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輪經濟周期

原文地址:【讀書筆記】下一輪經濟周期作者:icefighter作者:哈瑞·丹特《下一輪經濟周期》,英文原書<The Great Depression Ahead>The next great bubble boom》(出版于于2003)及《The great depression ahead》(出版於2008年初)的作者Harry S. Dent這本書最引人啟發的就是它的一些視角,它的結論本身也就是預測結果不應該是我們過分關注的。我們需要學習它思維的方法論,用它來指導後續的投資。例如本書最強調的基礎理論之一是人口演變。一般來說,人類支出最高峰是48歲,所以即使老齡化嚴重的日本目前的家庭消費也依然是增長的,直到2020年左右。日本房地產巨頭大和房屋的年報里對這一點有說明。大和房屋都看到了2050年的人口趨勢,開始在農業工業化(利用房屋預製技術搭建無土栽培用的集裝箱盒子)和老齡化護理(住宅考慮老年人的護理,同時加強太陽能的研發,以及機器人的研發)。一個搞房地產的公司竟然開始搞農業和新能源,機器人,我們不得不佩服小日本企業的超前思維。但是更關鍵的是,人家老闆都有用人口理論等經濟學常識規劃企業發展戰略的意識。中國的老闆大多數還是拍腦袋,這才是需要學習的地方。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雖然人口老齡化日趨嚴重,但是年齡中位數離48歲還比較遙遠,所以未來消費持續增長直到2020年都是問題不大的。再往後老齡化的壓力可能就非常明顯了。再說到老齡化這個話題,書中給出了醫藥費用支出隨年齡增長的曲線,所以生物醫藥領域還是值得重點關注。即使醫保控費又如何?得病了即使自費也是必須看的。所以,只要是好的有核心競爭力的公司,應該不用擔心藥品的限價限量問題。當然,估值始終是關鍵,也需要考慮。人口的流動也是關鍵問題。人口增長是驅動消費的核心因素。林奇當初發現太陽電器公司,它在90年代其他對手苦苦掙扎的時候保持增長,就是因為它所在的城市是當時美國人口增加的唯一大城市,也就是說只有它處於一個增長市場,而它的競爭對手則是處於衰退市場。所以,不要以為人口問題是扯淡,是社會學家操心的問題。日本的大和房屋,林奇等大師的例子,都證明了,人口的趨勢對投資來說是很關鍵的。第二個,S曲線。我們應該學會利用它來指導投資。例如10%-50%和60%-90%這是兩個最具有爆發性的階段。我們應該著重觀察一個產品的普及率,如果它一旦達到10%的臨界點,我們就需要高度關注了,這個玩意可能迅速爆發,業績持續高速增長。當然,這個10%的市場份額臨界點,也可以用其他指標代替。例如對於食品飲料,我們可以用銷量代替。如果一款飲品在國內銷量破10億,那麼它可能會繼續高速成長,成為50億,甚至100億銷量的單品。例如一款藥物,如果年銷量上億,那麼接下來可能爆發。當然,這個數字只是輔助,我們還需要結合產品的特性來判斷。如果產品本身的市場容量就在10億,1億,那麼也就到頭了。另外一個,50%這個階段。這個階段是開始分化的階段,很多缺乏技術的公司會開始走下坡路。還有一個90%的市場份額,這個更要小心,這時候天花板就到了,再好的公司也要到頭了。當然,這個市場份額也可以用其他指標代替,例如有一個投資者就是看到日常生活中隨便一個城市滿街都是體育服裝品牌的商店,他認為市場到頭了,就拋售了李寧股票,結果後來這些股票就崩盤了。也有其他的投資者從商店數目來判斷市場的天花板,例如李寧,匹克的店鋪數都在7,8千,這就是危險信號了,一個服裝品牌的店鋪數超過4千,可能就有風險了。當然,這可能都是一些行業性,常識性的數據,需要平常加以積累。S曲線針對的是行業的滲透率,對於單個公司的市場份額,我們也要小心。不是所有行業的龍頭公司都能實現50%以上的佔有率的。根據「諾威格定律」(Norvig"s Law),公司市場份額超過50%之後就不能再翻番增長了(一句正確的廢話)這個諾威格定律一般來說在互聯網行業應用比較多,一個公司的市場份額超過50%,一般來說發展就到頭了,得開闢新的增長點。但是對於傳統行業我們也需要注意天花板。這裡我想到了鄧普頓的一個例子,應該是適用的。他投資墨西哥電信和中國移動,主要都是依據市場滲透率來的。第三個:全球化,網路化,分布化本書非常強調組織革命。由於全球化和網路化,導致組織和管理體制更加分布化。未來產業,企業,服務和政府變革會很劇烈。作者很看好網路公司,認為它們可能會處理大多數重大問題,包括收入不均和全球變暖。美國著名人物馬克安德森極力看好軟體業,他只投資軟體業,認為軟體會顛覆一切。我們需要對網路化給各個傳統行業帶來的顛覆影響有前瞻的認識。例如蘇寧就是典型,誰能想像蘇寧的被迫轉折如此迅速?第四個:投資策略本書重點強調了股市收益的非正態分布,換句話說,黑天鵝事件遠比我們想像的多。另外,未來10年全球經濟進入蕭條期,當然這個蕭條不是1929那種蕭條,但這個階段也是世界經濟波動劇烈的階段,新舊產業交替非常厲害。各種資產的結構性分化也會很厲害。所以,做好資金管理並不比選股不重要。也許,該學習楊受成,永遠保持3成現金,或者像sosme一樣採用動態策略,持倉比例和現金比例靈活調整,但不要輕易滿倉。人口因素 美國平均消費薯片最多的家庭,父母年齡往往在42歲。美國家庭第一個孩子出生時父母平均年齡28歲,孩子的卡路里消費高峰是14歲,相加正好是42歲。現在平均結婚年齡是26歲,1950年代,22歲,每隔10年,這個年齡推遲一歲。購物中心和其他新的零售中心的發展高峰與婚姻周期密切相關,往往出現在婚姻高峰後的25年,例如1986年(1961+25=1986)家庭支出加速增長最明顯的階段是25-29歲購買起點住宅的頂峰是31歲,住房租賃需求頂峰是26歲(平均結婚年齡)。隨著收入和子女年齡增長,需要更大的住宅。高端住宅的需求在40歲前後是高峰,債務抵押高峰出現在41-42歲,之後債務逐年減少。一個家庭平均的消費頂峰發生在戶主46-50歲之間。40歲開始,購買大房子後,儲蓄周期開始了(為了孩子的大學教育),直到55歲。這時擁有一生中最高的儲蓄率,購買最多的股票。平均凈財富在64歲達到頂峰。

