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漢武帝的丞相們

漢武帝的丞相們

風雨欲來花滿樓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傑出的封建帝王之一。他兼雄才大略、遠見卓識於一身,尊崇儒家治國,變革政治、加強皇權,又重視發展農業與經濟,而且開疆擴土、鞏固了漢王朝的統一。在他統治下,漢朝達到鼎盛時期,隨後又出現了「昭宣中興」的輝煌時代。

就在漢武帝五十四年的統治時期中,共有十三位丞相先後當政,按時間順序分別是:衛綰、竇嬰、許昌、田蚡、薛澤、公孫弘、李蔡、庄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田千秋。其中李蔡、庄青翟、趙周都是被迫自殺,而竇嬰、公孫賀、劉屈氂則是最終被斬殺。古有所謂「伴君如伴虎」,有人說,武帝下面的丞相,既被強權控制無法發揮作用,卻又總被充當替罪羊,很可悲。但是,真的都是武帝的責任嗎?

我就按時間順序來介紹一下這十三位丞相。

一、建陵侯衛綰:以將兵與吳楚聯軍作戰有功而封侯。景帝後元年始任丞相,也就成為了漢武時期的第一任丞相。建元元年冬十月,也就是漢武帝剛即位,就下詔讓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諸侯相舉賢良方正直言進諫的賢者,由皇帝親自考試。這次共有百多人參加,其中董仲舒被當時的學者們都尊為師長。而後丞相衛綰上奏道:「所推舉的賢良中,有人研究申不害、商商鞅、韓非、蘇秦、張儀的言論學說,擾亂了國家的政務,請把他們罷免了。」武帝同意了。在這一年的六月,他因病被免去職務。衛綰是個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智者,精通儒學和文學。當初武帝被封為太子後,就是他作為太子傅負責教授太子。可是由於他年事已高,無為而治,曾經在景帝生病期間使得一些無辜的人怨死獄中,所以讓武帝早就不滿意了。等到他病了,武帝馬上就批准他還鄉,給他撤職了。

二、魏其侯竇嬰:孝文皇后竇氏從兄的兒子。當年作為大將軍,破吳、楚,被封魏其侯。曾為栗太子的太子傅,栗太子被廢,他數次陳詞也不能改變這個結果,於是辭官,無人能說服他,後得梁人高遂一番話而重新效命與朝廷。在桃侯被免相後,竇太后幾次說竇嬰可以做丞相,景帝則說:「魏其者,沾沾自喜耳,多易。」不用他為相,而用了衛綰。到了衛綰病免,武帝便在聽了籍福的話後任命竇嬰為丞相。武帝好儒術,竇嬰也是,所以兩人合作的初期是很愉快的。一起辦了不少事情。

可惜,武帝的奶奶竇太后(文帝竇皇后)只喜好黃老學說,特別厭惡儒學,而竇嬰、田蚡、御史大夫趙綰、郎中令王臧等都推舉儒術,而漠視黃老之道,所以竇太后很不喜歡他們。建元二年,御史大夫趙綰因為上奏請皇帝不用對竇太后奏事而惹得太皇太后大怒,於是趙綰、王臧被罷官治罪,先後自殺。竇嬰和田蚡也分別被免除了丞相和太尉的職務。竇嬰上任還不到一年,卻被自己的長輩給趕下來了。漢書曰:「魏其由此以侯家居。」

竇嬰自從得罪竇太后,就一直默默不得志,所以基本沒什麼人來拜見他,而都是去拜武安侯,只有灌夫經常來看望他。太史公曰,「灌將軍夫者,為人剛直使酒,不好面諛。」越有權勢的他越不正眼看,越是那些貧寒的賢士他越尊重。他又很有錢,「家累數千萬」。由於他失勢後家裡少有那些卿相來拜訪,所以「及魏其侯失勢,亦欲倚灌夫引繩批根生平慕之後棄之者。灌夫亦倚魏其而通列侯宗室為名高。兩人相為引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驩甚,無厭,恨相知晚也。」

