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黃鶴賦》原文
呂祖《黃鶴賦》原文
粵兮最上一乘,乃無作而亦無為。還丹七返,因有動而方有靜。上德以道全其形,是其純乾之未破;下德以術延其命,乃配坎離而方成。是以用陰陽之道,即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效男女之生,必發天機而作泄天之機。方欲性命以雙修,須仗法財而兩用。先結同心為輔佐,次覓巨室以良圖。
然欲希世之妙道,必須密叩於玄關。擇善地,慎事之機密;置丹房,器皿之相當。安爐立鼎,配內外兩個陰陽;煉己築基,固彼我一身邦國。對景忘情,須憑銳氣之勇猛;煨爐鑄劍,全借金水之柔剛。若運用,若抽添,慮險而須當沐浴;若鼓琴,若敲竹,知雄而便宜守雌。百日功靈,曲直而即能應物;一年純熟,潛躍而無不由心。能盜彼殺中之生氣,以點我離內之陰精。玉液金液,一了性而一了命;二候四候,半在坎而半在離。始焉將無入有,龍居虎位,要知藥物之老嫩;終焉流戊就己,虎會龍宮,須辨水源之清濁。煉己待時,務要陽生於赤縣;遇機臨爐,必須癸動於神州。若觀見龍在田,須猛烹而極煉;忽聞虎嘯入窟,可倒轉而逆施。火逼金行出坤爐,故名七返;金因火煉歸乾鼎,是曰九還。還者,乾所失而復得之物;返者,我已去而又來之真。殊不知,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佛成仙。雖分彼我,非閨丹禦女之術;惟知一己,有鵬鳥圖南之志。坎中一點黑鉛,號曰先天,非同類而終不能得;離內七般硃砂,是名孤陰,無真種,則時刻難留。是以假乾坤,立鼎爐,覓太乙所含之始氣;借陰陽,作筌蹄,求水府默蘊之玄珠。
趨遄時,補我乾之一缺。俄然間,還彼坤之六虛。到此水歸神室,位列仙班。大抵丹落黃庭,千靈胥參,上帝嘉贊,天地驚寒,抱元守一,溫養十月,神有象,虛極靜篤,坐忘九載體無形。行滿三千,斯其道術造端,似依正而除邪;功完八百,就中火候託始,如以奇而用兵。鉛與汞,無丙叟東西間隔;嬰與奼,無黃婆咫尺參差。識急緩,辨吉凶,在匠手以斟酌;明進退,知止足,豈愚昧而能為?認消息,如海之潮信;審造化,似日月之盈虧。三日出庚,乃一陽生於坤地;十五圓甲,則六爻周乎乾元。泄金竅,鑿混沌,露老莊之肺腑;明坤戶,飲刀圭,吐伯陽之心肝。
今遇學仙龍江子,夙具道骨仙豐,名在丹台玉室,遂結煙霞同志之友,願發龍虎秘藏之機。須尋火候,早餌黍珠,他日臻於閬苑玄圃,亦可歎伊骨死屍。
此賦乃祖師在黃鶴樓題書,示龍江子之文,其文已遍流於世,惜其未見刻本。數十年所見者,皆抄錄之文,其中字句錯訛者甚多。求其刻本,終不可得。餘恐其久而愈錯愈訛,揀其錯訛稍少者,刊刻普傳,不過暫存於板,非便以此為成案。若有見刻本者,更望校正更換,刊梓傳世,庶不枉祖師當年啟後之婆心矣!
