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子京的岳陽樓
位於湖南嶽陽洞庭湖畔的岳陽樓,始建於公元220年前後,相傳為三國時期東吳大將魯肅的「閱軍樓」,李白賦詩之後始稱「岳陽樓」。千百年來,是無數文人騷客追古思今、憑欄抒懷之地,有著「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的美譽。歷史上岳陽樓經歷過多次重修、復建,但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北宋慶曆四年(1044年)滕子京重修岳陽樓。
滕子京,河南人,名宗諒,子京是字,與范仲淹同年進士,二人交情匪淺。子京一生官運不暢,起起落落,直至范仲淹為其作《岳陽樓記》後,名聲大噪,從此只聞「滕子京」,不聞「滕宗諒」。
《岳陽樓記》開篇寫「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這個「謫」就是其人生的基調。滕子京一生宦海沉浮,先後在宮中任大理寺丞、殿中丞,結果宮中兩次失火,牽連遭貶,之後長期任職地方。子京十分重視教育,所到之處必興辦學校;他重視文化建設,重修古迹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他忠於職守,慶曆二年,任涇州知州,西夏入侵,他沉著應戰,動員數千百姓守城,招募少數民族勇士,最終將西夏軍擊退;他勤政為民,初任泰州,修築捍海堤堰,謫守巴陵郡又治水患,修築堰虹堤。同朝史學家司馬光盛讚其在岳州「治為天下第一」。
滕子京為人豪邁,具備為任一方的學識與才幹,是個有抱負的政治家,可伴其一生,其自負與好大喜功,一直飽受詬病,加之牽連政治鬥爭,接連被貶,顛沛流離,五十八歲便鬱郁離世。
子京命運多舛,關鍵是沒有管好「錢袋子」,有貪功求大之嫌。北宋中期以後,地方財政經常入不敷出,中央財政也自顧不暇,可滕子京為了興辦學校,不惜血本擴建學堂、拜請名師,「費錢數十萬」,公款花銷驚人,以至於他轉任時,同僚懷疑他貪污,不肯替其書歷。慶曆二年,駐守邊疆的滕子京為慶賀涇州戰役勝利,轟轟烈烈地大擺筵席,出手闊綽地犒勞邊關將士、祭奠英烈和撫恤遺屬。沒多久就被人指控濫用公款十六萬貫,其間數萬貫錢財去向不明,監察御史啟動彈劾,滕子京一時慌亂,怕株連無辜,將賬本和撫恤名錄等全部燒光,反將罪名坐實。「涇州過用公款案」鬧得沸沸揚揚,幸有歐陽修、范仲淹等人力保,才未獲刑罰,之後便貶到了岳陽。
滕子京也過分自負,他長期任地方長官,主掌一方,錢、權、物都他一人說了算。《宋史》的評價:「宗諒尚氣,倜儻自任,好施與,及卒,無餘財」,可見子京對錢財沒有貪念,可他不願放權,也不相信其他人,事事親力親為,賬目、支出只有他一人掌握。缺少監督的一把手,又好大喜功,在任上新修土木,照著個人喜好興辦學堂、重修樓宇,花費無度,有造福一方之說,可也有為個人大謀政績之嫌,令旁人疑心錢款去向,他個人更是說不清楚。所以從他為官湖州到涇州再到岳州,滕子京這個一把手,沒少被人詆毀。
慶曆四年,岳陽樓修葺一新,滕子京寫信給摯交范仲淹,請他作記共襄盛舉。而範文正僅憑著對好友的力挺之情以及一幅《洞庭秋晚圖》,未親到現場,便洋洋洒洒寫下了千古雄文《岳陽樓記》。文中不僅抒發了個人情懷,也對老友子京委婉規勸,「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誡其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踏實為官,勿做表面文章;「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勉勵其要有以天下為己任的人生觀,不要因一時受挫而消沉。文正公是生怕滕子京再因重修岳陽樓花費巨大,而招來禍患。
興建岳陽樓時滕子京年屆五旬,五十而知天命,洞庭湖水,巴陵山丘,橫無際涯,氣象萬千,心念重建岳陽樓之大觀,不僅可以「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慰藉遷客騷人,更藉以一雪前恥,為自己正名。不僅對工程施工格外用心,力求美輪美奐,子京還吸取教訓,重修的花費不靠財政撥款,不搞集資攤派,而是巧妙地調動民間資本,向民間欠賬的「老賴」伸手,動員債主把債款捐給政府,欠錢之人怕得罪官府,乖乖還錢,一下子解決了資金來源,還得到百姓認可,「州人不以為非,皆稱其能」。岳陽執政三年,「政通人和,百廢俱興」,滕子京可謂忍辱負重,「涇州過用公款案」最終也水落石出,「滕子京所用錢數分明,並無侵欺入己」。當岳陽樓重建落成之日,子京「痛飲一場,憑欄大慟十數聲而已」。
幾十年來經歷跌宕起伏、背負著沉重包袱的滕子京終於釋然慟哭。子京也嘗求古仁人之心,可急於求成和自負心理,讓他栽了跟頭。為官不易,不光要有能幹事、干成事的事業心,更要有為民務實、花費有度的執政之策。往事越千年,屢修屢毀又屢毀屢修的岳陽樓仍佇立在洞庭湖畔,卻早已不復當年子京修築的模樣,流芳百世的永遠是名篇與佳話,而非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馬力)
推薦閱讀:
※《登岳陽樓》教案
※從《岳陽樓記》淺談文人「閉門造車」
※范仲淹筆下的岳陽樓,究竟是誰修的?
※[轉載]解讀岳陽樓楹聯「一樓何奇……」
※賈景德楷書《岳陽樓記》四扇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