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自己的心
喜愛池莉,緣於她率性女子的真性情。
手裡有本池莉的散文集《熬至滴水成珠》。讀池莉的文字,透過文字有一種對生活細密透徹的觀察、描摹和情景再現,她的筆無情地扯下生活的面具,洞穿人物的內心,在生活的煙晨霧靄中再現各種人生;她的筆也很溫柔,書寫風情萬種的人間煙火,感覺她的小說《讓夢穿越你的心》有她生活的影子,或是說是很多人在生活中曾經具有的情感經歷,那是一種很唯美的意象描寫,像夢境,這篇小說與她的其他作品有很大的區別。讀池莉的散文與讀她的小說一樣酣暢淋漓,透過文字你可以感知到她的真實、坦誠、深刻、散淡、閑適與唯美,她很低調,不張揚、沒有一些名女人的怪癖。她親近自然,喜愛種花、種草,種蔬菜。她是當代中國文壇上高產的女作家,她所具有的文化女性的知性、淡泊,尤其難得。
散文集中有一篇《我們是否應該結婚》,寫了她對婚姻深刻的思考和認知,現在想來那是否就是她在痛苦與矛盾的掙扎中,對現實社會、對人性和婚姻生活的解剖。她說:「如果婚姻沒有一系列標準要求,如忠誠、責任、義務,那麼就不存在欺騙與干擾了。不管這個邏輯是否簡單,當今之世,婚姻危機和婚姻疲憊的比例如此之高,婚姻與情愛的矛盾如此普遍,婚姻中生命存在的意義空前的存在質疑,迫使我們不得不從根本上提出這個問題:我們是否應該結婚?」
這是作家對婚姻本質的思考,也是她個人對反觀生活後的質疑。
「當今世界,除了婚姻,幾乎所有的事物都在進步,所有的合同與契約,都在日臻完美,都在力求公平,合理和科學。唯有婚姻越來越顯得老邁和力不從心……」
「不管婚姻是否存在,也會有許多相愛的男女白頭到老。我們願意白頭到老,那是因為我們愛。」
池莉筆下的婚姻很多,猶如她塑造的人物,千人千面,她對生活的理解透徹而老道,對生活的再現是現實而無情,比如她的《來來往往》《不談愛情》《水與火的纏綿》《生活秀》《所以》等等。
婚姻沒有榜樣,所以有萬般模樣。幸福婚姻的前提是,各自努力去滿足對方的需要,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卻可以有完美的合適。而生活受人性的影響,紛繁複雜。
當代社會中,女性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即便是作家池莉自己也概莫能外:她為了有一個安靜的桌子可以寫作,為了不在幾個人共有的宿舍內換內衣,為了寫作她希望像伍爾芙那樣有一間屬於自己的房子,選擇婚姻就成了她的必由之路。除了婚姻她無法獲得自己獨有的房子,只因當時男性才有分房權。那時她相信婚姻,以為婚姻是女人的保護傘,進入婚姻後,再不會有群眾的懷疑和舉報了。在八十年代的中國,年輕女子獨居一室必然會引來很多人的側目,現實是不可能、也是不允許的,單身女子獨居一室「必有問題」。
在她的作品接連上市熱銷,小說譯本蜚聲海內外,她的讀者群日益漸增的時候,她的婚姻出現了問題。「忙忙碌碌的十幾年過去了,有一天我發現自己不僅有了一間書房,也擁有了一間自己的卧室——這是我一個人的卧室了——我在這個婚姻中找不到男人了。女人是需要自己的房子,女人需要男人,可女人更需要一顆自己的心,乃至這顆心的純粹性應該完全超越具象,與房子與男人一律無涉。」「幾十年來,我為我所有的心分裂著、焦慮著、奔忙著、顧此失彼著,直至精疲力竭。」這是一篇和著血和淚的文字,這是跋涉者的內心獨白,是一種無聲的哭喊!
在女人的生命里是不是魚與熊掌不能兼得?事業與家庭就是勢不兩立?女作家從陸星兒到池莉,以及更多的女作家,她們是女性優秀人才的代表,她們思想獨立,人格優秀,為社會創造精神文化產品,貢獻才智。她們除了要在自己喜愛的事業上艱苦跋涉之外,還要分精力於家庭、社會,還需要更多的精力關注身邊的愛人。如果關心不到,這個家庭便會「地震」,甚至瓦解!
有人說,婚姻最堅韌的紐帶不是孩子,不是金錢,而是精神上的共同成長。其實管理學中的木桶原理也適用於家庭,夫妻雙方精神成長的速度不同、高度不同,會形成明顯的差距,因而一個家庭的幸福程度取決於木桶中的短板。
池莉在書中有一段心靈告白,她以她個人和女兒的成長經歷告訴讀者,希望孩子首先能從生活中懂得生命的意義。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種大事,勤儉是一種美德,心靜是一種大氣,寬容是一種真愛,知曉是一種最好,那天下還有什麼功課拿不到A呢?
一個人在夜裡重讀池莉的《一顆自己的心》,字裡行間,感受她在文字背後對生命、對人生、對婚姻的深刻思考。我想那是她在痛苦與思索的徘徊中為自己,也為眾多女性讀者寫下的文字,一種生命的箴言,細細體會,不乏人生的況味……
推薦閱讀:
※馮小剛說婚姻里真相不重要,他自己兩次出軌,徐帆當三,夫妻倆就是最好的證明啊
※把不喜歡自己的人忘掉
※冬天紅薯零食自己做,5種做法的小零食,好吃又乾淨!
※生完娃後,才知道從前的自己有多天真......
※那天,突然發現自己當爹了…
TAG: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