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文學的追問(文藝新視界)
農耕文明悲壯的解體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喚醒了鄉土作家的現實在場感、問題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新世紀初的鄉土小說主題正是沿著這三個維度蓬勃拓展的,關注鄉村現實問題已成為一大批優秀作家的共同話題
一個文學主題的興衰,是社會、文化、政治共同作用的結果,鄉土中國的下沉並不能成為解釋鄉土小說式微的惟一原因,鄉土小說作家不必氣餒,文學史已經屢屢證明,越是變革的時代越能為經典作品的出現催生靈感
中國的鄉村聚落已經有一萬年的歷史,然而進入21世紀,它們每天以驚人的速度在消失。村落或漸漸遠去,鄉土卻仍會繼續散發著泥土的芬芳,鄉土小說亦然。
鄉土小說是鄉村生活的藝術再現。鄉村是立體的、飽滿的、色彩斑駁的生命體,人的歌哭和自然的拔節聲在村莊里自由自在地遊走。這一切——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自己——構成了作家筆下的鄉村。鄉村是獨立的存在,而文學則是某個時間節點的精神折射,是作家對於某個時間段人的、物的文字記錄或者想像。鄉土與文學同在。
多聲部敘述和時代筆鋒
中國鄉土文學的淵藪可以追溯到《穆天子傳》《山海經》的春秋戰國時代。儘管難以給鄉土小說找到一個確切的時間或者文本源頭,但對歷史的追尋卻讓我們認識到鄉土小說的歷史性、時代性和經典性。
最早創作鄉土小說並將其藝術風格命名的是魯迅。他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導言》中,將上世紀20年代一批作家創作的回憶故鄉、抒發鄉愁、揭露愚昧、反叛禮教的小說命名為「鄉土文學」。鄉土小說從日益西化的中國文化的故鄉泥土中破土而出,從誕生之日起,它就是憑藉對傳統文化、對國民性與民族精神的挖掘與批判而倔強地存在。這個時期的鄉土小說是彷徨與吶喊,是苦悶與抗爭,是破碎與重建,這一基調也成為鄉土小說的靈魂所在。
上世紀30年代的鄉土小說將目光轉向田園靈性,轉向鄉村底層的人性,轉向文化的「邊城」,將批判變為冷靜而又熱心的鄉村敘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政治、戰爭成為新的主題,並形成「山藥蛋派」和「荷花澱派」兩個鄉土小說流派。及至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農村題材小說空前增多,階級鬥爭以及人們的政治命運成為鄉土小說的主題。
上世紀80年代是鄉土小說的黃金時期。改革開放成為時代主題,西方文化再次湧入中國,中西文化也再次以非對等性的交流撞擊社會現實——城鄉和中西雙重落差交織成文學與文化的追問。從傷痕文學起步,鄉土文學很快進入反思文化、反思歷史的叩問狀態,在探尋文化走向的迷茫中,尋根文學、知青文學、改革文學紛紛登場。繼承並批評「五四」文化傳統,批判並挖掘傳統文化,學習並質疑西方文化,以國家、民族為整體反思對象的鄉土小說作家群體無疑歌聲嘹亮。
商業文化和城市文化崛起於上世紀90年代,並以勝利者的姿態推出武俠、言情等商業消費特徵鮮明的文學作品,從而消解了沉思般的鄉土敘述的影響。中國社會變革的天平開始向城市傾斜,農民紛紛進城打工,農耕文明的傳統經濟結構、組織形式、倫理關係和價值理念逐步瓦解,鄉土小說作家面對日新月異的敘述對象,不得不再次調整自己的筆鋒所向。
這時,鄉土小說作家紛紛拋棄文化批判,拋棄史詩般敘事,轉向以個人為中心的地域文化反思,轉向對局部社會問題的揭露和批判,轉向尋找個人的生存家園和精神家園,讓本已多元化的鄉土小說進入犬牙交錯的複雜狀態。這種多元敘述預示了鄉土文學的某種衰落,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並不由作家左右。
