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老二差幾歲最好?想生二胎注意3個問題
生二胎該注意哪些問題?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副主任醫師馬良坤表示,孕育二胎與一胎並沒有什麼大區別,最為關鍵的還是健康飲食、均衡營養、合理運動,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將「治未病」的理念貫穿孕期始終。
全民「緊張」二胎父母變身「好奇寶寶」
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5月底,全國共有145萬對夫婦提出再生育申請。北京衛計委的統計數據則顯示,截至5月31日,「單獨兩孩」申請量突破4萬。
因為實際申請數量與預估有差,有聲音稱民眾生育意願增加有限,「單獨二胎」政策「遇冷」。馬良坤教授並沒有就「遇冷」表態,但她告訴39健康網編輯,單獨二胎政策以來,雖然協和醫院婦產科沒有明確的統計具體的數據,但作為臨床醫生,能明顯感受到數量上的增加。
「現在都主張孕前檢查好自己的身體,政策放開之後,來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尋求孕前指導的人數都有所增加。」馬良坤教授說。
因為涉及到國家計生政策的變動,單獨二胎政策自實施以來便一直受到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有二胎計劃的家庭也並沒有因為既有的經驗放鬆,在孕育上似乎有比一胎時更多問題。比如,二胎與一胎間隔多久最好?葉酸、鈣之類的營養素要多補充嗎?二胎坐月子有啥講究?
馬良坤教授表示,父母的這種反應並不難理解,孕育一胎時不知深淺,沒有遺憾,而孕育二胎就會自然而然地回顧既往的經歷,希望在某些方面改變,希望少走彎路,孕育出更健康的寶寶。
老大老二間隔無絕對2歲以上為宜
兩個孩子間隔幾歲最好?這恐怕是計劃迎接第二個生命要面臨的第一個問題。科普界流傳的3歲說、5歲說,更是讓這個問題的選項更多。
馬良坤教授表示,站在醫學的角度來講,不主張老大和老二的間隔太密,2歲以上為宜,一是可以保證第一個孩子母乳餵養到一歲,二是懷孕和母乳期間,鈣、鐵等營養流失比較多,間隔2歲以上有助於媽媽恢復身體狀態。
至於間隔3歲或5歲的說法,馬良坤教授表示,這是考慮到社會問題、家庭因素後給出的參考值,比如,有沒有大人帶孩子,老大對弟弟妹妹是否認可。
「單站在婦產科醫生的角度,間隔2歲或2歲以上,無論是順產、剖腹產都是可以的。」馬良坤教授說,到底間隔多久並沒有一個絕對的定論,最終還是要每個家庭根據實際情況,綜合多種因素考慮後決定。
一胎二胎沒有大區別3大「檢查」別輕視
儘管整個社會都在緊張「二胎」的話題,但馬良坤教授認為,一胎和二胎沒有什麼區別,並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健康飲食、均衡營養、合理運動,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但馬良坤教授特彆強調,除了一些基本的健康檢查,無論是一胎還是二胎,很多孕婦容易忽視3個方面的「檢查」。
第一,檢查口腔。
口腔檢查應在孕前進行,包括潔齒,檢查是否有齲齒,是否有未長出的智齒,是否患有牙周炎、牙齦炎等。
「所有人在懷孕前都要特別注意的事項,如果在孕期拔牙,有可能出現感染,導致不良後果。」馬良坤教授表示,保持口腔健康對於孕婦至關重要。
第二,「檢查」自己的生活方式。
馬良坤教授表示,每個孕婦都有必要從孕前就做自我檢討:營養是否均衡,飲食結構是否合理,運動量是否適當,是否有出現高血糖、高體重、高血壓的風險。特別是高齡產婦,因為年齡的原因,可能存在器官衰退的情況,糖尿病等孕期常見疾病更容易「光顧」她們,更要格外重視健康的生活方式。
「媽媽孕前就體重超重,孕期體重增加的也很快,產後做月子怎麼可能一下子好起來呢?」馬良坤教授強調,懷孕要有「治未病」的觀念,孕前、孕中、坐月子是一個完整的鏈條,要尋找到一種自己能夠堅持的健康生活方式,堅持到底,才能產生最好的結果。
第三,「檢查」媽媽的心態是否良好。
馬良坤教授表示,即將迎接一個新生命,除了孕婦本身的肝腎等身體指標正常,更重要的是心態要好。
以二胎媽媽為例,一般年齡處於30多歲,需要兼顧工作與生活很多方面,大事小情隨之而來,壓力自然增大,而壓力對懷孕並不是一件好事。這時候,媽媽必須通過自我調適或外在環境改變等多種方式緩解、釋放壓力。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家境普通的二十多歲的獨生女,我不想父母生二胎對嗎?
※被勸生二胎?別被這些奇葩三觀唬到
※學人說|二胎准媽媽焦慮應對指南
※生二胎政策反響:人口新政對江蘇影響不會太大
※二胎爸爸有福!陪產假現在延長可達半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