不得勢的人總是很快遭遇禍事。一次,丞相武安侯田蚡答應灌夫翌日去竇嬰家做客,竇嬰等人連夜打掃準備,可是到了灌夫去請的時候,田蚡卻還在睡覺,說自己頭一天喝醉了,忘記了。等到到了宴席上,又很倨傲,很讓灌夫不滿。田蚡又希望能得到竇嬰在城南的土地,便派籍福去請求,竇嬰曰:「老僕雖然已經被貶職了,將軍雖然高貴,難道就可以仗勢搶奪我的土地嗎?」灌夫聽說了便大罵籍福。就這樣他們被田蚡所深深怨恨。

後來,田蚡娶燕王女為夫人,太后(景帝王皇后)下詔讓群臣都去祝賀,在宴席上,灌夫被田蚡、籍福誘導下言語行為不得當,獲死罪。竇嬰為救灌夫而與田蚡爭論與朝堂之上。武帝問御史大夫韓安國孰是孰非,韓安國卻說兩人都對。太后則在武帝面前絕食,道:「現在我還活著,就已經有人借故欺負我弟弟。要是我百年之後,我弟弟豈不成了他人案上的魚肉了嗎?而且皇帝難道能像石人那樣長壽嗎?」武帝請罪道,「都是皇親啊,所以我讓他們當廷對論。我去讓獄吏處理這件事情吧。」而韓安國則出了朝廷便告訴田蚡道:「竇嬰詆毀你,你該就勢免冠解印綬然後告訴皇帝,竇嬰說的都對,你不配做丞相。這樣皇帝一定認為是你謙讓,不會讓你離職的,而竇嬰也會自己羞愧的自殺。可今天他詆毀你,你便也貶低他,就像女人吵架一樣,一點大體都沒有。」

於是武帝派御史簿指責竇嬰,竇嬰情急下,想起當初景帝遺詔,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論上」。於是派人把遺詔送給皇帝。可是武帝一查,尚書上並沒記載景帝崩時下過這樣的遺詔,認為是竇嬰家臣印封的。就這樣,在元光四年十二月,竇嬰因為偽詔而被斬首。

三、柏至侯許昌:是接任竇嬰做了丞相的。許昌因為是竇太后所任命的,所以也事事都聽從太后的指示,沒什麼作為。到了建元六年,竇太后崩,丞相許昌、太尉庄青翟因「坐喪事不辦」,而被武帝免職。

四、武安侯田蚡:孝景後同母弟。當初做太尉被免職後,由於自己是太后(景帝皇后)的弟弟,是皇帝的舅舅,所以,每天拜見他的官員比以往還多(昔日拜見竇嬰的也都轉過來拜見他了)。等到許昌被免,他便順利坐上丞相的位置。

做了丞相後,田蚡愈發驕橫,建造的住宅比任何大臣的都好,家中金子、古玉、美女、犬馬、珍貴玩物都多的數不清。每次上朝奏事,他都坐著說大半天,皇帝也都聽信他的話,他推薦人做官,有的直接就做兩千石的大官,權利快要比皇帝大了。武帝就問他:「你任命完了嗎?我也要任命官吏拉。」他又請求把考工官署的土地撥給他以擴建住宅,武帝終於怒了,反問道:「你怎麼不幹脆要武庫?」此後他才稍微收斂一些。

在迫害灌夫、竇嬰之後,他便病了,躺在床上大聲喊著「我認罪,我認罪!」。找會巫術看鬼的人來看,見魏其侯竇嬰、灌夫在他兩旁站著,準備殺他。三月,田蚡便病死了。

不過後來,淮南王劉安謀反敗亡,武帝得知田蚡曾經接受過劉安的錢財,生氣的說道:「若武安侯還活著,我一定把他滅族。」(看來死的早還是有好處的)