科技周期每隔60-80年,激進的新科技集群會出現上一次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電力,電話,汽車和無線電產生1914-1929 科技高峰 距離 1994-2009科技泡沫 正好80年S曲線:新技術可預測的路徑汽車在城市家庭的普及率從0.1%到10%所花的時間和從10%到90%所花的時間一樣。普及率從90%到99.9%會花跟前兩階段一樣的時間。汽車從商業化到10%普及率花了14年。福特流水線是汽車進入主流消費的最大革新。汽車普及率從10%到90%僅用了14年。上一次科技泡沫就是發生在10%-90%的過程中,1914-1928年。家庭普及率從10%到40%的過程,是增長繁榮期,早期受眾普及階段。40%-60%階段是震蕩期,許多企業破產,市場份額向龍頭公司轉移。60%-90%是成熟繁榮期,晚期受眾普及階段。

80年新經濟周期

創新季:創造新經濟的通貨膨脹和激進創新1958—1983年間,小盤股表現遠超大盤股,收益超過後者的6倍,因為在動態創新階段,新公司更受到追捧增長繁榮季:激進創新進入主流,第一代的消費波段科技泡沫不斷出現,例如1858-1872,1914-1929,1994-2008。大盤股表現優於小盤股,新興企業開始邁入主流震蕩季:蕭條,泡沫消退,未來真正的領軍企業誕生1920年代末新技術已經完成進入主流市場的第一個階段,30年代蕭條為新技術的進一步擴張做好了準備。新技術的主流化從40年代開始,直到60年代1994-2009年間的泡沫為企業家提供了大量機會以試驗許多新產品,新服務和新的商業模式。實驗越多越好!資產中的泡沫創造了大量短期資本以支撐這些試驗。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會最終成功,大批的試驗為新技術更好地實踐應用和商業化增加了機會。成熟繁榮季:新科技完全主流化 下一代的消費波段30年大宗商品周期它的新一輪周期,峰值在2009年底到2010年中,2039-2040年間。(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個大宗商品周期總體而言是價格水平不斷向上提升的,與後邊的英國1000年價格指數持續增長相對應,通貨膨脹是經濟增長的伴隨產物。而1980開始這個周期,周期的中間階段並沒有像原來兩個階段一樣價格水平維持在很低的水準,更像是在一個區間上下震蕩,也許未來的30年,大宗商品也很難大幅下跌,很可能是高位大幅度震蕩)

