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暫得於己快然自足 暫得樓清代官窯單色釉瓷器展巡禮

暫得樓清代景德鎮官窯單色釉瓷器展於9月30日在上海博物館開幕,不少愛好瓷器的朋友正期盼著這一天的到來。確實,這樣的展覽值得期待,因為大家知道,單色釉瓷器主要講究釉色,尤其是高溫釉,以其鮮麗或淡雅的各種色釉贏得人們的喜愛,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許多瓷器正是這種受人青睞的作品。康雍乾三朝是景德鎮瓷器的大發展時期,無論是燒造數量和質量,均達到了歷史的高峰。特別是由於宮廷需要大量的瓷器,使這三朝的官窯瓷器燒造精益求精。在所有清代官窯瓷器中,單色釉瓷器可說是最有閃光點的精彩品種。

一、暫得樓及其主人

暫得樓系胡惠春先生之堂名,胡先生早年居於滬上,其先人胡必江曾任上海中南銀行及交通銀行董事長。胡先生繼承父業,任職金融界。他的收藏起步較早,是文物收藏界熟悉的著名人士,他在1945年被聘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陶瓷專門委員,1950年被聘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胡先生移居香港後,事業和文物收藏都有較大的發展。他曾經八次擔任創建於1960年的香港著名文物收藏家團體——敏求精舍的主席。胡惠春先生在20世紀50年代和80年代兩次把自己收藏的精美陶瓷捐贈給上海博物館,豐富了上海博物館的收藏。

胡惠春先生收藏豐富,其齋名日「暫得樓」。1988年初聞此名,筆者甚感茫然,經胡先生之婿、美籍華裔著名收藏家范季融先生告知原委才恍然大悟。

「暫得樓」典出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蘭亭集序》:「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這一段精彩文字,令後世許多文人雅士嘆為觀止。胡先生取此文中的「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一是指文物古玩一個人不可能永遠擁有,故為「暫得」。二是謂圖一時之快樂,曾經擁有過了,就如蘭亭修楔之事一樣。

暫得樓捐贈器物中多有精美之作,其中的清代單色釉瓷器的燒造水平堪稱一流。這批單色釉瓷器在上海展覽後,還將先後移師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和即將落成的北京首都博物館展出。相信此展必將吸引更多的收藏家和愛好者。

二、暫得樓收藏品與清代單色釉瓷器的燒造

暫得樓清代單色釉瓷器展有兩部分展品來源,除了以前捐贈給上海博物館的單色釉作品外,另一部分現存於美國紐約,這次專程運抵上海的藏品。

景德鎮的官窯瓷器,在康熙中期開始進入了恢復和發展時期。與此同時,單色釉瓷器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從康熙十九年開始燒造的官窯單色釉瓷器品種應較多,清代文獻也有記載,如藍浦《景德鎮陶錄》卷五:「康熙年臧窯,廠器也。為督理官臧應選所造。土值膩,質瑩薄,諸色兼備。有蛇皮綠、鱔魚黃、吉翠、黃斑點四種尤佳。其澆黃、澆紫、澆綠、吹紅、吹青者亦美」。這些品種,有的為我們所熟悉,有的我們並不十分了解。從傳世實物看,康熙官窯瓷也是以單色釉為較主要的品種,儘管還有青花、釉里紅、五彩、鬥彩甚至還有琺琅彩等品種,但單色釉似乎更能體現當時的燒造工藝和成果。幾乎可以認為,康熙皇帝對單色釉有偏愛。

來滬的三件康熙豇豆紅釉瓷器(圖1)是十分吸引人的佳作,太白尊和水盂的燒造水平均很高,釉色鮮艷,製作精巧。最精彩的是一對印盒,作品釉色以綠為主,稍帶紅色,這種器物,傳世品中極為少見。清人洪亮吉曾形容其釉色「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還有,過去強調豇豆紅以紅色鮮艷者為上,因為豇豆紅分多種色調,收藏者為它們起了好多名字,如美人醉、美人霽、桃花片、娃娃臉、大紅袍、正紅,還有質量較差的名為乳鼠皮、榆樹皮等,其實這是前人用各種釉色的質量來區分作品。每一件作品中都有綠色苔點,只是多少不同。而這一對蓋盒,大面積呈現綠色,成為一種與眾不同的特殊產品。