棲雲山素樸散人劉一明述刊 後進學人夏複恆重梓
呂洞賓《黃鶴賦》賞析:
呂祖的《黃鶴賦》因言辭古奧,有用純粹的道家金丹語言來偈頌成文的氣度,成為我國金丹文化史上,絕無僅有的上乘金丹賦。呂祖《黃鶴賦》見於清劉體恕《呂祖全書》,這一版本有純道教化因素,出現不少明顯的傳抄筆誤,更大的可能是,有人不明白這篇《黃鶴賦》所賦頌的金丹究竟,故將其篡改的面目全非,甚至出現了「吐平叔之心肝」的低級錯誤。魏伯陽系東漢人,張伯端,字平叔,乃北宋人,呂洞賓為唐朝人。因這樣的篡改,導致有人懷疑《黃鶴賦》不是出自呂洞賓之手。《黃鶴賦》對傳統金丹語言的運用,豐富而有特色,簡直可以說是道家煉金丹隱語的小百科。且每一個金丹術語,運用的恰如其分,具有韻味十足、氣勢磅礴的漢唐詩賦風格,非呂洞賓這樣的道學奇才而不能為也。
《黃鶴賦》和盤托出了我國道家煉金丹的整過細節,蘊含著千古金丹大道的秘密。故探賾《黃鶴賦》的金丹奧義,可以解決當前我國道家金丹太極修真文化研究中,長期存在又難以解決的道家、道教的幾個重大問題。例如道家的煉金丹是從修命開始的,而道家的修命工夫,一直被視為秘密在傳承。張伯端說:「且今之道門尚於修命,而不知修命之法」。那麼,這個道門不知的修命之法,究竟是指的什麼?呂祖《黃鶴賦》告訴了我們。再如道家性命雙修,這一核心思想,長期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答案,《黃鶴賦》同樣告訴了我們。還有道家金丹文化否定的那些 「孤陰」道術的理論依據是什麼,《黃鶴賦》都做了解釋。特別是金丹的「火候」階段,也就是道家金丹工夫的次序,在《黃鶴賦》裡面都做了明示。很多關乎道家金丹文化的核心問題,在呂祖的《黃鶴賦》裡面,都可以獲得圓滿的解答。因此,研讀呂祖《黃鶴賦》的內容,能夠為我們揭示很多不為人知的道家煉金丹的秘密,對我們如何全面地繼承我國道家金丹文化,弘揚道家的煉金丹的太極修真文化,有難能可貴的指導價值。
《黃鶴賦》所揭示的金丹文化,完全不同於當代國內外流行的那些丹道文化。為說明這一秘傳的金丹文化,與當代流行丹道文化的差異性,對於《黃鶴賦》中的一些基礎金丹知識,本文均採取引用魏伯陽《周易參同契》、張伯端《悟真篇》、劉海蟾《至真訣》,以及《張三丰先生全集》這些金丹大家的言論,盡量通過這些金丹大家的共同點,相互參證,以詮釋呂祖《黃鶴賦》的奧義。
《黃鶴賦》說:「粵兮最上一乘,乃無作而亦無為」。現代流行的《黃鶴賦》版本,均將「粵兮」寫作「奧矣」。「粵兮」是古代漢語常用於文章開篇的文言助詞,應該是傳抄中的筆誤。呂祖說最上一乘的金丹大道,是「無作、無為」的。這跟張三丰先生講的:「夫道者,其層次要知三關三候」的道家金丹大道文化的三步工夫,在修道原理上是一致的,意思是「無作、無為」是煉金丹、修道的高級階段。
《黃鶴賦》開宗明義說:「還丹七返,因有動而方有靜」。這句話是對煉金丹入門的工夫的表達。因為道家的煉金丹,跟現代流行的氣功打坐,是不一樣的。其根本的區別,就是:「因有動而方有靜」。《黃鶴賦》如此的泄天機,可能是呂祖的《黃鶴賦》是對內傳授的原因,《黃鶴賦》應該是作為秘本,後來才得以流傳出來的,故輾轉傳抄,錯漏甚多,難以找到完善的刻本。《黃鶴賦》在這裡說:沒有動就沒有徹底的靜,這個才是「七返還丹」的根本。這裡的動,應是張三丰先生說的「真消息」的玄關,有否定那些盲目靜坐,導致出現「靜坐孤修氣轉枯」的道法的意味(張三丰先生《無根樹》)這句話的含義,跟劉海蟾《至真訣》:「太極布妙人得一,得一善持謹勿失。」的意思相同。這句「因有動而方有靜」,是煉金丹的起點,是煉金丹「玉液還丹」階段的入門。這個「動」是丹書形容的「微茫之中,心光發現」的真神。這個動是《悟真篇》說的「饒他為主我為賓」的真心,則奴僕聽命於主人,才是煉金丹真正的以動制靜。煉金丹只有這樣,才不至於出現道家批判的那種孤修,才是道家真正的修命之術。呂祖一片婆心度世,在《黃鶴賦》中大泄了道家煉金丹的秘密。
