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女性:從蔡元培用「主臣」比喻夫妻到家庭革命

王公懿先生木刻版畫秋瑾之「熱血」。

秋瑾之「求索」。閱讀在秋瑾成為革命鬥士的過程中起了巨大作用。

《晚清文人婦女觀》作者:夏曉虹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1月

《晚清女子國民常識的建構》作者:夏曉虹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6年1月

《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作者:夏曉虹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2014年10月《晚清文人婦女觀》,初一見這書名,怕是會有些人內心忐忑:此等深奧話題,我等凡夫俗子恐是難以參透。其實,正如作者夏曉虹女士所言,「晚清文人婦女觀」本身就是一個開放性話題,更何況夏曉虹又是個勤於探索,擅長講故事的人,因此,無論致力於學術史、思想史、文化史研究的專家學者,抑或喜好閑談古今的普通讀者,都能從中讀出不同意味。至於我,從書中讀到的則是晚清女性的生命故事。女性生命故事的「集合」夏曉虹領著我們進入了晚清女性生活與思想「天翻地覆」的歷史場景:不纏足運動還婦女健全體魄,女學堂興建和女國民意識覺醒使女性開始具備自立自強品格,女子結團體凝聚婦女力量。凡此種種,晚清女性正處於一個「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經歷著她們的前人無法想像的一切,自覺或不自覺地踏上了中國婦女解放的道路。為了更好呈現出「處於過渡時期的近代女性生活與思想變遷的多樣風貌與主體走向」,夏曉虹做了紮實的個案研究。她的「案情」研究比別人的多了份嚴謹又多了份溫情。這份嚴謹是對於史實的:她一頭扎進各家圖書館特藏部探尋歷史真相且「樂此不疲」,她堅持晚清文人關於婦女生活的「敘述」與「史實」之間是有「縫隙」的。這份溫情是給予歷史人物的:她能關懷到晚清文人在他所處的時代不易與困惑,她明晰事理卻不求全責備。於是,我們從夏曉虹的筆下感受到了文人林紓的「發乎情,止乎禮儀」,參悟了教育家蔡元培在家庭中的《夫婦公約》,感嘆於女權先驅吳孟班傳奇而短暫的一生,振奮於金天翮的《女界鍾》和「女權革命」,感動於呂碧城對女權與女學的執著,沉思在秋瑾「身不得男兒列,心卻比男兒烈」的曲折人生,激動於何震的「女界革命」。這些個案的集合,使晚清女性的世界和她們的生命故事生動地再現於我們眼前。「化為女人」的男人拓展權利邊界晚清女性的生命故事中有兩類關鍵性的人物,一類可謂「化為女人」的男人,另一類可稱「化為男人」的女人。在當代人的語境中,若提及「化為女人」的男人,人們多半會聯想到偽娘;若談到「化為男人」的女人,則大抵會關聯到女漢子或女強人吧。但在晚清時期,個中意味則大不相同了,那時「化為女人」的男人和「化為男人」的女人在生活中有著共同的焦點:男女平等、婦女解放。先說「化為女人」的男人。此處「化為女人」的男人指那些代女性發出聲音,伸張女權的知識精英。這裡或許會有人奇怪:明清時才女頗多,何以發展到了晚清卻需男人站出來代為發言?其實,中國古代女子普遍處於卑弱地位、「失聲」狀態,才女們多是用紙筆吐露些閨中情愁而已,有幾人能夠有心思、能力及地位用紙筆為女性遭遇到的不公「討個說法」?能和男性站在同一平台上發出女性的聲音?絕大部分女性早已被馴化,以柔順和服從為美德,需知「多言」可是丈夫「七出」(指古時夫妻離婚的七個條件,包括「不孝順」、「無子」、「淫」、「妒」、「有惡疾」、「口多言」、「盜竊」,妻子不符合這些考量,夫家或丈夫可提出離婚——編者按)之一呢。妻子若是話太多,被認為有離間家庭和睦的可能,距離被丈夫合法「休」掉的時日就不遠了。真正有實力為女性「說話」的還是男性知識精英,但在近代以前,人數實在有限。時至晚清,一些接受了西方天賦人權、男女平等思想的男性知識精英開始更多關注婦女問題,為女子能夠放開小腳、接受學校教育、參與社會事務而呼號,他們的參與熱情有時甚至比女子自己還要高。這些「化為女人」的男人們通過《女界鍾》、《女子世界》等書刊雜誌闡述自己關於婦女問題的看法,並在各種場合為女性伸張權利。毫無疑問,這些「化為女人」的男人對於晚清女子解放自己的小腳,獲取新知識,爭取新生活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是,他們真的能「化為女人」,懂得女性的所有需求嗎?他們為女性發出的呼籲,又有多少打上了保國保種的政治印記?

