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會穴的準確位置圖,艾灸按摩百會穴的作用與功效

百會穴位位置

標準定位:百會穴在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屬人體督脈。

百會穴的準確位置圖

取穴方法

百會穴位於頭部,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於兩耳尖連線的中點定穴。正坐取之。

百會穴怎麼找?患者採用正坐的姿勢,百會穴位於人體頭部,頭頂正中心,可以通過兩耳角直上連線中點,來簡易取此穴(或以兩眉頭中間向上一橫指起,直到後髮際正中點。當前髮際正中直上5寸,或兩耳尖連線中點處)。

穴位解剖

百會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鬆組織。布有枕大神經,額神經的分支和左、右顳淺、動、靜脈及枕動、靜脈吻合網。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帽狀腱膜→腱膜下疏鬆組織。

布有枕大神經分支,左右顳淺動、靜脈和左右枕動、靜脈的吻合網。

在帽狀腱膜中;有左右顳淺動、靜脈及左右枕動、靜脈吻合網;布有枕大神經及額神經分支。

百會穴的作用

百會穴意義:手足三陽經及督脈陽氣在此交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之天部的充盛陽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縮後循督脈下傳前頂穴。

百會穴功效:昇陽舉陷,益氣固脫,百會穴有熄風醒腦、昇陽固脫、醒神志、蘇厥逆、平肝熄風、昇陽固脫等作用。

主治疾病

百會穴主治頭痛,昏厥,耳鳴,鼻塞,眩暈,癲狂,陰挺,脫肛,痔瘡,中風失語等。

百會穴主治頭面五官、神志及氣虛下陷等疾患:如頭風、頭痛目眩、耳聾、耳鳴、目不能視、鼻塞、鼻衄、口噤不開、角弓反張、小兒驚癇、脫肛、泄瀉、痔疾等。

現代多用百會穴治療中風昏迷、精神分裂症、神經衰弱、胃下垂、子宮脫垂、高血壓、低血壓等。

高血壓,神經性頭痛,美尼爾綜合症,老年性痴呆,內臟下垂,精神分裂症,腦供血不足,休克,中風後偏癱、不語。

頭痛、頭重腳輕、痔瘡、高血壓、低血壓、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

穴位配伍

百會穴配天窗穴治中風失音不能言語;

百會穴配長強穴、大腸俞穴治小兒脫肛;

百會穴配人中穴、合谷穴、間使穴、氣海穴、關元穴治屍厥、卒中、氣脫;

百會穴配腦空穴、天樞穴治頭風;針刺百會,

百會穴配耳穴的神門埋撳針戒煙;

百會穴配養老穴、風池穴、足臨泣穴治美尼爾氏綜合症;

針百會透曲鬢穴、天柱穴治腦血管痙攣、偏頭痛;

百會穴配水溝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壓;

百會穴配水溝穴、京骨穴治癲癇大發作;

百會穴配腎俞穴(迴旋灸) 主治炎症。

百會穴配印堂穴、太陽穴、合谷穴治頭痛。

百會穴配神門穴、四神聰穴治失眠。

百會穴配中脘穴、天樞穴(左側)、氣海穴、足三里穴治胃下垂。

百會穴配腦空穴、天柱穴,有疏散風邪的作用,主治頭風,眼花。

百會穴配胃俞穴、長強穴,有通調督脈,益氣固脫的作用,主治脫肛,痔漏。

百會穴配脾俞穴,有補脾健胃,溫中止瀉的作用,主治久瀉滑脫下陷。

百會穴配水溝穴,有醒神開竅的作用,主治喜哭不休。

按摩百會穴治頭痛

按壓頭頂的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能讓全身氣血通暢。手腕的神門穴(仰掌、握拳,手掌緣靠近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則有鎮定放鬆的效果。大家熟知的太陽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可以緩解側邊頭痛的困擾。如頭痛偏在前額,試試按摩合谷穴(將大拇指第一指節的橫紋,貼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處往下壓,就是合谷穴)。如果是後腦疼痛,可將雙手抱頭按壓「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是頸部肌肉起點),舒緩癥狀。

按摩方法

端坐在椅子上,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可以疏通經絡,提升督脈的陽氣。高血壓的朋友用此方法,每天堅持,可以使血壓穩定並降下來。對於低血壓患者,刺激百會穴可以起到升提血壓的作用。

叩擊法

用右空心掌輕輕叩擊百會穴,每次10下,可以保持心情舒暢,解除煩惱,消除思想顧慮。百會為諸陽之會,輕輕叩擊可以起到活血通絡的作用,當外感風寒出現頭疼或休息不好、失眠引起頭部脹痛時,可用此方法緩解。

點揉法

以一手的中指或食指附於百會穴上,先由輕漸重地按3-5下,然後再向左、向右各旋轉揉動30-50次。如果是體質虛弱或患有內臟下垂、脫肛等症的朋友,開始按揉時動作要輕一些,以後逐漸加重,按摩的次數也可隨之增多。