《黃鶴賦》說:「上德以道全其形,是其純乾之未破;下德以術延其命,乃配坎離而方成。是以用陰陽之道,即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效男女之生,必發天機而作泄天之機」。這是在用易理講解《道德經》提出的「上德之人」和「下德之人」,這兩種不同屬性個體的煉金丹原理。是源於《周易參同契》的「上閉則稱有,下閉則稱無。」的丹理的發揮。因下德之人,不是純白之體,需要養命固形之術,先來保全性命,才能走出「萬劫陰靈」的破體,故《黃鶴賦》說:「依世法而修出世之法」。
《黃鶴賦》說:「方欲性命以雙修,須仗法財而兩用。先結同心為輔佐,次覓巨室以良圖。」。道出了金丹性命雙修「法財兩用」的秘密。張三丰先生說:「金花躲躲鮮,無財難修鍊」。要獲得這個的「財」,是源於正確的修法,才能獲得「玄關」這個財,喻示的是真意、真心、真神,而不是萬貫家財的那個財。
《黃鶴賦》說:「然欲希世之妙道,必須密叩於玄關」。我們要獲得這個稀世之寶的金丹妙道,就必須「密叩於玄關」,這些話對我們研究與理解道家的金丹文化,有著權威指引作用。
《黃鶴賦》說:煉金丹「安爐立鼎」,要「配內外兩個陰陽。」。張三丰先生也說,煉金丹要「決破一身內外兩個真消息」(《返還證驗說》)。還說:「性者,內也;命者,外也。以內接外,合而為一,則大道成也」。 什麼叫「配內外兩個陰陽」,張三丰先生在這裡給我們做了明確的解釋。
《黃鶴賦》說:「煉己築基,固彼我一身邦國」。現代很多喜愛金丹的人們,絕大多數人以為習靜功,排雜念,就是「煉己築基」。《黃鶴賦》說道家煉金丹的「煉己築基」,是「密叩於玄關」後,通過「配內外兩個陰陽」,才算是煉金丹的「煉己築基」工夫的開始。故這個「煉己築基」工夫,是張三丰先生說的「玄關竅開」後,完成有為的修命過程,才能獲得「駐世留形」的效果。故《黃鶴賦》說:「固彼我一身邦國」。
《黃鶴賦》通篇圍繞道家煉金丹的修命這一有為過程,也就是道家金丹大道先修命的這一階段講述的。呂祖說:「對景忘情,須憑銳氣之勇猛;煨爐鑄劍,全借金水之柔剛。若運用,若抽添,慮險而須當沐浴;若鼓琴,若敲竹,知雄而便宜守雌」。這也是張三丰先生說修真,要「掛起娘生鐵面」的道理。道家的煉金丹,一向有「鼓琴招鳳,敲竹喚龜」的隱語,這跟《黃鶴賦》說的:「知雄而便宜守雌」。即通過「密叩於玄關」獲得真心的動(知雄),才順其自然的獲得真靜(守雌)的道理一樣。
《黃鶴賦》說:「百日功靈,曲直而即能應物;一年純熟,潛躍而無不由心。能盜彼殺中之生氣,以點我離內之陰精。玉液金液,一了性而一了命;二候四候,半在坎而半在離。始焉將無入有,龍居虎位,要知藥物之老嫩;終焉流戊就己,虎會龍宮,須辨水源之清濁。煉己待時,務要陽生於赤縣;遇機臨爐,必須癸動於神州。若觀見龍在田,須猛烹而極煉;忽聞虎嘯入窟,可倒轉而逆施。火逼金行出坤爐,故名七返;金因火煉歸乾鼎,是曰九還。還者,乾所失而復得之物;返者,我已去而又來之真。殊不知,順則生人生物,逆則成佛成仙。雖分彼我,非閨丹御女之術;惟知一己,有鵬鳥圖南之志。坎中一點黑鉛,號曰先天,非同類而終不能得;離內七般硃汞,是名孤陰,無真種,則時刻難留」。
上面這一段話裡面,涉及的「煉己築基」中的「百日功靈」、「二候四候」、「了命了性」、「將無入有」,「取坎填離」、「龍虎相會」等陰陽摶聚,逐步完成「結胎」過程。其中的「鉛汞、龍虎、順逆」等傳統金丹術語,統統被巧妙的運用在這篇《黃鶴賦》裡面。尤其是「坎中一點黑鉛,號曰先天,非同類而終不能得;離內七般硃汞,是名孤陰,無真種,則時刻難留。」。都是對魏伯陽《周易參同契》丹理的發揮,一句話點破了道家煉金丹的主旨,是靠「真種」來控制生命因子的消耗的,即是「以動求靜」的修真,才是真靜。張伯端《悟真篇》亦說:「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均是源於這樣的思想,用的是相同的金丹語言,來解釋道家煉金丹的相同原理。