左圖:女學堂演對圖。女學員頭戴禮帽,肩上扛槍;所有女性都是經過民裝改造的小腳。這些畫作對近代女性的覺醒起著一定的推動作用。右圖:晚清民國的女學堂。

晚清民國的女學堂。「化為男人」的女人力爭平等再看「化為男人」的女人。這裡「化為男人」的女人是力爭男女平等,事事以男性為衡量標杆的女人。恰如夏曉虹女士所指出,晚清婦女生活中出現了不纏足、女學堂、女報、女子團體、婚姻自由等諸多新因素,「顯示了無限生機的初發軔的新思想、新事物,與不肯退出已盤踞人們頭腦及生活中數千年的舊觀念、舊勢力的抗爭、消長,使中國婦女生活史在晚清迸發並生成異彩紛呈的奇妙景觀」。這些新因素,尤其是女子學校教育的興起,使得一部分女性的男女平等與女權意識漸強。部分走在前列的女性已經不甘於雌伏在男性的腳下,她們力爭男女平等平權,她們也要和男人一樣,走出家庭,干出自己的一番事業。這些「化為男人」的女人是勇者,為晚清女性的解放做出了重大貢獻。可是,事事都和男性「一模一樣」,就是真正的男女平等了嗎?男性的標準是否也會有「不標準」的時候呢?無論是「化為女人」的男人還是「化為男人」的女人,在追求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道路上,始終離不開最大的時代主題:國家獨立、民族復興。正如夏曉虹女士所總結:推廣放足、興辦女學堂、創辦女報、建立女子團體諸般舉措,其倡導者最基本的著眼點,便都在使女子由男性附屬品的「分利」之人變為可以獨立自主、自謀生計的「生利」之人;並相信,只要如此做下去,國家的富強指日可待。從蔡元培用「主臣」比喻夫妻到家庭革命婚姻家庭一直是傳統女性的生命主題,既是晚清文人婦女觀,自然少不了時人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夏曉虹女士對蔡元培的《夫婦公約》之解析與秋瑾的家庭革命之回顧,讓我們對晚清女性的家庭生活與規範有了深一層的認識。1900年,蔡元培撰寫了《夫婦公約》二十五條,部分如下:二、既知夫婦以同心辦事為重,則家之中,為主臣之別而已。男子而勝總辦與,則女子之能任幫辦者嫁之可也;女子而能勝總辦與,則男子之可任幫辦者嫁之亦可也,如贅婿是也。然婦人有生產一事,易曠總辦之職,終以男主為正職。三、既明主臣之職,則主之不能總辦而以壓制其臣為事者,當治以暴君之律;臣之不能幫辦而以容悅為事者,當治以佞臣之律。四、傳曰:君擇臣,臣亦擇君。既明家有主臣之義,則夫婦之事,當由男女自擇,不得由父母以家產豐儉、門第高卑懸定。五、持戟之士失伍,則去之;士師不能治士,則已之,為其不能稱職也。君有大過,反覆之而不聽,則去,為其不能稱職也。既明家有主臣之義,則無論男主、女主,臣而不稱職者,去之可也;主而不受諫者,自去可也。六、國例,臣之見去與自去者,皆得仕於他國。則家臣之見去與自去者,皆得嫁於他家。七、所謂同心辦事者,欲以保家也。保家之術,以保身為第一義,各保其身,而又相互保也。八、保身之術,第一禁纏足。九、飲食亦保身之至要者也。當依衛生之理,不得徒取滋味而已。十、衣服亦保身之具也。統地球核之,以滿洲服為最宜,宜仿之。髻用蘇式,履用西式。