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階層固化真的合理嗎?

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網上有關階級壁壘,階層固化之類的話題討論日益喧囂,最早是從天涯那篇《寒門再難出貴子》的帖子開始,幾乎是一夜之間,大家都在討論階級流動,階層固化之類的問題,都在論述什麼家庭影響出身,出身影響眼界,眼界造就格局,格局決定未來等等等等。

最近我的朋友肥肥貓剛好也寫了一篇帖子,叫《城堡的落成:上升通道即將關閉的中國社會》,閱讀量高達百萬,相信大家很多都已經看過了。

在文中,他強調,階級固化的社會才是常態,階層高度流通的社會才是不正常的。並且從歷史發展,社會結構等角度來不斷論證,把人分成等級,是無比合理的。

肥肥貓是在上海中產殷實家庭出身,一路走來全是名校名企的經歷,而我是蘇北屌絲,農村子弟,三本畢業,工作經歷倒是勉強算名企,這裡我試著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視角,和大家討論這個話題。

注意,沒有任何人可以徹底擺脫自己的身份背景絕對中立客觀的討論問題,所以在下文中,我無意對我的好友肥肥貓進行任何批判或者駁斥,更不願試圖進行論證到底誰對誰錯。

想要去相信哪個觀點,這個選擇權,我交給各位讀者。

第一,什麼叫「階級」?

肥肥貓很明顯的把社會階層分成了三級:精英階層,中產階級,和社會底層。

在這裡,他把精英階層大致論述了下:豪強、士族、門閥、權貴、集團、二代,當他們作為一個整體出現的時候,首先是一座城堡。

在任何年代,社會階層都是明確分層,有分水嶺的。

真的是這樣嗎?

歷史的發展,是如流水一般,奔騰不息的,並不是萬事不變毫無發展的,所謂從古至今都一般穩定的社會階層,這個論述何止是錯誤,簡直是大謬。

先秦時代,世代把握社會權力的,是「貴族」,王權受到了貴族的極大壓制,乃至之後出現了田氏代齊和三家分晉。但是步入了鐵器時代和封建社會後,吳起變法商鞅變法,首先下刀的對象,就是這些「貴族」,至秦始皇統一六國,漢高祖代楚而立後,六國貴族遺老遺少,可謂一掃而空;

進入三國兩晉時代後,把握朝政,干涉皇權的,是「門閥」和「世族」,「門閥世族」是在社會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組成的政治集團。

門閥的力量大到了什麼程度?魏武帝曹操戎馬一生,雄才大略,對內政務「唯才是舉」,這麼一個厲害的人物,剛死不久,兒子曹丕上位,立刻就改成「九品中正制」,評議人物的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並重,二品以上官員幾乎全是門閥世族,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到這裡,可以說是徹底的「階層固化」了,按照肥肥貓的邏輯,這樣的社會應該很合理,但並不是如此。

自南北朝後各朝各代都通過各種形式在不同程度上打擊那些世族門閥,其中以科舉制最為重要。

隋代開始的科舉制,隋文帝首創科舉雛形,隋煬帝一手推動,歷經唐、宋、元最終消滅了那些氏族門閥。

像初唐的「盧」、「崔」、「鄭」、「王」家族經科舉制削弱下來,至唐中期地位已完全下降。

所謂的精英階層「門閥世族」,萌生於兩漢,形成發展於魏晉,衰弱於南北朝。後於隋唐時期有過短暫興起,唐朝中葉一蹶不振,至此消亡。

到了明朝,科舉的考察考試製度可謂登峰造極,趨近完美,這個時候,整個的社會階層,已經很難說有真正依靠血緣來壟斷的世家大族了,但社會上出現了一個新的精英階層,這個階層,叫做「士子」。

有朱元璋首創的「御史監察」制度,結合科舉制的圓滿,一手促成了「士子」階層的出現,但這些士子,很難說掌握了多少政治權力,更多是佔據了輿論和道德的高地,簡單來說,就是看誰不爽就噴誰。

當時的社會結構,所謂的精英階層,是以師生串聯,結交關係,從而徹底穩固的,所謂文人誤國,空談誤事,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產生的——至明朝中葉後,整個國家的人才選拔體系,已經形成了負篩選機制,能吏和賢才已經看不到,看到的只有黨爭的烏煙瘴氣。

再之後,滿人入關,面對南方地主豪強,士子階層的土堡聯合抵抗,摧枯拉朽,再大興文字獄,設立軍機處,至此士子階層,徹底噤聲,在政治方面,連輿論和道德的高地都佔有不了了。

