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之苦如何吃法

人是肉身性的存在,而這個肉身註定是要吃苦的。我的問題是,加之於我們身體上的痛苦是否有一個總量?人想逃脫這個總量,其方法便是追求肉體的快樂,以為快樂增長一分,痛苦就會減少一分。在一個片段上也許如此,但就漫長的人生而言,痛苦只是延後了。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確不錯,但明朝呢?所以就有了先甜後苦或先苦後甜的說法。

小朋友吃東西,有的先挑好吃的吃,有的卻把好吃的留到最後享用。這是兩種不同的人生態度或苦樂觀的暗示,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彰顯。

比較而言,我更傾向於孩子,因為每次好吃的東西總是有限的,不那麼好吃的東西也是有限的,就如人生苦樂的總量是明確的。孩子們明白,好吃的東西雖然好吃,但消耗一點就少一點。不好吃的東西亦然。誰也占不了更大的便宜。但在接下來的整體人生中,這一點就被模糊了。苦樂的總量難以計算,以至於總量的概念也變得沒有必要,反倒妨礙一根筋地追求福樂。取而代之的迷信是,苦樂此消彼長,多一分快樂就少一分痛苦。追尋快樂成為人生的當務之急,也是最終的目標。

都說人是趨利避害的動物,看來只說對了一半。人只是趨利,以為趨利就是避害,追求快樂即是避免痛苦,並不需要特別避免。如果說,總量之說是經不起推敲的,此消彼長說同樣也經不起推敲。不同只是,在前者的暗示下,人生不免能主動接納痛苦,講究節制,並堅信轉化的力量。而在後者的暗示下,人生被動於痛苦,沉溺於放縱,幻想造成的後果化於無形。

每當看見那些因早年縱慾而罹患重病的人,我不禁會想,他們遭受了多大的痛苦呀。這些痛苦如果用於一個人自我完善的道路也該成功了。開膛剖肚、補心換肝、化療放療……一個人若要成聖成道經歷的身心折磨也不過如此了。區別大概僅在於,一個是自覺自愿的,一個不得不如此。但即使是被動的受苦也是受苦,並且痛苦的程度一點也不亞於前者。都說覺悟之難根本在於吃苦,可一個平凡之人有時遭遇的苦楚甚至是更勝一籌的。

當然,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要成聖,但日常的自我完善也是需要主動的。主動地吃苦、自我約束,首先反映在我們的身體、神經系統上。限制和不那麼舒適都是免不了的。如果這樣的苦我們都經受不起,不能接納,報復性的最終的苦頭便是題中應有之義了。

人生的大材小用有時就體現在吃苦這件事情上。似乎能忍受無盡的痛苦,這乃是能量使然。問題只是在於主動還是被動,是合理運用還是集中爆發。

推薦閱讀:

丈夫棄妻獨立逃跑,妻子卻這樣說……
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
如何理解溫柔地對待整個世界?
得意秋風的人生感悟
志在山頂的人,不會貪念山腰的風景!(感悟人生)

TAG:人生 | 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