田蚡還有一個極大的罪過。元光三年春,黃河改道。五月,再次決堤改道。沿途十六個縣泛濫成災,百姓都流離失所。武帝雖然派人徵發十萬士兵堵住了缺口,可是堵好後又被沖開。田蚡因為自己的食邑沒有受災的危險,便說:「長江黃河決堤都是天意,不用耗費人力去堵塞,堵塞未必符合天意。」於是此後很長時間武帝都沒有派人處理黃河決口。直到二十年多後的元封二年,武帝才派人將決口處堵好,又疏通渠道使得黃河重新回到了夏禹治水時的舊道,梁、楚之地才重新恢復安寧。此一罪,足夠田蚡死個幾萬次的了。

五、平棘侯薛澤:田蚡死後,武帝讓韓安國暫時行丞相事,本打算接著就讓安國做丞相的,可是在這個時候安國卻摔傷了腳,所以讓薛澤揀了個便宜。

元朔五年冬十一月初五,蔡澤被免職,在職幾年也沒什麼表現。不過有俗話說,沒消息就是好消息。同理,他沒做什麼事情,所以也沒遭到大難。

六、平津侯公孫弘:武帝初即位時,舉行的那次招賢良文學士他也參加了。當時弘六十歲,以賢良被征為博士。出使匈奴,回來彙報,不合皇帝的心意,以為他沒什麼能耐,他便稱病辭職回家。元光五年,武帝又征賢良文學士,菑川國又把公孫弘推薦上來。他感謝說,「已經嘗試過了,皇上認為我不適合做官,把我罷免了。這次你們選別人吧。」當地人還是推選他,武帝下詔書與諸儒,數百人迴文應對,他的文章讓武帝甚是欣賞,把他列為第一。又見他容貌甚麗,便拜為博士。數年後遷為御史大夫,任期中屢次勸諫,在關於為什麼位列三公還用布被的質問中應對得體,武帝認為他很謙遜賢德。每次上朝,他都只是陳述事實大概,從不在朝廷上爭執,武帝看他謹慎厚道、熟悉政事、又有正統的儒道思想,很欣賞他,於是他日益顯貴。

元朔五年,薛澤因事免職,他便做了丞相。在此前,凡是做丞相的都是侯爵。可公孫弘還沒有爵位,於是武帝下詔道:"朕嘉先聖之道,開廣門路,宣招四方之士,蓋古者任賢而序位,量能以授官,勞大者厥祿厚,德盛者獲爵尊,故武功以顯重,而文德以行褒。其以高成之平津鄉戶六百五十封丞相弘為平津侯。"丞相加封侯爵,就是從他開始的。

公孫弘做了高官,便也學其他人那樣開客館,召納賢才。他的俸祿都用來養客人,而自己特別簡樸,家無餘財。但是他生性好猜忌,外表寬厚而心機很深:凡是得罪過他的人,不論親疏遠近,雖然他表面假裝著很友好,但是背地裡總要恃機報復。董仲舒為人正直,認為他只會阿諛奉承,於是他便記恨著。膠西王劉端驕橫無禮,多次違反法令,甚至殺害兩千石官員多人,於是他便推薦董仲舒去做膠西王的相,不久董仲舒便因為有病而被免官。汲黯時常詆毀儒生,也經常說他的不是,例如說他位列三公還蓋布被太虛偽,於是他讓武帝任命汲黯做右內史去管理皇親重臣所居住的地區。還好皇帝對汲黯比對他還尊重,他才沒機會迫害對方。

他做了六年御史六年丞相,到了八十歲,死在丞相位上。他之後李蔡、嚴青翟、趙周、石慶、公孫賀、劉屈氂接踵為丞相。自蔡至慶,丞相府客館都如同虛設,到了公孫賀、劉屈氂的時期已經破爛殘敗到讓人以為是馬廄車庫或者奴婢的屋子了。之後的六個丞相里只有石慶由於惇厚恭謹,也老死在相位上,其餘盡皆被誅殺。