如果你縱觀整個中國歷史,你會發現,所謂固化的「精英階層」,其實是一個不斷試圖干涉皇權,並且不斷被打壓,動不動就血流成河的倒霉階層。

而我們國內的歷史進程,也是一個不斷力行加強中央集權的進程,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徹底的消滅地主階級,廢除鄉紳群體,黨支部直接進駐到了農村,政府對於基層的滲透和掌控,達到了歷史之最,中央集權的成熟化與規模化,也達到了登峰造極。

所以現在的國內社會,並不是所謂的三層,而是兩層,掌握政治權力的那一層極少數人,和沒有政治權力的絕大多數人。

我們的黨和政府也根本就不可能允許出現一個所謂的精英階層來分瓜政治權力,干預國家政策,影響國家的正常運營,更不會製造這種所謂的「精英」養虎為患。從改革開放後明令權力核心領導幹部子女必須出國讀書的政策就能看得出來。

如果單純以所謂的「社會財富」,「社會地位」來劃分階級,你很難解釋,為什麼黃光裕還在裡面,牟其中剛放出來,趙本山哭著對媒體說願意把全部身家捐獻給國家。

事實上,一個省部級幹部的社會財富,要遠遠低於阿里巴巴騰訊小米這類巨頭,市級幹部的收入,也要遠低於一個大公司高管,尤其是在嚴打老虎厲行廉政的今天,但任何一個神經正常的人,都不會認為一個市級幹部的社會階層,要比一位公司高管來的低。

所以記住,我們絕大部分人都是同一個階層,都是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保護的普通人階層,社會財富並不能成為保護傘和擋箭牌,談多級分化的社會,你我其實都不夠資格。

第二,為何階層固化的感覺越來越嚴重?

既然大家都屬於同一個階層,都是屁民,那麼為何有些人在網上的優越感越來越強,有些人越來越絕望,大家都覺得階級流動性越來越低,階層固化越來越嚴重?

這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對抽象概念的討論是非常沒有意義的,因為我們討論的前提——階級的定義,大家都眾說紛紜,沒有人能理出個一二三四五,再這麼罵來罵去噴來噴去,毫無意義。

所以作為一個蘇北屌絲,我這裡只來說說我個人實際具體的經歷和感受。

1,教育的資源越來越向大城市富集,農村鄉鎮縣城子弟越來越難靠高考致勝

直接說幾個數字:「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表明,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起不斷滑落。北大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僅佔17%——這個數字,現在只會更低,而且逐年下降的非常厲害。

2010年那年的高考考場里,全國農村考生的比例是62%。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劉雲杉統計1978~2005年近30年間北大學生的家庭出身發現,1978~1998年,來自農村的北大學子比例約佔三成,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下滑,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只佔一成左右。

在網上也有很多人在積極熱烈的討論這種變化的原因,但是說來說去都不到點子,最後得出來的結果居然是家庭原因居多,家境好的子女,就視野高能力強,家境不好的子女,就low逼自卑脆弱敏感智商低。

我以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各位不是這樣的。

首先我不想說什麼高考錄取分數線的問題,這TM會陷入到地域口水大戰里到天荒地老也討論不出結果,我們假設某幾個特殊省份城市人口在地球上蒸發了,剩下地區的人,都在公平競爭,為什麼仍然會出現這種情況。

我讀的高中,是蘇北的縣城重點高中,江蘇一直有高考大省之稱,蘇北的高考模式搞的更是極為慘烈。

蘇北的應試教育之嚴苛和殘酷,可能位居全國前列。這兩年被廣泛報道不斷引起爭議的衡水中學模式,什麼長跑,月考,排名,高劑量學習,我和我當年同學看完這些報道,就一個感覺,這些對我們來說都是小兒科啊,全國人民這是怎麼了,這麼嬌貴,看到衡水中學模式就大呼受不了了?

我和我的同學們,都經歷過比衡水中學嚴酷數倍體制的考驗。

不說別的,只說學習時間,我們每天上學和放學時間是從6am到10pm的,回家還要繼續學習到12點,一天至少要學習15個小時,高二下學期開始,我的一日三餐都是在5分鐘內解決的。

但這樣的效果如何呢?

