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利比亞的代價
整體而言,代價涵蓋了政治、外交等諸多方面,而同時,還有一個方面是潛在的,甚至是更加嚴重的,這就是「榜樣」轟然倒塌所生髮的「止步」效應。
4月24日,在利比亞艾季達比耶西大門,一名反對派武裝人員在檢查站練習使用步槍。新華社記者李遠攝
4月18日是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在利比亞設置禁飛區、以保護利比亞平民的1973號決議滿月之日。然而,一個月過去了,利比亞的平民並沒有得到有效的保護,而綿延不斷的利比亞戰事卻如火如荼。西亞北非,正所謂「既是國際政治大舞台,也是一個大陷阱」。對投入利比亞軍事行動的當事國以及有關方來說,它們在取得成果的同時,也在不可避免地「收穫」著代價。
阿盟:衝動之後的尷尬
當地時間4月14日上午,由阿盟、聯合國、非盟、伊斯蘭會議組織和歐盟五方參加的有關利比亞問題國際會議在阿盟總部開羅舉行。這次會議是由阿盟倡議召開的,在會後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各方強調立即停火、通過政治途徑解決利比亞危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阿拉伯媒體評論說,這是阿盟為「修正」自己的過錯而主動採取的一次行動。
利比亞事情越鬧越大後,作為地區組織的阿盟不得不做出反應。2月22日,阿盟決定暫停利比亞參加阿盟及其所有附屬機構會議的資格,直至其領導人對本國人民的訴求予以回應。這其實是回應阿拉伯媒體批評阿盟行動遲緩而採取的主動措施。接下來,3月12日,阿盟外長在開羅召開緊急會議,決定促請聯合國安理會採取行動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這本質上也是主動行動的繼續,效果是積極的。
做出這兩個行動本身,客觀地講,對阿盟來說已經是頗為不易了。因為,阿盟作為一個區域性的政治組織,在對待自身成員國的問題上,還很少有這樣「動真格」的先例。
然而,西方國家轟炸利比亞之後,阿盟感到觸目驚心,阿盟秘書長穆薩隨即強調,空襲的做法已經超越了阿盟的意圖,甚至與阿盟原本希望的南轅北轍,阿盟希望保護平民,而不是對平民狂轟濫炸。對此,埃及蘇伊士運河大學一位政治學教授認為,阿盟顯然是被欺騙了,穆薩可能以為禁飛區就是禁飛區,熟不知,西方國家偷換了概念,採取偷梁換柱甚至是吭蒙拐騙的下三濫方法,作為向利比亞實施軍事打擊的借口以及爭取國際輿論支持的掩飾。
為此,穆薩對阿盟建議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表示「後悔」。不過其後,穆薩又說,阿盟支持有關各方旨在保護利比亞人民的行動。雖然他沒提軍事行動的字樣,但給人的感覺,是穆薩似乎又站到了支持空襲利比亞的立場上。對此,沙特的《生活報》撰文稱,這反應了阿盟以及阿盟秘書長本人在對待利比亞問題上的「矛盾心態」,尤其是在對待利比亞現政權卡扎菲和利比亞反對派之間如何掌握平衡的矛盾態度;同時,在阿拉伯民眾強烈反對軍事打擊利比亞的壓力下,如何對待西方的軍事行動,從而既避免得罪西方大國,又及時、有效地安撫地區民眾等,也令阿盟費盡思量。
事實上,阿盟面臨著與美國等大國發展關係的現實考驗。在美國等西方國家動輒以「國際社會代言人」身份自居的形勢下,阿盟也不得不融入所謂的「國際社會」,在不少重大事務中與「國際社會」合作,以凸顯自身的存在、影響和地位,並從對外交往中贏得自身的利益。這也是穆薩多少有些收回和更正其批評西方國家軍事打擊利比亞講話的原因。
從更深層次看,阿盟缺乏一以貫之的立場,這也是這個組織當下分裂處境的寫照。阿盟成員國多達22個,雖然阿盟章程規定的行動目標、發展方向和奮鬥宗旨等是一致的,然而在具體的操作層面,在日常的來往活動中,不同國家有著不一樣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利益訴求,這使阿盟多年來很難用一個強有力的聲音說話,也使阿盟的許多決議無法得到執行,最終淪為空頭文件。有論者稱,伊拉克戰爭以來,阿盟成員國之間的裂痕不斷加深,在對待包括巴以、伊朗等在內的中東問題上,彼此態度存在著較大差異。現在,西亞北非國家持續動蕩,阿盟成員國更是在不同利益的驅使下各懷心事,其弱點和軟肋再一次顯現。
可以說,通過利比亞事件,阿盟的分歧更大了,這是阿盟付出的沉重代價。海灣地區的阿拉伯國家主張「去卡扎菲化」,卡達扮演了急先鋒角色,不僅率先承認了反對派政府,同時派戰機參與了軍事行動,此外還允許並扶持反對派電視台「自由利比亞」在卡達首都多哈成立。科威特和約旦與卡達方面聯繫密切,對卡達空軍的軍事行動和利比亞反對派的相關活動予以後勤、資金和裝備上的協助。由於卡扎菲口無遮攔,特立獨行,重非盟而輕阿盟,指責阿盟「沒有前途」,甚至在阿盟峰會上公開指責、辱罵一些阿拉伯領導人,因此,利比亞在阿拉伯國家中比較鐵心的兄弟不多,否則,事情會更加複雜。即使這樣,阿爾及利亞、敘利亞、蘇丹和葉門等阿盟成員國,是反對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的,更反對軍事打擊利比亞。即使禁飛區計劃已經付諸實施,這些國家仍在阿盟內部會議中表達著不滿。
推薦閱讀:
※平局 | 美國方了!伊朗宣布提高鈾濃縮能力,拒絕利比亞模式,看好朝蘚模式。
※英國警方繼續搜捕曼徹斯特恐襲案嫌疑人同夥嫌疑人之弟在利比亞被捕 每日商報
※卡扎菲的利比亞給中國的三個教訓!
※薩科齊豪賭利比亞
※入侵利比亞,法國為什麼成了急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