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銀行股投研方法系列基礎篇:盈利分析
系列總序 銀行業是國民經濟中最重要的行業之一,也是我國金融體系的主體,而銀行股又是A股中市值佔比最大的行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分析好銀行業,不但對銀行股投資至關重要,而且對分析宏觀經濟、建立投資策略也極為重要。 為幫助大家了解銀行業、銀行股的分析研究工作,我們此次將長期研究工作中積累的分析方法,做系統的整理、提練、總結,形成銀行股投研方法論系列報告。 本篇是本系列的第一篇,亦即基礎篇,重點介紹如何對銀行進行盈利分析。盈利水平是衡量一家企業經營成果的核心指標,因此盈利分析也是基本面分析的重中之重,銀行作為盈利性金融企業,也不例外。通過盈利分析,我們把一家銀行的盈利情況做出分解與歸因,從而評價其盈利的水平和質量,並有助於預判其盈利的可持續性,從而為投資決策提供參考。 此後,我們還會在本系列的第二篇,介紹銀行股研究中所需要的建模方法,即利用證券研究工作中必備的建模技術,把一家銀行的經營情況、財務分析和財務預測,良好地體現在模型之中。 但具備了良好的基本面分析與建模後,並不必然能做好銀行股投資。因此,本系列的第三篇,則投入銀行股的投資實戰,我們介紹如何通過引進策略思維來抓住銀行股的投資機會。0 預備起銀行是一種金融企業,和所有其他行業一樣,它也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因此,它的盈利也是投資人最為關心的變數之一。評判盈利能力強弱的最核心指標,是ROE。理論上,企業的盈利增長率也是由ROE與分紅率共同決定的。增長率=ROE(1-分紅率)因此,歸根結底還是關注ROE。 在盈利的基礎上,再形成股價。實踐中,銀行股的ROE水平與其估值水平存在正相關關係。
當然,僅僅知道這一粗略的關係,還不能有效指導投資操作,還需要細化。根據資產定價模型,股票的價格和其他很多資產一樣,也是未來現金流的折現。未來現金流可以是股利、自由現金流、EVA等,但不管是哪種,終歸是基於盈利計算得來。
而盈利只是上述公式的輸入變數之一,是重要的變數,但不是惟一變數。因此,盈利與股價關係複雜,受到資金面、投資者風險偏好等因素影響。 股價的分析留給後續集,本集先只分析對銀行盈利的分析。1 銀行業務銀行,或稱商業銀行,監管分類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學術稱謂是「存款貨幣銀行」。它們遍布城鄉,大家都不陌生。其最為主要的業務是吸收存款,發放貸款,賺取利差,同時還提供匯款、結算等服務業務,傳統上統稱為「存貸匯」。但歷史上,匯兌業務是近代銀行的起源,而存款、貸款業務都是匯兌業務的衍生品。也就是說,近代威尼斯和山西的商人,起先都是幫人匯款,由於深淀了穩定資金,然後才拿去放款。由於放款利潤豐厚,現代銀行普遍重視存貸業務,長期忽視匯兌支付業務,直至第三方支付崛起,才發現自己被威脅。所以,領導提醒我們說:「不忘初心」。如今,銀行的資金來源不再僅限於存款,資金投放也不僅是貸款,而是形成多種負債來源和資產運用,而中間則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資金池」。銀行的商業模式是天然的資金池。
銀行通過吸收存款、吸收同業存款、發行債券、股東注入資本金等負債業務,彙集了大量資金,然後用於發放貸款、購買債券、同業投資等資產業務。商業本質上,某種負債來源(如存款)與某種資產運用(如貸款)之間不存在對應關係,某筆存款與某筆貸款更不存在對應關係,這就是資金池。而銀行的利差收入,也就是所有資產收益與所有負債成本之差。 資金池的作用,是幫助銀行管理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等,以實現資金來源與負債的錯配,從而提升資金融通效率。流動性風險:公眾零散、短期的存款,彙集一起,可以用於向企業投放大額貸款,從而實現了融資。銀行把公眾存款留出一部分,就能應對各存款人的日常存取,從而實現了期限(續短為長)、規模(積少成多)的錯配。這就是資金池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 信用風險:假設銀行所有負債100元,利率1%(年末要償還101元),同時所有資產100元,利率4%(利差3%)。如果所有資產運用出現0.5%的違約損失,那麼最後年末只能收回103.48元(100元*1.04*0.995),那麼銀行依然可以償付到期負債本息101元,並有所盈利,也就是資產違約損失可以由利差覆蓋。