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律講課記錄·2001年10月28日(則慧法師)

在家律講課記錄·2001年10月28日

則慧法師

  阿彌陀佛!各位菩薩晚上好!!  則慧法師合十:「阿彌陀佛」。  前面我們講到了什麼是菩薩。  下面我們就回到這次課程的主題。  什麼是菩薩戒?  作為一個菩薩如果想上求下化,應該修三增上學。  而在三學中,戒學排在第一位,也是定學和慧學的基礎。  所以如果要行菩薩道,首先要受持菩薩戒。  菩薩戒就是菩薩律儀,也名為戒藏。  可以說一切大小乘的戒法都是從此而生出的。  並且包含了無量無邊的行門。  所以簡單的說,菩薩戒也就是大乘菩薩行人受持的學處。  在《梵網經》中說:「菩薩戒是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是大乘諸佛子之根本」。  一個不行菩薩道的人,雖然說自己是信佛,也信佛,但永遠不能成佛。  而要行菩薩道,首先就必須要受菩薩戒,所以菩薩戒是一切諸佛之所以能成佛的根本原因,也是菩薩之所以成為菩薩的根本所在。  那麼,菩薩戒的內容又是什麼呢?  菩薩戒和聲聞戒不同的是,菩薩戒是一切有情、以及六道眾生都能受持的戒律。  但是他又有層次和發心程度的不同。  總說菩薩戒的內容就是三聚凈戒。  此中包含一一切菩薩的行門。  根據《戒律學綱要》中講:三聚凈戒,雖然一共只有三句話,但卻包含了自度度人、及上求下化的所有法門。  這三句話說得非常的好,那就是:  1、持一切凈戒,無一凈戒不持;  2、修一切善法,無一善法不修;  3、度一切眾生,無一眾生不度。  由此可見,能發菩提心,並受持菩薩戒的大小菩薩們太了不起了。  說到三聚凈戒,此三者之間的關係又是怎樣的呢?  簡單的說,這三戒,不論哪一戒當中,都包含有其它的二戒。  只是各自之間的側重點不同,和各自殊勝的程度不同而說的。  那麼,三者各自的殊勝處,也就是功用又怎麼樣呢?  總的來說,這三聚凈戒各自都能成辦菩薩所應作的事。   而攝律儀戒,側重於斷一切惡,能使菩薩安住其心。  攝善法戒,能成熟自佛法。  饒益有情戒,則能成熟一切有情,利益、度化一切有情。  根據課程表的進度,明白了菩薩戒及其功用之外,它的種類有哪些呢?  菩薩戒是七眾之外的別解脫戒,縱觀菩薩戒,在目前已經知道有記載的有六種菩薩戒本。  在這六種戒本中,分頓立戒和漸次戒兩種不同的性質。  此中又分為三大類型,兩大主流。  兩大主流,就是瑜珈菩薩戒和梵網菩薩戒,在中國流傳最普遍的就是《梵網菩薩戒》。  可以說在漢傳佛教中,所有出家人受持的菩薩戒,都是屬於梵網菩薩戒。   所以也造成了許多人,只知道有梵網,而不太了解瑜伽。  大家如果有興趣想更進一步的了解有關分類問題,可以去查看《戒律學綱要》第252而,有詳細的說明。  可以說六大本,在家人都可以受持。  只是各個戒本有偏重點的不同。  則慧法師對因佛如是說:菩薩戒和具足戒不同,菩薩戒不是具足戒。  菩薩戒在中國最盛行的是梵網菩薩戒。  其實瑜伽菩薩戒也是非常殊勝,而且對我們凡夫眾生來說更容易受持。  比如近代的太虛大師就是專門弘揚、奉持瑜伽菩薩戒的。  要想受具足戒,必須要出家,也就是出家的比丘、比丘所受持的戒叫具足戒。  既然瑜伽菩薩戒也這麼好,為什麼只盛行梵網菩薩戒,這兩者又有什麼區別呢?  他們的區別可以從兩方面來說。  第一、從側重面來說  梵網戒偏重於說明攝律儀戒,而且側重於出家菩薩。  瑜伽戒主要是說明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  比較偏重於在家菩薩戒。  這兩種雖然有偏重點的不同,但都是屬於菩薩戒法,都各自具足三聚。  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受持。  第二、從難持易的方面說:  梵網戒是盧舍那佛為釋加牟尼佛的化身說的,所以相對比較難持,一般凡夫眾生是很難做得到的。  而瑜伽菩薩戒是彌勒菩薩物為我們欲界的凡夫眾生說的,  所以比較容易受持。  首先根據自己的身份選擇。  前面講得很清楚,兩種戒有不同的側重點。  一是側重於在家,一是側重於出家。  二是根據自己所修的情況進行選擇。  比如:兩種戒一種是比較容易受持,而別一種卻是不容易受持。  而你自己的修持境界又是怎樣。

