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多歲,人生中最孤獨的一段日子

文|唐芹 簡單心理諮詢師

前陣子,我看到一篇文章,文章我並沒有細看,但是標題的意思是,從18-25歲這些年是最苦的日子,這讓我不禁有些感慨。

美國有位著名的心理學家,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在他對人類心理發展階段的理論研究中提到,人的一生會經歷各個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有著不同的身心發展的任務,如果在當下的階段很好的完成了這一發展任務,那麼在之後的人生過程中將更為順利。倘若在過去的發展階段里磕磕碰碰的,那麼在之後的生活中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殘留的痕迹。

0—18個月

◆建立基本信任感的階段

每個人還在嬰兒期的時候,對外界需要高度的依賴,但是外界的環境是否值得嬰兒依賴與信任就是這個時期很重要的事情。倘若在嬰兒期,你可以獲得很好的母親或者家人的照顧,照顧者能夠很好的養育你,知饑飽,知冷熱,你會感覺這個世界是充滿了信任與關懷的。

18個月—3、4歲

◆建立自主感和避免羞恥感的階段

大部分的小孩在在這個階段開始學習走路、說話、吃飯、穿衣、拿玩具,小孩萌發出非常強大的學習能力和好奇心。他們會開始拒絕父母的勺子,開始自己動手用勺子哪怕根本舀不到任何東西;他們開始擋開父母的手要努力向前走。這是個體習得自主感的重要階段,但往往有的父母在這個階段的過渡保護和包辦會讓孩子失去建立自主感的機會,也會讓孩子體會到失敗和受挫的羞恥感,這很可能影響到孩子今後是否有面臨挑戰的勇氣和決心。

4—5歲

◆學前期的孩子開始有了主動性同時也要面臨一種內疚感

當他們面對父母的否定和壓制的時候,他們會感到被父母拒絕和討厭而很挫敗和內疚。在過於嚴苛的家庭裡面,孩子往往會生活在強烈的內疚之中,認為自己要做到很好才可以對得起父母。這樣強烈的內疚感是會影響今後的發展生活的。

6—12歲

◆獲得勤奮感,避免自卑感的階段

個體在這個階段進入了學習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自己的努力和勤奮與積極的結果的關係;然而也有的個體在這個過程中很受挫敗,如果父母總是以否定和消極的方式看待孩子,會讓孩子感到異常的自卑,進而沒辦法形成和取得個人的成就感。

12—18歲

◆青春期自我意識爆發的階段

青春期的孩子有時候會做點離經叛道的事情,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本性很壞,而只是希望有機會去表現「真正的自我」。他們通過疏遠父母,不與父母交流,不聽父母的教誨,找到合群的同伴,有自己的小團體等方式來彰顯自己個體的存在感,他們要向這個世界發出聲音,告訴世界我是誰,他們不希望自己只是家庭的附屬品,而是希望有機會被人看到自我的存在。

以上這些只是鋪墊

,重要的是下面的這個階段,也是我願意多講一些的,從18歲—30歲的這10年左右的時間,是人生中感受到孤獨最多的一個階段。埃里克森稱這個階段是「 獲得親密感,避免孤獨感的階段 」。

離開父母的孤獨感

人類是一種群居物種,從小到大我們都無時無刻與他人接觸著。最為近親的就是父母。而我們的孤獨感,就是從我們離開父母開始的。

我在這裡談到的「離開」,既是物理空間層面的離開,也是心理層面的離開。事實上,我們與父母的離開早在青春期的時候就開始,只是那個時候我們都太執著於內心獨立意識的表達而無所謂父母。但是,很多進入大學,特別是大學在外地讀書的青年人,已經開始漸漸有了這種與父母分離的孤獨感。物理上的分離有時候還讓人可以接受,但心理上的分離卻讓人越發的孤單。也許當你漸漸長大的時候,你發現你父母的觀念和價值觀和你所思所想有了很大的差距,你所追求的人生和父母期待你的人生有了很大的分歧,當你無數次想要說服父母卻總是難以得到認可和支持的聲音,在這種時候,你會感到深深的孤獨感。

