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五髒的生理作用與病態反應
中醫認為:五臟平衡則身體健康,失衡則導致病變,所以在了解產品之前,了解一下五髒的生理功能是有必要的。
腎為先天之本,主管著人的生長、發育、衰老、死亡全部過程,所以我們先從腎臟講起。
一、腎 恐傷腎、恐則氣下,可使腎氣不固,可見二便失禁
1、腎主骨、生髓、上通於腦,髓有骨髓和腦髓之分。
腎精充足:則骨髓和腦髓生化有源,骨骼堅固有力,腦髓充盈,思維敏捷。
腎精不足:則骨骼軟弱無力,發育不全,頭暈、健忘、思維遲鈍。
2、腎主藏精、主人體的發育與生殖
精能化氣,腎精所化之氣即為腎氣。腎精充足,腎氣就旺盛。
人的生殖能力和生長發育過程,主要是由腎的精氣所決定。(臨床:發育遲緩和生殖能力低下等疾病採用補腎法)
3、腎主納氣
肺是氣之源、腎是氣之根。肺吸入之氣,必須下納於腎臟,「肺主呼吸、腎主納氣。」
腎氣充沛,納氣正常,才能使呼吸通暢,呼吸均勻。如果腎虛,根本不固,吸入之氣不能下納於腎,就會出現呼多吸少,吸氣困難的喘息癥狀,哮喘就不易治好,久治不愈。
4、腎開竅於耳及二陰
人的聽覺功能,依賴於腎精的充養,腎精不足:耳鳴,聽力減退等。
二陰:指前陰和後陰,腎陽不足:尿頻、尿急、陽痿、大便秘結、大便塘泄。
5、其華在發
精與血是互生的,精足則血旺,而毛髮的潤養來源於血,故發為血之餘,腎精充沛,則毛髮光澤,黑亮。
6、絡膀胱
腎與膀胱屬經絡關係,功能是接受和排泄尿液。尿生成於腎,經膀胱排出體外,如腎有火(病毒)容易使膀胱有火造成炎症、結石;如膀胱功能減弱,不能約束,會出現遺尿、小便困難、尿道疼痛或血尿等,膀胱有火,同樣會通過經絡使腎有火,造成腎炎或腎結石等。
7、腎的病態反應
主要是腰腿酸痛、小腿沉、下肢浮腫、小便不順、頭暈、耳鳴、性冷淡、高血壓、不孕症、結石、關節痛、咳喘不止等。
二、肝 怒則氣上,怒傷肝
1、肝主疏泄:即舒展,通暢的意思。表現在兩個方面:
(1)、情志方面:疏泄正常,人就心情舒暢,不正常,就會抑制或亢奮。
肝氣鬱結:鬱鬱不樂、多疑善慮、沉悶欲哭、月經不調等。
肝氣亢奮:急躁易怒、失眠多夢、目眩頭暈、耳鳴耳聾等。
(2)、消化方面:肝的疏泄功能,一是條暢氣機,協調脾胃之氣的升降;二是與膽汁分泌有關。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下降,消化就不良,可見暖氣(胃氣不降)腹瀉(脾氣不升)等癥狀。
2、肝主藏血解毒
肝是血液的儲存器,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肝血不足,則兩目昏花,筋肉拘攣,屈伸不利,婦女月經量少,甚至閉經。肝與心之間有一靜脈相通,當心臟工作時,肝就會將血液通過靜脈排到心臟,當休息時心臟的血液就會流回肝臟。如果肝功能在不能滿足供血需要時,心臟也會出現供血不足,中醫稱心肝血虛症;同時肝的解毒功能,濾過毒的血液對心臟的保護作用非常重要的。
3、肝主筋,其華在爪
古語說:久走傷筋,筋傷肝衰。肝之所以主筋,是因為全身的筋膜依賴肝血的滋養。肝血不足,血不養筋,即可出現手足震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等癥狀。人們常說腿抽筋,西醫講缺鈣,中醫認為是肝功能有問題,凡是肝硬化,肝腹水的病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抽筋現象,特別是受涼時。
肝血足,筋強力壯,爪甲堅韌;肝血虛,筋弱無力,爪甲多薄而軟。
4、肝開竅於目
肝膽經絡上通於目,當肝膽有病變的時候,都會引起眼睛各種疾病,如眼睛乾澀、遇風流淚、模糊不清、視物不明、夜盲和斜視等。
另外:糖尿病後期,肝功能損傷,導致白內障甚至失明。
5、絡膽
肝膽相照,膽有儲藏排泄膽汁和幫助消化的功能,膽寄於肝,肝不斷的疏泄膽汁貯藏於膽。
肝膽相互依存,相互制約,所以肝膽往往同病。臨床:肋痛、眩暈等。
6、病態反應
主要是口乾、苦、肝區疼痛、手腳抽筋、易怒、多疑、易感冒、經期不正常、耳鳴、耳聾、頭暈、偏頭痛、嘔吐、行走不穩等。
三、心 喜則氣緩,暴喜過度又可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甚則失神狂亂。過喜傷心
1、心主血脈、其華在面
心主血脈主要是指心有推動血液在脈管內運行以營養全身的功能。
心氣旺盛,脈搏和緩有力,面色紅潤;心氣不足,則血脈空虛,脈搏細弱、節律不整、面色晃白甚至表紫。
2、心主神志
即人的精神思維活動。心臟有很集中的神經,影響全身各臟器。
心血不足可導致心神的病變:失眠、多夢、健忘、心神不寧等。
3、心主汗液
汗液是津液所化生,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血為心所主,過多的流汗會導致心慌、心悸、心臟衰竭等癥狀。
4、心開竅於舌
舌質淡白---表示心血不足
舌質紅,體糜爛---表示心火旺盛
舌質紫暗或瘀點、瘀斑---表示心血瘀滯
5、絡小腸