天藍釉是清代康熙官窯創燒的高溫單色釉瓷器品種。這種瓷釉中含有少量的氧化鈷料,差不多在1%以下,多則濃少則淡。來滬作品中的一件康熙天藍釉柳條紋缸(圖2)和一件水盂也具有高超的製作水平,兩件作品釉色均十分潔凈。缸的形制別緻而穩重,館藏也有一件與此缸造型完全一樣的作品,器身有直柳條紋。恰恰為一百條。水孟與康熙豇豆紅水孟完全一致,但傳世品中可以找到不少豇豆紅水盂而較少見到有康熙六字官款的天藍釉水盂。可以說,所有傳世康熙單色釉瓷器中,天藍釉瓷器數量是相當稀少的,這是一種較名貴的色釉產品。

可以認為,雍正朝最大的成就正是在單色釉方面。據唐英《陶成紀事》載,雍正十三年,完成仿燒古代瓷器凡五十七種,這五十七種中,包括了許多單色釉瓷器,計有:「一仿鐵骨大觀釉,有月白、粉青、大綠等三種,俱仿內發宋器色澤。一仿鐵骨哥釉,有米色、粉青二種,俱仿內發舊器色澤。一仿銅骨無紋汝釉,仿宋器貓食盤人面洗色澤。一仿銅骨魚子紋汝釉,仿內發宋器色澤。一仿白定釉,止仿粉定一種,其土定未仿。一鈞釉仿內發舊器,梅桂(玫瑰)紫、海棠紅、茄花紫、梅子青、騾肝馬肺五種外,新得新紫、米色、天藍、窯變四種……」另外還有許多明代景德鎮官窯和其它窯系品種,其中,單色釉佔有很大的比重。這些列於唐英清單上的瓷器品種的仿燒,反映了當時輝煌的仿燒成就,也充分體現了單色釉仿製取得的重要成果。

暫得樓藏單色釉瓷器中,有不少仿宋代五大名窯作品,尤以仿汝、官、鈞諸窯作品為多。清代的仿汝、官、鈞諸窯瓷器是從雍正開始的,大約在雍正中後期以後到乾隆早期達到了燒造高峰。此次展出的暫得樓仿汝窯瓷器達到了13件之多,其中有成對作品4對。捐贈的7件仿汝器中有3對是成對的,5件為雍正官窯燒造,其中一件雍正大盤較為少見,口徑達51厘米,器內暗刻螭龍紋,為清代仿汝釉瓷器中的大型作品。另一對雍正大碗(圖3)也十分精美,碗口徑達到36.5厘米,底部有六字官款,器型碩大,製作規正,釉面開紋片。

雍正仿官釉瓷器有3件,兩件是送展的貫耳瓶和雙獸耳瓶,造型、釉色都十分接近宋官窯作品。一件捐贈的扁壺(圖4)亦頗有宋瓷遺風,兩件作品底部均書雍正青花篆款。這種作品,當時都按宮廷發出的宋瓷仿製木樣製作,有的是皇帝特意下旨燒造的,雍正、乾隆兩代君王都有這樣的愛好和雅興。

鈞紅釉瓷器顯示了高超燒造工藝水平。前者是一件雙耳爐,後者為一乾隆官窯梅瓶(圖5)。兩件器物均為窯變作品。這種窯變釉作品,厚胎厚釉,完全與宋代鈞窯瓷一樣,但有的作品釉色有一些變化,不似宋鈞那種玫瑰紅、天藍或月白釉的風格,多燒成似烈焰燃燒的「火焰紅」或「火焰青」了。這兩件器物,都屬於「火焰紅」,紅色遠遠多於藍色,色澤艷麗製作精美,是仿鈞窯變釉瓷器的代表性作品。