03年之前,本縣仍然每年能考上一兩個清華北大,和若干985名校學生,03年之後到現在,一個清華北大的都沒有,每年的一本過線率,都在逐年下降,越來越嚴重。

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我們的學習條件遠遠比不了衡水中學,衡水中學有高水平好條件的住宿和學習硬體,我們沒有,宿舍破破爛爛,裡面有老鼠,教室大約是八九十個人一班,且夏天沒有電風扇。

你很難相信,這會是一個05年的高中,但事實就是如此。

而且我們的老師幾乎都不會教課,不會教人,也不會講題,只會高壓恐嚇,瘋狂的布置作業做題,至於說塑造人格,培養三觀,點撥思維,啟發求知樂趣就更別提了。

他們連一個基本的好人都算不上,更遑論一個好老師了。

每一屆的高三同學裡,都會出現兩三個「高考抑鬱症」患者,也就是學習學到最後,壓力太大,精神崩潰,身心健康都出現嚴重問題,不得不回家休學,再也沒辦法升學了。

我初二初三時候最好的朋友,就得了這個病症,最後不得不休學,曾經拿過奧數一等獎的他,現在不知所蹤。

而老師們在談論這些人的時候,沒有絲毫的同情,更不會反思自己的心理疏導工作是不是做的不到位,反而是帶著嫌棄和幸災樂禍,漸漸的,帶著我的同學們,都是摒棄這些所謂的「弱者」。

高考結束之後我每年都會做兩三次這樣的噩夢:在夢裡我回到了高三的課堂上,面對堆積如山的卷子開始解題,失去了任何思考和求知的樂趣,只有枯燥和高壓,我感到非常的恐懼,在大喊,我已經畢業了啊,為什麼還要回來過這種生活!我想大喊,但是卻喊不出聲。

這個,是我當時讀高中的情況,過了十幾年,回到家鄉,對教育的感受,是情況越來越糟,且無法遏制。

教育資源,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人的資源,也就是教師資源,一個完美的老師,是人格影響,求知啟迪和業務能力三方面都具備的,一個優秀的老師,最起碼,也應該在業務能力方面過硬,也就是會講課,會講題,會啟發興趣,會培養學生。

這種老師,在我的家鄉,目前已經絕跡了,當年我最鄙視,最瞧不起的那種水平的老師,都不想再留在家鄉教書了,稍微好點的老師,全部去市區或者去藍鯨省城應聘上崗去了。

現在留在家鄉的老師,很多真的是不折不扣的渣滓,當年我們讀書時候就打架鬥毆,不學無術的街頭混混,如今搖身一變,全都成了幼兒園,中小學老師。

這些年中小學校園的師生強姦案和性侵幼女案頻發,很多都是在這種縣城小地方,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於此。

在這種環境下,農村小鎮小縣城子女,還有何出頭之日?

這個跟家庭財富有關嗎?很難說,雖然我經常自嘲是蘇北屌絲,但老實說,江蘇的小鎮,多半都極為富庶,經濟發達程度遠超其它地區,我讀書時候就有不少家長開著寶馬賓士奧迪來開家長會了,但他們的子弟,能夠考取的大學,遠遠不如南京市區一個工薪階層的子女。

更何況這些年高考改革越來越偏,更是雪上加霜:不斷增加文體類比重,並且自主招生規模越來越擴大,自干五們叫囂的最公平公正的選拔,其實正在變的越來越不公平,而且從來就沒有真正公平過。

2,年輕人在大城市越來越難立足

這點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房價。

06年我去北京旅遊,導遊開著神車五菱宏光帶著我們遊覽中關村,說道,這的地兒是真貴,8000多一平方,我是怎麼都買不起。

當時還是初中生的我也覺得,靠,8000一平方,誰買得起啊。

在那個時候開始,報紙就不斷呼籲,要遏制房價,遏制房價漲幅,11年後的今天再看看?

當房價是8000一平方的時候,小鎮居民東拼西湊,勉強能支持,漲到兩萬的時候,500強白領割割肉也OK,現在到了五六萬甚至一路飆升朝著十萬發展,一套房動不動就500萬以上,你讓現在的小白領,從零開始奮鬥,想買房試試?

當然,有一個美國國籍的黃人曾說過,年輕人嘛,不要買房,要買夢想,世界這麼大,要出去看看。

不買房當然可以,租房也可以住的爽,問題在於,房子不只是你社會生活的一個單項,它關係到很多其它方面,你的戶口,你的社保,你的養老,你結婚生子的戶口,你兒子女兒的教育和學校選擇,都逼著你,必須買房!

總不能號召年輕人一輩子只約炮,不結婚吧。

十年過去了,我們的收入增長了,但卻始終跑不過通脹,跑不過房價。

這兩點結合起來,導致一個很糟糕的社會現象:反智主義橫行,學歷無用論日益高漲。

如今社會,即便是名牌大學畢業,一個小地方出身的年輕人,想要去大城市定居,面對高居不下的房價,仍然膽戰心驚,哪怕家裡幫忙也很難解決,過去那種「好好學習考名牌大學畢業了就有好出路」的傳統觀念,受到了無比強烈的衝擊,鄉村和縣城的高中輟學率都開始不斷升高,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讀書沒屁用,高考無卵用,考上名校了,畢業還是當個蟻族!

第三,這種所謂的「階層固化」,合理嗎?

