意識中,甚至他們總是要時不時地面對民族主義通過動態反映出來的各種問題的困擾。除非待到民族界限消失,民族主義也就不復存在了。    四、對民族主義應作辯證地分析和對待

  有不少學者認為,看待一切事物都應堅持歷史的、辯證的方法和態度,那種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作法從來就是不科學的,也是非常有害的。對民族主義的分析也不例外。不能說民族主義的一切表現形式都是不好的,反之,也不能說一切都是好的。譬如,許多被壓迫民族在反對殖民奴役和侵略以及反對霸權主義的鬥爭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主義,就具有非常明顯的革命性、進步性和正義性,而決不能給予否定性的評價。相反,那些居於統治民族地位的殖民主義者、軍國主義者、霸權主義者在對被壓迫民族實施侵略、擴張和妄圖稱霸的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主義,無疑具有非常反動的性質。它們是反革命、反進步、非正義的民族主義,對此我們只能給予否定的批判,而決不能予以美化和頌揚。否則,就會連人類最起碼的是非善惡標準都給弄顛倒了,哪還有什麼好壞之分和正義與非正義可言呢?再如,有人說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都是民族情感非常強烈的人,我們認為這也沒有什麼不好,正因為他們具有強烈的愛民族、愛祖國的意識和熱情,才能夠將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民族主義自覺地上升為愛國主義,使愛國主義常常地植根於並內在地包涵著民族主義,從而轉化為億萬人民的實際行動,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的社會性質和面貌。象這樣的民族主義難道還不值得稱許和讚頌嗎?當然,李鴻章、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的民族主義,顯然就屬於另外一種性質了。他們在中華民族面臨外來侵略和慘遭蹂躪的時候,不僅不予抵抗,反而與人民為敵,與民族為敵,出賣民族利益和國家利益,甚至根本否認中國有眾多少數民族的客觀存在。他們把漢族稱為「國族」,而把漢族以外的各少數民族稱為「宗族」,認為他們只是漢族的「大小宗友」並強調各「宗族」之間的差別只是「由於宗教和地理環境的差異」,宣稱「中華民族因其宗友不斷的融合而其人口亦逐漸繁殖」,「四海之內各地的宗族,若非同源於一個始祖,即是相結合以累世的婚姻。……(都是)同一血統的大小宗友」。這些話都是蔣介石於1943年在《中國之命運》一文中所說的。象這種試圖用漢族去取代並同化少數民族的民族主義,難道能說它是進步的民族主義嗎?因此,我們對民族主義只能歷史地、辯證地去看,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原則,決不能籠統地對民族主義一概予以否定,也不能籠統地對民族主義一概地予以肯定,應本著是什麼性質的民族主義就是什麼性質的民族主義的態度。這也是我們在看待、分析和處理民族主義問題上的有效良方。  

  五、民族主義在當前國際國內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影響和作用

  學者們認為,民族主義作為一股重要的社會思潮,在近世以來的國際社會政治生活中,其影響之大,覆蓋面之廣,是人類史上所僅見的。從20世紀初以來,在亞非一系列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裡,先後湧現出一批傑出的民族解放運動領導人。他們在理論上繼承了西方資本主義上升時期民族主義思想的優秀成果,在實踐上則把這些成果用作反抗帝國主義殖民統治、爭取本民族的獨立與解放的武器。如中國的孫中山的民族主義,土耳其的基馬爾(Mustafa Kemal Ataturk)的民族主義, 印度的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的民族主義、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的民族主義,印度尼西亞的蘇加諾(Sukarno)的民族主義,敘利亞的米歇爾·阿弗拉克(Michel Aflag)的民族主義,埃及的納賽爾(Gamal Abdul Nasser)的民族主義、迦納和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著名領袖恩克魯瑪(Kwame Nkruma)的民族主義,利比亞的卡扎菲(Omar Mouammar Al-Gaddafi)的民族主義等, 就屬於這種類型的民族主義。這種類型的民族主義,就其主要內容而言,可以概括為三點:基一是反對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要求民族獨立;其二是珍視本民族的歷史傳統,力求引進西方現代文明;其三是試圖用民主、共和、社會主義(非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來規範新興民族國家的發展方向。另外,經濟民族主義在拉美國家也有很長的歷史發展過程和較完備的理論形態,其中影響最大的有巴西現代史上頗有影響的政治家瓦加斯( Getulio Dornelles Vargas)的民族主義、拉美現代史上頗有名望的政治家庇隆(Juan Domingo Peron)的民族主義和墨西哥自1929年起就連續執政至今的革命制度黨所奉行的革命民族主義。他們幾乎都對本國的自然資源和經濟命脈進行有效地控制和享有充分的主權;都堅持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地發展民族經濟;都要求必須按照公平合理的價格進行國際貿易;都力主應採取措施對跨國公司的活動加以管理和控制;都強烈要求在國際關係中應堅持大小國家一律平等的原則。所有這些,都構成了現時代新興民族國家「經濟民族主義」的基本內容。再則,從世界範圍看,以民族主義為內核的大國沙文主義;以區域性為特徵泛民族主義;以侵略擴張為宗旨的民族侵略主義和民族擴張主義,以反侵略和反壓迫為鬥爭目的的民族抵抗主義;以民族失落感和自卑感體現出來的民族虛無主義,以民族自強和民族復興為己任的民族振興主義;以民族團結、和諧,共同發展繁榮為特徵的民族複合或民族共進主義,以民族獨立和民族分裂為宗旨的民族分離主義等等,在不同時期,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特別是多民族國家)都有不同的表現。近年來先後發生的蘇聯解體、東歐劇變,民族主義在其中均起了催化劑的作用。德國納粹主義日漸復活,日本軍國主義逐漸抬頭,民族主義在其中也起著很活躍的因素。在我國,有人認為孫中山所強調的民族主義就是國族主義;毛澤東、鄧小平都是民族情感非常強烈的人。實際上,「民族主義」可以成為振興民族和國家的內在驅動力。我國的「振興中華」,無疑也具有強烈的民族情感,並以深厚的民族主義思想作為其內涵,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合為一體,愛國主義所包裹的合理內核就是民族主義。近年來,在歷次重大的國際體育比賽中,人們不斷地為中國運動員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歡呼雀躍,同時也常常為運動員們的失誤和失敗而嗟嘆不已!其民族主義情緒和愛國主義激情更是高漲並達到了水乳交融的程度!可見,民族主義在當前國際國內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影響和作用確實是不能低估的,很值得人們進行認真地思索和探討。人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對民族主義加以正確地引導,進行正確地輿論導向,它必將會在各國各民族的現代化進程中發揮巨大的功能與作用。  

