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125位畫家,七年創作65000張油畫,只為解一場星空之謎 聽雲說

就在前些日子,萬眾矚目的影片《至愛梵高·星空之謎》終於登陸了國內各大影院,海報隨著推文鋪天蓋地,小編敢打賭,這段時間你也一定被這部傳說中的「世界首部油畫電影」刷屏了吧。

然而,老實講,小編在看這部電影以前,大概還是個藝術「白痴」,印象里對梵高的了解,似乎就停留在了小學的美術課本里,猶記得那大概就是個割掉自己一隻耳朵、最後又開槍自殺的天才瘋子,好像畫了一幅似乎很美的《向日葵》……

也許與其他有美學底蘊的人相比,小編的確有著所謂「附庸風雅」之嫌,憑藉我這藝術鑒賞的三腳貓功夫,在這裡對梵高這樣的神壇大家「品頭論足」,更覺得有失尊敬。

然而,有句話怎麼說來著——「藝術不分三六九等」。這部豆瓣評分8.6,更入圍「金球獎」的全球首部油畫電影,洋洋洒洒看下來,情懷上雖無巨大感觸,視覺中卻滿滿震撼。

你又如何不會對65000張純手繪油畫搭建起的影音世界充滿敬畏?

那麼今天,我們就不談梵高,不談藝術,單單來談一談,這部影片製作背後,那些默默而虔誠的藝術「匠人」吧。

動起來的世界名畫

她叫Dorota Kobiela,是這部電影的導演,也是個「梵高迷」,一生最大的心愿,大概就是為梵高獻上一份最純粹的告白吧。

於是,Dorota Kobiela力邀曾獲奧斯卡獎的Breakthru Films團隊參與電影製作,更創新性的突破了傳統動畫模式,以純手工繪製的油畫作鋪陳,精心出品了這樣一份「全球獨一無二」的告白禮物。

他傴僂著身子回眸,眼中孤獨,筆下卻燦爛如初。

這部以梵高畫作為基礎,由125位畫家仿照屏幕描繪,由65000張油畫疊加構成的動畫電影,讓梵高的世界彷彿真的活了起來。

藝術與科技的再加工,更讓整部影片,彷彿都成為遺落在歷史長河中的他,親口娓娓而談的真實故事。

故事以梵高的去世為開篇。

一位年輕的男子,在郵差父親的委託下,為已逝的梵高送生前的最後一封信。

他由此踏上了「尋找梵高」之路,一路接觸了很多與梵高生前有交集的人,船家,醫生,老闆……

每個人的眼中,似乎都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梵高,也正是因為這份孤獨極致和瘋狂極致交織的獨特,男主人公逐漸對他的藝術追求有了一個由淺及深的了解,並在探尋的途中一步一步靠近著梵高死亡之謎的「真相」……

有人說,電影妙就妙在,能夠巧妙地抓住觀眾對梵高「死亡之謎」的好奇心,更把世人鍾愛的「探案懸疑」搬上熒幕,賺足了賣點。

然而,在我看來,也許劇情的巧妙並不足以描述其全部的藝術價值,此刻我最想說的,還是影片在藝術表達手法上「絕無僅有的超凡用心」。

7年打造「奇蹟」經典

記得幾年前上映的電影《森林四季》,歷時5年,走過8個國家100多個拍攝地,才磨礪打造出這麼一部心血作品。

然而,你可能也無法相信,《至愛梵高·星空之謎》這部看似劇情簡單、無需場景更替、全片時長僅95分鐘的影片,其製作周期竟長達7年之久。

製作團隊為其付出的心血,絕非一般人可以想像——在全世界搜尋了15個國家的125位畫家;深入調查了梵高生前的800封書信;查找了相當大量的典籍、梵高畫作。

為了更加生動自然地表現人物面部表情和動作,每幅畫布油畫更是被一遍遍重複繪製了76次。最後以12幅/秒的速度疊加了65000張油畫,才完成了如今這部電影作品。

別看這部影片瞧上去像是巨資大手筆,但當初因為是首次嘗試油畫電影的這種模式,加上經驗上的缺乏,其製作資金並不夠充裕,這125位畫師是眾籌來的,甚至連面試路費也無法給報銷,但最後竟依然有5000人申請。

畫師們在接受了為期3周的課程訓練後,每人被分配到了一個小小的格子間,僅僅一張畫板、三面反光板,還有一塊LED屏幕,以梵高120幅原作為基礎,畫家照著屏幕描,每天工作10小時。

我們來算這樣一道算術題——在電影中,1秒鐘就需要12幅畫,一個畫師工作一個月也只能畫出3秒的畫面,那麼完成這樣宏大的一幅作品,究竟需要多少人多麼漫長而嘔心瀝血的路程呢?