5000年全球化周期:從鄉鎮到城市和現代國家再到經濟全球化公元前8000年,農業革命曙光初現,這是一個5000年周期的開始,

伴隨著歷史上首次出現的經濟全球化(通信和交通系統整合),下一個5000年周期開始。對全球化進行充分整合而且從這一新的最廣泛市場和環境(前沿會在未來擴展到外太空)中創造出效率的頂峰,可能需要5000年。我們需要發展一個全球化治理系統,應付全球變暖,環境惡化,恐怖主義,全球貿易,以及可能成為下一個競技場的空間和衛星領域的問題。即將到來的全球性的衰退會導致全球化進程延緩,促使重要的全球性制度創新將在21世紀20年代初開始並持續至接下來幾十年。(這個全球化5000年周期的開始非常重要,我相信這是不可逆的,地球越來越平,現在各國不可能脫離全球化,搞全面的貿易封閉,那是自尋死路,希臘不肯脫歐就是好的實證。所謂的貿易壁壘都只能是局部的,全面性的貿易大戰不太可能爆發。全球化使得市場空前的龐大,所以人類生產力的效率會全面提升,未來這個市場甚至可能延伸到外太空。作者對於空間和衛星領域的推測應該是很有先見的。科幻小說里描寫的場景在未來也許會成為現實。不管如何,越來越龐大的市場,越來越先進的技術,都會使得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公司未來越來越賺錢,想想蘋果手機和阿凡達電影的全球吸金能力。所以,對於股票市場,會跟現實生活財富差距不斷增大一樣,估值差距也會增大,亞馬遜的天價估值就是個例子。當然,考慮到亞馬遜的實力確實無與倫比,這個估值應該算是合理的,跟A股的很多垃圾股的高估值,兩者的含義完全不同)下圖是英國過去1000年的價格歷史,長期通貨膨脹實際上是發展進步和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信號。儘管價格上漲,我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卻在提高,經濟進步最自相矛盾的事情之一。