七、樂安侯李蔡:是飛將軍李廣的從弟,景帝的時候就積功至兩千石。武帝元朔年間,他作為輕車將軍,跟隨大將軍攻擊右賢王,有戰功,被封為樂安侯。元狩二年,他由御史大夫之位遷為丞相。李蔡為人很普通,名聲比他從兄李廣相差甚遠,然而李廣沒有得到封爵,官位也不過九卿。而他卻做了丞相。

李蔡任職第四年,在元狩五年,也就是李廣自殺後一年,他就因為侵佔了景帝陵園前大道兩旁的空地來埋葬家人而獲罪,他不願意被審判,便也自殺了。

八、武強侯庄青翟:本為太子少傅,元狩六年夏四月,被任命為丞相。

元鼎二年冬,有人盜挖文帝皇陵中陪葬的錢幣,庄青翟上朝的時候便與御史大夫張湯約好一起向武帝請罪。可是到了武帝面前,張湯卻沒有請罪。武帝命御史大夫追究此事,張湯便想上奏說「丞相早就知道是何人所為」,庄青翟很害怕。丞相的三長史朱買臣、 王朝、邊通素日便受張湯欺侮而萌生怨恨,於是便與丞相謀劃,上奏道:「張湯向皇帝奏請施行法令時,商人們總是先知道而能囤積居奇,賺了錢後又分給張湯。」武帝於是問張湯,而張湯卻裝做不知道,此時又有人上告說張湯誣陷前御史中丞李文謀反,於是張湯上書道:「陷害臣的,是丞相三長史。」便自殺了。張湯為高官數十年,死時家產還不到五百金,他的兄弟們想厚葬,他母親卻說:「張湯身為天子的大臣,卻遭受惡言中傷而死,何必要厚葬?」武帝聽說後便殺了三長史,又將丞相庄青翟逮捕入獄。十二月二十五日,庄青翟於獄中自殺。

九、高陵侯趙周:元鼎二年二月,武帝任命太子太傅趙周為丞相。

元鼎五年冬,南越丞相李鼎被逼反叛。秋天,齊相卜式上書請求讓他們父子以及齊國熟悉水戰的人前往南越效命,武帝封其為關內侯,並有黃金良田。九月,要祭祀宗廟,列侯都要奉獻黃金。少府負責檢查黃金,凡是重量不足或者是成色不好的,都以不敬之罪彈劾。於是有一百零六人被剝奪了爵位。九月初六,趙周被控告明知列侯所獻黃金不足卻不上報,被捕下獄。趙周便也自殺身亡。

十、牧丘侯石慶:丞相趙周有罪被捕。武帝制詔御史曰:「萬石君先帝尊之,子孫孝,其以御史大夫慶為丞相,封為牧丘侯。」

當時,漢王朝南誅兩越,東擊朝鮮,北逐匈奴,西伐大宛。國家處於多事之秋。武帝巡狩海內,修建上古神祠,又封禪,兼興禮樂。又有桑弘羊等致力於開闢財利,王溫舒等人推行嚴峻法制,兒寬等推崇文學,都位至九卿,相繼執掌大權。而石慶為人敦厚謹慎,事事都不取決於丞相。所以石慶在丞相位九年,也沒能有什麼匡濟的言論。

元封四年,關東流民二百萬口,其中沒有戶籍的有四十萬。公卿商議想請武帝遷徙流民去謫邊。武帝認為丞相老謹,沒與石慶商量,直接批准丞相可以先回家休息,而讓御史大夫以下商議此事。石慶感到很慚愧,認為自己不稱職,上書請辭道:「慶幸得待罪丞相,罷駑無以輔治,城郭倉庫空虛,民多流亡,罪當伏斧質,上不忍致法。原歸丞相侯印,乞骸骨歸,避賢者路。」天子道:「倉廩既空,民貧流亡,而君欲請徙之,搖蕩不安,動危之,而辭位,君欲安歸難乎?」說的石慶甚是羞愧,便又開始處理事務。

