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到的世界,能夠聽到嗎?
上期我們推送了馬爾克斯的非虛構寫作《一個海難倖存者的故事》的讀者徵集,評審團的小夥伴們正在閱讀中,敬請期待下期推送的閱讀體驗。本期「評審團」欄目,將為大家推送《午夜聽起來很寂靜》的閱讀反饋。
相對於前幾期「閱讀評審團」的報名盛況,本期評審書目《午夜起來聽寂靜》似乎吸引的是更多熱愛詩歌、熱愛民謠的小眾閱讀愛好者們。本次入選的評審們大多對於此書的作者--周雲蓬,有著較多的關注和濃厚的情愫。無論是對他的歌、他的詩、他的人,評審員們都將他們熟悉的周雲蓬和這個「新的」周雲蓬結合在一起,在詩中認識了不一樣的他,這或許便是詩歌所能帶給人的獨特感受,台靜農說,「文學和藝術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了解。」
而正是通過周雲蓬的詩、周雲蓬的歌,評審員們得以看到這些文字和韻律背後的靈魂,體味到深夜漆黑中的思緒和感受。一如既往地,每一位評審員在評價此書時都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無論是從「垮掉的一代」、從詩歌本身、從詩人的變化,抑或是從詩人靈感的來源,每一種解讀都言真意切。無論是從詩中看到詩人,抑或是從詩中看到自己,《午夜起來聽寂靜》想必都為他們打開了新的窗戶。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於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第四期書目
《午夜起來聽寂靜》
《午夜起來聽寂靜》作者: 周雲蓬版本: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7年3月
評審員01號:沈息城
(喜歡閱讀的人)
總有那抹悲傷底色
大學時候讀老周的書,被他的感受力、洞察力而打動。讀完來到北京的那個九月,就非常興奮地去看了他的現場。有些歌是需要現場聽的,非常沉又非常輕,非常深又非常質樸,那個夜晚我很感動,因為我知道我讀到的老周和我聽到的老周是同一個人。但在這本新詩集中,我莫名地更喜歡關於愛的那些部分。他描繪了一個人在黑夜中的寂寂然,有一個人像沒有一樣地躺在身旁。不談荒唐的現實,鑽進黑夜的縫隙中、鑽進時間的深處去談情說愛,在抽象的幻覺中思念一個抽象的人。
他寫:她會早起/在床邊叫老周/老頭子/老不死的/我再無力傷害人/我將善良得像個布口袋。
讀這樣的句子,會發覺老周溫和得可愛。他好像慢慢地模糊了以前大家賦予他的那些明確的標籤:憤怒、吶喊、漂泊、悲憫。這些都仍然是他,但是他們越來越被更廣更寬闊的老周所容納,它們安居於自己的位置,甚至相互融合,像河流一般越來越通透地流淌。
他還寫到很多平常的日子、簡單的情緒,那些熱烈之後的落寞,那些轟轟烈烈碾過的孤苦伶仃。「對於失明者,夜不是黑暗,夜是沒人了,沒聲音」,於是,「還有很多不唱的日子/不讚美也不抒情的日子/像狂野里/鐵軌上停著的車廂/暗著燈/醒在黑暗裡」
還有一首很妙的詩,叫《驚訝》,那是我們都曾經在時間和空間中感受到的時刻。像只結了一瞬就融化的琥珀。
但是,好像老周的詩里,總還是有一種悲傷的底色在。這也許是詩人們的特質,是敏感的人的觸角。但在老周這裡,它不是以一種很潮濕的方式,如眼淚似唾沫般噴湧出來。而是不動聲色地,讓悲傷感染你。
比如他寫:「沒有不動的星辰/有靜默一生的人」;他寫:「那些命定的事/如母親做的早點/悄悄地擺上桌」。
你會想起午夜時分飄飄洒洒的小雨,滴落在未眠人的窗檯。你會想起萬家燈火一盞盞熄滅,北風呼啦啦地刮著夜的黑。「那些熱切盼望的事/總會過去/留下月光 鐵軌/那麼期待的好事/怎麼就過去了/剩下一個空盒」。一點惆悵,不知何處起。
但我不是特別喜歡這本書的排版,閱讀起來並不舒服,顯得凌亂。不同章節的紙質選擇傳達出的效果沒那麼好。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詩,我個人沒有那麼深的觸動,感覺一般。
閱讀評分:6.5分(滿分10分)
評審員02號:喵
