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飛:宗教、世俗與理性,分歧的關鍵在於對概念的不同理解

中穆網按:這是李雲飛老師寫給友人的一份信,探討了「宗教」、「世俗」、「理性」等概念,文章小標題為中穆編輯所加。

使用「宗教」來稱呼伊斯蘭並沒有什麼不妥

概念是思維的基礎,是人類對複雜事物的理解,而如今對概念的錯誤運用正在成為人們達成共識的最大障礙。馬克斯·韋伯在晚年對慕尼黑的學子們發表了一篇演說,他說自己無須講什麼大道理,只需要澄清概念,當概念被準確運用到問題上時,問題就不言自明了。很多時候,分歧並不見得是因為問題本身,而是大家並不知道對方在說些什麼。

還有對話語系統的運用問題,當人們在進行對話的時候,是使用伊斯蘭傳統話語,還是西方現代話語?比如您認為伊斯蘭是「教道」而非「宗教」,這在傳統伊斯蘭話語中並不是問題,我們可以直接使用「迪尼」一詞,或者用「伊斯倆目」、「耶胡德」、「乃蘇拉」等名稱直接來表達。在伊斯蘭話語系統中,這些概念所指向的就是那些實體,清晰可見,明確無誤。這樣一來,「宗教」和「教道」的使用問題就不存在了。彼此用西方現代話語來表述,同樣不會存在問題。

但在漢話語中這會是個很麻煩的問題,因為傳統漢語文化並不定義概念,根本就沒有「宗教」這個說法,「宗教」、「政治」、「經濟」等,都是從西方舶來的,這也是為什麼中華文明沒能發展出邏輯學來,就因為它對複雜的事物缺乏概念。後來嚴復、梁啟超等清末民初的學人與日本學者取長補短,才在漢語語境中建造了這些概念,並有了後來的漢語學術。所以,您之所以強調使用「教道」一詞,是因為您在漢語語境之下進行表述的結果。

此外,您所使用的「教道」不能稱之為概念,按照康德的說法,這屬於一種「見解」。「見解」就是對個別事物的想像,不具有普遍性。您所說的「教道」只是對「伊斯倆目」的一種認識,它不能被普遍運用在人類所有宗教現象中。如果它不能被普遍用在人類所有宗教現象中來稱呼所有的宗教,而僅僅是對「伊斯倆目」的一種稱呼,那麼,使用「伊斯倆目」或者「和平」的含義會更明確。如果您認為「教道」可以用來稱呼所有的宗教,具有普遍性,那麼,它與「宗教」就沒有區別了,它因此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宗教」則不同,它不是對個別事物的想像,而是對很多事物的共同點的想像,具有普遍性,比如「伊斯倆目」、「耶胡德」、「乃蘇拉」都具有「宗教」概念的共同點。關鍵是,我們必須要通過一個概念來認識「伊斯倆目」、「耶胡德」、「乃蘇拉」這些人類現象,否則它們對我們就是凌亂的,就不能夠給予把握和探討。奧古斯丁在拉丁語中對「宗教」所下的定義是:人對神聖的信仰和崇拜以及與神聖的關係(見《上帝之城》)。這個定義,顯然與伊斯蘭並不衝突。中世紀,歐洲人不認為「伊斯倆目」是對神的信仰,屬於異端(教),所以不會使用「宗教」(「Religio」)來稱呼伊斯蘭,直到近現代在全球化的英文語境中才破除了這種觀念。所以,我認為使用「宗教」來稱呼伊斯蘭並沒有什麼不妥。概念本身就是抽象的,只是指明實體而已。

「世俗」與「世俗化」則有著本質的不同

您在文中所說的「世俗」是指現世,也就是俗世(頓亞)。人類不可能真正意義上超脫頓亞而存在,除非他死亡。所以,人們在這種意義上都是「凡夫俗子」。按照伊斯蘭的世界觀,不能將這種意義上的「世俗」與「神聖」對立起來,就像今世與後世一樣,它們是不能割裂的整體,是一種在宇宙因果鏈條上環環相扣的關係。沒有此岸世界,就不可能存在彼岸世界。從這種意義上而言,後世的全部意義都在今世。所以經訓中常說,今世是後世的栽種場。古蘭啟示中有一段祈禱文說:求你在今世賞賜我們美好的(生活),在後世也賞賜我們美好的(生活)。所謂兩世兼顧,並行不悖。

然而,「世俗」與「世俗化」則有著本質的不同,後者是一種在近現代西方所產生的反宗教意識形態,它所表達的就是尼采所說的「上帝死了」,其結果就是走向唯物主義,使人們遠離對神的信仰;它所表達的就是韋伯所說的「除魅」,就是在現實生活中祛除宗教、打倒傳統而走向世俗主義。這一意識形態源於歐洲基督教世界,歷史地看,它是羅馬天主教會的「原罪」,但伴隨著世界的西方化而擴及全球。「世俗化」在今天宗教社會學中的含義是十分明確的,就是反宗教,就是要建造一個無神的、人本主義的、享樂主義的社會,就是馬克思最終宣示的:「宗教是被壓迫心靈的嘆息,是無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沒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樣,宗教是人民的鴉片。」所以,穆斯林不反對現世頓亞,但反對這種反宗教的西方世俗化意識形態。

世俗化是現代社會的性質和特徵之一,即所謂「現代性」,主張人能夠用機器改造世界,靠理性主宰自己的命運。但隨著二戰的發生、核武器威脅、工業社會對環境的污染以及唯物主義造成的精神空虛,西方世界早已開始了自我反思,這就是源於德國的浪漫主義的產生,人們開始變得珍視傳統。非西方世界在接納西方推銷給他們的「現代社會」時,他們至少要懂得,什麼是可取的,什麼是應當拒斥的。穆斯林並非反對所有現代社會內容,比如在政治、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域,都有可取之處;但穆斯林反對現代社會中的世俗化反宗教傾向,並對現代社會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精神危機表示關切甚至是批判。

理性不同於「理性主義」

關於「理性」,我們顯然不能反對它,否則就沒有辦法在這裡進行此次討論。理性就是人對理智的運用,以推理的方式來得出符合邏輯的結果。在認主學上,這是認識真主的重要途徑之一。古蘭啟示中說,有理智的人和沒理智的人,不可同日而語!但理性不同於「理性主義」或「唯理主義」,即把理性作為知識的唯一來源。就如您在文章中對哲學家的批判,這種批判實際上就是在批判理性主義。顯然,理性不可能是知識的唯一來源,伊斯蘭中所有「未見」(「艾布」)的信條,在本質上都是超越於理性範疇的。理性主義的問題就是經驗主義的問題,經驗主義者認為只有經驗才是知識的來源,他們相信科學方法對事物的觀察,而不是直覺和「迷信」。但顯然,伊斯蘭中所有未見的事物:真主、天堂、火獄、天使、精靈等,都是一般活著的人不可經驗的,它們是信仰(伊瑪尼)的範疇。所以,我們熱愛理性,但反對理性主義。

請指正!

李雲飛

2015年5月5日於濟寧

推薦閱讀:

佛教既然說眾生平等,為什麼還要吃素?一花一草皆有靈性,吃素就不算殺生了,憑什麼不讓吃葷。一廂情願吧?
如何看待和尚、尼姑在街頭化緣的現象?
神仙為什麼需要香火?
世界上有鬼嗎 人死後去哪裡了?
為什麼在三大宗教里,伊斯蘭教的教義最多而且苛刻呢?

TAG:宗教 | 理性 | 世俗 | 概念 | 理解 | 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