石慶「文深審謹」,然而沒什麼大智慧,不能為百姓謀什麼福利。太初二年中,慶卒於任上,謚為恬侯。

十一、葛繹侯公孫賀:本是武將,有過幾次軍功。武帝為太子時,他是太子舍人。因為他的夫人是衛青的姐姐衛子夫衛皇后的姐姐,所以他很受武帝寵信。曾以車騎將軍跟隨大將軍衛青出戰,有功,封南茆侯。後再以左將軍出病定襄,沒有戰功,失了侯爵。復以浮沮將軍從五原出兵二千餘里,還是沒有戰功。太初二年,又太僕遷為丞相,封葛繹侯。

當時朝廷多事,武帝比較嚴厲,從公孫弘後連著三個丞相因為犯罪而死。雖然石慶因為恭謹而得以終老,卻也多次被皇帝譴責。所以公孫賀被拜為丞相後,跪在地上不肯接受印綬。邊磕頭邊哭著說:「臣本是個守邊疆的小人物,因為有戰功才做了官,才能不配做丞相啊。」武帝看他那可憐的樣子也感動的哭了,命左右去扶起他,他不肯起來。武帝起身而去,就這樣,公孫賀不得以的接受了任命。出了宮門,便嘆息道:「從此我就面臨危險拉。」

公孫賀的兒子敬聲,代替賀做了太僕,父子並列居於公卿位,實在是顯赫。敬聲因為是皇后姐姐的兒子,所以驕奢而不遵守法度,征和年間擅用北軍錢一千九百萬,被發覺而下獄。當時,武帝下詔追捕陽陵人朱安世,一直沒有捉到,武帝很急切。於是公孫賀請求自己追捕朱安世來贖兒子敬聲的罪。武帝答應了。後來他果然捉到朱安世。這朱安世,是京師的大俠客,聽說賀想拿自己來贖兒子,笑道:「丞相就要被滅族拉。南山上的竹子都拿來做竹簡也不夠讓我記錄他的罪過,斜谷的木頭都拿來做筆也不夠讓我書寫他的罪過。」朱安世便在獄中上書,告敬聲與陽石公主私通,派人建巫祭祠詛咒皇帝,還在武帝去甘泉宮必走的馬車道上埋了木偶人,都是詛咒的惡劣語言。

征和二年正月,公孫賀父子被關進監獄,經過審訊罪名確鑿,便都被誅殺了,還慘遭滅族。

十二、彭城侯劉屈氂:是劉備祖先——漢武帝庶兄中山靖王劉勝的兒子。

征和二年春,武帝以時任涿郡太守的劉屈氂為左丞相。又封其為彭城侯。

同年,發生了戾太子劉據巫蠱事件。其時,方士巫師充斥京城,混亂宮闈。武帝又因為年老,總懷疑別人用巫術詛咒他。江充便四處挖掘木人,在挖到皇后和太子宮中的時候,挖的皇后和太子連放床睡覺的地方都沒有。江充說:「太子宮裡挖到很多木偶人,又有帛書,都寫的大逆不道的話。應當稟告皇帝。」劉據生性寬厚仁慈、溫良恭謹,很害怕,少傅石德請太子發聖旨逮捕江充等人,而太子還是希望先去稟告在甘泉宮避暑的武帝,但此時江充逼迫的很緊,於是劉據被迫調集門客數千人殺了江充和按道侯韓說。此時整個長安都一片混亂,皆傳言說太子造反了。太子發兵入丞相府,劉屈氂匆忙的逃跑了,連印綬都丟棄不管。武帝生氣的說他沒有周公的風範,又賜他璽書讓他平亂。太子兵與丞相兵作戰幾日,死了數萬,終於敗北,太子逃跑後自殺,幾個皇太孫也都被殺了。