  下面,菩薩戒和聲聞戒的差別是什麼?  修行佛法的,經典中向來分為兩類。  一是發厭離心的聲聞,一是發菩提心的菩薩。  也正是由於他們各自發心的不同,所以他們各自有各自所修的戒行。  一般以七眾別解脫戒為聲聞人所修的戒行。  三聚凈戒為菩薩所修的戒行。  嚴格來說,這兩種戒行有很多方面的差別。  要了解這些差別,對在家菩薩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通戒與別戒的不同  聲聞戒是屬於別戒,是七眾弟子各別而受的。  聲聞戒是屬於別戒,  是七眾弟子各別而受的。  比如,在家人受五戒、八戒等;出家人受沙彌戒、比丘戒等。  佛弟子中之所以分為七眾,可以說就是根據各自所受戒法的不同而劃分的。  按照各別所受的戒法來看,不但有它的深淺層次的不同,而且是男女有別而受的。  菩薩戒屬於通戒,因為受持菩薩戒唯一的條件就是:發菩提心。  所以不管是在家出家,不論是男女老少,乃至六道眾生,只要發了菩提心的,就可以受菩薩戒。  二、攝律儀戒和三聚凈戒的不同。  七眾各別所受的聲聞戒,就是一般所說的攝律儀戒。  它的功用在於防非止惡。修行人如果能如法遵守的話,就可以得別別的解脫。  大乘菩薩戒,除了攝律儀戒之外,還有攝善法戒和饒益有情戒。  所以從範圍來講,兩者有寬狹的不同。  三、從師受戒和不從師受戒的不同。  七眾別解脫戒,大本說來,是要從師受的。  而且有一定的儀式。  菩薩戒法,對於儀式不怎麼重視,受戒的方法既可以從師受,也可以自誓受。  四、聲聞戒是新得的,而菩薩戒是熏發的。  聲聞七眾戒,不論在家出家,一定要經過受戒的儀式。  然後才能得到戒體,所以這是原來沒有而是現在新得的。  則慧法師對未了說:從師受和自誓受的效果是大大的不同。  則慧法師對未了說:這個問題待會兒再說。  正因為戒體是新得的,在兩種不同情況下,所得的還可以再失去。  一種是:犯了根本重戒的,就會失去戒體,這就失去為作為佛子的特質。  一種是:一期生命結束的時候,因為聲聞戒是盡形壽戒,當受戒的人生命存在時,它的戒體還是。隨著生命而轉,一旦生命結束,戒體自然也就隨之消失了,這屬於自然舍戒。   大乘菩薩戒是自心本具的,不是受戒後才得的。  比如《菩薩本業瓔珞經》中說:一切菩薩凡聖戒,盡心為體,心無盡故,戒亦無盡。  也就是說菩薩戒是眾生心地本具的,不但不須待緣而制,  而且,本來就有防非止惡的功能。  有慈悲益物的功用。  有定慧等無邊凈功德法的功德。  那麼,現在世我們之所以還要受戒,不過是要使本具的戒法。   給予熏發後加以長養而已。  所以菩薩戒又叫佛性常住戒,是以心為戒體。  如果發心受戒後,便是盡未來際的。  如果不失戒體,直到成就菩提,都是相隨不離的。  即使轉生再來人間,已經忘記了過去自己曾經愛過戒,如果能現在發心再受,那也只可以說是增上,絕對不可以說是新得的。  至於在現在生中,如果犯了重戒,雖然可以說失戒了,但是通過如法的懺悔,還是可以重受戒的。  這一點相對於聲聞戒來說,確實是有極大的不同,也是菩薩戒最大的特點。  這個問題先講到這,下面大家可以就有關的問題,提出自由討論。   稱和尚本來是最好的,因為出家人中只有具足的清凈的。  戒行和德行的人,才有資格稱為和尚。  但是在我們中國現在人的說法里卻已經變味了。

  佛說以法為師。如果能悟到法,直接按法去做是否不一定要。  受戒?請指教。  佛陀所說的法分為教戒和教法的兩大類。  教戒就是指戒律。  而教法就是除了戒律之外的其它修行法門。  一切法的修持都應該以戒為基礎。  如果說沒有了戒律的基礎,就等於是空中樓閣。


推薦閱讀:

媒體:1/5美國人在家不說英語 講中文人數劇增
在家裡的基督徒
在家庭當中榮耀神 經文:馬可福音10章1
別的花可以不養,這5種要養,養在家裡比空氣凈化器強100倍!
經典語錄:男人這輩子最值得自豪的一句話是:我老婆在家等我吃飯

TAG:記錄 | 法師 | 講課 | 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