這一輪500年大創新周期英國從1840年到2150年。通貨膨脹長期向上,儘管現在的繁榮正遭遇極端的信用泡沫,數十億新興國家人口帶來的巨大人口增長將會支撐起目前下行的經濟。(從這個1000年的價格指數,以及過去100年的大宗商品的價格指數,以及原來博文中轉帖的美國過去100多年的消費物品價格指數等都是持續增長的來判斷,通貨膨脹是人類永恆的命題。當然,也有個別商品物價下跌,這個主要在美國過去100多年的商品價格指數里有提到,主要是電子相關的科技產品,由於生產力大幅提升導致價格反而是下降的。電話費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電力、自行車、汽車、甚至雞蛋(因為機械化飼養的雞)的價格也都有所下降。從1900年起,美國的消費價格的確上漲了20倍,年均上升3%,但是各種東西的漲幅差異很大。1900年,在紐約的旅館住上一宿要花8美元,如今同樣的旅館則會索價600美元,價格飛漲了75倍。1900年這位記者往芝加哥打了三分鐘電話,這通電話花了5.45美元,而現在同樣的通話只會花掉5美分,價格下降了99%。總體來說,我相信土地會越來越值錢,所以核心大城市的房價泡沫應該會持續,畢竟土地是人類的終極資產。與此對應,旅館價格,房屋租金等都會持續上漲,而食品價格上漲導致人類社會崩盤可能是偽命題,例如雞蛋價格相比100年前還下降了。現在很多人擔心全球的貨幣信用極端膨脹,槓桿化水平太高,資產泡沫會崩盤,可能是偽命題,更多的是結構性崩盤,不太可能全面性崩盤。畢竟,人類社會的發展,本質上還是信用不斷膨脹的過程,總有人說回歸金本位,金銀等金屬硬通貨本位的年代一定是通貨緊縮的年代,除非人類經濟徹底崩盤,否則基本不可能,很大概率還是紙幣互相貶值,同時也不再美元一家獨大,人民幣,歐元也加入了貨幣的主導系統,甚至最新出現的電子貨幣,比特幣。哈耶克曾經探討過貨幣的非國家主權發行,未來也許會有這種趨勢。比特幣目前越來越流行了,支付寶等電子支付手段的普及似乎也是個跡象,如果持續發展下去,淘寶這種公司成為新的金融巨頭,甚至替代國有銀行系統都不是不可能的。)基於80年新經濟周期,5000年全球化周期的上升階段,500年信息革命的序幕階段,我們進入到2010-2023年這一蕭條周期,只是一輪震蕩性蕭條,它會是下一個250年革命周期的關鍵催化劑。我們處於一個5000年全球化周期的起點,即將進入一個新的代表第二次美國革命及下一次工業和商業網路革命(與僅僅科技上的進步相反,這一網路革命更多的涉及組織和制度層面)的250年革命周期。在新興世界中,代表第一次真正的民主和資本主義革命,它允許更多的國家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開始趕超西方的生活水平組織和生產革命:上一次開始於20世紀初,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科學管理,以福特的流水線為標誌進一步發展。高潮是阿爾弗雷德。斯隆20世紀20年代早期在通用汽車公司實行的公司管理模式:進行最大規模的公司職能集中化,同時把產品和消費者決策以及盈利責任分散化未來的商業和政府模式:決策更分散化,更加盈利為導向。這一次商業組織和制度革命將起源於哈默和錢皮所著《企業再造》,發展為1990年代戴爾的實時產需結合模型,2006年唐。塔普斯科特的《維基經濟學》更加進步。未來全球公司和政府的制度和文化革命將取得更大進展。公司和政府將會以消費者而非生產者為中心進行組織,運行模式也會日益傾向於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管理本身是一個問題,而非解決辦法」。分散化,實時化,扁平化的網路系統已經成為現實,例如股票交易,已經無需管理人員存在,只需要交易者參與實時交易。人類進化的歷史都是少數人主導,為了更多人進行投入,生產並獲取收益。今天美國1%控制40%的財富,但是古羅馬財富集中度是今天美國的10倍。資本主義和民主是兩股反向趨勢,但卻取得了共同的結果和目標。資本主義遵循達爾文適者生存理論,強者更強。在人類社會的早期階段,適者生存規律最明顯,例如原始社會,奴隸社會的等階段,基本上是零和博弈。隨著城鎮化,國家化,全球化,合作越來也越重要,雙贏博弈越來越多。所以,資本與民主,合作與競爭,都是必須的。(讀過盲眼鐘錶匠,臨界等演化生物學,混沌科學著作的人,就會明白,為什麼一個簡單的數學公式,一個簡單的機制,可以演化出萬千氣象。適者生存的達爾文進化論能夠從原始的單細胞生物演化出人類這麼精密的生物,多麼不可思議,但是用演化的理論可以很容易證實。想像一下人類從0,1這兩個數字就能憑空造出現代龐大的電子計算機系統,就明白了,宇宙造人跟人類造計算機一樣,也許都是很容易理解的。從經濟學角度,這個道理也是適用的。強者越強的資本主義法則,會激勵最優秀的人才不斷創新,結果這個創新反過來會造福大眾,大眾的生活水平從此不斷提高,因此美國今天的貧富差距是古羅馬的十分之一,時代依然是進步的。適者生存可以造出一個自然人,適者生存同樣可以造出一個全球化的,自由民主開放的,合作競爭共贏的人類經濟體,所以,不管是自然界,還是社會學,經濟學,本質上都是互通的。