  六:對民族主義的研究應與世界接軌

  學者們認為,由於民族主義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故國外學術界已對之給予了必要的關注和重視,近世以來屢有研究成果問世。如漢斯·科恩所著的《民族主義的觀念:關於其起源和背景的研究》(紐約1944年版),A·D·史密斯所著的《民族主義的理論》(倫敦1975年版),卡爾頓·G·H·海斯所著的《民族主義:一種宗教》(紐約1960版),泰戈爾所著的《民族主義》(商務印書館1982年版),蘇·喬德哈里所著的《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1857—1918)》(加爾各答1947年英文版),蘇加諾所著的《民族主義·伊斯蘭教·馬克思主義》(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吉爾·德拉努瓦所著的《民族主義:七頭蛇從未被消滅》(載法國《世界報》1992年5月18日)等等, 均對民族主義及其相關問題進行了論述。但遺憾的是,我國對民族主義的研究,卻基本上還處在「零」的階段,甚至還被視為一種「禁區」,碰不得,摸不得。實際上,這仍然是「孤陋寡聞」和「閉關鎖國」的一種表現。我們搞改革開放,不僅要在物質技術上搞改革開放,在思想文化上也要搞改革開放。學術研究也不例外。學術研究是對客觀存在的一種反映,只要現實存在的東西,都可以研究,都可以反映,沒有什麼好迴避的。民族主義作為一股國際思潮,在國外有,在國內也同樣有。國外的泛斯拉夫主義,泛突厥主度,泛伊斯蘭主義,錫安主義等等,不僅客觀存在,而且影響很大,當然值得研究。國內的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根深蒂固,在現實生活中也有種種殘餘形態的表現;還有,國外某些民族主義思想對我國部分民族地區的滲透,特別是某些民族分裂主義思潮的屢屢出現;另外,我國「大一統」的民族主義思想在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穩定中的作用,以及在「振興中華」中的巨大作用等,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民族主義問題,我們理論工作者理所當然不應該迴避,而應予以重視和研究,以使我們對民族主義的研究能夠儘快地和世界性的民族主義研究接軌合流。

  參考文獻:  (1)列寧:《關於民族問題的批評意見》(1913年)。 《列寧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2版,P136頁。  (2)據A·D·史密斯考證,「民族主義」(nationalism)一詞,有人認為最早出現於1409年建立的菜比錫大學裡,有人認為最早出現於德國歷史哲學家赫爾德(1744—1803年)的著作中。法國的阿貝·巴爾內勒於1798年也首次開始作用。(參見《民族主義的理論》,倫敦1975年版,第2編第7章。  (3)卡爾頓·G·H·海斯:《民族主義:一種宗教》, 紐約1960年版,P2。  (4)漢斯·科恩:《民族主義的觀念:關於其起源和背景的研究》,紐約1944年版,P3—24。  (5)(6)A·D·史密斯:《民族主交的理論》,倫敦1975年版,第2編第7章。  (7)《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文版,第6卷,P6。北京大學寧強教授在其所著《民族與國家——民族關係與民族政策的國際比較》中引述此段話時予以了訂正。  (8)轉引自A·D·史密斯:《民族主義的理論》,倫敦1975 年版,第2編第7章。

來源:《貴州民族研究》

推薦閱讀:

論中東民族主義
狂熱與犬儒之外,我們還有什麼選擇?
朱毓朝:民族國家,民族主義與國際政治
漢族和中華民族的民族主義
文明的覆滅續

TAG:民族 | 民族主義 | 主義 | 問題 | 關於 | 熱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