有不少的來訪者,會卡在與父母的關係之中很多年,他們被這種孤獨感給困住了,他們一方面想要擁有曾經與父母親密無間的感覺,但另一方面又沒辦法說服自己去成為父母心目中的小孩,過父母安排的生活;他們想擁有自己的生活,但是又糾結於自己的生活選擇是不被父母認可的。他們在現實與父母做著鬥爭,也在內心與自己做著鬥爭。

離開同齡人的孤獨感

曾經有來訪者和我講:我一個非常好的閨蜜結婚了,我本該高興的祝福,可是為什麼我內心卻突然空落落的,感到特別的荒涼?

當我們都還是一群孩童的時候,玩樂是同伴在一起最重要的事情,也是最開心的事情。我們在這種開心幸福的場景中待了10多年,直到有一天,你的一個朋友開始談戀愛了,開始大把大把的時間用在另一個人身上,開始不出席朋友聚會了,如果你依然是單身,你會明白原來已經和許多年前的感覺不同的。

在20歲左右的年齡,人們開始慢慢離開自己的家庭,開始尋找自己親密關係,開始組建自己的家庭。這原本是一個很自然而然的過程,有的人可能開始得早,有的人開始得晚。但是在都市生活的人們看起來都忙碌著自己的事情,有時候眼睛卻總盯在別人身上。當你身邊的人慢慢的把他們的關係中心從同伴朋友身上轉移到了自己新的戀愛和家庭關係上的時候,你會感到莫名其妙的失落感,似乎被落下了。這種孤獨感會油然而生。

在孤獨中努力的生活

和埃里克森說的其他階段一樣,孤獨感是我們必然會經歷的階段,而人的成長也必然是伴隨著這種孤獨。其實,在這個時代里,幫助我們解決孤獨感的辦法不一定只有婚姻這一條路,但是這往往是父母和這個社會輿論為人們選擇的一條路。「尋求親密感」對應的方式也並不是有且只有結婚這一條路,而婚姻本身有時候帶來的未必就是人們所尋求的親密感。所以,也會有很多身處婚姻或戀愛的來訪者向我訴說他們在兩人的關係里感到的孤單與不被理解。

孤獨感是煎熬的,但是如果你被這種感覺沖昏了頭而陷入盲目找尋親密關係的陷阱里,那就很可惜了。有不少的人,在還沒有尋找到合適的親密關係之前,選擇其他更為健康的方式來應對他們的孤獨,比如他們會發展更健康的生活愛好,比如音樂、藝術、運動、遊戲,他們也在這些新的領域結交新的朋友擴大自己的交際圈來彌補這種情感缺失。也有一些人會把自己更多的精力投入在工作上,這一定程度也是一種生活妥協。

美國家庭治療大師米紐慶已經90多歲了,前不久他最親密的愛人去世了,他在哀悼自己所失去的同時也決定重新投入心理諮詢和教學的工作中。從某種角度來說,工作也是幫助我們去應對我們孤獨感的方式。也有不少人,他們在人生很多時候都感覺很孤獨,所以他們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一方面諮詢可以幫助他們去理解他們為什麼長此以往都如此的孤獨,另一方面諮詢本身的陪伴也會為他們孤獨的內心療愈。

在很多人眼裡,20多歲是一個黃金的年齡,但是與此同時也是一個內心孤獨的年齡。當我們有機會去看到我們的孤獨,理解我們的孤獨,我們才會更好的在孤獨中去尋找人生中重要的另一半,去擁抱更美好的未來的生活。

Solitude is fine but you need

someone to tell that solitude is fine.

by Honore de balzac


推薦閱讀:

人生|人字有兩筆:一筆寫順境,一筆寫逆境
喜歡一個和我興趣愛好很相近的女生,但是人不答應,我該怎麼堅持?
茶說 | 一壺茶伴我度過滄桑人生
10大日元各自的人生使命(4)
牽強的微笑憂傷的句子 人生不會太圓滿,要學會一笑而過

TAG:孤獨 | 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