胭脂紅,又名胭脂水,系清宮專用的瓷器名品。17世紀,歐洲人用黃金摻入釉料,煉成了這種名貴的低溫釉。康熙年間傳入中國後,景德鎮御窯廠首先在單色釉瓷器中使用。雍正時期,一部分繼續燒成小件胭脂水如碗、杯、瓶等作品,通常在器物外壁施釉。另一部分運用於琺琅彩和粉彩等名貴彩瓷上。此次來上海的一對胭脂水小杯(圖6),可說代表了當時的雍正御窯燒造水平。釉色潔凈嫩淡,如盛開的桃花之色,造型規整,器壁薄勻,這種器物在當時是最名貴的單色釉作品之一。

珊瑚紅瓷器是把瓷器釉色燒成海底生物紅珊瑚的顏色,是景德鎮窯工的發明,清代康熙時就已流行,以雍正朝製作最為精細,傳世作品有碗、盤、瓶等器型。胡先生捐贈我館的一對雍正小碗(圖7),釉色為典型的紅珊瑚色調,代表了這種低溫紅釉的燒造水平。

另外如黃釉,也自成一種有特色佳品。暫得樓捐贈的一對黃釉碗(圖8)和一件黃釉杯,都是典型的清代雍正作品。低溫黃釉瓷在明代經歷了幾個不同發展階段以後,到雍正時再度達到高峰,品種也有增多,檸檬黃、雞油黃之類釉色嫩淡鮮麗,均是十分精細之作。

青釉器在清代官窯單色釉瓷中數量頗多,雍正、乾隆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燒造了許多青釉作品,從傳世品看,差不多每件作品都十分精彩。暫得樓捐贈上海博物館的青釉獸面紋大瓶堪稱清代青釉瓷中的一絕。此器形體碩大而又莊重穩健,所施青釉均勻而潔凈,器身所刻青銅器上常見的獸面紋,刻紋清晰工整。來上海展出的雍正長方形花盆也是一件少見的精品。另來館的乾隆印花長頸瓶、葫蘆瓶也是毫無瑕疵的精品。

爐鈞釉瓷器,從雍正開始燒造,一直到清末。質量較高的作品都在雍正和乾隆兩朝,以雍正朝作品為最佳。據清《南窯筆記》記載:「爐鈞一種,乃爐中所燒,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青點次之。」《景德鎮陶錄·卷三·陶務條目》:「爐鈞釉,用牙硝晶料配釉合成。」具體的燒造方法是,未上釉的成型瓷胎經高溫燒成後,器表施釉,再放入低溫爐中燒造,便燒成爐鈞釉了。

三件來滬爐鈞釉瓷器都是雍正器,一為蒜頭瓶、一為三足爐、一為雙耳爐(圖9)。三件作品都體現了雍正爐鈞釉藍中呈紅色、濃重似火焰的釉色特點,同時還有一種似古銅氧化的古樸風格。

雍正朝的單色釉燒造成就是十分顯著的,這些不僅僅從文獻中看出,傳世的實物更是明證。暫得樓的雍正單色釉瓷是十分突出的,有的可與文獻相對應,如雍正五年「十一月初五日,郎中海望傳旨:著廣口窄底有托花盆木樣一件,呈覽,準時燒瓷的。欽此。於十一月十一日,做得木樣花盆一件,上口徑五寸九分,……又花盆木樣一件,口面長六寸一分,寬四寸四分,厚三分,高連足三寸七分五厘。郎中海望呈覽。奉旨:著交年希堯成霽紅、霽青燒造幾件,再別樣的釉子,爾等酌量亦著他燒造幾件。欽此。」這兩種花盆中,後一種是長方形的。來滬的暫得樓單色釉瓷中有一件青釉長方形花盆。也許,這種花盆有可能就是按此類木樣燒成的所謂用「別樣的釉子」的青釉作品。

從現有資料看,乾隆仿宋代五大名窯瓷的成就可能主要集中在乾隆二十一年前,我們從史料中看到,乾隆時期,仿燒汝、官、哥、鈞等窯瓷器更多地收錄在宮廷檔案中。以後,宮廷需要的瓷器中,仿汝、官、哥、鈞產品常見出現。從整體看,乾隆早期的20年間燒造量大大超過雍正朝。