鄉村的衰落並不意味鄉土小說創作的衰落,但鄉土小說的式微卻是不容諱言的事實。解釋這一貌似矛盾的文學現象,還是要回到文學的時代性上。如果說,19世紀末中國農耕文明開始全方位衰落的話,那麼農耕文明在20世紀末則從經濟、文化、社會結構多層面瓦解。當社會進入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的交匯時期,三種文明共存的內在張力在鄉村社會表現得更加緊張,三種價值觀在同一場域此消彼長,勢必形成更多的戲劇性衝突。工業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鄉村社會在一次次浪潮中加速瓦解。這一驟變給鄉土小說作家造成的精神創傷是無以言表的,他們依賴鄉村生活、鄉村文化和鄉村精神而生存。農耕文明悲壯的變化過程,在某種程度上喚醒了鄉土作家的現實在場感、問題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新世紀初的鄉土小說主題正是沿著這三個維度蓬勃拓展的。
遷徙困境和書寫轉向
城鎮化催生了一個在城鄉間兩棲的龐大人群。拋棄土地或被土地所驅離和遺棄的鄉村勞動力湧入城市,或落腳於城市的村莊,或候鳥般遷徙於城鄉之間。這一人群無論在城市還是鄉村都難以安然地生活,他們迷惘於自己的身份,尋找著精神的家園。他們聚居於城市,播散於鄉村,正在讓城市鄉村化、讓鄉村城市化,這一點不僅體現在經濟方面,更重要的是體現在一種觀念的、文化的、價值的追求上。這是現代性的遷徙困境,更是一代代鄉土作家共同的文學思考。
歷史是被賦予某種價值的想像共同體。鄉村的漸行漸遠,加劇了人們的歷史懷舊。他們書寫歷史經驗並給予歷史觀照,解讀歷史細節,企圖通過書寫家族史、個人史從而讓鄉村復活,或者搭建起時下與過去的某種關聯,以便安撫一下失去家園、故鄉和親人後空蕩蕩的心靈。然而,這僅僅是鄉土小說歷史敘事賡續的一個因素,新世紀鄉土小說的歷史追求還聚焦於革命記憶和抗戰追思,這些主題共同構成了鄉村記憶。新世紀的歷史敘事是站在個人、家、國和民族命運的角度,剖析鄉村文化的變化及其深層原因。
一個文學主題的興衰,是社會、文化、政治共同作用的結果,鄉土中國的下沉並不能成為解釋鄉土小說式微的惟一原因。我們還可以找到更多的影響因子。一是城市文化多樣化,大眾媒介五彩繽紛,小眾娛樂讓人應接不暇,包括鄉土小說在內的純文學被邊緣化;二是網路小說興起,玄幻、仙俠、靈異、穿越等新形態小說興盛,讀者的閱讀趣味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三是鄉土小說作家隊伍老化,傳統的鄉土體驗與新農村生活脫節,年輕作家缺乏鄉土體驗,體驗缺失導致失語;四是傳統的閱讀習慣正在轉向,文學載體正在轉向數字媒介,紙質閱讀正在轉向網路閱讀、手機閱讀,閱讀主體正在遷向都市,鄉土經驗遭到冷落。這些因素都為鄉土小說的創作設置了不同高度的籬笆牆。
然而,鄉土小說作家並不需要在時代面前氣餒,文學史已經屢屢證明,越是變革的時代越能為經典作品的出現催生靈感。由鄉村中國向都市中國轉型是一場大規模的文明轉向。鄉土小說在經歷了短暫的困惑和迷茫後,其邊界將會隨著鄉村的轉型而移動,其未來方向也將隨著農耕文明、工業文明、信息文明的融合而不斷調整。首先,在書寫現代化轉型的創作過程中,宏大敘事或將回歸,誕生史詩性鄉土長篇小說的條件已具備。其次,在信息文明引導下,互聯網將引領鄉村數字生活和智能生活,書寫新鄉村、新人物、新精神或將成為鄉土小說的新主題,鄉土網路作家有望崛起,成為新的鄉土文學的書寫力量。
(作者為河南中原大地傳媒公司總編輯)
展開推薦閱讀:
※中國電視界權勢女強人排行榜
※視界 遇見
※里約奧運最直擊人心的50張圖片,哪張讓你淚腺決堤?| 媒視界
※視界| 中日書法名跡展,從二王到空海、小野道風
※視界 | 你只知道他富可敵國,卻不知道他的家族捐建了這家中國頂尖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