因此,資金池是銀行管理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的工具,也是銀行的主要商業模式。但管理風險是個技術活,銀行會主動控制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的敞口,以避免自己陷入過高風險,導致經營失敗。比如,為管理好流動性風險,就意味著平時要留出一部分資金,不能用於投放期限較長的資產(比如長期貸款),只能投放於短期資產,這也意味著要犧牲收益。再比如,為管理好信用風險,則要求銀行對某些資產的損失率有一個比如可靠的估計(這依賴於借款人審查等繁重的工作),如果損失率過高,或根本就是難以估計,那麼銀行也必須放棄這類資產,犧牲收益。因此,銀行日常必須權衡風險與收益,理性抉擇。歷史上,因貪婪追求收益而過度承擔風險,導致銀行破產的事情,屢見不鮮。為了維持銀行經營穩定,監管部門設立了種種監管指標,控制銀行追求收益的慾望。 評估銀行的風險偏好水平,也是基本面分析的重要一部分。但是,所有銀行都在公開報告里聲稱自己是穩健而保守的。因此,這項評估不能看書面材料,而是「日久見人心」,只能通過多方、長期對這家銀行的跟蹤調研,了解他們的風險偏好水平。2 利潤表解析銀行由於業務種類相對清晰,因此其利潤表也相對簡單,我們將它畫成以下這個樣子:
這樣,銀行的盈利其實就一目了然了。我們可簡要地逐一介紹。 首先,看銀行的三大收入類別。一、凈息差收入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是凈利息收入,即所有利息收入與利息支出之差。其中,貸款利息收入與存款利息支出又是最主要的,因此可以把「存貸利差收入」單列出來,剩下的是「其他利差收入」。一般來說,如果存貸利差收入占凈利息收入較高,說明銀行業務高度依賴於傳統存貸款業務。把凈利息收入劃分為存貸利差收入和其他利差收入,能夠看出銀行的息差收入結構。但也得注意兩種情況:(1)有些銀行,負債來源高度依賴存款,而資產運用則以其他為主,貸款較少,這種劃分就不適宜;(2)即使是存貸利差收入佔比極高,也並不一定就是壞事,也可能是他們的戰略選擇,或確實在存貸款業務上有獨特優勢。但是,我們在分析過程中,還是要先把特徵刻畫出來,然後再去探究成因,最後才去下評判結論。 凈利息收入要結合資產負債表來看,也就是觀察銀行的資產、負債各自有哪些類別,各自佔比(包括餘額結構和增量的結構。其中,存款、貸款等重要科目,還要進一步細分,看更詳細的結構,比如存款還會分為個人活期、對公活期、個人定期、對公定期等,貸款也同理。這些結構都能反映銀行不同的經營風格),以及各自的利率是多少,以及利率的變化情況。 比如,這是工商銀行2016年6月末的資產負債構成情況,以及該銀行上半年增量結構表,能夠看出他們今年上半年新增的負債來源、資產投放分別是什麼樣:
二、凈傭金收入第二類收入,是凈傭金收入,通常所稱的中間業務收入。常見的內容包括結算匯兌手續費、代理費、顧問諮詢費、管理費等名目眾多,且各行自行分類,無統一格式。這些收入主要與經濟活躍程度、資本市場活躍程度等相關。比如,經濟活躍,企業與居民產銷兩旺,那麼結算匯兌行為就增多。再如,股市、債市行情好,銀行向客戶代銷理財、基金等產品,又幫企業發行債券等,也能產生中間業務收入。長期看,由於我國資本市場日益發達,非信貸融資手段日益豐富,這一塊收入長期看是會逐步提高的。當然,某些銀行把企業的部分貸款利息收入,以「顧問費」等名義,轉移到中間業務收入中,以標榜自己中間業務收入佔比更高。 三、其他非息收入其他非息收入則包括投資損益、匯兌損益等,與其他行業一樣。 以上三項即構成銀行的全部收入來源。比如2016年上半年幾家A股上市銀行的收入結構是這樣的:
然後,是扣除稅費和業務及管理費用。營改增後,營業稅不再有,有幾項小的費用還在。然後,業務及管理費用是主要費用支出,包括銀行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員工薪酬、辦公與行政費用、固定資產折扣與無形資產攤銷、業務費用等。這些內容與其他行業差不多。經驗上看,一般來說,銀行業的成本收入比(業務及管理費用/營業收入)在30%左右,有高有低。而其中,員工薪酬在全部費用中佔比一半左右。我們看到2016年上半年各上市銀行的成本收入比是:
