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職場怎樣該稱呼同事?
今年剛畢業的linda遇到一個難題。入職前,父母給她上了一堂社會課,母親告訴她,剛進單位資歷淺,對同事要客氣、尊重地稱呼為「老師」,父親更是一副過來人的樣子:「當年我在工廠當學徒,就是對師傅非常恭敬!」可在同單位的師姐說法卻正好相反——最好直呼其名。師姐在單位試用時,按照家長的教導,見了老同事就叫老師,年齡差不多大的就叫哥哥姐姐,反倒弄得大家都很尷尬,給經理留下的印象也是「太孩子氣」。師姐說:「師傅、老師都是過時的叫法,我以前的同事之間都是叫名字的。」其他人給出的說法更是五花八門:老總、頭兒、老大、同志、小姐!其實這樣的難題並非只有linda一個人遇到。95%的新人曾遭遇稱呼煩惱。而且稱呼的煩惱即使老員工也經常遇到。職場當中小小的稱呼真可謂一名之立,旬月躊躇。
合理稱呼減少磨擦
很多人都曾經為稱呼困擾,尤其是職場新人,叫名字太魯莽,叫哥哥姐姐又有些彆扭,叫官銜有諂媚的味道。
為什麼我們這麼注重稱呼。除了稱呼作為交往中最基本的禮儀能夠體現個人的修養外,一聲小小的稱呼可能直接影響到自己在單位是否工作順利。
對此,張立波認為「新人一出口,便知有沒有」。走入職場,稱呼禮節是第一課。冒冒失失、沒大沒小的職員,在職場上是不會受歡迎的。職場上,尤其是在工作場合,你對別人的稱呼,能表達出你心裡是否對人尊重。人們很在意你心裡是否有他,而稱呼能表明你的心裡是怎麼想的,言為心聲嘛。
此外,你在稱呼上得體,也是給旁邊的人做了個榜樣。在別人面前給對方面子、尊重對方,對方會覺得你很職業。這樣的人,容易得到提升。很多人莫名其妙地斷送前程,追起根來可能就在稱呼不講究,而這些看起來是「小節」,實則不然——稱呼禮節正是一個人的修養、情感、智商的完全表現。
適當的稱呼有多難中國作為禮儀之邦,而職場稱呼作為一種相互之間交往的禮節,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正是因為禮數多,不能小視,稱呼的難度隨之加大。
同事和上司是職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同的職場稱呼則可以反映出職場關係的親疏、職場環境的優劣,甚至可以從中大致了解一家公司的企業文化和人際關係現狀。在政府機關、企業單位,等級比較森嚴,如何藝術地顯示對方的職位等級非常重要;而在民營企業刻板地叫對方某某「總」,在報社尊稱對方某某「編」而讓對方感覺要麼不夠親密,要麼太過譏誚。
再加上時代的變化,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稱呼也悄悄跟著變化。現在如果誰還在不適當的場合,把女孩子叫做小姐,把女士叫做大姐,很可能會招來白眼。因此,為避免「病從口入」,確實需要好好琢磨琢磨。
-案例解析案例一:新人遇到老員工
曉玲進入單位的第一天,領導帶她認識部門新同事時,她非常恭敬地稱對方為老師,不少同事欣然接受。
當領導帶她來到一個女同事前,告訴曉玲將跟著這位女同事先試用時,曉玲更加恭敬地叫人家一聲老師。這位女同事連忙搖頭:「大家同事,你可別叫我老師,直接叫我名字就可以了。」曉玲覺得叫姓名不尊重,叫老師對方可能又覺得生疏。
新人剛到單位,要先問問同事或者留心聽聽別人怎麼稱呼,不要冒冒失失隨便按照自己的想當然來稱呼對方。如果實在不清楚該怎麼稱呼,第一次也可以客氣地說:「對不起先生,我是新來的,不知道我該怎麼稱呼您?」不知者不怪,一般對方就會把通常同事對他的稱呼告訴你。
對方要求您直呼其名,你作為一個新人,最好不要那樣叫。禮多人不怪,即便是生疏一點,也總比不尊重對方「自來熟」要好,因為讓你直呼其名完全有可能是對方的客套。而且,在職場上,過分地表現親昵不值得提倡。親昵,可以在下班後的非正式場合。
案例二:領導突然降級或者職位變動
小剛和部門羅總經理共事3年一直搭檔不錯。可是最近由於羅總經理的一次工作疏忽給公司造成比較大的經濟損失,導致公司最高層決定撤掉部門總經理的職位,具體安排什麼新崗位還需要公司最高層研究後決定。在此期間,新的部門總經理到崗。小剛作為羅總經理的老下手,覺得如果稱羅經理原來的職位,新經理聽到後會不高興;直接叫羅經理姓名,羅經理剛剛進入職業低潮,正不痛快,你轉口這麼快大家又覺得你為人太勢利。小剛進退兩難,尤其是在新舊經理同時在場時更尷尬。
點評:我認為不宜立即「改口」,最好還是延續以前的稱呼。因為通常情況下,稱呼是有一定慣性的。就像我們稱很多退休的老領導帶上他以前的職務一樣,新上任的領導一般不會計較。如果對方一再說:「別,別,別這樣稱呼我,我已經不是經理了,稱我羅經理實在不合適!」這時,一般對方會告訴你一個新稱呼。
當然這還要看當事人的心理定位。如果降職的老領導自我定位很高,本身很介意他人的稱呼,或者新上任的經理特別愛吃醋,也就是說新經理不允許別人再稱呼原來那個人為經理,這樣的話,你在別人在場的時候盡量不要「犯規」,那樣等於公開向新任經理挑戰。
案例三:資歷老的員工如何開口