當時太子逃到覆盎門的時候,司直田仁把守該處,他認為太子與皇帝是父子,便沒有逼的太急,讓太子得以逃出,劉屈氂本想將田仁斬殺,可御史大夫暴勝之對他說道:「司直,吏二千石,應當先請示皇帝,怎麼能擅自斬殺呢?」他便放了田仁。武帝聽說後大怒,責問御史大夫道:「司直放走了造反的人,丞相斬他,那是符合法度的,大夫為何擅自阻止?」暴勝之惶恐自殺。

過了一年,貳師將軍李廣利帶兵出擊匈奴,劉屈氂親自為他送行到渭橋。李廣利告辭時道:「希望君侯您能早日請皇帝立昌邑王為太子。如果昌邑王能繼承皇位,您還有什麼好擔憂的呢?」劉屈氂許諾。昌邑王,是貳師將軍妹妹夫人的兒子。而廣利的女兒是劉屈氂的兒媳,所以他們都想立昌邑王。當時,武帝嚴令追捕與巫蠱之罪,內者令郭穰向武帝告發說丞夫人被丞相幾次派譴去巫祠社,祈禱詛咒皇帝,有很多惡言,還與貳師將軍共同禱祠,想立昌邑王為帝。武帝使有司調查屬實,判為大逆不道之罪。下詔書用廚車載劉屈氂遊行示眾,然後腰斬於東市,其妻子則在華陽街被砍頭。他和李廣利也都遭滅族之災。

十三、富民侯田千秋:漢武末年,衛太子劉據被江充誣陷敗亡之後,他上書武帝替太子鳴怨道:「兒子調動父親的軍隊,頂多是挨頓鞭子的小罪罷了;天子的兒子有了過錯誤殺了人,又算的了什麼呢?---這是我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白頭老翁教導我這樣說的。」他上書的時候,太子案已經過了一段日子,武帝已經很明白當初是太子由於惶恐不能自保才捕殺江充的,在看了他的上書後馬上召見了他。見田千秋身長八尺有餘,容貌偉岸奕麗,就更高興了,道:「父子之間的事情,外人是很難發表意見的,卻惟獨你能向我闡明太子的心跡,這一定是高祖皇帝的神靈讓你來教導我,你該做我的輔政大臣。」於是田千秋被拜為大鴻臚。幾個月後,因為劉屈氂因罪被斬,他便成為了丞相,封為富民侯。

其實,田千秋並沒什麼奇異超凡的才能,又沒有什麼戰功,而且資歷也淺薄,只因為一封上書合了武帝的心意,幾月間便封侯拜相。不久,漢朝使者去匈奴,單于就問:「聽說漢新拜了個丞相,他為什麼被拜為丞相呢?」使者回答道:「因為他上書言事合了皇帝心意的緣故。」單于道:「哦!原來你們漢選丞相併非要用什麼賢能的人,隨便一個男人上書說幾句話便可得到相位了。」使者回來後把單于的話上報,武帝認為使者有辱使命,差點便殺了使者。

不過,田千秋為人樸實敦厚,做了丞相也很安分,處境倒是比他幾位前任安全的多了。他見武帝一連數年追查太子謀反事件,株連特別多,大臣們都很恐懼,便與御史、中兩千石的大夫們一起上,請武帝「施恩惠,緩刑罰,玩聽音樂,養志和神」,為天下也不要過分憂愁。武帝認為他說的很對,便下詔說「遠近為蠱,朕愧之甚」,並感謝丞相和大夫們認真負責,也不再追究太子案了。

過了一年,武帝病死。田千秋輔佐幼帝接著做丞相,一共做了十二年,老死在任期中。因為他因為年老,皇帝善待他,朝見的時候允許他坐小車進宮殿,所以被稱做「車丞相」,連名字都被人稱做是「車千秋」了。

在漢朝初期,都是由開國功臣任丞相,如蕭何、曹參、陳平、周勃等。他們位高權重,在與皇帝商量國事的時候,皇帝總要以他們的意見為基本,而丞相所推薦的官員,可以直接任命到九卿的位置,而對於那些有過失的大臣,丞相甚至可以先斬後奏。

