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穴位按摩「降溫」—揭陽保健】——————揭陽新聞網
07-05
教你穴位按摩「降溫」時間: 2011年12月02日 來源:人民網 作者:為什麼會出現脾熱、肝熱、心熱和肺熱呢?中醫認為,肺、脾、肝、心四臟與水液代謝的關係是比較密切的,這幾個臟腑的水液代謝一旦發生紊亂,身體就容易出現各種不適,表現為「熱象」。通過穴位按摩,可有效緩解這一癥狀,為各臟「降溫」。穴位按摩操作簡便,並有較好的效果。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通過按摩哪些穴位可為各臟器「降溫」吧!脾熱:按摩內庭穴「降溫」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液」,當飲入的水進入胃後,精華部分會輸入到脾,進而輸布到全身各處,使人體滋潤。脾有熱時,水液的輸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皮膚乾燥、口臭、便秘、咽喉腫痛、牙痛、腹脹、吐酸水等不適。按摩內庭穴:內庭穴(足背當第2、3跖骨結合部前方凹陷處)是足陽明胃經上的穴位,中醫認為,脾與胃相表裡,因此,按摩此穴可以很好地消「脾熱」,該穴位還是上火的「剋星」,每天早晚用大拇指點揉100次,可以祛火潤燥。肺熱:按摩合谷穴「降溫」中醫認為「肺主通調水道」,肺不好的人容易生痰、口乾等,肺有熱往往表現為牙疼、耳鳴、眼睛紅腫、鼻出血、咽喉腫痛、便秘等。按摩合谷穴:合谷穴位於手背虎口處,於第一掌骨與第二掌骨間陷中,是手陽明大腸經上的穴位,中醫認為,大腸與肺相表裡,臨床上很多肺熱的患者,針刺合谷穴往往能收到較明顯的效果。心熱:按摩心包經穴「降溫」水液經肺的肅降作用後,還須以心臟為動力,才能隨營氣循經脈而運行於體內。若心火過旺,常出現口乾舌燥、心情憂鬱、煩躁、失眠、舌尖發紅等一系列心火熾盛的表現。心包經:手厥陰心包經為人體十二經脈之一,簡稱心包經。其走向是從左乳上方天池穴往上行至腋窩,再沿手臂內側中線行至左手中指指端中沖穴。在心包經走罐或刮痧或按摩,可以達到瀉心火的目的。肝熱:按摩太沖穴「降溫」肝臟的功能主要是「主疏泄、調暢氣機」,水的運行有賴於氣的推動,若肝有病變,則氣機不調,氣滯水停。肝火旺的人常表現為頭暈、易怒、口乾舌燥、睡眠不穩定、身體悶熱、舌苔增厚等。按摩太沖穴:太沖穴在腳背上,位於大足趾和第二個足趾之間的縫隙向上1.5厘米的凹陷處,是足厥陰肝經上的穴位,因此對肝火旺盛帶來的上火癥狀效果非常好。在按摩太沖穴前,先用熱水泡腳約10分鐘,然後用大拇指從下向上推揉3分鐘。(編輯:邱潔純)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王富春教授按摩、推拿療法經驗
※按摩保健!穴位口訣 附穴位全圖
※武當按摩養生功法
※臉部按摩手法-——讓你永遠年輕
※為什麼有男朋友還想要和別人曖昧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