十一、居處亦保身之要也,宜按衛生之理而構造之,且時時遊歷,以換風氣。十二、保家之術,以生子為第二義。十三、生子之事,第一交合得時。十四、生子之事,第二慎胎教。十五、子既生矣,當養之,一切依保身之理。十六、養子而不教,不可也。教子之職,六歲以前,婦任之;六歲以後,夫任之。夏曉虹對此有一段精妙的評價:「由家有主臣之別生髮開去,蔡氏將婚娶條件、家庭責任、婚姻自由、離婚合理、再嫁自由諸義俱囊括其中,堪稱奇思妙想。而諸如此類新舊駁雜所造成的光怪陸離,才是近代文章最奇妙之處。非生活於過渡時代之人,不能有此心思筆法。」蔡先生若是在天有知,一定會為今天的北大有一位如此「懂他」的女校友而欣慰吧。然而,蔡元培雖為萬人景仰的教育家,《夫婦公約》中竟用「主臣」來喻家庭中的夫妻,並最終以男子為正職,乍看之下,或許會引發部分現代女性的憤憤不平。殊不知,當時將女性做奴做婢者大有人在,蔡先生在公約中將男女置於平等地位看待,強調獨立之人格,已經領先時人許多。公約的第二條至第七條,條條均力求男女之平等。《夫婦公約》中還專門列有「保身之術,女子禁纏足」條目,不可謂不關切女性之身心。當然,公約中女子「髻用蘇式」,「教子之職,六歲以前,婦任之;六歲以後,夫任之」等少數條款中隱含的問題,亦被夏女士敏銳地捕獲,但她用歷史的眼光去關切去理解而不是簡單地求全責備。蔡先生的一生也確實遵守了《夫婦公約》,是個男女平權的力行者。就在蔡元培撰寫《夫婦公約》的那年,秋瑾的婚姻剛步入第五個年頭。說起秋瑾,人多以革命志士視之,除了部分學者因探討其革命動因而追溯過她的家庭生活,少有人深入關切她婚姻生活中的心路歷程。夏曉虹女士則帶著人文情懷,還原出了一個更為真實的秋瑾。秋瑾出身官宦家庭,嫁與富家子弟王子芳,婚後有兒有女。這樣的婚姻在外人看來應當算得美滿,那麼秋瑾緣何鬧起「家庭革命」終致和丈夫決裂呢?讀完夏曉虹女士這本書,我們可以對秋瑾的思想轉變有一個新的認識。早年的秋瑾,婚姻理想距舊式小說、戲曲中讚美的「才子佳人」型並不遙遠。她在學習經史詩詞之外,特別愛讀《芝龕記》(是清朝董榕撰寫的傳奇戲曲,主要敘述明代女將軍秦良玉、沈雲英戰功的故事——編者按),對秦良玉、沈雲英備極推崇。這兩位歷史上確有其人的明代女子的事迹,在文人的生花妙筆下,更是引人熱血沸騰,激發了秋瑾「做乾坤中一奇女子,於天地間留大名聲」的鬥志。在隨丈夫進京時期,秋瑾的豪情壯志得到新書新報新生活的持續加溫。而丈夫卻是一位懦弱沒有遠大抱負的人。秋瑾有詩感慨:詠絮辭何敏,清才掃俗氛。可憐謝道韞,不嫁鮑參軍。1904年,年近30歲的秋瑾毅然告別自己的丈夫和幼子,自費東渡日本留學。在日期間,她結交仁人志士,參與革命活動。東渡日本後,因與革命派人士相接,秋瑾的思想日趨激進;加之因在外留學,費用緊張,與王子芳的經濟衝突更加加劇。秋瑾對王的感情由不滿急轉為痛恨,兩人走在漸行漸遠的道路上。按照夏女士所總結:「丈夫仍是碌碌無為的小京官,妻子卻已成為胸懷革命大志的新派留學生。原有的情不投,再加上道不合,分手勢在必行。」對於秋瑾而言,「在新生活和舊婚姻的對比中,她認定後者是前者的障礙,破除不合理的家庭關係於是被視為革命應有之義。