劉師傅年近60,工作經驗豐富,在同事中的口碑也不錯,但職位卻仍處一般。單位里的胡經理比他後入職很多年,年紀也不大,還曾經跟劉師傅做過學徒。兩個人每次碰面都有些不自在,劉師傅有時候在稱呼上加上「胡總」這樣的尊稱時,總讓人感覺他是在說反話,話裡帶著刺。後來劉師傅認為自己年紀也不算小了,也即將退休,索性就直接以「小胡」稱呼胡經理。
點評:我認為,在單位絕不能倚老賣老,絕對不能稱呼自己的上司為「小王」「小張」什麼的。如果這樣,你的上司在其他員工面前就沒有威信。你這樣稱呼,上司有可能認為你是故意在同事面前擺資格,好像是在向別的同事宣布:「我是老資格,別看你們張口李總閉口王經理的,在我眼裡都是後生!」這無疑是找不自在,難怪那麼大年歲職位還那麼低,該好好自我反思了。
企業里,歲數大職位低的,稱呼老闆為張總李總的,一開始可能有些彆扭,但很快就習慣了。職場上,老總就是老總,員工就是員工,分派工作檢查工作等等,都是職業化的分工,還是盡量忘記你的年齡吧。
-職場建議剛去單位最好「爛筆頭」
進入單位的第一天,和本部門的同事認識後,我的部門領導帶著我去其他部門見同事,感覺像在「巡迴演出」,僅僅憑腦袋怎麼可能一下子記住好幾百口人的名字、職位,怎麼可能很正確地稱呼別人。如果你以後見面了,脫口而出對方正確的稱謂,對方肯定認為你非常尊重他。於是我用隨身帶著的小記事本大體記下一些同事的人名,再後面加上註解,比如說長相特徵、所負責的工作。因為他們比我資歷深,所以我一開始都叫他們老師,但是很多人都要我叫他們的英文名或者直接叫「小張」「小王」什麼的,我就仔細聽大家怎麼叫。單位有的人比較西化,就喜歡別人叫他的英文名,叫他中文名他會覺得很土,就絕對要用英文稱呼。有的人喜歡別人把她叫年輕,能叫小姐的,就絕對不要叫做女士,要不然她的臉會馬上拉長。公司同事之間的稱呼都有慣例,我們新人最好多向老員工請教,才不至於因稱呼不當引起反感。
如果單位人比較多,用本子記下來肯定會有幫助。
稱呼一定要帶感情劉旭北京道康市場諮詢有限公司如何準確的稱呼別人,我覺得除了根據對方的職位、工作單位性質、場合、年齡、性別等把握好分寸外,稱呼是如何應用感情也非常重要。比如在公共場合稱呼社會地位比較高的人時,眼神、表情、語音的高低、腔調等都非常重要。如果聲音比較低沉、語氣比較平靜,對方以及在場的其他人士會覺得你要麼沒禮貌,不懂得尊重別人,要麼讓人覺得你性格內向,表現拘謹,不夠大方。如果我們叫得過於熱情,會被認為你為人勢力,是在取悅。所以稱呼任何人時都要注意用自己的表情和聲音讓在場的人感覺到你熱情又落落大方。
-職場建議:
政府、國企、日韓等企業體現等級觀念
據人力資源專家寇家倫介紹,國有企業和等級觀念較重的韓資、日資企業,最好能以姓氏加級別來稱呼同事及領導,如王經理、於總等,能表示對對方的敬重。
稱謂副職領導一定要看準場合。
如果只有副職和比他層級低的同事在場,一定要省去「副」字,比如李副局長直接稱為李局長,顯示對對方的尊重。把某位副職領導介紹給他人時,如果正職不在場,既要明確表示職位,又要顯示尊敬,不妨稱謂「國資委副主任楊某某楊主任」。如果有正職在場,所有副職一定要注意加上「副」字,否則自討苦吃。
民營企業可以適當叫昵稱
在一些新興企業,同事關係比較輕鬆,可以直呼其名。在相熟的同事之間,私下裡用些昵稱,可以潤滑緊張的人際關係。但是公司以外的工作場合,一定要注意不能叫對方的昵稱或者是「老兄」、「小弟」隨便叫,而要非常恭敬地稱對方的姓氏加職位,這樣才能把你們在本單位的職位,承擔什麼責任等信息傳遞給對方。
歐美背景的外企:英文名最流行
在有歐美投資背景的外企中,一般互叫英文名字,即使是對上級甚至老闆也是如此。在這樣的公司工作,你不妨也取個英文名字。
外企中不少職位用英文簡稱,不妨熟悉一下公司各種領導職務的簡稱。
GM(General Manager)總經理
VP(Vice President)副總裁
FVP(First Vice Presi dent)第一副總裁
AVP(Assistant Vice President)副總裁助理
CEO(Chief Executive Officer)首席執行官
COO(Chief Operations Officer)首席運營官
CFO(Chief Financial Officer)首席財務官
CIO(Chief Information Officer)首席信息官
HRD(Human Resource Director)人力資源總監
OD(Operations Director)運營總監
MD(Marketing Director)市場總監
OM(OperationsManager)運作經理
PM(Production Manager)生產經理
(Product Manager)產品經理
推薦閱讀:
※初入職場著裝寶典
※初入職場,何為摸爬滾打之道 4
※女孩入職體檢發現肝癌晚期,這樣可預防90%的肝癌
※論offer的重要性——華訊方舟坑爹記
※初入職場,何為摸爬滾打之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