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強的遺囑:改變中國近千年,影響波及大半球
說到歷史上,對中國乃至世界有巨大影響的人,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必然會是分量極重的一個。他作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於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國。此後開始了橫掃亞歐大陸的征服戰爭,征服地域西達中亞、東歐的黑海海濱。
從成吉思汗親征花剌子模帝國前開始,到他征伐西夏時去世,成吉思汗一共立了3道遺囑,而這3道遺囑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中國近千年的格局,對大半個世界都有很深的影響。
遺囑一
1219年,成吉思汗遠征花剌子模。出發前,他在妃子也遂提醒下意識到,這次遠征風險很大,而且自己的年齡也大了,還是應該把繼承人定一下。
繼承人要在他的結髮妻子大皇后孛兒台旭真的4個兒子中產生,即長子朮赤、次子察合台、三兒子窩闊台和幼子拖雷。他們都在蒙古帝國中擔任要職,分管禮樂、司法、朝政、軍事四方面的大權,均帶領著相當數目的蒙古騎兵。
四兄弟當中,朮赤是長子並且功績卓著,但朮赤的出身卻很有爭議。成吉思汗還不夠強大的時候,孛兒台旭真被蔑兒乞惕人俘虜,並被收娶為別人的妻子。後來,成吉思汗借兵消滅了蔑兒乞惕部,孛兒台旭真得以返回。而朮赤本人,就是孛兒台旭真在返回的歸途中所生。因為前後正好是九個月的時間,朮赤究竟是孛兒台旭真在被俘前所懷還是被俘後懷上的,一直眾說紛紜。
儘管成吉思汗對待朮赤和對待其他三個兒子沒有任何差別,但無論朮赤本人,還是另外三個兒子,都免不了有自己的想法。後來,次子察合台提出了一個折中的建議:「窩闊台敦厚謹慎,我們大家都推舉他吧。讓他在父汗的身邊,接受繼位者的教育。」
成吉思汗的兒子們當中,察合台與窩闊台之間有著親密的情誼。窩闊台本人,則以公正、堅強、寬宏大量、聰明能幹而著稱。成吉思汗要為帝國確立新的元首,其基本原則就是從諸子中挑選最賢能者。這個建議使得每個王子都能接受,而且也符合成吉思汗內心的想法。
成吉思汗在確定了繼承人後,就開始了第一次西征。在其強大的攻勢下,花剌子模被征服了。
1227年,成吉思汗終於在征伐的途中病倒。一天晚上,他忽然做了一個奇怪的夢,據此,他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派人將駐兵於附近的兒子窩闊台與拖雷召到身邊,鄭重地立下臨終遺囑:
「吾兒,父殆至壽終矣。賴長生天之助力,吾已為汝等建此大帝國。自國之中央達於四方邊極之地,皆有一年行程。設若汝等欲保其不致分解,則必同心禦敵,一意為汝等之友朋增加富貴。汝等中應有一人承大位。吾死後,汝等應奉窩闊台為主,不得違我遺命。察合台不在側,應使其勿生亂心。」
此時,朮赤已去世,窩闊台最大的威脅者消失了。察合台一直擁護窩闊台,成吉思汗死後仍然如此。拖雷本人也多次強調自己對窩闊台的擁護。所以,窩闊台的繼位似乎是毫無懸念的。
不過,窩闊台在繼位12年後就突然死去。這時的蒙古已經消滅金國,一邊南下伐宋,一邊西征。當時蒙古軍鋒芒畢露,一個月內就連破科羅木納、莫斯科、羅思托夫等十餘城。窩闊台去世那年,朮赤的次子拔都率都已經打下了布達佩斯。第二年窩闊台死訊傳來,拔都率軍東還。這也給了歐洲國家不少喘息的時間。
但是,按照游牧民族「幼子守產」的習慣法,在成吉思汗逝世後,小兒子拖雷實際上繼承了成吉思汗本人所統領的諸部及大部分軍隊。這也為托雷的監國之位奠定了基礎。建立元朝的忽必烈就是托雷的第四子。
這第一道遺囑對蒙古帝國的內部結構,以及歐洲和亞洲很多國家(尤其是元朝)的影響都非常深刻。
遺囑二
成吉思汗一生髮動的最後戰爭,就是對西夏的戰爭。為了消滅金國,蒙夏曾經結盟,並一起打了不少仗,但因為西夏拒絕協助成吉思汗進行西征。所以,成吉思汗於1217年發動第四次征夏戰。
當時成吉思汗已經患病,原本有暫時撤兵的打算。但西夏國王和他的掌權大臣阿沙,不僅不領情,反而言語挑釁。成吉思汗非常憤怒,發誓一定要攻下西夏。
當年十一月,蒙古大軍已奪取靈州,包圍西夏首都興慶府(即今寧夏銀川)。被圍半年後,興慶府糧盡援絕,西夏末帝被迫遣使乞降。而在這個時候,成吉思汗的病情也加重了。眼見著自己將一病不起,這都是不忠的西夏人導致的。成吉思汗憤恨不已,他決心要把出爾反爾的西夏消滅乾淨,而他本人卻不能親手做到了。
所以,他留下了第二道遺囑:一方面令部屬隱瞞自己的死訊,使西夏人不再改變投降的主意,使其國王親自來到蒙古大軍的營帳,另一方面,他又密令,要將他們全部斬盡殺絕,作為自己遺體前的祭品。
1227年8月18日,成吉思汗死於六盤山附近的清水縣,終年66歲。成吉思汗的部下嚴格執行他的遺囑,秘不發喪,等西夏最後一個皇帝來到大汗帳篷外行禮時,以為成吉思汗只是生了病不能見他。三天後,西夏末帝被殺。蒙古大軍進入興慶府後,大肆屠殺。
這第二道遺囑,直接導致了西夏被滅、國都被屠,從此再未復甦。
遺囑三
第三道遺囑見於《元史》的記載。成吉思汗臨崩謂左右曰:「金精兵在潼關,南據連山,北限大河,難以遽破。若假道於宋,宋、金世仇,必能許我,則下兵唐、鄧,直搗大梁。金急,必徵兵潼關。然以數萬之眾,千里赴援,人馬疲弊,雖至弗能戰,破之必矣。」言訖而崩,壽六十六,葬起輦谷。
這展現了成吉思汗卓越的軍事謀略,他竟然能在彌留之際如此清晰地說出一個關係著蒙古、金、南宋三個大國的生死存亡的作戰方略。其主要策略是避實擊虛、以逸待勞、聯宋滅金;而隱含的策略還有假道滅虢,即先借宋朝的道路滅掉金國,然後返回頭來再滅宋。不僅如此,成吉思汗還非常具體地指出了出兵的路線,並按照南宋與金國的關係,指出方案可以實施的現實依據。
這第三道遺囑,為蒙古滅金伐宋定下了基本方略,而在這個方略的指導下,他的後人也的確完成了這一宏圖偉業。
不管你覺得他是英雄或者屠夫,但看了這3道遺囑對中國和世界的影響,都不免感嘆一聲:壯哉,成吉思汗!
推薦閱讀:
※朱元璋為何寧願選年幼的朱允炆也不選朱棣?
※每一處遺址都是封存的歷史
※歷史教學參考網站:
※和大家一起看看書(42)-------西方政治思想史 ?
※潛入民族歷史的深水——對話《大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