而且,因疏離家庭而歸心革命,又在投入革命中,不斷加強對舊家庭的反感」。夏女士將秋瑾的新生活和舊婚姻之間的矛盾再現於讀者的面前,從秋瑾的言行中清晰地反映出時代思潮的演進脈絡。蔡元培先生曾寫有結婚頌詞一首:社會組織,托始夫婦。互尊人格,互盡義務。互諒所短,互認所長。親愛不渝,幸福無疆。這是婚姻家庭的理想境界,但誰說女子的生命價值只能在婚姻家庭中體現呢?秋瑾偏偏要跳出家庭,做一個為世人所銘記的奇女子。晚清女性的生命中,出現了各種可能性。女性自由之路應當更寬廣讀完夏曉虹女士《晚清文人婦女觀》,對晚清女性的生活形態與觀念演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於是感慨於今日女性自由生活的來之不易。但今天的女性仍有自己的困擾。比如,女性的形體焦慮。現代女性似乎很容易陷入對自己的形體焦慮中,總覺得自己不美,於是從一般的美白,瘦身,到隆胸,削臉,在全身上下各種「動刀」。各種人造美因此頻頻出現,各種手術後遺症乃至亡命整形台的新聞也不時發生,讓人嘆息。這使我聯想到了夏曉虹在本書的第一章便敘述的不纏足運動。纏足源於男性統治者畸形的審美觀,多少女性被裹纏致殘卻還前赴後繼。晚清的「不纏足是中國婦女解放最先顯示出實績的一部分,肢體的解放成為女性人格獨立的開端」。纏足陋習現已拋去,但高科技的整形卻越來越火。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這種美是建立在功利和單一的評價體系上的,到底能有多「美」,又能「美」多久呢?又比如,女性的職業困惑。「讓婦女回家」的聲音總會時不時地在各種場合出現。在決定「回家」前,各位女同胞請讀一讀夏曉虹的《晚清女性與近代中國》、《晚清文人婦女觀》等作品,這會讓你了解歷史上的仁人志士是費了多少力氣才使女性走出家庭、走入社會,讓你明白保持社會交往、參與社會生產對女性的重大意義。你的人生應該比古代女子「為女」、「為妻」、「為母」的三元色更加多彩吧?早在20世紀二十年代,作家茅盾曾尖銳地指出,「國家社會及對手的男性即使會從女性為妻為母的『忙』里認識她們的價值,然而未必肯承認她們的地位;正如資本家雖然從勞動者的血汗上認識勞動者的價值,然而何嘗肯承認勞動者的地位。」現代社會,「幹得好不如嫁得好」的論調也一直沒有消失,新的主從關係和依附關係或許就會在你不經意間而萌發。且記取秋瑾對姐妹們的敬告,依賴人的結果往往是:「身兒是柔柔順順的媚著,氣虐兒是悶悶的受著,淚珠兒是常常的滴著,生活兒是巴巴結結的做著。一世的囚徒,半生的牛馬!」前人為我們披荊斬棘,開闢了一條自由之路,難道我們的人生境界不應當更寬廣些嗎?女性朋友們,歷史往往會變化種形式,再重新上演。不走回頭路,寫好自己的人生劇本吧。□徐寧


推薦閱讀:

祖先父輩是怎麼原諒這個國家的?
致讓·魯
八寶山革命公墓
重溫革命黨與梁啟超大論戰 楊光
【革命搖籃-巍巍井岡山】

TAG:女性 | 家庭 | 夫妻 | 革命 | 晚清 | 蔡元培 | 比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