食物中的營養水分,經過小腸吸收後一部分進入脾臟,輸入肺等,另一部分進入膀胱。由於心與小腸屬經絡,心有火時會使小腸受熱,受熱的水分進入膀胱,會出現尿熱、尿痛、尿澀甚至尿血等癥狀。
6、病態反應
主要是胸悶氣短、心律不齊、口唇青紫、失眠多夢、多汗、眩暈、心慌、口舌生瘡等。
四、脾絡胃 憂思傷脾、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傷神損脾。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1、脾主運化
運化水谷精微,即營養物質。食物進入體內,通過胃的腐熟,下至小腸,通過小腸吸收營養後,由脾的運化將營養輸送給肺通過血液營養全身。
脾氣健運:消化吸收功能旺盛;脾氣不健運,則水化吸收功能減弱,運化失常,可出現腹脹、腹瀉、消瘦、營養不良等癥狀。
另外:脾有促進水液代謝的作用,脾在運輸水谷精微的同時,還把人體所需要的水液運到全身各組織,代謝後的水液則下達於腎,有膀胱排除體外。如果脾運化水液功能失常,就會出現痰飲、全身水腫、腹瀉等癥狀。
2、脾主統血
統是統攝、控制的意思。指脾有控制血液在血管中流動的能力,如果脾功能不足時就會出現鼻子流血,牙齦出血,皮下淤血或出血、大便出血及婦女崩漏的出血癥狀。
3、脾主肌肉、四肢
脾功能好,運化水谷精微供肌肉、四肢營養,營養充分,則肌肉發達有力;反之則肌肉無力,四肢萎縮。
4、開竅於口、其華在唇
脾氣健運,則食慾旺盛,口唇紅潤;脾失健運,則無食慾,口淡乏味或感覺口甜、口膩,口唇萎黃或色淡。
5、絡胃
脾與胃屬經絡,為後天之本,胃主容納和腐熟食物,但水谷精微的傳輸又來於脾。胃氣主降;能將腐熟消化的水谷傳輸給小腸。脾氣主升,能將水谷精微傳輸給心肺。二者配合完成食物消化和吸收全部過程。不合作:胃脘脹悶、疼痛、吐酸和嘔吐等。
6、病態反應
脾臟功能病變一般出現口臭、食慾減退、頭身沉重、胃有胃酸、隱痛、口 鼻 牙出血等癥狀。
五、肺 悲則氣消,過度悲傷則傷肺
1、肺主氣、主呼吸
肺是氣之源,是體內外氣體交換的場所。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即氧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即二氧化碳,吸清呼濁,吐故納新,維持了人體清濁之氣的新陳代謝。
2、肺主宣發和肅降
肺主宣發是指由於肺氣的推動,才使氣血津液得以散布全身,若肺氣不能宣發,則可出現胸滿、鼻塞、咳喘等癥狀。
肺主肅降是指清肅下降,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若肺氣不能肅降而上逆,則可出現胸悶、咳嗽、喘息等癥狀。
3、肺主皮毛、通調水道
是指肺的輸布功能把氣血津液包括水谷精微的營養輸送到皮毛,使皮膚有光澤,紅潤。皮毛感受到的氣溫、痛感首先反射到肺部。
通調水道:進胃的水經過脾化為津液輸布給肺,肺推動津液在全身流動,為人體各組織補充水分,使水液最後順利到達腎臟,過濾後變為尿液通過膀胱排除體外,還使水液到達皮膚,出汗散熱,這樣進的清水,出的是廢水,維持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
中醫認為肺、脾、腎是組成人體水道的三大主要臟器,肺為水之上源,脾為水之中源,腎為水之下源,上源水道不通會出現上半身水腫,如面、頭、上肢。脾臟造成的水腫遍布全身,腎臟導致的是下肢浮腫。
4、肺開竅於鼻
鼻是呼吸的通道,正因為鼻為肺竅,所以鼻常成為病邪侵犯肺臟的道路。肺氣不暢會導致,鼻塞流涕,嗅覺不靈。
5、絡大腸
肺與大腸為經絡,大腸是傳導輸送殘渣的器官,並有吸收水分的作用,最後形成糞便排除體外,完成食物在體內的消化、吸收和排泄的過程。如肺有熱(病毒)或寒(功能減退)時,大腸會常出現大便乾燥和拉稀;反過來,大腸受寒或服用不良食物拉稀日久,就會出現咳嗽、喉嚨癢、打噴嚏和感冒等肺功能差的現象。
6、病態反應
肺僅次於心髒的重要器官,病態反應為咳嗽、咽干、多痰、浮腫、口鼻和皮膚乾燥、呼吸無力、大便干稀不定。
六、三焦
1、 部位上分:上焦為心肺
中焦為脾胃
下焦為肝腎
2、 功能上分:上焦心肺敷布作用
中焦脾胃消化傳輸作用
下焦腎膀胱排泄作用
總來的說:上、中、下三焦,主持諸氣,總司全身的氣機和氣化,為水液運行之道路。通俗講就是:三焦是輸送水液,養料和排泄廢料的通路。
我們運作的是一個電子商務平台,經營戰略是以互聯網為技術平台,以資源整合為途徑,以消費養老為核心的特色平台,將傳統、金融、保險、直銷、理財等優勢融於一體,目標是讓老百姓都能得到一份健康,再得到一份保險,為國家的養老難起到一個有益的補充。
推薦閱讀:
※試論傳統文化對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影響與作用
※會練法還要曉其作用
※虛神能否作用於天道,3個講解過的例子
※夫妻宮裡星性的負面作用
※加強人民調解委員會建設??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