(莽莽撞撞長不大的大人。)
去閉眼聆聽他的詩
這本詩集剛出版時,眼盲讀成了《午夜聽起來很寂靜》,等發現讀錯後不免吃了一驚。句子中不合語言習慣的顛倒,當然是周刻意為之,卻也剛好把一個人生活的寂寞格外精準地描畫了出來,烘托起豐富的詩意,有了可感力。
它摘錄的詩歌創作年份從1999到2016,早期的詩歌,不少已在《春天責備》中出版過。於是這本裝幀優雅的書,「新」及給人更多的驚喜的地方便是近兩年周雲蓬寫下的詩歌。
對比前後期的變化,桑格格說周詩變的更清晰,有種成熟的簡潔。我在想作為民謠歌手的周,寫歌詞時,肯定需要更大眾化,他不能哼唱那些前後完全不搭、肆意斷句的詩歌。寫詩的行為像是他對生活宣洩的任性遊戲,可是好的詩歌,也應當可以唱出來。
在周03年左右的詩歌中,我基本品咂不出他完整的思緒,是明明可以畫出太陽,偏要執拗地塗滿瑰麗雲朵的炫技。歌者向詩歌領域的涉足,也許去總結關於生活智慧的閑言碎語更討人喜歡。好在周沒有這麼做,保留了一個成為可能的詩人、早期不可避免的稚嫩和自大目光,痛飲了一番詩界無序的狂歡,就有可能向更高層次邁進。
周近幾年明顯的變化是開始在詩中關注他自己,他的黑暗世界,有了生命的澀苦、平凡。歲月年輪磨去青年人的粗糙,愈顯通透。我們很少人是盲的,閉上眼睛,外在我們依然早有具體的認知。而周雲蓬三十多年沒有看到過東西,沒有見過自己成人的臉。他寫盲,把詩的語言變的新,扭轉我們的思維定式,開闢了一條讀者能走進的幽徑。在反覆閱讀的過程中,我想對於這些需要換位感受的事物,最好是閉眼聆聽,非讀。
他的日常更多開始依靠想像,想像什麼是電影,想像什麼是顏色,趣味地感覺盲人被關進監獄,可以很容易逃脫(想像自己在另一個地方)。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紅〉,可以自行體會,合上眼,你會發現黑暗之外,額頭眉心是有一點紅光。這個被我們輕易忽視的「紅」,卻是周很多時候思考的東西,它從哪裡來,它的出現,是周看到的?亦或是想像?
閱讀評分:7.5分(滿分10分)
評審員03號:大王
(愛貓人士~)
向內看,向外走
周雲蓬眼盲,無法用肉眼捕捉外物。於是他「向內凝視」,卻收穫了比肉眼之下更「真實不虛」的視覺。這種真實在於,他的詩里總是動作多於言語。詩中的我,無論是抽象的「我」還是具體到「一根白髮」、「一節尾骨」上的我,無一不在動作;四周的雷雨、蒼山、四季、蟲螟,無一不在動作。這也許跟詩人到底是個行動派脫不了干係,雖然在我的想像中,在熟人面前,他也是個話癆,喜歡滿嘴跑火車。但我相信他是天生的旅者,就像他自己在後記中說的那樣,打小他就擅長出走。我猜,他也會厭倦長久地「向內凝視」,會不滿足於內心的一方天地,他要「走」,走走,聽聽,看看。
這種浪跡天涯、四海為家、言必行,行必果的行事做派像極了他喜歡的「垮掉的一代」。他的詩歌風格也似乎更接近「垮掉的一代」,更原始——天然去雕飾;更不用說其詩與音樂之間的唇齒相依,「生命就是聲音,文字就是音樂,而人民就是歌曲」——「垮掉的一代」關於文字、音樂甚至是生命的某些主張在周雲蓬的詩里得到了完美的詮釋。畢竟,我們沒有辦法將詩人和他的另一個身份——民謠歌手——割裂開來。不同的是,他的詩似乎缺少「垮掉的一代」的那種反叛精神。也許,比起反叛者,他更像是這個時代的主人,他與時代的關係是和諧的,因而也擁有很大的精神自由。
詩集封面上,單一的靛青色和像要遁入其中的封面文字都給人一種模稜兩可的感覺,沒有很好地體現詩集的特點,也談不上有新意。詩集的內文設計很特別。紙張顏色在黑白棕三色間切換。墨色、黑鐵和黑是夜,石灰白、象牙白和白是晝,酷似朽葉的棕是日薄西山,夜的前奏。因而這麼一頁頁翻過去,好像經歷了晝夜之差,也經歷了午夜降臨,黎明破曉,黃昏日落,而破曉和日落時的沉寂又都被黑夜裹挾。當然,也可照序言中的說法去理解和解讀這種設計:周雲蓬的看見是黑白底片,他的詩也或白或黑地印在這些底片上。總歸這是一個沒有色彩的世界,穿插其中的棕不過是用來模糊黑暗和光明之間的距離和界限罷了。
閱讀評分:8分(滿分10分)
評審員04號:Melancholy
