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教學簡介
互動式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是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布朗和帕林薩提出的一種旨在改善學生的閱讀理解和自我監控技能的教學方法。該教學法的提出者發現,在中學乃至大學低年級,有許多學生尚沒有掌握一些必要的閱讀策略,致使閱讀水平低下。而成功的閱讀者一般使用四種有效的策略:
1. 小結:識別出文章的主題思想和主要觀點。
2. 提問:在閱讀的過程中向自己提問,確保理解所讀過的內容;換言之,在閱讀的過程中監控自己的理解程度。
3. 澄清:如果發現自己不能理解或者理解不清的內容,採取一些合適的步驟(如解釋、重複閱讀)把問題澄清。
4. 預測:根據自己當前閱讀的內容,預測文章後面可能出現的內容。
研究者認為,通過觀察和模仿教師和同學的教學和學習行為,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有效的閱讀策略。教師和幾名學生可以組成一個小組,共同閱讀一篇文章,在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停下來討論閱讀的內容。小組中的學生輪流充當「老師」,提出問題,引導討論。在討論的過程中引入上述四種有效的閱讀策略。由於在這種閱讀學習中,學生不時地交互充當學生和教師的角色,因此被稱為互動式的教學。
下面用帕林薩指導的一個教學片段來說明什麼是互動式教學:
這是一堂關於雪兔的閱讀討論教學。教師剛朗讀完一段描述小雪兔的出生和母雪兔照看小雪兔的內容。一名叫凱姆的學生充當討論的組織者。
凱姆:小雪兔什麼時候出生?
教師:這個問題提得好。請提問一些同學回答。
凱姆:盧比,米利,你們誰來回答?
米利:夏天。
教師:如果小雪兔在冬天出生,會出現什麼情況?讓我們來思考一下(預測)。
幾個同學作出了一些回答,包括:「小雪兔會很冷」、「它們找東西吃比較困難」、「它們剛出生時沒有毛皮」。
凱姆:我還有一個問題。母雪兔怎樣保護小雪兔的安全?
克利斯:她把小雪兔藏起來。
凱姆:對了。還有其他補充嗎?
教師:母雪兔藏匿小雪兔的方式很不尋常,讓我感到驚奇。這一點我不太明白(澄清)。
泰維斯:她把小雪兔分別藏在不同的地方。
教師:你們認為她為什麼會這樣做?
米利:我聽過另外一個故事,可能是因為它們在一起時會打架,或者把對方吃掉。
教師:這種情況完全可能出現。如果猞猁來了,情況會怎樣(預測)?
幾個同學一致認為,如果小雪兔在一起,最終都會被吃掉。
泰維斯:如果我是母雪兔,我會把自己的孩子藏起來,把它們都保護起來。
克利斯:如果小雪兔被藏起來,雪兔媽媽想找它們時,怎樣回想起來它們被藏在什麼地方?
教師:這個問題提得好。因為雪兔媽媽必須再次找到小雪兔。為什麼?她將給小雪兔帶來什麼?
米利:她需要帶一些食物。她或許會留下一根樹枝或其他東西,放在那個地方(澄清)。
教師:你認為她會想我們一樣,放一根樹枝做記號?
幾個同學不同意這種觀點,認為雪兔媽媽憑藉的是自己的嗅覺。其中的一個學生想起來,雪兔在冬天並非一直是白色,主張雪兔媽媽可以通過變換自己的毛色來告訴自己的孩子:媽媽來了。
教師:看來大家比較同意雪兔媽媽是用嗅覺來找到自己藏匿的孩子。凱姆,現在你能總結一下大家的討論嗎?
凱姆:小雪兔出生在夏天……
教師:雪兔媽媽……
凱姆:雪兔媽媽把孩子分別藏在不同的地方。
教師:她找自己的孩子……
凱姆:給他們帶食物。
泰維斯:她保護孩子的安全。
教師:還可以作什麼預測?
米利:她教孩子們……可能是跳躍式的奔跑。
克利斯:它們已經知道怎麼跑了。
教師:好,讓我們接著讀,看一看。
從上述教學片段中可以看出,互動式教學包含如下成分:①示範和模仿做小結、提問等有效的學習策略;②逐漸把教師的角色讓位給學生,支持學生的創意性觀點和做法;③對學生的參與給予表揚和具體的反饋。它以小組討論為典型特徵,以策略學習為核心內容,以學生在沒有教師支持的條件下能夠獨立學習為最終目的。在這種教學中,教師主要起一種引導作用,學習活動的開展主要由學生們集體完成,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摘編自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推薦閱讀:
※倫巴舞教學
※散打連載教學-3拳法教學
※腿劈截肘實用防身制敵法教學
※拉丁舞教學 | 恰恰基本功教學1~3集
※第三屆「聖陶杯」課堂教學展示課現場評課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