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水仙道院、清名橋,回走南下塘(江陰無錫二日09)

2014年8月31日(陰雨天),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本帖部分配圖說明系根據網搜文字修改

離開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後,按上圖標示路線,一路步行去往水仙道院、清名橋

大窯路

與大窯路並行的古運河,北向清名橋

與大窯路並行的古運河,南向南水仙橋

大窯路上一幢「文保」民國古建

這幢古建原址是無錫的「南六救熄會」(救熄,指的是消防救火)

來到南水仙橋位於大窯路的橋孔處

過橋孔,大窯路繼續向南

南水仙橋的東端上橋台階

南水仙橋的北向

橋下北向古運河

拉相機長焦,遠端清名橋

南水仙橋的南側

橋下南向古運河,左側東向大窯路、右側西向南長街,遠端無錫金城路橋

從南水仙橋的西側台階下橋

來到南長街

對岸,大窯路上架有一座名為「錫鋼橋」的跨岔河橋

沿著南長街南行

下午3點50分,到達南長街598號的水仙道院

水仙道院為無錫的「市保」,又稱「南水仙廟」

水仙道院始建於清康熙22年(1683年),為紀念明嘉靖年無錫知縣王其勤抗擊倭寇而建,系「雙忠祠」和「松滋王侯廟」合併而成

解放前,水仙道院一度改建為培南小學,1946年4月至1949年4月的三年間,這裡也是「中共無錫工委機關」所在地

水仙道院的平面圖

進入水仙道院,其山門連體背面的戲樓

戲台直面大羅寶殿

水仙道院作為道教場所,其正殿名為「大羅寶殿」,這和佛教的正殿「大雄寶殿」只一字之差

水仙道院內的「中共無錫工委歷史陳列室」

1928年,南水仙廟的房舍改建為培南小學,1941年春,中共無錫工委成立後將培南小學作為重要立足點,很多骨幹分子以教師職業為掩護開展黨的工作

水仙道院內還設有一個「無錫道教音樂館」

免費參拜的南水仙廟佔地很小,轉悠一圈用不了10分鐘

步出南水仙廟,山門右側豎有一座按清朝初年形制建造、目前江蘇省內唯一的六柱大牌坊

大牌坊的陰面(背面)橫額鐫刻「棠樹留蔭」,意為歷代無錫子民對王其勤的敬仰思念之情綿綿不絕

過大牌坊,南長街一路向南南長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0世紀,當時是北宋年間一條傍靠古運河,南連蘇州、北接常州的驛道,現在的南長街,貼著無錫的古運河直線並行,南起城南利民橋,北至南禪寺街區的南門弔橋,全長約5.5公里,核心段即為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大牌坊陽面(正面)橫額上鐫刻「翠輦停驂」

據稱清康熙南巡時龍舟曾在南水仙廟前停留,聽隨從說廟宇是為紀念明代無錫縣令王其勤抗倭而建,特題寫「翠輦停驂」四字,意為帝王車駕到此也要停下以示敬仰

大牌坊旁的古運河邊,豎立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碑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南端起自南水仙廟,北端止於跨塘橋(含東側的伯瀆港河兩岸)

石碑下的石書:整個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被譽為「江南水弄堂,運河絕版地」,是中國大運河(京杭大運河)畔典型的江南古運河水鄉區段

過大牌坊

水仙道院前的古運河畔,設有一個旅遊觀光車站點

沿著南長街一路向北步行

古運河畔的「烏龍潭渡」,這裡是無錫古運河上的一個百年渡口

回到南水仙橋前

從南水仙橋的橋孔中遠眺清名橋

穿過南水仙橋的陸地橋孔,眺望古運河對岸(東側)的大窯路窯群遺址區

古運河對岸(東側)的無錫窯群遺址博物館

北望清名橋

標示南長街528號的民國建築

建筑前豎中國大運河(京杭大運河)界樁

民國建築直面古運河畔的運河縴夫雕塑

運河縴夫,是一群以纖繩幫人拉船為生的人,以匍匐的身軀忍受生命的熬煎,用響亮的生命拉著歷史向前。。。

南長街上的運河文化藝術館

運河文化藝術館是一座收費參觀展館,主要用繪畫形式展示古運河開鑿、發展的歷史背景和情景,以及運河沿線的地方特色

運河文化藝術館直面清名橋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即以此橋而命名

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歌星尾形大作演唱的一曲《清名橋》(包括另一首「無錫旅情」),使清名橋街區聲名鵲起,引得中外遊客慕名紛至沓來

清名橋初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由無錫寄暢園主秦耀的兩個兒子捐資建造

清名橋的1986年無錫「市保」碑

清名橋的2006年「國保」碑

清名橋前的南長街,一路向北,直通街區北出入口的跨塘橋

我從清名橋的西側八字形台階處上橋

回看一眼清名橋西側台階下沿的南長街

返身,清名橋上走

橋下,古運河水流

南向古運河,前方為南水仙橋

橋下,北向古運河

前方大公橋

拉相機長焦,眺望大公橋

古運河西側的南長街河岸建築

古運河東側的南下塘河岸建築

向東,步下清名橋

回到清名橋東橋堍的南下塘街

沿著南下塘街一路向北回走

南下塘街263號「南區第三段海寧救熄會」,又是一個消防救火場所的舊址

無錫「市保」碑

說明

南下塘街上的河岸洞門

站在古運河的東岸邊眺望清名橋

古運河對面的西岸,南長街河岸建築群

回走出洞門

街邊一條界樁石

中國大運河遺產區界樁

繼續走在南下塘街上,一路向北

民國建築的過街樓

自中午離開「中國絲業博物館」,從大公橋堍「書碼頭」開走,轉了一圈後又回到此

繼續向北,過金塘橋後進入新(2014年)開發出來的南下塘老字號特色街,後續圖文待傳。。
推薦閱讀:

清·繆重熙詩詞(江陰)
宋·葛立方詩詞(江陰)
2017年靖江江陰跨江發展迎來新機遇
近代·廖慕禹詩詞(江陰)
明·王稚登詩詞(江陰)

TAG:江陰 | 無錫 | 水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