成本收入比經驗值在30%,但也有高有低。比如,服務大中企業客戶較多的銀行,成本收入比往往較低,而服務小微企業為主的,則成本收入較高,因為服務小微企業會消耗更多人力物力,成本較高。但小微企業貸款的利率也較高,因此最後的盈利水平仍然是可觀的。因此,不同業務模式的銀行之間,成本收入比有高低之別,不能簡單對比高低就對銀行基本面下評判結論。扣除費用之後,再是扣除資產減值損失。資產減值損失,是銀行投放的資產,在到期之前(或真實發生損失之前),根據審慎原則,預先計提的損失,俗稱計提撥備。比如100元貸款,尚未到期,企業客戶經營也基本正常,但出於審慎考慮,先計提了2%的撥備,也就是2元的 「預期的損失」,作為本期利潤表的減項。但這2元損失還不是真實發生的,是先「預存」起來的,就是有了2元的撥備餘額,等著真發生損失時,用來沖抵。資產負債表中只計入98元貸款凈額。後來若真發生1%的損失,那麼到時就不用再計提撥備了,而是只要把1元損失與1元撥備相衝抵,賬面貸款還是98元,但撥備餘額只剩1元了。 銀行計提撥備是一個相對主觀的會計行為,會受監管、管理層預期與行為、真實資產質量趨勢、不良暴露趨勢等因素影響,較難預測。其中,資產質量趨勢是一個重要的影響指標。因此,我們又會花大量精力用於銀行業的資產質量分析(請見我們的其他專題報告)。 再後面,就是所得稅,這與大多數行業一樣。銀行某些收入可以免徵所有稅,比如國債利息收入等。因此,最後的實際所得稅率會低於25%,比如23%。 最後,形成凈利潤。2016年上半年,整個商業銀行業利潤達到8991億元。3 ROE杜邦分解但是,單純拿到一家銀行的利潤表,尚不能評判其盈利能力高下,利潤總額高可能僅僅是因為它規模大,並不必然是盈利能力高。而ROE是能評判盈利能力高下的。 然後,再把ROE做杜邦分解,並把多家銀行放在一起相互比較,從而:(1)看出不同銀行的經營風格;(2)盈利能力高低分化的成因。 杜邦分解,就是把銀行的一張利潤表中的每一個科目,除以當期的「平均總資產」(最好是日均平均,否則就用期初期末簡單平均),得到一張「相對數」的利潤表,其最後一行是ROA。ROA再乘以權益乘數,就是ROE。很顯然,在ROA相同的情況下,權益乘數越高(槓桿越高),ROE越高。這樣,就得到了一張把ROE分解至利潤表各科目的表格,這就是銀行分析中常用的杜邦分解(和其他行業的杜邦分解有點不一樣)。比如,幾家A股擬上市銀行2015年業務的杜邦分解表如下:
杜邦分解的表格,重點看以下幾處: (1)「利息凈收入/平均總資產」,即佔比最為重大的凈利息收入的情況。利息凈收入/平均總資產,其實與凈息差指標非常接近(利息凈收入/平均生息資產,因為生息資產佔總資產的以大部分)。而提升凈息差的方法,無非是提高資產利率(找到更高利率的資產,但小心,有可能是去找了更高風險的資產,所以也不是越高越好)或控制負債成本(儘可能找到低利率的活期存款)。但是也不能機械看待凈息差,認為越高越好。比如,一家銀行原來的存貸款業務不變(利差收入不變),但額外增加了一塊同業負債與資產業務,利差很小。這就會導致整體凈息差下降,但是,由於銀行整體槓桿加上去了,所以ROE是上升的。換言之,原來的存貸款息差收入不變,又額外增加了一塊同業息差收入,因此是多賺錢的。另外,銀行經營也符合高收益高風險的基本規律。有些銀行選擇高收益高風險的策略,凈息差(大致等於利息凈收入/平均資產)較高,資產質量偏差,撥備成本較高;有些銀行選擇低收益低風險的策略,凈息差和不良率均較低,撥備成本偏低。因此還是要看扣除風險成本後的最終ROE結果。一般來說,凈息差越高,撥備計提壓力確實是越大的。
(2)然後,其他需要重點分析的科目還包括:凈傭金收入/平均總資產、業務及管理費用/平均總資產、資產減值損失/平均總資產。不一一展開。 然後得出銀行ROA水平。從該表中可以看出,如果某些銀行從事中小微企業業務較多,就會體現為較高的息差高(因為放貸利率較高),但同時也可能會是較高的成本和撥備,因此最後的ROA可能相近。這也是銀行不同經營風格的體現。 (3)銀行整體槓桿水平。ROA與權益乘數相乘,即為ROE,因此影響ROE的重要因素還包括權益乘數,即財務槓桿水平。一般來說,銀行的財務槓桿水平受資本充足率制約,大家都差不多,都在15倍上下。但是,隨著一些農商行上市,我們發現他們的財務槓桿水平低,主要是他們不能跨區域經營,業務種類也少一些,因此放槓桿的水平小,制約了ROE水平。 我們要的當然是儘可能優異的ROE水平。通過杜邦分解,我們能夠大致摸清是什麼因素拖累了一家銀行的ROE。如果發現其中某指標有特別異常的表現(相比同行特別高或特別低),那麼再按圖索驥,從該科目內查找原因。這種分析對銀行管理層也很有用,一眼就能看出自己的優缺點,針對性地去想辦法提高。 當然,這些工作只是解釋過往已有的成績。然後,我們還會考慮,這些特別好或特別壞的因素,會不會持續。比如,費用高是近幾年科技系統研發投入,那麼未來費用就不會這麼高了。而如果是,那麼高費用未來仍會持續。通過歷史察看未來,以便對銀行未來的盈利水平做出預判。
推薦閱讀:
※解讀:P2P銀行存管是什麼概念?
※央媽這次出了個大招:放開銀行理財等所有資管產品銀行間債市開戶
※2017年9月江西銀行資金存管平台業務公示
※一人在銀行,全家拉存款!銀行存款困境如何破?
※新手如何修鍊成一名合格的房產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