不合理,非常不合理,從2000年的歷史發展至今,從來就沒合理過——為了社會穩定,中央集權政府都儘可能多開社會流通通道,以保障底層人民的合理期望值。

而現在的社會,則是弄的底層人民日趨絕望,上升通道越來越少,對社會穩定其實是非常不利的。

這不合理之處,我認為至少有兩點:

1,社會道德和輿論認知方面的不合理

正是高房價導致的大城市難立足現象,才讓越來越多的人認為階層固化了,人的一輩子生下來基本就被決定好了,家境不好的人,買不起房,註定無法在更好的城市,更高的社會階層立足。

如果只是這麼簡單粗暴的直接闡述就好了,但伴隨著階級固化論的誕生,往往還出現了一種更嚴重的可怕觀念,即出身決定論和個體責任轉移論。

這類神論的核心邏輯在於,直接拒絕承認家境給人帶來的加成是赤裸裸的金錢和資源扶持。

這些人,尤其是知乎的中產階級家庭網友,非要逼著你承認,人家能力以外的資本等於零!撇開家境和金錢資源,人家不靠家裡光靠自身也能成功,比你牛逼多了!

家庭影響出身,出身影響眼界,眼界造就格局,格局決定未來!

家境好的子女,就是視野高能力強,家境不好的子女,就是low逼自卑脆弱敏感智商低。

肥肥貓認為,底層人民的戾氣一直都存在,但在我看來,中產階級的戾氣更為可怕,也更為廣泛,惡劣影響更為深遠,因為畢竟是中產階級,才佔據了這個社會輿論和道德的主流。

物慾橫流,拜金主義,我從來都不怎麼擔心,我真正擔心的,是仇窮。

在仇窮方面,知乎一直佔據主力炮火輸出,天涯和公眾號段子手也不甘示弱,各大營銷號更多不斷炮製謠言和熱點,從「寒門再難出貴子」,到「城市女孩除夕逃離江西農村」,網民們不斷的對貧困地區進行聲討,對貧寒子弟的外形能力道德都進行全面否定。

仇窮不僅局限對現今底層人民的敵視不滿,甚至對已經離開農村鄉鎮到大城市工作定居的人,仍然要掘地三尺,挖墳拋屍,對他人的背景和家庭出身說三道四,僅僅從網路長年以來對「鳳凰男」集體不斷的污衊造謠和誇張式的攻擊,就可見一斑。

生而貧寒,已經要活的極為吃力,但我沒想到,在互聯網上,仍然有人要在輿論上對我等貧民子弟口誅筆伐,全盤否定,貶的一無是處,甚至恨不能除之而後快。

而事實上,真正的底層人民,其實是沒什麼時間上網和泡知乎微博發帖寫文章的,他們一天至少要工作14個小時,他們的聲音和訴求,其實是長期以來被忽略掉的。

現今互聯網在輿論上刻意對所謂中產階級和底層人民進行挑撥對立,長此下去會出現什麼惡果,我不敢想像。

2,社會發展方面的不合理

現在的中國社會,最顯著的特點,還不是階層固化,而是兩極分化。

有錢人越來越有錢,沒錢人越來越沒錢,越來越絕望。

城市的發展需要政策扶持,需要資源投入,需要科技進步,需要產業升級。

而這幾點,不論如何,都擺脫不了「人」的因素。

城市,乃至整個社會的發展,最需要的,就是人力資源。

人力資源的需求是龐大的,不僅需要最傑出的大腦,最尖端的技術,也需要最精明的商業運營,和最吃苦耐勞的勞動力。

當高房價把絕大部分人都阻擋在城牆外之後,這個城市的產業發展,從何談起?

儘管現在的大城市情況,還不足以把人才嚇跑嚇退,但這幾年日漸喧囂的「逃離北上廣」,已經足夠讓人擔憂。

未來的某天,最頂尖的大學,最一流的專業,最智慧的大腦,都發現自己在這座城市裡艱難度日,無法立足的時候,那就是最危險的時刻。

而這危險的端倪,現在已經開始拉開序幕。

希望我只是杞人憂天。

在這種兩極分化,極度喧囂浮躁的社會現實下,普通人是否還有能力做出改變,我希望在下一篇文章里,和大家再探討。

本文作者已在廣州定居,如果你硬要說這篇文章是屌絲無力的吶喊,底層無腦的仇富,那也可以,隨你開心就好。


推薦閱讀:

SLA激光光固化
環氧地坪塗料的原材料——固化劑和固化促進劑
孫立平:權貴集團使社會固化了
用寫作來跨越階層固化(二)

TAG:社會 | 階層固化 | 階層 | 社會階層 | 合理 | 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