艾灸百會穴長壽

灸百會穴是源於大夫的一句話:如果是氣虛引起的便秘,可以點按百會穴。我以前有便秘的毛病,倍受其苦。古語講:百會之所以叫百會,就有一穴開百穴開的功能。為使艾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便嘗試艾灸百會穴。

艾灸百會穴,比想像的要難度大些。用隨身灸的艾灸罐灸熱度不夠,根本起不到作用。手持艾條懸灸自己無法操作,讓別人幫助艾灸不利於天天堅持。我就用鮮薑片扎些孔艾灸,薑片的大小及厚度是一元硬幣的兩倍即可。開始艾灸百會可以讓家人幫忙,兩三次以後自己即可獨立操作了,艾灸的時間不能少於15分鐘,時間一般是30分鐘左右,以自己感到舒適為準。

艾灸百會穴治鼻炎

得了過敏性鼻炎不好受,可以艾灸百會穴治療。方法是:左手食指和中指分開,放在百會穴兩側,右手拿點燃的艾條,距離百會穴10cm~15cm艾灸。每次10~15分鐘,每天一次。同時配合揉迎香穴,口禾髎,揉耳後高骨,掐合谷穴。

百會穴的好處

1、補氣的效果特別好。當你感到疲勞的時候,艾灸百會10分鐘,身體就能感到很輕鬆。

2、睡眠好。

艾灸百會穴三四個月,身體明顯比以前好很多。有氣虛和失眠的朋友不妨一試。

刺灸法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方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若小兒囟門不合及腦積水患者慎用。

艾灸方法

艾炷灸3~5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持扶陽罐溫灸該穴位,時間為三至五分鐘,讓罐體的溫熱、紅外線及磁場刺激該穴位,可預防頭昏頭痛、失眠、陽氣不足、神經衰弱等疾病。堅持每天溫灸,有保健長壽的功效。

百會穴解析

百會為經穴名( Bǎihuì GV20)。出《針灸甲乙經》。別名三陽五會、天滿、巔上。屬督脈。百會是督脈、足太陽膀胱經的交會穴。一說為手足三陽、督脈之交會穴。百即百脈,會即交會,此穴在巔頂部,是足三陽、足厥陰和督脈等眾多經脈交會之處,故名百會。

百會穴,首見於《針灸甲乙經》,歸屬督脈,別名「三陽五會」。《采艾編》云:「三陽五會,五之為言百也」,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故百會穴的治症頗多,為臨床常用穴之一。

百會別名意義

百會穴別名:頂中央穴,三陽五會穴,天滿穴,天蒲穴,三陽穴,五會穴,巔上穴。

百會。百,數量詞,多之意。會,交會也。百會名意指手足三陽經及督脈的陽氣在此交會。本穴由於其處於人之頭頂,在人的最高處,因此人體各經上傳的陽氣都交會於此,故名百會。三陽五會、三陽、五會名意與百會同,三陽指手足三陽經,五會指五臟六腑的氣血皆會於此。

頂中央穴。此指本穴位於頭頂中央,無它意。

天滿穴。天,天部。滿,滿盛也。天滿名意指穴內陽氣為滿盛之狀。理同百會名解。

天蒲穴。天,天部也。蒲,古指草蓋的園屋,此指穴內氣血為人體的衛外之氣。理同百會名解。

巔上穴。巔,頂也。上,上部也。巔上名意指本穴位處頭頂,且氣血為天之上部的陽熱之氣。理同百會名解。

督脈足太陽之會。本穴物質為手足三陽經之陽氣匯聚而成,但以膀胱經及督脈傳入的陽氣為多,故為督脈足太陽之會。

特異性:督脈、足太陽之會

文獻摘要

《針灸甲乙經》:督脈、足太陽之會。

《聖濟總錄》:凡灸頭頂,不得過七壯,緣頭頂皮薄,灸不宜多。

《聖惠》:若頻灸,恐拔氣上,令人眼暗。

《普濟》:北人始生子,則灸此穴,蓋防他日驚風也。

《類經圖翼》:若灸至百壯,停三五日後繞四畔,用三棱針出血,以井花水淋之,令氣宣通,否則恐火氣上壅,令人目暗。

研究進展

灸犬「百會」,對實驗性休克有明顯的升壓作用。

針刺癲癇大發作病人百會,可使紊亂的腦電活動節律趨向規則或使電位降低,即對患者腦電圖有調整作用。

子宮脫垂:隔附子片灸3~4壯,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

小兒脫肛:配長強,先溫和灸5分鐘後,再行雀啄灸15分鐘,每日1次,7次為1療程即可。

美尼爾綜合征:取百會,行艾炷無瘢痕灸,以感到有熱力從頭皮滲入腦內為度。

針刺百會穴,不論是補法組或瀉法組,均能使多數患者明顯增高的cGMP下降,並趨於正常。

針刺發熱家兔百會穴,有明顯退熱作用。如果封閉該穴,卻無退熱作用。

推薦閱讀:

寶葫蘆的獨特風水作用
中藥電磁儀配合推拿、牽引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中的作用 
別小看了庚辛金在兩流年的重大作用
如何通過大運的引示作用斷流年

TAG:按摩 | 作用 | 艾灸 | 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