對於雄心勃勃的漢武帝來說,這樣的情況是不可容忍的。尤其是田蚡以太后弟弟的身份任意行使權利,更讓劉徹決心把皇權鞏固在自己手中。

於是武帝把朝廷機構改為「中朝」和「外朝」,「中朝」由原少府屬下主管文書檔案的「尚書」與侍中、中書組成。中朝聚集了武帝賞識的那些文學賢者們,在他們的幫助下,武帝審閱公文、謀劃國事、起草詔書,可以說中朝成為了國事決策機構。而丞相負責的「外朝」是公布執行中朝所推出的政令的執行機構。

就這樣,丞相失去了漢初的大部分權利。此後,九卿有事可以直接上奏皇帝,把丞相這個中間環節的二道販子給PASS了,丞相這個位置變的形同虛設。

通過一系列變革,武帝達到了集中皇權的目的,丞相的許可權越來越小,而且也越來越不為其他大臣所尊敬。通過上面關於那些丞相的簡介可以看出,也是由於一些丞相在為人處事的過錯導致了丞相這個位置被架空。這又怎麼能單反面的去責怪武帝呢?

漢武帝很重視招攬文人賢士,時常擔心人才不夠用。但是他個性嚴厲苛刻,群臣中即使是那些平素特別為他所寵愛的,一旦被抓到犯了小過錯或者有欺瞞行為的,往往被依法誅殺,少有寬恕。這雖然是他本身的過失,但如汲黯,雖然無數次直言於朝堂之上,卻仍然得以終老,而且還很為武帝尊敬,雖然也被免職過,卻一直沒什麼生命上的危害。而且至少對於這些丞相來說,被免職的、誅殺的或者自殺的,都是自己為人不謹慎,將把柄交到了武帝手中,用武帝的話說就是,「不殺何施?」

注釋:

一、先秦---漢武時紀年:

以十月為一年之始,所以灌夫是四年十月死,竇嬰是四年十二月死,田蚡是四年三月卒。卻是田蚡後死。這也是在紀年中每年伊始都言冬十月如何如何的原因。

但是到了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的春天,太中大夫公孫卿、壺遂、太史令司馬遷等人上奏道:「曆法已經很混亂了,應該重新改編曆法。」於是武帝命兒寬與名叫賜的博士等人共同商議,大家都認為該使用夏朝的曆法。夏五月,公孫卿、司馬遷等共制《太初曆》,改為以春一月為一年之始。從太初二年便開始使用新的曆法了。

二、武帝年號表:(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

建元元年——六年

元光元年——六年

元朔元年——六年

元狩元年——六年

元鼎元年——六年

元封元年——六年

太初元年——四年

天漢元年——四年

太始元年——四年

征和元年——四年

後元元年——二年

三、武帝十三丞相年表:

建元元年——建元元年:建陵侯衛綰

建元元年——建元二年:魏其侯竇嬰

建元二年——建元六年:柏至侯許昌

建元六年——元光四年:武安侯田蚡

元光四年——元朔五年:平棘侯薛澤

元朔五年——元狩二年:平津侯公孫弘

元狩二年——元狩五年:樂安侯李蔡

元狩五年——元鼎二年:武強侯庄青翟

元鼎二年——元鼎五年:高陵侯趙周

元鼎五年——太初二年:牧丘侯石慶

太初二年——征和元年:葛繹侯公孫賀

征和二年——征和三年:彭城侯劉屈氂

征和四年——征和四年:富民侯田千秋(昭帝即位後他繼續做了十數年丞相)

推薦閱讀:

三分鐘看清漢武帝劉徹牛哄哄這一生
漢武帝茂陵訪古
漠北決戰大勝後 漢武帝為何不徹底滅了匈奴
漢武帝--劉徹
博古論今妙語連珠的東方朔為何始終不被漢武帝重用?

TAG:漢武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