(拒絕無聊,面向智慧而行,匹馬孤征)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記得知乎上有過一個引起過廣泛討論的問題:「在外國的大街上能經常看到許多盲人,在國內卻常常一個也見不到。中國的盲人都去哪了?」而點贊數最高的那篇回答闡述了一個殘酷的事實:因為生活、交通不便,公共設施和社會機制的不完善,中國的盲人出門要承擔比國外多得多的風險,所以他們都不出門。
不出門,意味著與外界隔絕,終生待在一個窄小的空間里,不能感受風吹草動,踏遍祖國山河,和有趣的人談戀愛,無法體會一個普通人所能體驗的人生中的最基本的快樂,那麼這樣的生命,只有不斷壓制自己的慾望而讓自己顯得沒有慾望,否則活著就是一種消耗。畢飛宇在小說《推拿》里詳細描繪過這個弱勢群體,寫盲人們的工作、生活、戀愛,那儼然另一個世界。
我聽過周雲蓬的《九月》跟《春歌》,詞曲都很詩意,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沒想到他竟是一個盲人。我沒想到盲人除了推拿之外,還能有另一種人生,這種人生,甚至比普通人還廣闊。但仔細想想,盲人的確因禍得福般地因看不見東西比少了很多外界紛擾與私心雜念,而其他感官如聽覺、嗅覺相應地發達,從而具備了比我們豐富的感受力。
因此他選擇與他的命運對抗,做一個行吟者,打破這個世界對他所代表的這個群體的成見,儘管這個過程一定困難重重、充滿艱辛。但對一個詩人、一個歌者來講,這一切似乎是必然要經歷的,即使他雙目完好。
說到周雲蓬的本行,適逢朴樹的新專輯《獵戶星座》首發,從04年第一次聽到那首《生如夏花》到現在已經13年了,這中間朴樹沉寂了10年,沒有說原因,而現在的朴樹,似乎確實找不到當年的尖銳深刻與酣暢淋漓了,就像三聯生活周刊在17年19期刊登的那篇專訪何勇的父親何玉生的文章結尾何玉生對孫女的期待那樣:「我希望她別搞音樂了,可以玩玩,別當專業。」聯繫何勇現在的處境,讓人懷念94年紅磡演唱會上的魔岩三傑。我不是一個專業的民謠或搖滾愛好者,可在我看來,從小眾到市場,似乎不斷地規範、訓練、提升技藝才是正道。95年春晚上有首歌名很大的歌,叫《中華民謠》,歌詞引用了大量的古詩,結尾還有一段富含佛教意味的旁白,而我很喜歡的毛阿敏的經典老歌《渴望》、《歷史的天空》,劉歡的《這一拜》、《好漢歌》、《得民心者得天下》均與此類似,能看出作詞者的詩詞功底。所以我比較喜歡周雲蓬詞作靈感脫胎於唐詩宋詞與《詩經》的《牛羊下山》這張專輯。桑格格在後記中說盲人能閱讀的文本中唐詩宋詞最多,我想正是經典滋養了周雲蓬,使他擁有了探尋世界的勇氣與作詩作曲的才華。
回到這本詩集上來,雖可見作者對語言與日常事物的敏感,可無論是與古詩詞還是一些有名的現代詩相比,都還欠缺很大的火候,可讀性不那麼強,還是他的民謠更能打動我一些。
在想讀這本書的理由中,我是這樣寫的:「周雲蓬的前女友綠妖的書我讀過不少,也算半個民謠愛好者,最近一年重拾對傳統文學的興趣並從中發現了自己。讀了試讀的一小段,想藉此書一窺民謠歌手的具體的人生態度與成長經歷,不過我預設了一下,他們也許把人生看得、解讀得太輕,而現實的沉重是如何被化解的?」
在寫下這個理由之前,我還不知道周雲蓬是一個盲人。
而他可以選擇,讓自己的人生不一定非要那麼沉重。
看了後記,去聽了這首《關山月》,我想它或許可以代表周雲蓬這個行吟詩人慾和秋瑾作詩暢飲論天下的人生態度。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閱讀評分:6分(滿分10分)
綜合幾位評審員的打分,《午夜起來聽寂靜》的得分為——7分(滿分10分)。相對於其他文學體裁,詩歌更具個人性,也帶給讀者更多個人的感受;周雲蓬無論作為盲人、歌手還是詩人,他獨特的對世界的體察都從他的文字中滲透出來,影響著讀者們,從以上書評中也可以看到,每位評審員對於周雲蓬及其他的詩歌都是不同的。
你們如何看待這本書呢?覺得評審團的意見如何?歡迎在留言區留下你的鼓勵與批評!
推薦閱讀:
※每個鐘情藏書的人,心中都有一葉世界
※一茶 · 一盞 · 一世界
※世界上最動人的情話,哪一句戳動你的心?
※我的世界你來過【情感美文】
※中國羊年把全世界的英文媒體搞瘋了...你們究竟是鬧哪「羊」啊
TAG: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