這是一項驚人的計劃,也是全球上絕無僅有的突破。

也許,很多人都說這樣的拍攝手法極度奢侈浪費,因一幀一幀不如攝影來的連貫,跳脫而艷麗的畫面疊加更會使觀眾看得頭暈,所以這部影片在製作以來就被外界「定了罪」。

不過大概就像影片導演Dorota Kobiela引用的梵高的原話吧,「我們除了畫畫,沒有什麼比這更好的表達方式。」對於超凡畫家的致敬,也許再沒有什麼比這句話更加熱烈純粹。

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老人抽煙時煙霧的由深及淺,這大概是經過無數遍的暈染和疊加,才讓這樣一個生活化的細節如此逼真。

你可以看到羅納河上的星夜,星星彷彿都在轉動。

田間的馬車也動了起來。

影片中的每一個鏡頭都像梵高親自畫下的。

此外,為了高度還原梵高的油畫作品,團隊尋找到了與原作擁有極大相似度的演員道格拉斯·布斯、羅伯特·古拉奇克等人 ,讓他們在綠幕中進行拍攝,而後轉為CG動畫,最後再由畫家畫出來。

團隊無論是在演員造型、演繹,還是後期繪畫等過程中,都細心打磨,終於達到了「以真亂假」的程度,成功還原了梵高生前最真實的生活。

如果說,「每一幀都好像一幅畫」的影片,是對其拍攝藝術手法的極高讚譽,那麼《至愛梵高·星空之謎》,每一幀卻真的是一幅一筆一筆勾勒出來的油畫畫作,其背後的藝術價值,又該如何計算呢。

僅僅靠票房?僅僅看劇情?還是看水軍的注水?答案理當是無解吧,可起碼每個懂得珍惜它的人,都會明白它的寶貴。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記得古時候,傳說故事裡畫龍點睛,成語里更有所謂「栩栩如生」、「躍然紙上」……

古人以其讚歎畫作之精美,更是對畫作美麗而純粹的一種幻想——讓畫作動起來,何嘗不是萬千畫家心中的一個夢。

而如今,科技日新月異,更精美的特效技術都能得以突破,卻很少有人再沉澱下心思,來完成這麼一個樸素的願望。

大概一個人為了藝術和信仰做到極致,本身就不是一件能夠被世人稱道的「聰明事兒」吧。

就像《我在故宮修文物》中,鐘錶男神王津師傅,16歲進入故宮文保科技部,修了文物39年,一生只做一件事;就像梵高,一生畫了800多幅畫,生前也只賣出過一幅。

籍籍無名,淡泊一生。有些事情小到不能再小,普通到不能更普通,卻真的有人長長久久地守了一輩子。

記得《至愛梵高·星空之謎》的片名譯自英文「Loving Vincient」,它同樣出自梵高每次信件的結尾,「至愛梵高」,這是他對弟弟自我陳述時的「至愛」,也是後代千千萬萬人對他的「摯愛」。

沒有愛,是絕對不會打造出這樣一部「漫長而精緻」的影片的。

都說藝術的殿堂高大而清冷,但我總覺得不是。就如同梵高自己曾說過的話,「只要活著的人還活著,死去的人就不會死去。」

團隊以執著、真誠的精神,致敬同樣執著真誠的神壇畫家,這不僅僅是關於藝術的傳承,更讓偉大的工匠精神代代長久。

在這個功利的時代,為藝術做一次久違的感動。如果有時間,不如一起約一波,我們一起去電影院看《Loving Vincient》吧!


推薦閱讀:

天山風光油菜花10日攝影創作團
詩詞創作瑣記--作者;中華詩詞學會楊逸明
【美學系列-從品味唐詩到感覺宋詞】蔣勳/坐看雲起與大江東去(上) | 文學創作 | 聯副創作 | 讀...
當代詩詞創作漫談(轉)
清後期女性文學創作題材與《紅樓夢》的影響

TAG:星空 | 畫家 | 創作 | 油畫 | 5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