《黃鶴賦》說:「是以假乾坤,立鼎爐,覓太乙所含之始氣;借陰陽,作筌蹄,求水府默蘊之玄珠。趨遄時,補我乾之一缺。俄然間,還彼坤之六虛。到此水歸神室,位列仙班。大抵丹落黃庭,千靈胥參,上帝嘉贊,天地驚寒,抱元守一,溫養十月。虛極靜篤神有象,坐忘九載體無形。行滿三千,斯其道術造端,似依正而除邪;功完八百,就中火候託始,如以奇而用兵。鉛與汞,無丙叟東西間隔;嬰與奼,無黃婆咫尺參差。識急緩,辨急凶,在匠手以斟酌;明進退,知止足,豈愚昧而能為?認消息,如海之潮信;審造化,似日月之盈虧。三日出庚,乃一陽生於坤地;十五圓甲,則六爻周乎乾元。泄金竅,鑿混沌,露老莊之肺腑;明坤戶,飲刀圭,吐伯陽之心肝」。
呂祖這段話,是為了說明道本無言的道理。因為大道是無言的,以言詮者,易涉跡象。但煉金丹的道理,不假借文字的描述,也說不清楚。故道家的金丹思想,呂祖在這裡說:「是以假乾坤,立鼎爐,覓太乙所含之始氣;借陰陽,作筌蹄,求水府默蘊之玄珠」。
道家金丹文化,認為一切言語,都是修真的障礙。金丹文化,即便有了乾坤、爐鼎等用語,也是為了「覓太乙所含之始氣」的。故呂祖說:「鼎鼎原無鼎,爐爐亦非爐」,這些東西都是象言。
這就間接的告訴我們,道家的金丹文化,即便有了陰陽的運用,也是一種筌蹄,是渡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的意思。最終的目的,也是「求水府默蘊之玄珠」。
《黃鶴賦》說:「行滿三千,斯其道術造端,似依正而除邪;功完八百,就中火候託始,如以奇而用兵」。呂祖說他首先倡導的這個金丹大道,有樹立正教,排除邪教的願望,他是金丹大道獨樹一幟,如同出奇兵的不一般。造端託始這個成語,被後世糊塗蟲改為「托實」,出現對仗不工整,也容易誤導學子內心追求實體,走向對肉體的執著與痴迷」。所以,《黃鶴賦》中運用的易理卦爻,跟《周易參同契》一樣,也是為金丹文化提供的一種方便而已,故《悟真篇》告誡我們讀丹書,千萬不要泥文執象。
《黃鶴賦》說:「鉛與汞,無丙叟東西間隔;嬰與奼,無黃婆咫尺參差」,這裡的「丙叟」一詞,跟《悟真篇》的「嫁個金公作老郎」中「丁公」的寓意是一樣的。《悟真篇》的「全仗媒人勾引」的「嬰兒奼女兩團圓」的金丹隱語,也在這裡得到了充分的運用。這都間接的說明,我國的金丹文化,有其獨特的、專業的、豐富的金丹語言,她是我們讀懂道家正統丹經,必須全面理解的知識,否則,看古典丹書,就只能是讀天書了。
《黃鶴賦》是一篇值得喜愛道家金丹文化的人們,去認真學習與吟誦的金丹文化名篇,雖全文不足一千字,卻已將道家金丹太極修真文化,描述的淋漓盡致。其中很多獨具特色的金丹語言,運用的貼切萬分,如果我們能夠理解《黃鶴賦》裡面的這些金丹語言,則對理解整個道家的金丹性命雙修文化,真有「行滿三千,斯其道術造端,似依正而除邪;功完八百,就中火候託始,如以奇而用兵」的獨特作用。
呂祖《黃鶴賦》為我們揭示了道家煉金丹的秘要,如何更好的理解《黃鶴賦》的金丹大義,對喚醒大眾明道,引導大眾修真,幫助大眾煉金丹,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故不揣固陋,妄作點評,祈高明斧正!?來源:道教之音http://www.daoisms.org/article/sort012/info-14480_2.html
推薦閱讀:
※《崩薨》原文
※《圍爐夜話》原文及譯文一
※木蘭花慢·可憐今夕月原文、翻譯及賞析
※商君書(原文+譯文)
※錦瑟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