另外,一定要意識到分布化,扁平化,全球化這個重大趨勢。管理組織會扁平化,分布化,甚至去管理化,例如股票交易就是一個現代管理的典型,不需要管理者,只需要建好一個好的機制,通過網路系統,人與人之間就能自動自發的交易,互動。為什麼美股市場給facebook,亞馬遜,linkedin這些互聯網平台公司,港股給騰訊控股這些公司估值這麼高,因為它們能夠造就一個超越政府,超越國界的經濟體。這些趨勢甚至會逼著中國政府不斷改革,因為你不改革,你的整個經濟如果封閉,你就會被淘汰,從這個角度,對於中國的政治前景似乎還是可以樂觀一些,區區的利益階層,在大勢面前根本是螳臂當車,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是永恆命題))各種不同層次的周期共同作用。所以為什麼預測往往出錯,有時一個更大,更有力的周期突然出現,其作用超出了這些分析師用來進行預測的周期。(這個論點真的令人醍醐灌頂。中國古代的坐井觀天這個比喻太對了,人類總是生活在各種各樣的井中。這種井就是我們的眼界,我們的思維。我們自以為從井中跳出來了,可是外面還有更大的井。我們看到了一個周期,很悲觀或者很樂觀,可是外面還有更大的周期,它恰好是相反的作用力。為什麼柯達,諾基亞等眾多巨頭都倒下了,它們也是坐井觀天,思維定勢,沒有看到新趨勢的威脅。為什麼體育服裝股例如李寧,家紡股等原來業績那麼好,現在轟然倒塌了,我們只線性思維看到渠道銷售不斷增長,卻沒有能力從更大的視角來判斷這個渠道增長的盡頭已經到了。北航教授高歌在論述中國的航空發動機為什麼落後30年時,提到了中國人總在歐美後邊抄襲模仿,缺乏原創,很多時候如果你不原創,你就無法彎道超車,因為你已經是坐井觀天了,你被限制在歐美巨頭的井中,難以超脫。高歌教授說知識更新換代很快,他逼迫自己不斷跟蹤國外最新的科學知識,淘汰自己腦中陳舊的思維。他寫的書都探討未來20年內中國無法實現的科技,因為只有這些科技才可能帶來顛覆性的創新,這才是有眼光的科學家。我們看到了中國人口的老齡化,歐美人口的老齡化,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更多積極的因素,例如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轉,例如印度,非洲正在高速前進,例如互聯網正在重構全球經濟生態,所以未來10幾年,雖然全球難以出現牛市,甚至可能是震蕩性的蕭條,但是大周期仍然向上,人類社會仍然前進,我們不應過於悲觀。作為投資者,我們也要與時俱進。巴菲特能投資IBM這種看起來不可思議的標的,其實就是老巴與時俱進的表現。我們不能動不動就說非銀行不買,非中藥不買,這些思維實在是太固步自封了。)中國的消費趨勢將會在2015-2020年間達到頂峰,從2035年開始,中國會迅速老齡化和流失人口。由於強大的人口趨勢和持續增長的周期,亞洲股市對投資者來說有著最好的買入機會。這個周期應該到2020-2023年。從2023年到2035-2036年會有一個在全球更為普遍的增長高峰,到時中國會放緩步伐,而俄羅斯和歐洲會衰退更厲害。中國目前主要是20-34歲的年輕人會向有新機會的地區遷徙,而這部分人口在中國呈現出快速萎縮的狀況。一個重要的人口指示器是20-24歲人口的數量,我們稱之為創新波段,因為這是最具有創新精神的群體。小盤股表現與生育指數存在一個20-24年的時滯,小盤股代表最能創新的部分。(未來十年,也許中國是世界上投資機會最好的國家了。但是2020年之後中國老齡化加劇,股市收益恐怕也會很慘。當然,如果具備全球化的視野,那麼2020年之後到其他國家投資,也許還能持續取得收益。)股票收益的非正態分布2000-2002年的網路泡沫破滅,許多投資者不再涉足股票市場。恐慌心理持續到2008年,導致股票價格與同期債券價格相比-根據多個標準分析-被低估了30%-50%線性思維 索羅斯反身性理論

波動集中現象我們回顧伊博森大盤股指數的年收益,發現其中24年指數收益為負,其中只有11年,其前或者後1年的收益為正。也就是說,另外13年,都是連續兩三年的不景氣。股票收益不是正態分布,而是尖峰態分布。大尾巴:可能性最小的收益實際發生率高於預期經濟寒冬:2008-2023年蕭條期一般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嚴重通貨緊縮,強烈去槓桿,持續3-5年,第二階段是熊市反彈,持續3-5年,最後一個階段是衰退期通常不太極端,持續3-5年(股市的波動越來越劇烈。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值的重視。所以,建立一個良好的資金管理模型也許比尋找好股票可能還重要。長期持股策略不一定符合發展趨勢,特別是世界的變革越來越劇烈。)
推薦閱讀:

你為什麼感受不到中國經濟『繁榮昌盛』的一面?
經濟越差 離婚越多...
穆巴拉克辭職引起中東連鎖反應 經濟問題是主因-搜狐新聞
自由的阿甘 2016 年 12 月 27 日的文章
中國9月起減少進口美國原油,美國最大油田即將關閉?

TAG:經濟 | 經濟周期 | 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