乾隆朝的單色釉瓷器燒造大大超過雍正朝,這一朝長達60年,燒造時間漫長,官窯和民窯都有大量的製作。現在留下的乾隆單色釉瓷器數量非常多,如果把傳世的康熙和雍正單色釉瓷器合在一起,也可能不會比乾隆產品多。乾隆二十一年唐英殘後,景德鎮官窯的燒造還有近40年的時間。按照清史料記載,乾隆末至嘉慶時期御窯廠還在繼續燒造。因此存世的乾隆官窯瓷不只是早期的產品,還有相當數量的中晚期器物存在。

乾隆早期,唐英的治陶能力可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經過了雍正朝長達8年的熏陶和歷練,許多古代名窯的作品該仿製的仿製、該恢復的已得到恢復。雍正十三年的《陶成紀事》的記錄和許多傳世品的存在,充分說明了雍正官窯的燒造成就,也使後人看到了唐英的功績。乾隆早期基本上是雍正朝燒造的延續,御窯廠燒造之事主要是唐英負責,宮廷中也仍然是這些管理人員,只是換了主人,從雍正帝變成了乾隆帝。就瓷器而言,除了一部分品種有新的創意外,許多產品是完全按照雍正瓷器的模式在製作,只是由於朝代的更迭,瓷器落款有了改變,乾隆元年十月「十六日,司庫劉山久、七品首領薩木哈來說,太監毛團、胡世傑、高玉交篆字款樣一張。傳:以後燒造尊、瓶、罐、盤、鍾、碗、碟磁器等,俱照此篆字款式輕重成造,欽此」。這種款樣,就是乾隆瓷器上常見的那種方形篆書款。從傳世的乾隆瓷器看,許多優質的單色釉作品可能是乾隆早期燒造。在現存的清檔中我們可以看出,乾隆中期以後官窯單色釉瓷器的燒造已大大減少,只有東青釉、豆青釉(或作龍泉釉)等品種還經常在製作。因此,可以說,單色釉似乎主要是唐英時代的業績。我們現在能見到的乾隆單色釉中的大量重要品種,基本上是乾隆早期的產物。暫得樓瓷器中大多數乾隆產品可能是這一時期所燒。

乾隆官窯仿汝器有8件,來館參展展品有6件,另2件捐贈品,造型有花觚、瓶、桃式洗、花盆等。每一件都有自身特點。

暫得樓藏品中,有3件乾隆茶葉末釉(圖10)作品,其中兩件寫乾隆款。這種瓷器,雍正以後的宮廷檔案稱為「廠官釉」,其來源就是所謂的「康熙年臧窯,廠器也」。這種「廠官釉」在雍正、乾隆有實物燒造並傳世,當然有官窯產品也有民窯產品。北京故宮博物院等收藏的雍正「廠官釉」瓷器,雖然釉色各不相同,但可以看到康熙朝四個品種的影子。而乾隆朝的這些「廠官釉」瓷器,燒造水平又有相應的提高。另外,暫得樓展品中的一件茶葉末葫蘆形扁瓶可在文獻中找到,它的名稱可能是「葫蘆馬褂瓶」。

暫得樓所藏的一件乾隆松石綠釉刻花纏枝蓮紋尊是一件十分名貴的作品。此器形似石榴,形體較大,通體剔刻纏枝蓮紋,深入淺出,刀工犀利流暢。外施松石綠釉,這種釉模仿天然的綠松石,屬低溫釉,以氧化銅為呈色劑,燒成產品釉色鮮艷,有綠松石的質感。傳世品中松石綠釉作品較少,以小件作品居多。


推薦閱讀:

雍正粉彩瓷器
羊舞嶺窯的價值探究|窯址|瓷器
看瓷器紋飾 讀懂傳統文化寓意
請問雍正粉彩的特點?

TAG:瓷器 | 官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